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吊装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04855发布日期:2022-12-02 20:1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绕组吊装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电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组吊装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电动机是我们日常用电必不可少的设备,而绕组是电动机的核心驱动部件,被称为电动机的“心脏”,其性能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电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绕组在生产过程中,多次需要对绕组进行吊装翻转。目前现有技术所用绕组吊装设备较简陋,且需工作人员配合对绕组进行翻转才能完成吊装,既对安全性没有较好的保证,也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冗余度,严重影响了吊装效率,无法满足公司对安全生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且由于现有的绕组吊装设备的尺寸固定,因此只能吊装单一规格大小的绕组产品,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组吊装设备,该绕组吊装设备能够自动固定绕组及对绕组进行吊装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作业安全风险,能够吊装不同规格的绕组产品,通用性强。
4.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绕组吊装设备,所述绕组吊装设备包括运动装置、安装架和固定装置;所述运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架活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6.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相对两侧的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和第一卡紧件,所述第一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卡紧件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动力源和第二卡紧件,所述第一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卡紧件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二端面。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第一联动盘、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盘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联动盘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盘绕自身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联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盘和所述第一卡紧件铰接,所述第一联动盘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一端面。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件铰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相对所述第一联动盘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联动盘铰接连接。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沿自身径向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横跨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挡板;所述第一卡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中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往复移动。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联动件沿所述第一联动盘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紧件相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卡紧件一一对应设置。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组吊装设备还包括第一助推装置,所述第一助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件,所述第一联动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齿件,所述第一联动盘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卡紧件收缩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助推装置的第一齿件与所述第二齿件啮合设置,且所述第一助推装置能够通过第一齿件与所述第二齿件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一联动盘反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卡紧件朝张开的方向运动。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第二联动盘、第二驱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盘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盘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盘绕自身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二联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动盘和所述第二卡紧件铰接,所述第二联动盘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二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二端面。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为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件铰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联动盘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盘铰接连接。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沿自身径向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卡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中并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槽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卡紧件的底部呈斜面配合设置。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组吊装设备还包括第二助推装置,所述第二助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件,所述第二联动盘的边缘设置有第四齿件,所述第二联动盘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联动件带动所述第二卡紧件收缩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助推装置的第三齿件与所述第四齿件啮合设置,且所述第二助推装置能够通过第三齿件与所述第四齿件的配合带动所述第二联动盘反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卡紧件朝张开的方向运动。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动件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二联动件沿所述第二联动盘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紧件相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卡紧件一一对应设置。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紧件包括第一活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第一端竖向连接的第一卡紧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卡紧部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的连接处位置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第一端的末端存在距离,且所述第一卡紧部与所述第一活动部第一端的末端配合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一端面;和/或,
18.所述第二卡紧件包括第二活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动部第一端竖向连接的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二活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卡紧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的连接处位置与所述第二活动部第一端的末端存在距离,且所述第二卡紧部与所述第二活动部第一端的末端配合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二端面。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连接座和第三驱动件;所述连接座的末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所述第三驱动件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连接。
20.一种绕组吊装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绕组吊装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将绕组放置于安装架上;
22.根据绕组的规格,控制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一端面,控制第二动力源带动所述第二卡紧件沿所述安装架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内环的第二端面,第一卡紧件和第二卡紧件配合将绕组固定于安装架上;
23.通过所述运动装置带动所述安装架活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竖立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平放状态。
24.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25.该绕组吊装设备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配合能够卡紧于绕组内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从而使绕组能够稳固固定于安装架上,便于运动装置带动该安装架活动从而带动固定于该安装架上的绕组翻转至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从而能够通过该绕组吊装设备自动对绕组进行固定及翻转吊装操作,无需人工配合进行翻转,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作业安全风险;此外,通过第一动力源带动第一卡紧件活动以使第一卡紧件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内环的第一端面相抵,通过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二卡紧件活动以使第二卡紧件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内环的第二端面相抵,能够根据不同绕组的直径规格而调整第一卡紧件和第二卡紧件的位置,以适应卡紧不同规格的绕组产品,提高该绕组吊装设备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吊装设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吊装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的绕组吊装设备的安装架和固定装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的安装架和固定装置的配合结构的纵剖面示意图;
30.图5是图3的第一固定组件的其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3的第一固定组件的其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图3的第二固定组件的其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图3的第二固定组件的其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图1的绕组吊装设备的固定绕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绕组吊装设备;
37.1、运动装置;11、连接座;12、第三驱动件;2、安装架;21、第一导向槽;22、第二导向槽;23、挡板;24、第一安装盘;25、第二安装盘;26、安装柱;3、第一固定组件;31、第一动力源;311、第一联动盘;312、第一驱动件;313、第一联动件;314、第二齿件;32、第一卡紧件;321、第一活动部;322、第一卡紧部;33、第一限位件;34、第一限位槽;4、第二固定组件;41、第二动力源;411、第二联动盘;412、第二驱动件;413、第二联动件;414、第四齿件;42、第二卡紧件;421、第二活动部;422、第二卡紧部;43、第二限位件;44、第二限位槽;5、第一助推装置;51、第三齿件;6、第二助推装置;61、第三齿件;
38.200、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4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41.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43.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组吊装设备100,如图1至图9所示,该绕组吊装设备100包括运动装置1、安装架2和固定装置;运动装置1的输出端与安装架2连接能够带动安装架2活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具体地,该安装架2用于固定绕组200,由于绕组200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对绕组200进行翻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运动装置1带动该安装架2活动至竖立状态,或带动该安装架2活动至平放状态,从而带动固定于该安装架2上的绕组200活动至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
44.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安装架2相对两侧的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动力源31和第一卡紧件32,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设置,第一动力源31的输出端与第一卡紧件32连接并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第二固定组件4包括第二动力源41和第二卡紧件42,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设置,第二动力源41的输出端与第二卡紧件42连接并带动第二卡紧件4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
4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该绕组200为环状体结构,因此该绕组200具有外环以及位于该外环内部的内环,其中该绕组200的内环位于自身中心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称为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和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可以理解地,当需要将绕组200固定于安装架2上时,将绕组200放置安装架2上,且使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对应位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两侧,根据绕组200的直径大小,控制第一动力源31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使第一卡紧件32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相抵,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控制第二动力源41带动第二卡紧件4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使第二卡紧件42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相抵,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配合能够对绕组200内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向卡紧,以使绕组200能够稳固固定于安装架2上,便于运动装置1带动该安装架2活动从而带动固定于该安装架2上的绕组200翻转至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
46.综上,该绕组吊装设备100通过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配合能够卡紧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从而使绕组200能够稳固固定于安装架2上,便于运动装置1带动该安装架2活动从而带动固定于该安装架2上的绕组200翻转至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从而能够通过该绕组吊装设备100自动对绕组200进行固定及翻转吊装操作,无需人
工配合进行翻转,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作业安全风险;此外,通过第一动力源31带动第一卡紧件32活动以使第一卡紧件32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相抵,通过第二动力源41带动第二卡紧件42活动以使第二卡紧件42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相抵,能够根据不同绕组200的直径规格而调整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的位置,以适应卡紧不同规格的绕组200产品,提高该绕组吊装设备100的通用性。
47.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安装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盘24、第二安装盘25,以及分别连接第一安装盘24、第二安装盘25的多个安装柱26,第一固定组件3设置于第一安装盘24靠近第二安装盘25的一侧,第二固定组件4设置于第二安装盘25靠近第一安装盘24的一侧,第一卡紧件32沿第一安装盘24的径向方向活动设置,第二卡紧件42沿第二安装盘25的径向方向活动设置,该第一安装盘24和第二安装盘25均可以是圆盘状结构或者不规则盘状结构,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9所示,第一动力源31包括第一联动盘311、第一驱动件312和第一联动件313;第一联动盘31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联动盘31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2的第一安装盘24靠近第二安装盘25的一侧,第一驱动件312的输出端与第一联动盘311连接并能够带动第一联动盘311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第一联动件31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联动盘311和第一卡紧件32铰接,第一联动盘311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件313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可以理解地,由第一驱动件312驱动第一联动盘311转动,第一联动盘311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件313的联动作用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向靠近第一联动盘311的方向运动或者向远离第一联动盘311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使第一卡紧件32根据绕组200直径进行位置调整,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绕组200进行固定。
4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驱动件312为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件312铰接于所述安装架2上,所述第一驱动件312相对所述第一联动盘311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3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联动盘311铰接连接。可以理解地,驱动气缸通过铰接设置的方式,能够使驱动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第一联动盘311的转动,相比于直接使用旋转电机驱动第一联动盘311转动的方式,采用驱动气缸驱动的方式一方面提高结构紧凑性,能够适应设置于第一安装盘24和第二安装盘25内的狭小空间内,另一方面用到的电器元件更少,有效避免吊装过程电源会拉扯,安全系数更高。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架2沿自身径向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1,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架2的第一安装盘24沿自身径向延伸方向开设有该第一导向槽21,安装架2上还设置有横跨第一导向槽21的挡板23;第一卡紧件32设置于第一导向槽21中并能够沿第一导向槽21往复移动。其中,第一导向槽21对第一卡紧件32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以使第一联动盘311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件313的联动作用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该第一导向槽21往复移动,有效避免第一卡紧件32移动过程中偏移预设路径,影响卡紧效果,且挡板23用于限制第一卡紧件32脱离第一导向槽21,有效防止第一卡紧件32移动过程中脱离第一导向槽21影响导向效果。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联动件313设置有至少两个,各第一联动件313沿第一联动盘31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卡紧件32相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联
动件313与第一卡紧件32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紧件32,多个第一卡紧件32能够沿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的周向方向分散设置,从而对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的周向位置进行均匀卡紧,提高固定效果。且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联动件313各自带动一个第一卡紧件32运动,多个第一联动件313通过一个第一联动盘311同步驱动,能够方便的控制各个第一卡紧件32同步移动至相互远离形成张开状态,以对直径规格较大的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进行卡紧,或者控制各个第一联动件313带动各个第一卡紧件32同步移动至相互靠近形成聚拢状态,以对直径规格较小的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进行卡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联动件313设置有四个,该第一卡紧件32对应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联动件313均匀布置于该第一联动盘311的周向方向的四个位置,四个第一卡紧件32沿该第一安装盘24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绕组吊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助推装置5,第一助推装置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件51,第一联动盘311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齿件314,第一联动盘311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件313带动第一卡紧件32收缩至极限位置时,第一助推装置5的第一齿件51与第二齿件314啮合设置,且第一助推装置5能够通过第一齿件51与第二齿件314的配合带动第一联动盘311反向转动以带动第一卡紧件32朝张开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地,当第一驱动件312带动第一联动盘311转动,并带动第一联动件313相互靠近至极限位置时,此时各个第一联动件313向第一联动盘311内缩回,第一驱动件312与第一联动盘311的中心轴近似呈同一直线,此时第一驱动件312由于惯性作用容易与第一联动盘311形成卡死状态,会出现第一驱动件312难以反向运动带动第一联动盘311反向转动使各个第一卡紧件32相互远离的情况,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助推装置5,当第一联动盘311转动时通过第一联动件313带动第一卡紧件32收缩至极限位置时,此时第一助推装置5的第一齿件51与第一联动盘311的第二齿件314啮合设置,控制第一助推装置5启动,从而通过第一齿件51与第二齿件314的配合带动第一联动盘311反向转动以带动第一卡紧件32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以使该第一联动盘311能够顺利进行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以顺利带动第一卡紧件32移动从而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相抵。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该第一联动件313呈有弧度的条状结构,该第一联动件313的弧度与第一联动盘311的弧边相适应,从而有效避免第一联动盘311和第一联动件313联动运动时相互干涉。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该第一固定组件3还包括第一限位件33,该第一联动盘311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联动件313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4,第一限位件33活动插设于该第一限位槽34上。该第一限位件33用于限制第一联动件313的摆动幅度,因此通过调整该第一限位件33位于第一限位槽34中的位置,能够对第一联动件313的摆动幅度进行调整,从而调整第一卡紧件32移动的距离。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第二动力源41包括第二联动盘411、第二驱动件412和第二联动件413;第二联动盘41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联动盘41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2的第二安装盘25靠近第一安装盘24的一侧。第二驱动件412的输出端与第二联动盘411连接并能够带动第二联动盘411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第二联动件41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联动盘411和第二卡紧件42铰接,第二联动盘411转动时通过第二联动件413带动第二卡紧件4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可
以理解地,由第二驱动件412驱动第二联动盘411转动,第二联动盘411转动时通过第二联动件413的联动作用带动第二卡紧件4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向靠近第二联动盘411的方向运动或者向远离第二联动盘411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使第二卡紧件42根据绕组200直径进行位置调整,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绕组200进行固定。配合第一驱动件312带动第一联动盘311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向靠近第一联动盘311的方向运动或者向远离第一联动盘311的方向运动,能够使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灵活地根据绕组200直径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联动件413可以是万向铰接杆,以使第二联动盘411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联动作用带动第二卡紧件42运动。
56.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驱动件412为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件412铰接于所述安装架2上,所述第二驱动件412相对所述第二联动盘41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4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联动盘411铰接连接。可以理解地,驱动气缸通过铰接设置的方式,能够使驱动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第二联动盘411的转动,相比于直接使用旋转电机驱动第二联动盘411转动的方式,采用驱动气缸驱动的方式一方面提高结构紧凑性,能够适应设置于第一安装盘24和第二安装盘25内的狭小空间内,另一方面用到的电器元件更少,有效避免吊装过程电源会拉扯,安全系数更高。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安装架2沿自身径向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2,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架2的第二安装盘25沿自身径向延伸方向开设有该第二导向槽22,第二卡紧件42设置于第二导向槽22中并能够沿第二导向槽22往复移动,第二导向槽22的槽底与第二卡紧件42的底部呈斜面配合设置。可以理解地,第二导向槽22的槽底与第二卡紧件42斜面配合设置,以使第二卡紧件42沿第二导向槽22移动时,通过斜面配合能够使第二卡紧件42朝靠近第一卡紧件32的方向运动或者朝远离第一卡紧件32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二卡紧件42与第一卡紧件32配合对不同厚度的绕组200进行固定,配合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各自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适应固定不同直径及不同厚度的绕组200,进一步提高该绕组吊装设备100的通用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槽22远离安装架2中心轴的一侧的槽底高度高于第二导向槽22靠近安装架2中心轴的一侧的槽底高度,以使该第二卡紧件42朝远离第二联动盘411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卡紧件42朝靠近第一卡紧件32的方向运动,或该第二卡紧件42朝靠近第二联动盘411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卡紧件42朝远离第一卡紧件32的方向运动,从而适应不同直径及不同厚度的绕组200。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联动件413设置有至少两个,各第二联动件413沿第二联动盘41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卡紧件42相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联动件413与第二卡紧件42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卡紧件42,多个第二卡紧件42能够沿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的周向方向分散设置,从而对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进行均匀卡紧,提高固定效果。且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联动件413各自带动一个第二卡紧件42运动,多个第二联动件413通过一个第二联动盘411同步驱动,能够方便的控制各个第二卡紧件42同步移动至相互远离形成张开状态,以对直径规格较大的绕组200内环第二端面进行卡紧,或者控制各个第二卡紧件42同步移动至相互靠近形成聚拢状态,以对直径规格较小的绕组200内环第二端面进行卡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联动件413设置有
四个,该第二卡紧件42对应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联动件413均匀布置于该第二联动盘411的周向方向的四个位置,四个第二卡紧件42沿该第二安装盘25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绕组吊装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助推装置6,第二助推装置6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件61,第二联动盘411的边缘设置有第四齿件414,第二联动盘411转动时通过第二联动件413带动第二卡紧件42收缩至极限位置时,第二助推装置6的第三齿件61与第四齿件414啮合设置,且第二助推装置6能够通过第三齿件61与第四齿件414的配合带动第二联动盘411反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卡紧件42朝张开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地,当第二驱动件412带动第二联动盘411转动,并带动第二联动件413相互靠近至极限位置时,此时各个第二联动件413向第二联动盘411内缩回,第二驱动件412与第二联动盘411的中心轴近似呈同一直线,此时第二驱动件412由于惯性作用容易与第二联动盘411形成卡死状态,会出现第二驱动件412难以反向运动带动第二联动盘411反向转动使各个第二卡紧件42相互远离的情况,因此通过设置第二助推装置6,当第二联动盘411转动时通过第二联动件413带动第二卡紧件42收缩至极限位置时,此时第二助推装置6的第三齿件61与第二联动盘411的第四齿件414啮合设置,控制第二助推装置6启动,从而通过第三齿件61与第四齿件414的配合带动第二联动盘411反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卡紧件42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以使该第二联动盘411能够顺利进行正向转动及反向转动,以顺利带动第二卡紧件42移动从而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相抵。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该第二固定组件4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3,该第二联动盘411上位于相邻两个第二联动件413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4,第二限位件43活动插设于该第二限位槽44上。该第二限位件43用于限制第二联动件413的摆动幅度,因此通过调整该第二限位件43位于第二限位槽44中的位置,能够对第二联动件413的摆动幅度进行调整,从而调整第二卡紧件42移动的距离。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卡紧件32包括第一活动部321以及与第一活动部321第一端竖向连接的第一卡紧部322,第一活动部321的第二端与第一动力源31的输出端铰接,第一卡紧部322与第一活动部321连接的连接处位置与第一活动部321第一端的末端存在距离,且第一卡紧部322与第一活动部321第一端的末端配合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紧部322和第一活动部321垂直连接,以使第一卡紧部322与第一活动部321第一端的末端配合形成倒l形结构,以能够稳固卡紧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的局部位置,而不触碰第一端面的其他位置。和/或,第二卡紧件42包括第二活动部421以及与第二活动部421第一端竖向连接的第二卡紧部422,第二活动部421的第二端与第二动力源41的输出端铰接,第二卡紧部422与第二活动部421连接的连接处位置与第二活动部421第一端的末端存在距离,且第二卡紧部421与第二活动部422第一端的末端配合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可以理解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卡紧部422和第二活动部421垂直连接,以使第二卡紧部422与第二活动部421第一端的末端配合形成l形结构,以能够稳固卡紧于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的局部位置,而不触碰第二端面的其他位置,倒l形的第一卡紧件32和l形的第二卡紧件42配合能够夹紧绕组200内环的个上下两个端面的局部位置,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绕组200固定。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运动装置1包括连接座11和第三驱动件12;连接座11的末端与安装架2铰接,第三驱动件12倾斜设置于连接座11上,且第三驱动件12的输
出端与安装架2铰接连接。该第三驱动件12具体可以是驱动气缸或者直线电机等能够直线驱动的设备,通过第三驱动件12能够带动安装架2翻转至竖立状态或者平放状态,即第三驱动件12的伸、缩动作下实现绕组200水平和竖立状态的翻转,在此过程中保证不同状态下、不同重量下安装架2及绕组200的重心始终与运动装置1的吊挂中心重合。
6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绕组吊装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基于如上的绕组吊装设备100,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4.将绕组200放置于安装架2上;
65.根据绕组200的规格,控制第一动力源31带动第一卡紧件3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控制第二动力源41带动第二卡紧件42沿安装架2的径向方向活动以卡紧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配合将绕组200固定于安装架2上;
66.通过运动装置1带动安装架2活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其中第一状态为竖立状态,第二状态为平放状态。
67.综上,该绕组吊装设备100的控制方法中,通过控制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配合能够卡紧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从而使绕组200能够稳固固定于安装架2上,便于运动装置1带动该安装架2活动从而带动固定于该安装架2上的绕组200翻转至竖立状态或平放状态,从而能够通过该绕组吊装设备100自动对绕组200进行固定及翻转吊装操作,无需人工配合进行翻转,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作业安全风险;此外,通过第一动力源31带动第一卡紧件32活动以使第一卡紧件32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一端面相抵,通过第二动力源41带动第二卡紧件42活动以使第二卡紧件42能够适应调节自身位置以与绕组200内环的第二端面相抵,能够根据不同绕组200的直径规格而调整第一卡紧件32和第二卡紧件42的位置,以适应卡紧不同规格的绕组200产品,提高该绕组吊装设备100的通用性。
68.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发明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