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7173发布日期:2022-11-16 07:5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酒瓶自动化输送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


背景技术:

2.白酒产品的酒瓶在生产时需要经过喷漆、贴花、灌装;现有的酒瓶生产线已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替代传统的半机械化生产线,酒瓶在一个阶段的工艺结束后,需要转运至下一阶段工艺生产线,传统通过人工进行转运,目前主要通过机器人进行抓取。随和产量的不断加大,机器人的单个抓取效率逐渐无法满足需求,通过机器人抓取至瓶拖在有转运装置缓存并输送至生产线可提升整体输送效率,现有的瓶拖主要依据单个酒瓶进行仿形设计,无法使用多种瓶型且多为瓶拖多为单个使用无法一次存放多个酒瓶,因此设有了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4.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包括酒瓶,所述酒瓶包括瓶口、瓶肩、瓶身和瓶底,包括瓶拖本体,所述瓶拖本体上设有沿瓶拖本体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存放酒瓶的容纳区;
5.所述容纳区包括与瓶肩结合处抵合以支撑酒瓶的第一限位面,所述容纳区还包括与瓶肩相切以防止瓶身晃动的第二限位面。
6.所述包括第一限位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下方分布有容纳瓶口和瓶肩结合处的过渡锥面,所述过渡锥面下方设置有容纳瓶口端部的通孔。
7.所述第二限位面上设有与瓶肩抵合以对限制瓶肩位置的凸起部。
8.所述凸起部分布在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结合处且沿通孔对称分布,所述凸起部为由第一限位面外缘向通孔中心逐渐延伸的弧形凸起。
9.所述第二限位面为锥面并贴合瓶肩。
10.所述第二限位面包括与瓶身贴合以限制瓶身晃动的柱面。
11.所述瓶拖本体上设有对瓶拖本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限定的限位部,所述瓶拖本体上还设有对瓶拖本体固定的螺钉孔。
12.所述限位部包括分布在瓶拖本体中部以限制瓶拖本体水平方向运动的一号卡槽和分布在瓶拖本体两侧以限制瓶拖本体竖直方向运动的二号卡槽。
13.所述瓶拖本体上设有减小开设一号卡槽和二号卡槽后瓶拖本体变形的复位槽。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凸起部和柱面配合使容纳区可适配不同瓶型的酒瓶,在生产过程中无需要更换瓶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21.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22.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25.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一;
26.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27.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二;
28.图13为本发明的酒瓶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的复位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所示:1、酒瓶;2、瓶口;3、瓶肩;4、瓶身;5、瓶底;6、瓶拖本体;7、容纳区;8、第一限位面;9、第二限位面;10、凸起部;11、过渡锥面;12、通孔;13、柱面;14、限位部;15、螺钉孔;16、复位槽;141、一号卡槽;142、二号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阐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包括酒瓶1,所述酒瓶1包括瓶口2、瓶肩3、瓶身4和瓶底5,包括瓶拖本体6,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沿瓶拖本体6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存放酒瓶的容纳区7;酒瓶1结构如图13所示;
34.所述容纳区7包括与瓶肩3结合处抵合以支撑酒瓶1的第一限位面8,所述容纳区7还包括与瓶肩3相切以防止瓶身4晃动的第二限位面9。
35.所述包括第一限位面8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面8下方分布有容纳瓶口2和瓶肩3结合处的过渡锥面11,所述过渡锥面11下方设置有容纳瓶口2端部的通孔12;瓶口2和瓶肩3结合处存在多级台阶设计故采用过渡锥面11以适应不同酒瓶的瓶口2和瓶肩3提高酒瓶1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瓶口2和瓶肩3结合处的多级台阶与过渡锥面11抵合,同时瓶身4与柱面13贴合,以保证瓶身4的稳定性。
36.所述第二限位面9上设有与瓶肩3抵合以对限制瓶肩3位置的凸起部10。
37.所述凸起部10分布在第二限位面9与第一限位面8结合处且沿通孔12圆周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凸起部10为由第一限位面8外缘向通孔12中心逐渐延伸的弧形凸起;所述凸起
部10与第一限位面8结合形成台阶面,对应的瓶肩3与台阶面贴合,保证瓶身4的稳定性;由于酒瓶1存在主体结构不为圆柱形的异形瓶,通过设置凸起部10可使瓶拖本体6适用异形瓶的运输。
38.所述第二限位面9为锥面并贴合瓶肩3;大部分酒瓶1的瓶肩3部分为圆弧过渡,将第二限位面9设置为锥面可以使瓶肩3有效贴合,通过第二限位面9和第一限位面8对瓶肩3的限位防止瓶身4发生晃动。
39.所述第二限位面9包括与瓶身4贴合以限制瓶身4晃动的柱面13。
40.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对瓶拖本体6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限定的限位部14,所述瓶拖本体6上还设有对瓶拖本体6固定的螺钉孔15。
41.所述限位部14包括分布在瓶拖本体6中部以限制瓶拖本体6水平方向运动的一号卡槽141和分布在瓶拖本体6两侧以限制瓶拖本体6竖直方向运动的二号卡槽142;通过一号卡槽141和二号卡槽142与输送装置上的卡块配合将瓶拖本体6位置限定,同时通过在螺钉孔15内拧入螺钉将瓶拖本体6位置固定,保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42.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减小开设一号卡槽141和二号卡槽142后瓶拖本体6变形的复位槽16;瓶拖本体6由聚乙烯材质制成,因此在瓶拖本体6上开设一号卡槽141和二号卡槽142后,瓶拖本体6会下凹变形,通过开设复位槽16减小变形量保证瓶拖本体6在后续运行中更加稳定;所述复位槽16位置如图14所示。
43.实施例二:
44.如图4至图7所示,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包括酒瓶1,所述酒瓶1包括瓶口2、瓶肩3、瓶身4和瓶底5,包括瓶拖本体6,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沿瓶拖本体6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存放酒瓶的容纳区7;
45.所述容纳区7包括与瓶肩3结合处抵合以支撑酒瓶1的第一限位面8,所述容纳区7还包括与瓶肩3相切以防止瓶身4晃动的第二限位面9。
46.所述包括第一限位面8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面8下方分布有容纳瓶口2和瓶肩3结合处的过渡锥面11,所述过渡锥面11下方设置有容纳瓶口2端部的通孔12。
47.所述第二限位面9上设有与瓶肩3抵合以对限制瓶肩3位置的凸起部10。
48.所述凸起部10分布在第二限位面9与第一限位面8结合处且沿通孔12圆周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凸起部10为由第一限位面8外缘向通孔12中心逐渐延伸的弧形凸起。所述凸起部10与第一限位面8结合形成台阶面,对应的瓶肩3与台阶面贴合,保证瓶身4的稳定性;由于酒瓶1存在主体结构不为圆柱形的异形瓶,通过设置凸起部10可使瓶拖本体6适用异形瓶的运输。如图6至图7所示,瓶肩3与凸起部10与第一限位面8结合形成台阶面贴合,通过对瓶肩3的限位保证酒瓶1的稳定性。
49.所述第二限位面9为锥面并贴合瓶肩3。
50.如图5所示,不同瓶型的酒瓶1的瓶肩3与第二限位面9贴合,可以保证瓶拖本体6在运输过程中瓶身4不发生晃动。
51.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对瓶拖本体6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限定的限位部14,所述瓶拖本体6上还设有对瓶拖本体6固定的螺钉孔15。
52.所述限位部14包括分布在瓶拖本体6中部以限制瓶拖本体6水平方向运动的一号卡槽141和分布在瓶拖本体6两侧以限制瓶拖本体6竖直方向运动的二号卡槽142。
53.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减小开设一号卡槽141和二号卡槽142后瓶拖本体6变形的复位槽16。
54.实施例三:
55.如图8至图12所示,一种适应多型酒瓶的瓶托,包括酒瓶1,所述酒瓶1包括瓶口2、瓶肩3、瓶身4和瓶底5,包括瓶拖本体6,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沿瓶拖本体6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个存放酒瓶的容纳区7;
56.所述容纳区7包括与瓶肩3结合处抵合以支撑酒瓶1的第一限位面8,所述容纳区7还包括与瓶肩3相切以防止瓶身4晃动的第二限位面9。
57.所述包括第一限位面8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面8下方分布有容纳瓶口2和瓶肩3结合处的过渡锥面11,所述过渡锥面11下方设置有容纳瓶口2端部的通孔12。
58.所述第二限位面9为锥面并贴合瓶肩3。
59.所述第二限位面9包括与瓶身4贴合以限制瓶身4晃动的柱面13;如图11至图12所示,酒瓶1为非圆柱形的异形瓶,通过柱面13与瓶身4贴合限制瓶身4晃动。
60.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对瓶拖本体6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限定的限位部14,所述瓶拖本体6上还设有对瓶拖本体6固定的螺钉孔15。
61.所述限位部14包括分布在瓶拖本体6中部以限制瓶拖本体6水平方向运动的一号卡槽141和分布在瓶拖本体6两侧以限制瓶拖本体6竖直方向运动的二号卡槽142。
62.所述瓶拖本体6上设有减小开设一号卡槽141和二号卡槽142后瓶拖本体6变形的复位槽16。
6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