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上袋方式的给袋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0861发布日期:2022-11-04 23:0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双上袋方式的给袋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上袋方式的给袋包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给袋包装机主要用于食品行业的物料自动包装,物料可以是颗粒、片剂、液体、粉剂、膏体等形态,自动包装机具有自动完成计量、充料、制袋、封合、切断、输送、打印生产批号、增加易切口、无料示警、搅拌等功能;给袋包装机多采用预制袋,然后通过给袋包装机实现充填、封口。
3.现有的给袋包装机多分为八工位包装机,具体包括上袋工位、打码工位、开口工位、下料工位、压料工位、整平工位、封口工位和下袋工位,从而实现将物料自动装入预制袋内。但是现有的给袋包装机为单上袋方式,其包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上袋方式的给袋包装机,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包装效率低的问题。
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上袋方式的给袋包装机,包括转运单元,沿所述转运单元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上下袋工位、第一开口下料工位、第一压料工位、第一打码封口工位、第二上下袋工位、第二开口下料工位、第二压料工位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第一上下袋工位和第二上下袋工位上均设置有上下袋单元,第一开口下料工位和第二开口下料工位上均设置有开口下料单元,第一压料工位和第二压料工位上均设置有压料单元,第一打码封口工位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上均设置有打码封口单元,其中,转运单元包括盘体和至少八组沿盘体周向排列且用于夹持预制袋的夹具机构,盘体以间歇式转动,使夹具机构循环经过八个工位,上下袋单元用于先将已装有物料的预制袋从夹具机构放下,再将预制袋放入夹具机构上,开口下料单元用于先将预制袋袋口打开,再将物料送入预制袋内,压料单元用于将位于预制袋袋口的物料压向预制袋内部,打码封口单元用于对预制袋进行打码和封口。
6.更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袋单元包括预制袋存放架、滑动连接在预制袋存放架上的取袋机构和架设在预制袋存放架上并用于驱使取袋机构沿垂直预制袋袋口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取袋机构包括取袋架和同轴转动连接在取袋架上的吸盘管和齿轮,所述预制袋存放架上架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其中,取袋机构位于高位时,吸盘管吸盘端与存放在预制袋存放架上的预制袋接触,取袋机构位于低位时,吸盘管吸盘端位于夹具机构处。
7.更进一步地,所述取袋架上滑动连接有接触件,取袋架上设置有用于接触件复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盘体上开设有供接触件穿过的避让口,避让口内壁固定有第一楔形块,所述夹具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盘体上的夹座和两组对称设置在夹座两侧的夹管,所述夹管
夹持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夹板,夹管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夹管远离夹持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楔形块,当取袋架下降时,接触件先与第二楔形块接触配合,使活动夹板处于打开状态,之后再与第一楔形块接触配合,使接触件与第二楔形块错位,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活动夹板处于夹持状态。
8.更进一步地,所述夹具机构还包括滑动在夹座上的爪架,所述夹管分别与夹座滑动连接,所述爪架爪端分别与夹管滑动连接,其中,当爪架沿盘体径向移动时,两组夹管相向或背向移动。
9.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运单元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圆周侧壁开设有导向环槽,所述夹座上设置有用于爪架复位的第三弹性件,其中,当夹具机构围绕盘体轴线转动时,通过爪架与导向环槽的导向配合,爪架沿盘体径向移动。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下袋工位和第二上下袋工位上还均设置有用于输送装有物料预制袋的输送机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下料单元包括送料机构和开口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侧壁对称固定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上均开设有异形导槽,所述开口机构包括开口支架和对称滑动在开口支架上的两组吸盘架,吸盘架与异形导槽导向配合,当送料机构下降时,两组吸盘架先相互靠近再相互远离复位,当送料机构上升复位时,两组吸盘架相对不动。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吸盘架上均转动连接有与异形导槽配合的第一导轮。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导槽包括v型导向槽和与v型导向槽相通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两端均凸出v型导向槽两端,v型导向槽与纵向槽相通处均设置有用于第一导轮导向的导向组件,当送料机构下降时,第一导轮从纵向槽一端进入v型导向槽再进入纵向槽另一端,当送料机构上升时,第一导轮沿纵向槽移动。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转动在v型导向槽与纵向槽相通处的导向架和设置在第一导向板上且用于导向架复位的第四弹性件。
15.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上下袋单元,实现下袋工序和上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通过开口下料单元,实现对袋口打开工序和物料装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通过打码封口单元,实现打码工序和封口工序在同一工位进行,从而实现八个工位的双上袋包装,提高包装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盘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夹具机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夹具机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夹管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上下袋单元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取袋机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取袋机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开口下料单元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部分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打码封口单元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导向环槽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盘体;101、避让口;102、第一楔形块;2、夹具机构;201、夹座;202、夹管;203、活动夹板;204、第二弹性件;205、第二楔形块;206、爪架;207、第三弹性件;208、固定夹板;209、夹杆;210、第二导向板;211、斜滑口;212、第五弹性件;213、第二导轮;214、第三导轮;3、上下袋单元;301、第一驱动件;302、取袋架;303、吸盘管;304、齿轮;305、齿条;306、接触件;307、第一弹性件;308、限位槽;309、连接架;310、连接杆;311、楔形面;312、第三楔形块;313、存放底架;314、存放侧板;315、存放滑架;316、螺杆;4、开口下料单元;401、送料管;402、第一导向板;403、开口支架;404、吸盘架;405、第一导轮;406、v型导向槽;407、纵向槽;408、导向架;409、第四弹性件;410、第六弹性件;411、弧形导口;412、导杆;5、压料单元;501、第二驱动件;502、压料块;6、打码封口单元;601、支撑架;602、第三驱动件;603、活动热封头;604、固定热封头;605、第四驱动件;606、打码头;607、撑块;7、导管;701、导向环槽;7011、大导槽;7012、小导槽;8、输送机构;9、推力球轴承;10、机体;p1、第一上下袋工位;p2、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3、第一压料工位;p4、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5、第二上下袋工位;p6、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7、第二压料工位;p8、第二打码封口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20.本实施例的一种双上袋方式的给袋包装机,参照图1-14:包括机体10,机体10上侧(以图1为参考方向,下同)设置有转运单元,转运单元包括盘体1和至少八组夹具机构2,本技术方案选用八组夹具机构2,且分别等角度设置在盘体1的盘面上,夹具机构2用于夹持预制袋。
21.并沿盘体1逆时针方向,在机体10上依次设置有八个工位,分别为第一上下袋工位
p1、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第一压料工位p3、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第二上下袋工位p5、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第二压料工位p7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机体10内设置有一动力源,驱使盘体1以间歇方式转动,使得夹具机构2依次循环经过上述八个工位。
22.其中,第一上下袋工位p1和第二上下袋工位p5对称设置,其上均设置有上下袋单元3,使得每当盘体1转动一次时,夹持有已装有物料的预制袋的夹具机构2分别转运至第一上下袋工位p1和第二上下袋工位p5,则上下袋单元3先夹具机构2先解除夹持状态,使已装有物料的预制袋从夹具机构2放下,再将预制袋放入夹具机构2处,供夹具机构2将预制袋夹持,即实现下袋工序和上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
23.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和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对称设置,其上均设置有开口下料单元4,使得每当盘体1转动一次时,夹持预制袋的夹具机构2分别转运至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和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则开口下料单元4先将预制袋袋口打开,再将物料送入预制袋内,即实现袋口打开工序和物料装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
24.第一压料工位p3和第二压料工位p7对称设置,其上均设置有压料单元5,使得每当盘体1转动一次时,夹持有已装有物料的预制袋的夹具机构2分别转运至第一压料工位p3和第二压料工位p7,则压料单元5将位于预制袋袋口的物料压向预制袋内部。
25.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对称设置,其上均设置有打码封口单元6,使得每当盘体1转动一次时,夹持有压料后预制袋的夹具机构2分别转运至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则打码封口单元6再对压料后预制袋进行打码和封口,即实现打码工序和封口工序在同一工位进行。
26.本装置通过上下袋单元3,实现下袋工序和上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通过开口下料单元4,实现袋口打开工序和物料装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通过打码封口单元6,实现打码工序和封口工序在同一工位进行,从而实现八个工位的双上袋包装,提高包装效率。
27.具体的,上下袋单元3包括预制袋存放架、滑动连接在预制袋存放架上的取袋机构和架设在预制袋存放架上并用于驱使取袋机构沿垂直预制袋袋口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301,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件301选用气缸。
28.其中,预制袋存放架固定在机体10上,用于存放预制袋,其包括存放底架313和两个存放侧板314,并在存放底架313上滑动连接有存放滑架315,通过凹型的存放底架313、两个存放侧板314以及存放滑架315,形成一矩形的预制袋存放腔,并通过在存放底架313上螺纹连接的螺杆316,用于调节存放滑架315与存放底架313横架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预制袋存放腔的尺寸。
29.取袋机构包括取袋架302和同轴转动连接在取袋架302上的吸盘管303和齿轮304,预制袋存放架上架设有与齿轮304啮合的齿条305当取袋机构位于高位时,吸盘管303吸盘端与位于预制袋存放腔最底侧的预制袋吸附接触,之后第一驱动件301驱使取袋架302下移,则通过齿轮304与齿条305配合,使得吸盘管303下移的过程中,向下转动90
°
,将吸附的预制袋移动至夹具机构2处,供夹具机构2夹持;当第一驱动件301驱使取袋架302上移复位时,则吸盘管303上移并反方向转动,使得吸盘管303吸盘端再次与位于预制袋存放腔最底侧的预制袋吸附接触。
30.在取袋架30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吸盘管303转动的限位槽308,使得取袋机构
位于高位时,吸盘管303处于水平状态,便于吸附位于预制袋存放腔最底侧的预制袋,同时使取袋机构位于低位时,吸盘管303处于垂直状态,将预制袋准确移动至夹具机构2处。
31.为实现下袋工序和上袋工序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取袋架302上滑动连接有接触件306,取袋架302上设置有用于接触件306复位的第一弹性件307,夹具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盘体1上的夹座201和两组对称设置在夹座201两侧的夹管202,夹管202夹持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夹板203,夹管202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04,夹管202远离夹持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楔形块205,本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307与第二弹性件204均选用弹簧,盘体1上开设有供接触件306穿过的避让口101,避让口101内壁固定有第一楔形块102。
32.具体的,取袋架302上固定连接有两根连接架309,两根连接架309之间滑动连接有连接杆310,且连接杆310两端分别穿过连接架309,使得位于连接杆310端部与连接架309端部之间的连接杆310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307,接触件306为凹型架体,其底端设置有与第二楔形块205配合的楔形面311,其侧壁固定有与第一楔形块102配合的第三楔形块312。
33.夹管202内滑动连接有夹杆209,夹杆209穿出夹管202夹持端的一端与活动夹板203固定,夹杆209穿出夹管202非夹持端的一端与第二楔形块205固定,第二弹性件204套设在夹杆209外侧,同时,为提高对预制袋的夹持效果,在夹管202夹持端固定有与活动夹板203配合的固定夹板208。
34.当取袋架302下降带动吸盘管303向两组夹管202之间移动时,接触件306底端穿过避让口101后,使得接触件306的楔形面311与第二楔形块205接触,从而使得活动夹板203向远离固定夹板208方向移动,即使得活动夹板203处于打开状态,则已装有物料的预制袋从两组夹管202的夹持端松落;随着取袋架302继续下降,并当吸盘管303吸附的预制袋袋口位于两组夹管202的夹持端时,此时活动夹板203依旧处于打开状态;之后,取袋架302继续下降一段,此时使得第三楔形块312与第一楔形块102接触,从而使得接触件306沿垂直夹管202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接触件306与第二楔形块205产生错位,则在第二弹性件204的作用下,第二楔形块205复位,并使得活动夹板203复位,使得预制袋的袋口夹持在活动夹板203与固定夹板208之间,从而实现下袋与上袋在同一工位先后进行。
35.在取袋架302上升初期,接触件306与第二楔形块205处于错位状态,进而第二楔形块205不会阻碍接触件306的上移,并当接触件306底端的楔形面311完全位于第二楔形块205上侧时,此时在第一弹性件307的作用下,使得接触件306沿垂直夹管202方向横移复位。
36.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上下袋工位p1和第二上下袋工位p5上还均设置有输送机构8,用于将从两组夹管202夹持端松落的已装有物料的预制袋移出机体10。
37.在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和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为便于预制袋袋口的打开,或在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便于预制袋的打码和封口,需要在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和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之前,将两组夹管202之间间距缩小,避免预制袋袋口绷紧而难以打开,同时需要在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之前,将制袋袋口再次绷紧,本技术方案的夹具机构2还包括滑动在夹座201上的爪架206,夹管202分别与夹座201滑动连接,爪架206爪端分别与夹管202滑动连接,运单元还包括导管7,导管7圆周侧壁开设有导向环槽701,夹座201上设置有用于爪架206复位的第三弹性件207,其中,当夹具机构2围绕盘体1轴线转动时,通过爪架206与导向环槽701的导向配合,爪架206沿盘体1径向移动,进而使得两组夹管202相向或背向移动,本技术方案中,第三弹性件207选用弹簧。
38.具体的,夹管202分别通过第一滑杆与夹座201滑动连接,夹管202非夹持端固定有第二导向板210,第二导向板210上均开设有斜滑口211,爪架206为凹型结构,其面向夹座201一侧固定有与夹座20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杆,第三弹性件207套设在第二滑杆外侧,爪架206的爪端均转动连接有与斜滑口211配合的第二导轮213,同时在爪架206上还转动连接有与导向环槽701配合的第三导轮214。
39.其中,导向环槽701包括由两组大导槽7011和两组小导槽7012依次围成的闭环槽,大导槽7011所对应的内径大于小导槽7012所对应的内径,且大导槽7011分别对应第一上下袋工位p1、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第二上下袋工位p5和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处,小导槽7012分别对应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第一压料工位p3、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和第二压料工位p7,如图14。
40.当夹具机构2从第一上下袋工位p1转运至第一开口下料工位p2时,或从第二上下袋工位p5转运至第二开口下料工位p6时,即第三导轮214从大导槽7011滚动至小导槽7012时,在第三弹性件207的作用下,使得爪架206沿盘体1径向向内移动,从而通过爪架206爪端的第二导轮213与斜滑口211的配合,使得两组夹管202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夹持的预制袋袋口松弛,便于预制袋袋口打开。
41.当夹具机构2从第一压料工位p3转运至第一打码封口工位p4时,或从第二压料工位p7转运至第二打码封口工位p8时,即反之,当第三导轮214从小导槽7012滚动至大导槽7011时,使得爪架206沿盘体1径向向外移动,从而使得两组夹管202相互远离复位,进而使得夹持的预制袋袋口绷紧,即预制袋的整直,继而便于打码和封口。
42.为便于两组夹管202的复位,在第一滑杆上均套设有对夹管202复位的第五弹性件212,本技术方案,第五弹性件212优选弹簧。
43.同时为提高盘体1转动的稳定性,在导管7顶端设置有与盘体1转动配合的推力球轴承9,使得导管7顶端与盘体1转动连接,从而对盘体1的转动进行辅助支撑。
44.本技术方案中,开口下料单元4包括送料机构和开口机构,送料机构用于将物料送入预制袋内,开口机构用于将预制袋袋口打开;其中,送料机构包括送料管401,送料管401通过设置在机体10上的气缸,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同时在机体10的上方架设有用于计量物料的计量下料机(图未示出),将等份的物料落入送料管401内;开口机构包括开口支架403和对称滑动在开口支架403上的两组吸盘架404。
45.其中,为实现先开口后下料,在送料管401侧壁对称固定有第一导向板402,第一导向板402上均开设有异形导槽,吸盘架404与异形导槽导向配合。
46.具体的,吸盘架404顶端均转动连接有与异形导槽配合的第一导轮405,异形导槽包括v型导向槽406和与v型导向槽406相通的纵向槽407,纵向槽407两端均凸出v型导向槽406两端,v型导向槽406与纵向槽407相通处均设置有用于第一导轮405导向的导向组件。
47.其中,导向组件包括转动在v型导向槽406与纵向槽407相通处的导向架408和设置在第一导向板402上且用于导向架408复位的第四弹性件409;本技术方案中,第四弹性件409选用弹簧,在第一导向板402上开设有分别弧形导口411,导向架408自由端均固定有与弧形导口411导向配合的导杆412,导杆412穿过弧形导口411,且与第四弹性件409一端挂接,第四弹性件409另一端与固定在第一导向板402上的固定杆进行挂接,从而第四弹性件409对导向架408进行弹性复位。
48.当送料管401下降时,吸盘架404的第一导轮405从纵向槽407底端向上移动,此时两组吸盘架404位置不变;当第一导轮405移动至纵向槽407与v型导向槽406底端相通处时,通过导向架408的导向,使得第一导轮405移动进入v型导向槽406内,从而随着送料管401继续下降,通过v型导向槽406的导向作用,使得两组吸盘架404先相互靠近,再相互远离复位,即先使得吸盘架404的吸盘端先将预制袋袋口吸附,并随着两组吸盘架404的相互远离,实现将预制袋袋口打开,即实现预制袋的开口;之后当第一导轮405移动至纵向槽407与v型导向槽406顶端端相通处时,此时第一导轮405将该处的导向架408顶开,使得第一导轮405进入纵向槽407内,并在第四弹性件409的作用下,使得该处的导向架408复位;之后随着送料管401继续下降,第一导轮405向纵向槽407顶端移动,同时,送料管401底端的管口伸入已开口的预制袋内,并将物料落入预制袋内,进而实现先开口后下料。
49.之后,送料管401上移,使得第一导轮405沿纵向槽407向下移动,并当第一导轮405移动至纵向槽407与v型导向槽406底端相通处时,将该处的导向架408顶开,使得第一导轮405进入纵向槽407内,并在第四弹性件409的作用下,使得该处的导向架408复位。
50.为便于两组吸盘架404的复位,在开口支架403上设置有对吸盘架404弹性作用的第六弹性件410;本技术方案,第六弹性件410选用弹簧。
51.本技术方案中,压料单元5包括固定在机体10上的第二驱动件501和压料块502,第二驱动件501具体选用气缸,用于驱动压料块502上下移动,使得压料块502伸入预制袋袋口内,将物料向预制袋底部压一压,避免预制袋袋口存在物料而影响打码和封口。
52.本技术方案中,打码封口单元6包括固定在机体10上的支撑架601和固定热封头604,支撑架601上分别滑动有活动热封头603和打码头606,支撑架601上分别架设有用于驱动活动热封头603移动的第三驱动件602和驱动打码头606移动的第四驱动件605,同时支撑架601上还固定有与打码头606对应的撑块607,用于打码头606压印预制袋袋口时的支撑,本技术方案中,第三驱动件602和第四驱动件605均选用气缸,固定热封头604与活动热封头603相对应,从而通过第三驱动件602和第四驱动件605分别带动活动热封头603的移动和打码头606移动,进而在同一工位,实现对预制袋的打码和封口。
5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