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5555发布日期:2023-01-03 18:3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编织袋填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被广泛运用于工农业产品包装、食品包装、旅游运输等,具有持续的需求。
3.在现有技术中,向编织袋内填装物料时,首先需要打开编织袋的上端开口,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用手搓动编织袋上端开口处的外侧面,再手动打开编织袋的上端口,从而对编织袋进行开口,再进行物料填装。
4.然而,在大量物料等待编织袋进行填装时,即需要大量编织袋,编织袋由于生产后推积、挤压等造成其内部无空气,由于编织袋内外的压强差从而导致编织袋开口处较难打开,不利于填装,现有技术中通过手搓,虽然也能低效率解决打开问题,但劳动强度大,使用者的手易被磨伤,不适合长时间操作,在需要大量使用编织袋的时候更是如此,且使用者用手打开,还需要攥紧编织袋的边缘,从而保持开口的稳定,有利于对物料的填装,但这占据了使用者的时间,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笨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包括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间歇固定连接组合成一个方形框体,所述两个第一板块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压块,所述两个第二板块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贯通窄口,所述贯通窄口的内侧壁开设有朝向第二板块端部处的柱凹槽,所述两个第二板块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第二板块连接有便捷开口机构,所述第一板块连接有自动固定机构。
8.优选地,所述柱凹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柱凹槽内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滑柱,所述横滑柱均置于贯通窄口内。
9.优选地,所述便捷开口机构包括套接在横滑柱靠近第二板块内外侧面处的限位环块,所述第二板块上的两个横滑柱之间套有倒三角条框,所述倒三角条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倒三角条框置于限位框与第二板块之间处,所述倒三角条框与横滑柱滑动连接,所述倒三角条框不会脱离限位框与第二板块围成的区域内。
10.优选地,所述横滑柱远离倒三角条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压块,所述靠近同一个第二板块的两个侧压块在其相向的侧面中心处均开设有固定窄口,所述靠近同一个第二板块的两个侧压块在其相向的侧面设有粘黏件,所述侧压块朝向两个第二板块的侧面的上端
均固定连接有短轴。
11.优选地,所述自动固定机构包括承轴、弧环块等,所述位于侧压块上端两侧的两个短轴均转动连接有承轴,所述短轴位于侧压块与承轴之间处套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与短轴不连接,所述扭力弹簧靠近侧压块的一端与侧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靠近承轴的一端与承轴固定连接,所述位于侧压块两侧的承轴远离短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顶柱轴,所述顶柱轴的中段与弧环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自动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弧环块与顶柱轴固定连接处的第一固定环块,所述第一板块的内侧面靠近侧压块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块,所述第一固定环块与第二固定环块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环块与短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弧环块远离顶柱轴的一端可插入固定窄口的内部。
14.优选地,所述弧环块置于固定窄口内部时,弹性绳未被拉伸呈松弛状态,所述第二固定环块与第一固定环块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弧环块远离顶柱轴的一端脱离固定窄口的内部。
15.优选地,所述粘黏件可为自动出胶机构,所述自动出胶机构包括弹簧凹口、第二弹簧、第一伸缩杆、空腔压块、第一磁铁、进胶口、u型框、第三弹簧、第二伸缩杆、挡块、出胶口,所述弹簧凹口开设在侧压块的侧面且位于固定窄口的两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凹口的内底面和空腔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凹口的内底面和空腔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在第一伸缩杆上,所述第一磁铁内嵌在靠近弹簧凹口开口处上端的侧压块上,所述空腔压块的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进胶口开设在空腔压块的顶面,所述出胶口开设在空腔压块的侧面,所述u型框固定连接在空腔压块内壁位于出胶口处,所述第三弹簧与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均分别与u型框和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套在第二伸缩杆上,所述挡块的上部内嵌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所述挡块可遮住出胶口。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1、便捷开口机构的设置,通过横滑柱、倒三角条框、侧压块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第一弹簧的复位性和粘黏件对编织袋外侧面的粘附,成功实现了便捷、快速、省力的打开编织袋上端的开口处,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本装置一体化设计,便于携带,且结构精巧、高效,制作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推广使用。
18.2、自动固定机构的设置,通过弧环块、扭力弹簧、承轴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扭力弹簧的复位性,使得当侧压块相互靠近对编织袋开口上边缘处进行挤压时,弧环块逐渐脱离固定窄口,当侧压块通过粘黏件黏住编织袋一侧面向初始位置运动时,弧环块逐渐进入固定窄口的内部,将编织袋一侧面卡入固定窄口内,成功实现了对编织袋开口处的固定,使得编织袋在填装时更加稳定,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结构设置简洁、高效,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
19.3、自动出胶机构的设置,通过弹簧凹口、第一磁铁、空腔压块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靠近时相互吸引,成功实现了可控打开出胶口,从而自动添加胶水,以保证空腔压块侧面的黏性,从而避免了不断更换双面胶,极大的提高了编织袋开口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的俯视图;
2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中倒三角条框与横滑柱的连接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中弹性绳紧绷时的状态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中粘黏件与侧压块的连接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中自动出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10为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中u型框与空腔压块的连接示意图。
30.图中:1、第一板块;101、弧压块;102、第二板块;2、贯通窄口;201、柱凹槽;202、第一弹簧;203、横滑柱;204、限位环块;205、限位框;3、倒三角条框;301、底块;4、侧压块;401、短轴;402、扭力弹簧;403、承轴;404、顶柱轴;405、弧环块;406、第一固定环块;407、弹性绳;408、第二固定环块;5、固定窄口;6、弹簧凹口;601、第二弹簧;602、第一伸缩杆;603、第一磁铁;7、空腔压块;701、u型框;702、第三弹簧;703、挡块;704、出胶口;8、进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10所示,一种编织袋填装时使用的编织袋开口机构,包括第一板块1、第二板块102,第一板块1和第二板块102间歇固定连接组合成一个方形框体,两个第一板块1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压块101,两个第二板块102的侧壁均对称开设有贯通窄口2,贯通窄口2的内侧壁开设有朝向第二板块102端部处的柱凹槽201,两个第二板块102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205,其中,限位框205的设置,表面了倒三角条框3脱离横滑柱203,同时,使得本装置更加一体化,零部件不易丢失,便于使用与携带,第二板块102连接有便捷开口机构,第一板块1连接有自动固定机构,其中,柱凹槽20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2,第一弹簧202远离柱凹槽201内底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滑柱203,横滑柱203均置于贯通窄口2内。
33.便捷开口机构包括套接在横滑柱203靠近第二板块102内外侧面处的限位环块204,第二板块102上的两个横滑柱203之间套有倒三角条框3,倒三角条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块301,倒三角条框3置于限位框205与第二板块102之间处,倒三角条框3与横滑柱203滑动连接,倒三角条框3不会脱离限位框205与第二板块102围成的区域内。
34.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横滑柱203远离倒三角条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压块4,靠近
同一个第二板块102的两个侧压块4在其相向的侧面中心处均开设有固定窄口5,靠近同一个第二板块102的两个侧压块4在其相向的侧面设有粘黏件,其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粘黏件可以为可更换的胶水层、双面胶等能暂时粘附编织袋外侧面的组件,参照图7所示,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侧压块4朝向两个第二板块102的侧面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短轴401。
35.便捷开口机构的设置,通过横滑柱203、倒三角条框3、侧压块4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第一弹簧202的复位性和粘黏件对编织袋外侧面的粘附,成功实现了便捷、快速、省力的打开编织袋上端的开口处,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本装置一体化设计,便于携带,且结构精巧、高效,制作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推广使用。
36.自动固定机构包括承轴403、弧环块405等,位于侧压块4上端两侧的两个短轴401均转动连接有承轴403,短轴401位于侧压块4与承轴403之间处套有扭力弹簧402,扭力弹簧402与短轴401不连接,扭力弹簧402靠近侧压块4的一端与侧压块4固定连接,扭力弹簧402靠近承轴403的一端与承轴403固定连接,位于侧压块4两侧的承轴403远离短轴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顶柱轴404,顶柱轴404的中段与弧环块405的一端固定连接。
37.自动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弧环块405与顶柱轴404固定连接处的第一固定环块406,第一板块1的内侧面靠近侧压块4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块408,第一固定环块406与第二固定环块408之间通过弹性绳407连接。
38.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固定环块408与短轴40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弧环块405远离顶柱轴404的一端可插入固定窄口5的内部,弧环块405置于固定窄口5内部时,弹性绳407未被拉伸呈松弛状态,第二固定环块408与第一固定环块406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弧环块405远离顶柱轴404的一端脱离固定窄口5的内部。
39.自动固定机构的设置,通过弧环块405、扭力弹簧402、承轴403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扭力弹簧402的复位性,使得当侧压块4相互靠近对编织袋开口上边缘处进行挤压时,弧环块405逐渐脱离固定窄口5,当侧压块4通过粘黏件黏住编织袋一侧面向初始位置运动时,弧环块405逐渐进入固定窄口5的内部,将编织袋一侧面卡入固定窄口5内,成功实现了对编织袋开口处的固定,使得编织袋在填装时更加稳定,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结构设置简洁、高效,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
40.粘黏件还可为自动出胶机构,参照图8-10所示,自动出胶机构包括弹簧凹口6、第二弹簧601、第一伸缩杆602、空腔压块7、第一磁铁603、进胶口8、u型框701、第三弹簧702、第二伸缩杆、挡块703、出胶口704,弹簧凹口6开设在侧压块4的侧面且位于固定窄口5的两端,第二弹簧601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凹口6的内底面和空腔压块7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602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凹口6的内底面和空腔压块7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01套在第一伸缩杆602上,第一磁铁603内嵌在靠近弹簧凹口6开口处上端的侧压块4上,空腔压块7的内部为空心设置,进胶口8开设在空腔压块7的顶面,出胶口704开设在空腔压块7的侧面,u型框701固定连接在空腔压块7内壁位于出胶口704处,第三弹簧702与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均分别与u型框701和挡块703固定连接,第三弹簧702套在第二伸缩杆上,挡块703的上部内嵌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603与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挡块703可遮住出胶口704。
41.自动出胶机构的设置,通过弹簧凹口6、第一磁铁603、空腔压块7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第一磁铁603和第二磁铁的磁极相反,靠近时相互吸引,成功实现了可控打开出胶口
704,从而自动添加胶水,以保证空腔压块7侧面的黏性,从而避免了不断更换双面胶,极大的提高了编织袋开口的效率。
42.本发明中,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43.实施例1
44.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底块301置于适当平台上,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弹性绳407处于松弛状态,此时,将编织袋的上端置于第一板块1和第二板块102间歇固定连接组合成的方形框体的下方,且置于侧压块4运动方向的终点处,以保证侧压块4上设有的粘黏件能粘附编织袋上端边缘处。
45.当需要进行物料填装时,即需要对编织袋进行开口时,工作人员通过同时向下按压两个弧压块101,使得本装置除了倒三角条框3、底块301之外的其他构件向下运动,在倒三角条框3内侧壁的挤压下,对应的横滑柱203相向运动,此时,弹性绳407被拉伸,第一弹簧202被拉伸,扭力弹簧402跟随承轴403的转动被扳动,在侧压块4与编织袋的外侧面接触之前,由于弹性绳407被拉伸,使得承轴403在短轴401上向第二固定环块408处转动,从而使得弧环块405脱离固定窄口5,在这之后,侧压块4上设有的粘黏件将在相应的侧压块4的挤压下粘附编织袋的外侧面。
46.使用者停止向下按压两个弧压块101后,在第一弹簧202复位的作用下,横滑柱203在贯通窄口2内向靠近第一弹簧202的方向运动,对应的侧压块4互相远离,由于粘黏件粘附着编织袋的外侧面,从而快速的打开编织袋的开口,此时,即可向编织袋内填装物料。
47.在上述操作中,当侧压块4相互靠近对编织袋开口上边缘处进行挤压时,弧环块405逐渐脱离固定窄口5,其中,在侧压块4上设有的粘黏件对编织袋外侧面进行粘附前,弧环块405已经完全脱离固定窄口5的内部,当侧压块4通过粘黏件黏住编织袋一侧面向初始位置运动时,在扭力弹簧402复位的作用下,弧环块405逐渐进入固定窄口5的内部,将编织袋一侧面卡入固定窄口5内,成功实现了对编织袋开口处的固定,从而使得编织袋在填装时更加稳定。
48.实施例2
49.由于双面胶等构成的粘黏件不能反复使用,用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因此,操作时较为麻烦,影响编织袋的开口效率。
50.然而,当粘黏件为自动出胶机构时,使用前,通过进胶口8向空腔压块7内装入胶水,在空腔压块7的侧面胶水还有时,同时向下按压两个弧压块101,对应的两个空腔压块7相互靠近,进而挤压编织袋的外侧面,对编织袋的外侧面进行粘附,此时,第二弹簧601轻微收缩,第一磁铁603与第二磁铁的距离仍然很大,无法对第二磁铁进行吸附,即出胶口704处于关闭状态。
51.当空腔压块7的侧面胶水的粘附能力减弱时,同时向下按压两个弧压块101,对应的两个空腔压块7相互靠近,此时,使用者继续向下按压弧压块101,使得第二弹簧601缩入弹簧凹口6内,在第一磁铁603的吸引下,第二磁铁带动挡块703一起向第一磁铁603处运动,此时,出胶口704被打开,由于胶水较为粘稠,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胶口704处少量流出,或在对应的空腔压块7相互远离后,第二弹簧601复位,挡块703在第三弹簧702的作用下复位,将少量胶水压出出胶口704,实现自动出胶,使得粘黏件能持续使用较长时间。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