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95628发布日期:2024-03-13 20:4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对产品的角部进行缓冲包装,尤其是平板类电子产品、平板等电子产品的角部进行包装的充气缓冲包装装置,从而在其运输存储过程中为其提供缓冲保护。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逐渐向更薄更轻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超薄液晶电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以用于液晶电视为例,液晶电视包括两张玻璃和位于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液晶是具有规则的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加热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冷却后出现结晶颗粒的浑浊固体状态的物质。通过向位于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加入电压,通过分子排列变化机曲折变化再现画面,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发射来形成画面。

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液晶电视的自身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液晶电视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由于碰撞而造成液晶电视的损坏,影响液晶电视的正常使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液晶电视,网购液晶电视往往需要长距离的运输,更易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液晶电视的损坏。

3、为了防止液晶电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而发生损坏,通常的做法是在包装液晶电视的箱体内放置泡沫缓冲物,以在运输过程中为液晶电视提供缓冲保护。

4、需要指出的是,泡沫缓冲物是固体,在包装液晶电视的时候,为了使泡沫缓冲物与液晶电视更好地贴合,需要在泡沫缓冲物上开设槽体,以使得液晶电视能够更好地贴合于泡沫缓冲物,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泡沫缓冲物上开设槽体需要专门的开模工具,增加包装的成本和劳动强度。

5、另一方面,泡沫缓冲材料通常是固体,会占据大量的存储和运输空间,增加运输的成本。而且由于液晶电视的体积巨大,所需的泡沫缓冲材料的体积也相当巨大,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断裂,而失去缓冲保护的作用,甚至会对液晶电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能够为待包装的产品角部提供缓冲保护,避免其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被损坏。

2、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能够为平板类电子产品或平板类产品的前后侧面提供双层空气缓冲保护,从而提高缓冲保护效果。

3、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能够为平板类电子产品的同一侧面分别提供不同方向双层空气缓冲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平板类电子产品的缓冲保护效果。

4、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能够为平板类电子产品的端面提供至少两层空气缓冲保护,从而使平板类电子产品的端面在受到碰撞时能够得到空气缓冲保护。

5、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能够被套设于平板类电子产品的拐角处,从而为平板类电子产品的至少两个端面和前后两个侧面提供空气缓冲保护。

6、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为一体可折叠结构,通过折叠为平板类电子产品提供不同方向的双层空气缓冲保护。

7、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能够为平板类电子产品的顶部和/或底部提供至少三层空气缓冲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所述平板类电子产品的保护效果。

8、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在折叠前也具有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待运输物品,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适用面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9、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通过对所述充气缓冲体进行部分折叠而形成能够套设于平板类电子产品的容纳空间。

10、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在为平板类电子产品提供容纳空间的同时还能将平板类电子产品的配件提供容纳空间,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为平板类电子产品提供完整的包装。

11、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用于生产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生产方法不过简单,操作便利,有利于使用者的操作。

12、为达上述至少一发明优势,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用于包装一产品的角部,其中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所述充气缓冲体经对折以后热封固定,并且在充气后沿多条平行于对角线方向的弯折热封线进行弯折和叠合而使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具有三角形的容置空间,所述产品的至少部分角部能够被套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1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在热封折叠前具有一第一端部和一第二端部,所述充气缓冲体对折以后形成相叠合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

1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包括呈间断热封线的一第一平面主热封线、一第二平面热封线、一第三平面热封线、一第四平面主热封线、一第五平面主热封线、一第六平面热封线、一第七平面热封线和一第八平面主热封线,当所述充气缓冲体对折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重叠后,所述第一平面主热封线和所述第八平面主热封线重叠,所述第二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第七平面热封线重叠,所述第三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第六平面热封线重叠,所述第四平面主热封线和所述第五平面主热封线位置相对。

1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沿所述第一平面主热封线、所述第二平面热封线、所述第三平面热封线、所述第四平面主热封线、所述第五平面主热封线、所述第六平面热封线、所述第七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第八平面主热封线弯折形成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一第三部分、一第四部分、一第五部分、一第六部分、一第七部分、一第八部分和一第九部分,即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所述第六部分、所述第七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彼此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九部分靠近所述第二端部。

16、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的宽度一致,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的宽度一致,以使所述充气缓冲体被多组所述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立体热封线热封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能够叠合,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的长度相等。

17、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将所述充气缓冲体折叠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叠合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彼此叠合,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彼此叠合,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彼此叠合,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彼此叠合,所述第五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之间。

1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上还设置有多组立体热封线,多组所述立体热封线包括一第一立体热封线和一第二立体热封线,所述第一立体热封线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主热封线和所述第八平面主热封线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一平面主热封线和所述第八平面主热封线被彼此热封固定,所述第二立体热封线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第六平面热封线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三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第六平面热封线被彼此热封固定,从而形成以第一容纳空间和一第二容纳空间。

1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四条所述弯折热封线,四条所述弯折热封线分别被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以使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能够沿着所述弯折热封线进行弯折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2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折主热封线,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对角线上,并将所述第二部分弯折形成一第一弯折区和一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区进行弯折,其中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相邻,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三部分相邻。

2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弯折主热封线,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被设置于所述第八部分的对角线上,且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的方向和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的方向相反,以使在所述充气缓冲体被所述第一立体热封线和所述第二立体热封线热封后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和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重合。

22、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弯折热封线将所述第八部分弯折形成一第三弯折区和一第四弯折区,其中所述第三弯折区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相对于所述第四弯折区进行弯折,其中所述第三弯折区与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七部分相邻,所述第四弯折区域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九部分相邻。

23、根据一些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八部分的所述第四弯折区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和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按压折叠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向内叠合且所述第一弯折区上的气柱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上的气柱方向垂直,所述第八部分的所述第四弯折区上的气柱与所述第三弯折区上的所述第三气柱方向垂直。

2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和侧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立体热封线和所述第二立体热封线实现密封,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沿着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和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弯折后的端面为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其中所述容置空间的侧面分别具有两层空气缓冲结构,分别为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以及所述充气缓冲体的所述第八部分的所述第三弯折区和所述第四弯折区。

2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为三层空气缓冲结构,分别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第一层,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第二层以及所述第五部分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底部的第三层。

26、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缓冲体的平行于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的一第一弯折辅热封线和平行于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的一第二弯折辅热封线。

27、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八部分的所述第四弯折区被弯折重叠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弯折区和所述第八部分的所述第三弯折区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时,带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跟随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八部分的所述第四弯折区联动并进入所述容置空间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用于夹持所述产品,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的气柱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折区和所述第四弯折区相垂直。

2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一第二部分和一第八部分,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在充气以后,沿对角线方向折叠形成双层结构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双层结构的气柱方向垂直。

2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的一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八部分相连接的一第九部分,其中在所述充气缓冲体充气以后,沿对角线方向折叠形成双层结构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被联动地进入所述容置空间以用于对所述产品提供缓冲作用。

3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还包括一第四部分、一第五部分和一第六部分,其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并用来在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底侧提供缓冲作用。

3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缓冲体还包括延伸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一第三部分以及延伸在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之间的一第七部分,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为一体相连通的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所述第六部分、所述第七部分、所述第八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设置有单向充气阀或者经自动充气热封而形成。

3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气缓冲包装装置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步骤:

33、1001:形成充气缓冲体,所述充气缓冲体为长方形平面结构并且能够被一次性充入气体;

34、1002:折叠和热封而使所述充气缓冲体形成具有一第一容纳空间立体结构;以及

35、1003:在所述充气缓冲体上沿平行于对角线的方式设置多条弯折热封线,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的部分结构能够沿着所述弯折热封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弯折而形成具有一三角形的容置空间的立体结构,其中所述容置空间的两侧的充气缓冲体分别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的充气缓冲结构的气柱方向相互垂直。

36、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1002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37、10021:在所述充气缓冲体上设置有多条平面热封线,以使所述充气缓冲体被多条所述平面热封线弯折形成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一第三部分、一第四部分、一第五部分、一第六部分、一第七部分、一第八部分和一第九部分;

38、10022:在所述充气缓冲体上设置一第一立体热封线,将所述充气缓冲体对折并通过所述第一立体热封线热封,其中所述第一立体热封线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八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从而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八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热封连接,而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及

39、10023:在所述充气缓冲体上设置一第二立体热封线,所述第二立体热封线被热封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热封连接,从而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

4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的尺寸一致,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的尺寸一致,以使所述充气缓冲体在被所述平面热封线和所述立体热封线热封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九部分叠合,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叠合,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叠合,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叠合,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尺寸一致,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的尺寸一致,以使所述充气缓冲体被热封形成所述充气缓冲包装装置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的总尺寸与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的总尺寸一致并能全重叠。

41、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被设置为两端开口结构。

42、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1003进一步包括步骤:

43、10031:设置一第一弯折主热封线于一第二部分的对角线并将所述第二部分弯折形成一第一弯折区和一第二弯折区;

44、10032;设置一第二弯折主热封线于一第八部分的对角线,其中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的方向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八部分被叠合后,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和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也能够相互重叠,其中所述第八部分被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弯折形成一第三弯折区和一第四弯折区;以及

45、10033:在所述充气缓冲体充气以后将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四弯折区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弯折主热封线和所述第二弯折主热封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进行弯折,从而使所述第一弯折区被重叠于所述第二弯折区,所述第四弯折区被重叠于所述第三弯折区,从而使所述容置空间的两侧分别包括两层空气缓冲结构。

4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0031中,所述第一弯折区的尺寸和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尺寸一致,以使所述第一弯折区被弯折后能够和所述第二弯折区叠合。

4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0032中,所述第三弯折区和所述第四弯折区的尺寸一致,以使所述第四弯折区被弯折后能够和所述第三弯折区叠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