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2483发布日期:2022-11-09 10:41阅读:43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电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室内交通工具,电梯在主机的作用下沿井道中的轨道进行上下移动。
3.电梯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安装制造精度、使用磨损、杂物障碍物等原因,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震动,而这将直接对乘坐电梯的轿内乘客造成影响,尤其是高速运行的电梯,其震动影响更加明显。
4.因此,如何减弱电梯在运行中产生的振动,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梯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安装制造精度、使用磨损、杂物障碍物等原因,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震动,而这将直接对乘坐电梯的轿内乘客造成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
6.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
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和轿厢系统,所述曳引系统用于提供动力驱使所述轿厢系统运行,所述轿厢系统包括厢架和轿厢,所述轿厢设置于所述厢架内;所述导向系统包括导轨和导靴,所述导轨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上,所述导靴设置在所述厢架上,所述导靴与所述导轨配合限制所述轿厢系统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所述轿厢系统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振动抑制结构,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包括底座部件和导体部件,所述导体部件固定在所述轿厢或者所述厢架的底部,所述底座部件包括垂直提升机和磁力底座,所述垂直提升机靠电梯井道的侧壁设置,所述磁力底座与所述垂直提升机连接,所述垂直提升机运转,带动所述磁力底座随所述轿厢系统一同升降,使所述导体部件始终处于所述磁力底座的磁场中。
8.优选地,所述导体部件设置的部位,与所述轿厢系统的中轴线重合。
9.优选地,所述导体部件与所述轿厢系统之间还设置有密闭空腔,所述密闭空腔内放置有阻尼颗粒或者蓄电池。
10.优选地,所述磁力底座设置为电磁体,在所述轿厢或者厢架上设置有水平加速传感器,所述水平加速度传感器与电磁体信号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导体部件包括闭合导体和导磁体,所述闭合导体设置在所述导磁体的下方。
12.优选地,所述闭合导体为铜板,所述导磁体为铁板。
13.优选地,在所述厢架和/或所述轿厢的底部贴附有吸音材料。
14.优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尖劈海绵。
15.优选地,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钢丝绳、导向轮和对重,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轿厢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重连接,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曳引机的和所述导向轮的轮槽摩擦配合,传递动力带动所述轿厢系统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在所述轿厢系统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抑制结构,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距离所述轿厢系统顶部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3m。
17.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长度可调节。
18.优选地,在所述支撑部上还设置有加固撑杆,所述加固撑杆用于提高所述支撑部的结构强度。
19.优选地,在所述导轨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三振动抑制结构,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间隔的距离与所述轿厢系统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包括限位板和电机,所示限位板通过限位转轴固定在所述导轨的侧面,所述限位板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转轴至所述轿厢系统边缘的长度,所述电机与所述限位转轴连接;所述轿厢系统平层时,所述电机驱使所述限位板向所述轿厢系统方向转动,将所述轿厢系统卡合在所述限位形成的间隔中。
20.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轿厢系统接触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垫层。
21.优选地,所述轿厢系统平层时,与所述轿厢系统底部对应的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先转动到位。
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系统的底部设置了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所述轿厢系统在出现振动时,所述导体部件被带动在所述磁力底座形成的磁场范围内运动,继而所述导体部件切割所述磁力底座的磁感线产生安培力,形成阻尼效果对所述轿厢系统的晃动进行抑制,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系统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抑制结构,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电梯在运行时,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沿所述导轨随电梯一同上升、下降。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抵接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钢丝绳产生的的振动可通过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传递给所述导轨,由于所述导轨相对稳定的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中,振动可以更好的被所述导轨抵消,继而减弱了所述曳引系统传递给所述轿厢系统的振动。并且,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的设置,还相对减少了所述钢丝绳释放的长度,钢丝绳出现摆动的概率降低,从而进一步减弱了向所述轿厢系统传递的振动;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设置了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包括限位板和电机,所示限位板通过限位转轴固定在所述导轨的侧面,所述限位板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转轴至所述轿厢系统边缘的长度,所述电机与所述限位转轴连接;所述轿厢系统平层上下乘客时,所述电机驱使所述限位板向所述轿厢系统方向转动,将所述轿厢系统卡合在所述限位形成的间隔中,所述钢丝绳由于重量变化所产生的弹性形变被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限制,进而抑制了所述轿厢系统的振动。
附图说明
23.图1是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中轿厢系统极第一振动抑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中轿厢系统极第一振动抑制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曳引系统,2-导向系统,3-轿厢系统,4-第一振动抑制结构,5-厢架,6-轿厢,7-导轨,8-导靴,9-底座部件,10-导体部件,11-垂直提升机,12-磁力底座,13-密闭空腔,15-曳引机,16-导向轮,17-钢丝绳,18-对重,19-第二振动抑制结构,20-支撑部,21-固定部,22-加固撑杆,23-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4-限位板,25-电机,26-限位转轴,27-橡胶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26.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特征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排列的具体实施例,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说明书的限定,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连接,即可以包括直接联系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包括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特征使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彼此间接连接或结合,从而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可以不直接联系。
27.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包括曳引系统1、导向系统2和轿厢系统3,所述曳引系统1用于提供动力驱使所述轿厢系统3运行,所述轿厢系统3包括厢架5和轿厢6,所述轿厢6设置于所述厢架5内;所述导向系统2包括导轨7和导靴8,所述导轨7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上,所述导靴8设置在所述厢架5上,所述导靴8与所述导轨7配合限制所述轿厢系统3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所述轿厢系统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包括底座部件9和导体部件10,所述导体部件10固定在所述轿厢6或者所述厢架5的底部,所述底座部件9包括垂直提升机11和磁力底座12,所述垂直提升机11靠电梯井道的侧壁设置,所述磁力底座12与所述垂直提升机11连接,所述垂直提升机11运转,带动所述磁力底座12随所述轿厢系统3一同升降,使所述导体部件10始终处于所述磁力底座12的磁场中。
28.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在所述轿厢系统3的底部设置了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所述轿厢系统3在出现振动时,所述导体部件10被带动在所述磁力底座12形成的磁场范围内运动,继而所述导体部件10切割所述磁力底座12的磁感线产生安培力,形成阻尼效果对所述轿厢系统3的晃动进行抑制,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2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提升机11设置为免爬器,所述垂直提升机11设置
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上;在所述垂直提升机11上设置有同步控制器,该同步控制器用于使所述垂直提升机11运转的速度与所述曳引系统1运转的速度相同。电梯在运转时,所述垂直提升机11带动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使其始终位于所述轿厢系统3的底部;当所述轿厢系统3产生振动时,设置在所述轿厢6或者所述厢架5的底部的所述导体部件10切割所述磁力底座12的磁感线产生安培力,进而所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被产生的安培力阻碍,消耗了所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的能量,轿厢系统3的振动被抑制,进而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的设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梯运行中坠落的风险,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可对所述轿厢系统3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厢架5主要由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梁和底梁,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柱围合构成,上述轿厢6则安装在该厢架5内侧。
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导体部件10设置的部位,与所述轿厢系统3的中轴线重合。
32.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导体部件10的设置位置,设置为与所述轿厢系统3的中轴线重合。使得所述轿厢系统3整体的重心更加稳定,进而降低了所述轿厢系统3晃动的幅度。进一步,采用上述的结构设置,所述导体部件10切割所述磁力底座12的磁感线产生安培力能够更加均匀地作用在所述轿厢系统3上,使得本发明对所述轿厢系统3振动的抑制更加平稳,从而进一步进而提高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导体部件10与所述轿厢系统3之间还设置有密闭空腔13,所述密闭空腔13内放置有阻尼颗粒或者蓄电池。
3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密闭空腔13内设置所述阻尼颗粒,当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如发生竖直方向的振动,此时,位于所述密闭空腔13的所述阻尼颗粒会因为惯性,与所述密闭空腔13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发生碰撞,所述阻尼颗粒是一种附加质量式被动阻尼技术,利用各个所述阻尼颗粒之间、所述阻尼颗粒所述密闭空腔13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作用消耗系统的振动能量,削减所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具体的,所述密闭空腔13可以是密封的矩形或柱形容器,所述密闭空腔13顶部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轿厢6或者所述厢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体组件则通过螺栓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密闭空腔13的底部。
35.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述密闭空腔13内设置所述蓄电池,所述导体部件10切割所述磁力底座12的磁感线产生电流可储存与所述蓄电池中。进而可利用振动产生的电力给电梯中的摄像头、烟雾报警器等供电。
3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磁力底座12设置为电磁体,在所述轿厢6或者厢架5上设置有水平加速传感器,所述水平加速度传感器与电磁体信号连接。
3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轿厢系统3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超过阈值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增大所述电磁体的电流输入,由于所述电磁体的磁场强度与电流正相关,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安培力又与磁场强度有关,因此当电梯发生较强的水平振动时,能够短时间提高磁场强度,加强水平减振效果,由于永磁体的磁场强度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电磁体配置水平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从而再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对电梯振动地抑制效果,提高乘坐人员地舒适度。
3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导体部件10包括闭合导体和导磁体,所述闭合导体设置在所述导磁体的下方。
3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体组件3可以是单独的闭合导体,例如,所述导体组件可以采用单独的铜片、铝片或铁片,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导体部件10由闭合导体和导磁体组成,闭合导体贴合于导磁体下方,导磁体的下表面则固定的安装在所述密闭空腔13的底部,更加具体的,上述闭合导体为铜板,导磁体为铁板,借由导磁体能够有效地增强磁体的磁场强度,进而提高阻尼效果。
4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厢架5和/或所述轿厢6的底部贴附有吸音材料。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降低所述阻尼颗粒碰撞所述密闭空腔13的噪音,进而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度。
4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材料为尖劈海绵。该材料具有较佳的消声效果。
42.实施例2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曳引系统1包括曳引机15、钢丝绳17、导向轮16和对重18,所述钢丝绳17一端与所述轿厢系统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重18连接,所述钢丝绳17与所述曳引机15的和所述导向轮16的轮槽摩擦配合,传递动力带动所述轿厢系统3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在所述轿厢系统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包括支撑部20和固定部21,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钢丝绳17连接,所述支撑部20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7滑动连接。
4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可设置为夹板固定件,所述固定部21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部20连接,所述支撑部20通过导靴8与所述导轨7连接。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考虑到,电梯在运行时所述曳引机15产生的振动会通过所述钢丝绳17传递给所述轿厢系统3;并且,随着电梯向下运动,所述钢丝绳17释放的长度增加,所述钢丝绳17也容易在扭力的作用下出现摆动,而使所轿厢系统3产生振动。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在所述轿厢系统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包括支撑部20和固定部21,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钢丝绳17连接,所述支撑部20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7滑动连接。电梯在运行时,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沿所述导轨7随电梯一同上升、下降。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抵接在所述钢丝绳17上,所述钢丝绳17产生的的振动可通过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传递给所述导轨7,由于所述导轨7相对稳定的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中,振动可以更好的被所述导轨7抵消,继而减弱了所述曳引系统1传递给所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并且,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的设置,还相对减少了所述钢丝绳17释放的长度,钢丝绳17出现摆动的概率降低,从而进一步减弱了向所述轿厢系统3传递的振动。
4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距离所述轿厢系统3顶部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3m。
4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20的长度可调节。
4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0设置为液压结构实现长度可调节。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支撑部20的长度,使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抵接在所述钢丝绳17上的
力度可调节,进而所述钢丝绳17传递给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振动的强弱可改变。在实际使用中,若所述钢丝绳17产生的振动较大,则可将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抵接在所述钢丝绳17上的力度调大,使更多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导轨7,实现对所述轿厢系统3振动更好的抑制。
4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部20上还设置有加固撑杆22,所述加固撑杆22用于提高所述支撑部20的结构强度。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不易在使用中损坏,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并且,所述支撑部20的结构得到加强,其在滑动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形变,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沿所述导轨7滑动更加顺畅,避免了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与所述导轨7之间由于摩擦产生振动。
48.实施例3如图1和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导轨7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间隔的距离与所述轿厢系统3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包括限位板24和电机25,所示限位板24通过限位转轴26固定在所述导轨7的侧面,所述限位板24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转轴至所述轿厢系统3边缘的长度,所述电机25与所述限位转轴26连接;所述轿厢系统3平层时,所述电机25驱使所述限位板24向所述轿厢系统3方向转动,将所述轿厢系统3卡合在所述限位形成的间隔中。
49.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所述钢丝绳17会产生弹性形变,使所述轿厢系统3在竖直方向上产生震荡。特别是,乘客上下电梯时,电梯产生的振动尤其明显。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设置了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包括限位板24和电机25,所示限位板24通过限位转轴26固定在所述导轨7的侧面,所述限位板24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转轴至所述轿厢系统3边缘的长度,所述电机25与所述限位转轴26连接;所述轿厢系统3平层上下乘客时,所述电机25驱使所述限位板24向所述轿厢系统3方向转动,将所述轿厢系统3卡合在所述限位形成的间隔中,所述钢丝绳17由于重量变化所产生的弹性形变被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限制,进而抑制了所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并且,电梯在停止、启动时,在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的限制下,所述钢丝绳17的弹性形变也能被有效抑制,所述轿厢系统3仅内在其与所述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的配合间隙中振动,所述轿厢系统3振动的幅度和时间缩短,使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提高。并且,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在设置后还起到了对所述轿厢系统3的支撑,使得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5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所形成的间隔尺寸,比所述轿厢系统3的尺寸大1mm~2mm。
5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24与所述轿厢系统3接触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垫层。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轻所述限位板24对所述轿厢系统3的磨损,延长电梯及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所述橡胶垫层的设置,能够避免所述限位板24与所述轿厢系统3碰撞产生噪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5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轿厢系统3平层时,与所述轿厢系统3底部对应的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先转动到位。
5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梯井道或者机房中设置有动作控制箱,所述动作控制
箱与所述电机25之间信号连接,所述动作控制箱接受电梯动作控制箱的信号后,控制所述相对应部位的所述电机25动作。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轿厢系统3平层时,与所述轿厢系统3底部对应的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先转动到位,所述钢丝绳17拉伸的弹性形变量能及时被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限制,避免了拉伸的程度过大,造成所述轿厢系统3产生强烈的振动。
54.实施例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运行振动抑制装置,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同时设置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和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所述第一振动抑制结构4减弱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所述第二振动抑制结构19能够削弱所述曳引系统1向所述轿厢系统3传递的振动,所述第三振动抑制结构23减弱了电梯启停时的振动,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三者相互配合,使已经传递所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即将产生的振动以及即将传递给所述述轿厢系统3的振动,均能得到有效抑制。进而使电梯运行整个闭环产生的振动都能被有效抑制,使得电梯的运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说明书的限制。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8.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考虑到关于本公开的功能而在本领域中当前广泛使用的那些通用术语,但是这些术语可以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意图、先例或本领域新技术而变化。此外,特定术语可以由申请人选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其详细含义将在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中描述。因此,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理解为简单的名称,而是基于术语的含义和本公开的总体描述。
59.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或文字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执行的操作步骤。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操作步骤不一定按照记载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6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