一种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6528发布日期:2022-08-19 22:1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业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待运输物件的重量或尺寸异常,会增大该物件的运输难度。
3.目前,相关技术多采用半人工的方式对目标物件进行运输,即通过机械设备对目标物件的承载,并在人工辅助定位和固定后,再经由机械设备的移动,实现对目标物件的运输。受人力因素的制约,使得目标物件的运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可解决目标物件的运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包括:
7.移动件、支撑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以及固定座;
8.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9.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移动件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移动;
10.所述移动件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卡件,所述限位卡件用于将待运输物体固定于所述移动件上。
11.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条,所述移动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移动条,所述支撑条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套设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移动条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12.可选的,所述移动条上设置有配件槽,所述配件槽套设在所述移动条上,所述配件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所述配件槽槽底的宽度,所述限位卡件位于所述配件槽内。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14.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移动条的移动路径上,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移动条的端部抵紧;
15.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移动条的移动路径外。
16.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电机,每一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均连接有驱动轮,两个驱动轮分别与两个移动条相抵。
17.可选的,所述驱动轮上阵列设置有多个传动齿块,所述移动条朝向所述驱动轮的外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联动齿块,所述多个传动齿块和所述多个联动齿块啮合。
18.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以及所述固定座的数量均为n个,所述移动件的数量为n-1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19.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n个第二升降组件,所述n个第二升降组件与n个所述固定座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于其所对应的固定座的正上方。
20.可选的,所述限位卡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
21.在待运输物体放置于所述移动件上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待运输物体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待运输物体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待运输物体的下部抵接。
22.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上均设置有弹性胶垫,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通过所述弹性胶垫与所述待运输物体抵接。
23.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气缸,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气缸之间设置有同步组件。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移动件、支撑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以及固定座的配合设置,实现对待运输物体的全自动运输操作,提升待运输物体的运输效率;并且还通过移动件上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卡件的设置,以适配不同物体的限位需求,增强运输装置在复杂场景下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本技术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和/或c,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单独c,以及a和b都存在,b和c都存在,a和c都存在,以及a、b和c都存在的7种情况。
31.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和图2所示,运输装置包括:
32.移动件10、支撑组件20、第一驱动组件50、第一升降组件60以及固定座70;
33.所述移动件10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20上,所述支撑组件20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60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60设置于所述固定座70上;
3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与所述移动件10抵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用于驱使所述移动件10在所述支撑组件20上移动;
35.所述移动件10上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卡件11,所述限位卡件11用于将待运输物体固定于所述移动件10上。
36.示例性的,运输装置的工作过程可以为:
37.在移动件10上装配与待运输物体适配的限位卡件11后,由第一设备将待运输物体转移至移动件10上,并通过前述限位卡件11对待运输物体进行限位,确保待运输物体在移动件10上的平稳放置;之后经第一升降组件60驱使,移动件10、支撑组件20以及第一驱动组件50由初始高度竖直向上移动至目标高度;随后经第一驱动组件50驱动,移动件10在支撑组件20上正向滑行预设距离后,移动件10停止滑行,由第二设备从移动件10上转移待运输物体;在待运输物体转移后,第一驱动组件50先驱动移动件10反向滑动前述预设距离,第一升降组件60再驱使移动件10、支撑组件20以及第一驱动组件50由目标高度下降至初始高度,至此完成一次运输动作。
38.在上述示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例如吊臂等设备,初始高度、目标高度以及预设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39.如上所述,通过移动件10、支撑组件20、第一驱动组件50、第一升降组件60以及固定座70的配合设置,实现对待运输物体的全自动运输操作,提升待运输物体的运输效率;并且还通过移动件10上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卡件11的设置,以适配不同物体的限位需求,增强运输装置在复杂场景下的适用性
40.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条,所述移动件1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移动条,所述支撑条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套设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移动条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41.如上所述,设置支撑组件2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条、并相应设置移动件1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移动条,这能在保障待运输物体被平稳放置于移动件10的前提下,降低支撑组件20和移动件10的体积,便利运输装置在复杂场景下的部署操作。
42.其中,滑槽的设置,是为了实现移动条在对应的支撑条上的滑移。
43.可选的,所述移动条上设置有配件槽,所述配件槽套设在所述移动条上,所述配件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所述配件槽槽底的宽度,所述限位卡件11位于所述配件槽内。
44.如上所述,通过配件槽的设置,便利限位卡件11在移动条上的可拆卸连接,使限位卡件11可以在移动条上任意位置进行装配,以适配不同物体的放置需求,进一步增强运输装置的适用性。
45.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条包括限位于滑槽内的部分以及伸出滑槽的部分,前述配件
槽开设于移动条的伸出滑槽的部分上,为实现限位卡件11可在移动条上任意装配的目的,要求配件槽贯通所述移动条——即配件槽的延伸长度与移动条的长度一致,在此基础上,还通过限定配件槽开口处的宽度小于配件槽槽底的宽度,对插入配件槽内的限位卡件11部分进行限位,以便利用户对限位卡件11的装配操作,在限位卡件11插入配件槽后,用户可以螺栓紧固的方式实现限位卡件11在移动条上的固定操作。
46.其中,单个限位卡件11包括插入配件槽的部分以及伸出配件槽的部分,其中,插入配件槽的部分用于与移动条进行固定,伸出配件槽的部分用于限位待运输物体。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沿移动条的长度方向,在移动条的伸出滑槽的部分上阵列设置若干个通孔,以此实现限位卡件11在移动条上的可拆卸连接,此时,限位卡件11通过所述通孔连接于移动条上。
4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件11包括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1和第三限位块31;
49.在待运输物体放置于所述移动件10上时,所述第一限位块31与所述待运输物体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31与所述待运输物体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三限位块31与所述待运输物体的下部抵接。
50.如上所述,在实际应用中,限位卡件11的数量存在多个,多个限位卡件11包括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1和第三限位块31;其中,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31用于限位待运输物体的两端(即限制待运输物体沿移动条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第三限位块31位于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31之间,第三限位块31与待运输物体的下部抵接(即限制待运输物体在移动条的轴线方向上的转动)。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待运输物体的形状适应性调整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1和第三限位块31的样式(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1和第三限位块31上开设适配待运输物体形状的凹槽),以确保待运输物体在移动条上的平稳放置。
52.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31、所述第二限位块31和所述第三限位块31上均设置有弹性胶垫,所述第一限位块31、所述第二限位块31和所述第三限位块31通过所述弹性胶垫与所述待运输物体抵接。
53.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1和第三限位块31上设置弹性胶垫的方式,增大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1和第三限位块31同待运输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这一方面能避免待运输物体表面被剐蹭磨损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增强待运输物体在移动条上放置时的稳定性。
54.可选的,所述支撑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3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的驱动端设置有限位块31,所述限位块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55.所述限位块31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31位于所述移动条的移动路径上,且所述限位块31与所述移动条的端部抵紧;
56.所述限位块31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31位于所述移动条的移动路径外。
57.如上所述,通过在支撑条的端部设置第二驱动组件30,并在第二驱动组件30的驱动端设置限位块31的方式,对滑槽内的移动条的位置进行锁定,以在第一升降组件60驱动过程中,保障移动条和移动条上放置的待运输物体的稳定性。
58.在第一升降组件60驱动移动条和支撑条进行升降动作之前,第二驱动组件30会控制限位块31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限位块31与移动条的端部抵紧,将移动条限位在支撑条
上;待第一升降组件60驱动移动条和支撑条完成升降动作之后,第二驱动组件30会控制限位块31移动至第二位置,以解除对移动条的限位,以使移动条能在第一驱动组件50驱使下沿滑槽移动。
59.示例性的,第二驱动组件30可以为气缸或电机,限位块31可以通过转动或升降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支撑条的一端设置连接有限位块31的第二驱动组件30,在支撑条的另一端设置固定块40,通过限位块31和固定块40的配合实现对移动条的限位。
61.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包括两个驱动电机,每一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均连接有驱动轮,两个驱动轮分别与两个移动条相抵。
62.通过两个驱动电机的设置,适配两个移动条的设置,并经驱动轮摩擦传动的方式,驱使移动条在滑槽进行滑移操作。
63.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轮与移动条伸出滑槽的部分相抵,优选设置两个驱动电机位于两个移动条之间,以进一步降低运输装置的体积;并且,两个驱动电机工作时的转动方向相反,以此确保两个移动条进行同向运动。
64.可选的,所述驱动轮上阵列设置有多个传动齿块,所述移动条朝向所述驱动轮的外壁上阵列设置有多个联动齿块,所述多个传动齿块和所述多个联动齿块啮合。
65.如上所述,通过多个传动齿块和多个联动齿块配合设置的方式,将驱动轮与移动条之间的传动方式由摩擦传动调整为齿轮传动,延长驱动轮的使用寿命。
66.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轮上阵列设置有多个传动齿块后,驱动轮可近似看作齿轮,而移动条上阵列设置多个联动齿块后,移动条可近似看作齿条,通过两者之间的齿轮联动,保障两个移动条之间的同步移动。
67.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0、所述第一升降组件60以及所述固定座70的数量均为n个,所述移动件10的数量为n-1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68.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n个第二升降组件,所述n个第二升降组件与n个所述固定座70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于其所对应的固定座70的正上方。
69.如上所述,在待运输物体的运输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可以设置n个支撑组件20、n个第一升降组件60以及n个固定座70,并相应设置n-1个移动件10,沿待运输物体的运输路径对n个固定座70进行阵列设置(n个固定座70之间的间距相同),以适配待运输物体的长距离运输需求。
70.示例性的,n为3的情况下,待运输物体的运输过程可以为:
71.设定3个支撑组件20分别为支撑组件20a、支撑组件20b以及支撑组件20c,2个移动件10分别为移动件10p和移动件10q。
72.初始运输时,移动件10p和移动件10q分别位于支撑组件20a和支撑组件20b上,一号待运输物体放置于移动件10p上,二号待运输物体放置于移动件10q上,经对应的第一升降组件60和第一驱动组件50驱使后,移动件10p和移动件10q分别转移至支撑组件20b和支撑组件20c上,此时,对应的第二升降组件启动,分别从移动件10p和移动件10q上抓取一号待运输物体和二号待运输物体,二号待运输物体经前述第二设备牵引离开运输装置后,即
完成一次运输动作,待下一次运输动作时,一号运输物体将从支撑组件20b对应的第二升降组件处转移至支撑组件20c对应的第二升降组件处,最后经第二设备牵引离开运输装置,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待运输设备的长距离运输。
73.举例来说,在待运输物体的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可以设置第一驱动组件50的数量为2n,即在每个第一升降组件60的两端配置两个第一驱动组件50,以便捷完成对移动件10的输入和输出操作。
74.可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组件60包括至少两个升降气缸,所述至少两个升降气缸之间设置有同步组件。
75.如上所述,通过两个升降气缸以及同步组件的配合设置,保障移动件10、支撑组件20和第一驱动组件5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运输装置在应用时的结构稳定性。
76.示例性的,同步组件可以基于齿轮齿条同步器实现,即第一升降组件60可以为齿轮齿条同步升降设备。
77.以上所述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