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

文档序号:32304702发布日期:2022-11-23 09:3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

1.本发明涉及仓储物件打包码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的货物一般分为小件货和中大件货,其中,中大件货的出库大多依靠人工进行打包搬运,具体做法为搬运工站在传送带一侧,地面放置码垛用的托盘,搬运工将货物从传送带搬下,并放置在托盘上进行码垛打包,完成后由叉车工将货物搬运到出库暂存区。
3.以上做法主要依赖于搬运工的码垛经验,尤其是将不同规格大小的货物进行码垛时,一旦货物尺寸差异过大或者出现差异过大的频次较高时,搬运工很难将货物规则码垛,堆垛稳定性变差后不利于后续搬运工作。而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搬运工常常在卸货区将不同规格的货物再进行一次初步分类,再将同一尺寸或规格的货物进行单层码垛,最终导致劳动强度过大以及卸货区放置过多过渡性堆放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分拣机构以及第一出货输送机和第二出货输送机,对大致两种规格的货物进行分类传输,从而提前区分便于单层码垛,同时通过设置码垛机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降和旋转,从而便于搬运工进行便捷高效地进行码垛,大大减小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卸货区放置过多过渡性堆放物的问题。
5.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包括输送机组和码垛机构,输送机组包括入货输送机、分拣机构、第一出货输送机和第二出货输送机,分拣机构具有入口及两个出口,该分拣机构的入口与入货输送机的出口端相连接,分拣机构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第一出货输送机的入口端和第二出货输送机的入口端相连接;码垛机构包括升降机以及设置在升降机伸缩端处的转盘,转盘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码垛盘,码垛盘具有靠近第一出货输送机的出口端和第二出货输送机的出口端的递货侧;其中,分拣机构的入口处设置有图像识别装置,图像识别装置能够识别入货输送机上货物的尺寸,并控制分拣机构有选择性地将货物输送至第一出货输送机的入口端处或第二出货输送机的入口端处。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拣机构包括框架、门架以及翻转组件,框架的第一侧与入货输送机的出口端相连接,门架设置在第一侧上,图像识别装置安装在门架上,框架的第二侧与第一出货输送机的入口端邻接并形成高差,框架的第三侧与第二出货输送机的入口端邻接并形成高差;翻转组件包括驱动件、支撑底板以及活动设置于支撑底板上的翻转面板,支撑底板固定在框架的内孔中,翻转面板位于在框架的内孔中,并能朝第二侧或第三侧方向翻转;驱动件用于驱动翻转面板进行选择性地翻转。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底板包括底板体以及分别成型在底板体上靠近第二侧和第三侧方向的限位侧板,底板体固定在框架的内孔中,限位侧板的两端内侧均成型铰接卡板,铰接卡板的内侧开设有卡槽;翻转面板包括面板体以及设置在面板体两侧侧壁的滚轮组,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与面板体的侧壁可转动连接,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用于嵌入同侧的两个铰接卡板的卡槽中,当第一滚轮嵌入其中一个卡槽内,第二滚轮脱离另一个卡槽,以使面板体能够以对应的滚轮与卡槽的接触处为支点进行翻转;驱动件用于驱动面板体翻转。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一伸缩缸以及两个第二伸缩缸,面板体靠近第一侧或者远离第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槽向沿第二侧至第三侧的连线方向布置,第一伸缩缸能够沿支撑底板至翻转面板的连线方向进行伸缩,且第一伸缩缸的伸缩端固定有伸入滑槽内的滑销;两个第二伸缩缸分别布置在两个限位侧板的外侧,且第二伸缩缸的伸缩端能够推动翻转面板朝第二侧或第三侧移动;当翻转面板朝第二侧或第三侧移动到位时,第一伸缩缸能够通过滑销将面板体一侧顶起并实现翻转。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伸缩缸的缸筒端横跨至同侧的第一出货输送机或第二出货输送机上方,以避免第一出货输送机或第二出货输送机的货物从入口端处脱离。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缸的伸缩端为二级伸缩机构,该二级伸缩机构的第一级设置滑销,该二级伸缩机构的第二级固定有挡板,挡板用于阻挡货物从远离第一侧的方向进入面板体,和/或,阻挡面板体上的货物朝远离第一侧方向脱离。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输送机组还包括过渡输送机,过渡输送机的入口端靠近递货侧,过渡输送机的出口端与框架的第四侧连接,且第四侧处设置有图像识别装置,其中,第四侧是指框架远离第一侧的侧壁。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货输送机、第二出货输送机和过渡输送机并排设置,过渡输送机包括平送段和斜送段,斜送段的低端与第四侧连接,斜送段的高端与平送段连接。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货输送机和第二出货输送机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挡隔辅助机构,挡隔辅助机构包括转动支柱以及与转动支柱铰接的转动套,转动支柱布置在出货输送机出口端一侧,转动套能够朝靠近或远离出货输送机出口端另一侧转动,转动套上表面固定有挡货板。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挡货板的侧壁上固定有包膜架,两个包膜架的距离为码垛盘递货宽度的0.8~1.2倍。
15.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货物码垛打包装置通过设置分拣机构,将一个输入分成两个输出,从而对大致两种规格的货物(小件货和中大件货)进行区别筛选,达到同种或者相近规格的货物作为一路输出的形式,最终的两路输出能够便于搬运工进行单层码垛,相较于传统方式大大减小了搬运工还要单独区别归类货物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置码垛机构,该码垛机构具有升降和码垛盘旋转的功能,相较于传统托盘直接放置地面的方式更能方便搬运工操作,提高了货物多层码放的便捷性,大大减小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无须再单独找出卸货区的空地,用于码放过程中货物过渡放置的情形。
16.总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货物码垛打包装置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而且在货物码放环节更加高效便捷,可极大提高仓储出货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垛打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码垛打包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转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码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标:1-入货输送机; 2-第一出货输送机; 3-第二出货输送机; 4-分拣机构; 5-过渡输送机; 6-码垛机构; 7-图像识别装置; 8-挡隔辅助机构; 41-框架; 42-门架; 43-翻转组件; 61-升降机; 62-转盘; 63-码垛盘; 81-转动支柱; 82-转动套; 83-挡货板; 84-包膜架; 431-支撑底板; 432-翻转面板; 433-驱动件; 4311-底板体; 4312-限位侧板; 4313-铰接卡板; 4314-卡槽; 4321-面板体; 4322-第一滚轮; 4323-第二滚轮; 4324-滑槽; 4331-第二伸缩缸; 4332-第一伸缩缸; 4333-挡板; 4334-滑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包括输送机组和码垛机构6,所述输送机组包括入货输送机1、分拣机构4、第一出货输送机2和第二出货输送
机3,该分拣机构4主要用于实现货物的分类筛选,具体地,分拣机构4具有入口及两个出口,该分拣机构4的入口与入货输送机1的出口端相连接,分拣机构4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第一出货输送机1的入口端和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入口端相连接,从而构成完整货物输送路线的基本结构基础。其中,所述分拣机构4的入口处设置有图像识别装置7,图像识别装置7采用工业ccd相机,内置有图像识别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对基本的货物轮廓大小进行识别,即表示该图像识别装置7能够识别入货输送机1上货物的尺寸,并控制分拣机构4(图像识别装置7的中央芯片与分拣机构4的控制器通讯连接)有选择性地将货物输送至第一出货输送机2的入口端处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入口端处。
26.货物被有选择性地输出后,从第一出货输送机2的出口端处和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出口端处进行卸货码垛,所述码垛机构6包括升降机61以及设置在升降机61伸缩端处的转盘62,所述转盘62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码垛盘63,所述码垛盘63具有靠近第一出货输送机2的出口端和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出口端的递货侧,即表示码垛盘63上至少具有空间方便进行货物递送,例如在码垛盘63上一侧开放,该开放侧作为上述递货侧,又例如码垛盘63上方全部开放,四周均作为递货侧,从而方便实行码垛盘63在可旋转的情况下进行递货与码垛。
2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采用分拣机构4对几乎两种规格的货物进行了分类筛选,提前分类完成的两种货物更方便搬运工进行卸货码垛,通过升降机61将码垛盘63进行升降控制,能够便于货物的逐层码垛工作,并且码垛盘63能够控制旋转,将一侧的货物码放后便转换方向进行另一侧的码放,相比于搬运工需要自己频繁走动和/或转动的方式劳动强度更低。整体而言,该码垛打包装置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例如区分归类货物的强度,多侧码放的强度,频繁弯腰或垫高进行逐层码垛的强大,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并且该过程无须进行传统卸货区临时堆放过多过渡性货物而阻挡搬运工进行移动,以便于搬运工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码垛操作。
28.在本实施例中,分拣机构可以采用工业机器人实现、也可以采用自动化推拉机构实现,但为了保证货物分选输出的流畅性与便捷性,采用倾翻输出的形式,具体请参阅图2,所述分拣机构4包括框架41、门架42以及翻转组件43,所述框架41的第一侧与入货输送机1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门架42设置在框架41的第一侧上,所述图像识别装置7安装在门架42上,门架42具有允许货物通过的门洞。所述框架41的第二侧与第一出货输送机2的入口端邻接并形成高差,此处的形成高差是指第二侧的高度高于第一出货输送机2的入口端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两者相邻侧宽度相差不超过5cm,两者的高度之差不超过20cm,从而便于后续货物进行倾翻移动。所述框架41的第三侧与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入口端邻接并形成高差,此处的形成高差同上所述。
2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货物具备了倾翻输送的结构条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框架41例如采用矩形框,其具有相互垂直的四个边侧,其中一个边侧作为所述第一侧,与第一侧相邻的两个边侧分别作为第二侧和第三侧。为了实现货物的有选择性翻转,所述翻转组件43包括驱动件433、支撑底板431以及活动设置于支撑底板431上的翻转面板432,所述支撑底板431固定在框架41的内孔中,所述翻转面板432位于在框架41的内孔中,并能朝第二侧或第三侧方向翻转,所述驱动件433用于驱动翻转面板432进行选择性地翻转,从而完成位于翻转面板432上的货物进行左右倾翻的过程,选择该倾翻方式相较于采用工业机器手成本更低廉,相较于采用自动化伸缩件进行推送更不容易侧翻,从而保证货物在转节点
输送的稳定性。
30.为了保证翻转面板432带动货物进行翻转时,动作流畅性更高,同时左侧翻转与右侧翻转都能顺利进行,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板431包括底板体4311以及分别成型在底板体4311上靠近第二侧和第三侧方向的限位侧板4312,所述底板体4311可拆卸地固定在框架41的内孔中,所述限位侧板4312的两端(靠近第一侧和远离第一侧的端部)内侧均成型铰接卡板4313,此处的内侧是指靠近底板体4311中轴线的一侧,所述铰接卡板4313的内侧开设有卡槽4314。
31.所述翻转面板432包括面板体4321以及设置在面板体4321两侧侧壁的滚轮组,面板体4321与底板体4311例如采用矩形板,且面板体4321截面尺寸小于底板体4311的截面尺寸,方便后续进行移动操作。所述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4322和第二滚轮4323,所述第一滚轮4322和第二滚轮4323均与面板体4321的侧壁(靠近第一侧和远离第一侧的侧壁)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且第一滚轮4322和第二滚轮4323分别用于嵌入同侧的两个铰接卡板4313的卡槽4314中,当第一滚轮4322嵌入其中一个卡槽4314内,第二滚轮4323脱离另一个卡槽4314,以使面板体4321能够以对应的滚轮(第一滚轮4322嵌入时指第一滚轮4322,第二滚轮4323嵌入时指第二滚轮4323)与卡槽4314的接触处为支点进行翻转,即表示第一滚轮4322移动嵌入其中一个卡槽4314内,此时第二滚轮4323脱离另一个卡槽4314,第二滚轮4323移动嵌入其中一个卡槽4314内,此时第一滚轮4322脱离另一个卡槽4314,由此来实现左右旋转翻转且不相互干涉的结构基础,当某个滚轮嵌入至卡槽4314内,滚轮的外环壁(弧形)与卡槽4314通过弧面相互可转动配合,从而以两者的接触处为限位支点,使得面板体4321能够以对应滚轮的轴线为旋转轴线进行翻转,而所述驱动件433用于驱动面板体4321翻转,达到往左侧或往右侧倾翻输送货物的目的。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了面板体4321顺利动作的同时也能保证整个运动的流畅性。
32.考虑到翻转面板432采用直接翻转的形式需要设计两套推动翻转的结构,才能实现左侧或右侧的选择性翻转,直接增加了驱动件433的复杂程度,为了减小驱动件433的复杂度及结构的占地空间,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所述驱动件433包括第一伸缩缸4332以及两个第二伸缩缸4331,所述面板体4321靠近第一侧或者远离第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4324,所述滑槽4324的槽向沿第二侧至第三侧的连线方向布置。所述第一伸缩缸4332能够沿支撑底板431(底板体4311)至翻转面板432(面板体4321)的连线方向进行伸缩,且第一伸缩缸4332的伸缩端固定有伸入滑槽4324内的滑销4334。
33.两个第二伸缩缸4332分别布置在两个限位侧板4312的外侧(远离面板体4321中心的一侧),且第二伸缩缸4331的伸缩端能够推动翻转面板432(面板体4321和/或滚轮组)朝第二侧或第三侧移动(第二伸缩缸4331的伸缩端与翻转面板432接触式作用),即表示两个第二伸缩缸4331用于实现翻转面板432左侧或右侧的水平移动。当翻转面板432朝第二侧或第三侧移动到位时,所述第一伸缩缸4332能够通过滑销4334将面板体4321一侧顶起并实现翻转,其中,此处的移动到位是指对应的滚轮达到与卡槽4314接触并形成转动配合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面板体4321一侧顺利顶起并实现翻转,例如第一伸缩缸4332与滑销4334位于两个限位侧板4312之间的中线处,当面板体4321朝左侧或者朝右侧移动到位时,此时滑销4334便位于面板体4321侧壁的非中线处,例如面板体4321朝左侧到位,滑销4334便位于面板体4321侧壁中线的右侧,通过第一伸缩缸4332的伸缩端顶升,此时的滑销
4334便能将面板体4321一侧顺利顶起。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仅用三个伸缩缸便能实现面板体4321相对复杂的运动,结构形式不仅简单,而且不会造成占地过大的问题。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伸缩缸4331的缸筒端横跨至同侧的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上方,以避免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货物从入口端处脱离。即表示第一出货输送机2一侧的第二伸缩缸4331的缸筒端横跨至该第一出货输送机2入口端处的上方,横跨是指第二伸缩缸433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出货输送机2的输送方向垂直,且第二伸缩缸4331的长度能至少大于第一出货输送机2宽度的一半。同样地,第二出货输送机3一侧的第二伸缩缸4331的缸筒端横跨至该第二出货输送机3入口端处的上方。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两个第二伸缩缸4331进行指定推动动作的目的,而且还能对货物脱离输送机起到辅助作用。
35.此外,考虑到货物不会从面板体4321从远离第一侧的方向脱离,或者其他货物从远离第一侧的方向进入面板体4321,所述第一伸缩缸4332的伸缩端为二级伸缩机构,该二级伸缩机构的第一级设置滑销4334,该二级伸缩机构的第二级固定有挡板4333,其中,二级伸缩机构是指该伸缩缸的伸缩端也具有可相互伸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在介质的作用下先进行伸长,待第一段的内腔中充满介质后,第二段开始伸长。所述挡板4333用于阻挡货物从远离第一侧的方向进入面板体4321,和/或,阻挡面板体4321上的货物朝远离第一侧方向脱离,从而达到货物有目的性的输送流动。
36.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图形识别装置7的识别精度问题,会出现分拣至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上的货物尺寸不完全一致或不完全相近,导致单层的码垛工作不便进行,此时需要将尺寸差异过大的货物临时放置在卸货区,为了不达到过度占用卸货区而影响搬运工走动等操作,以及不影响第一出货输送机2和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正常输送动作,本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输送机组还包括过渡输送机5,所述过渡输送机5的入口端靠近递货侧,能够方便搬运工将尺寸差异过大的货物进行临时放置,所述过渡输送机5的出口端与框架41的第四侧连接,且第四侧处设置有图像识别装置7(例如采用门架42来装配图像识别装置7),其中,所述第四侧是指框架41远离第一侧的侧壁。
3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差异货物的临时储放,并不会影响搬运工走动操作的同时也不会影响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进行其他货物输送;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过渡输送机5将差异货物再次返回面板体4321处进行筛分,其具体场景是:由于第一出货输送机2和第二出货输送机3均可能出现尺寸差异较大的货物,搬运工能够将此些货物依次从过渡输送机5的入口端进行放置(启动过渡输送机5进行后移输送,并腾出入口端的位置),由于无序放置的差异货物,无法让搬运工轻松进行归类卸下并进行再次码垛,此时可以驱动过渡输送机5运动,由第四侧处的图像识别装置7进行尺寸识别(或者更高精度的识别)再控制翻转组件43进行有选择性地再次输送至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上;如果临时储放在过渡输送机5上的差异货物能够经搬运工轻松识别及简单归类,可以通过控制过渡输送机5反转,将差异货物依次输送至入口端处(此情形下可以控制挡板4333伸出,防止差异货物由第四侧进入面板体4321)。
38.通过布置过渡输送机5能够实现更多场景下的特别功能,适用范围更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以上场景中搬运工进行操作的便捷性,所述第一出货输送机2、第二出货输送机3和过渡输送机5并排设置,以使得第一出货输送机2、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出口端与过渡输送机
5的入口端能够在相近处并方便搬运点定点操作,同时也可以减小整个输送机组的占地面积和结构复杂度。此外,所述过渡输送机5包括平送段和斜送段,该斜送段的低端与第四侧连接,该斜送段的高端与平送段连接,即表示过渡输送机5一段采用平送的方式(可以是皮带、辊筒输送机),另一段采用斜送的方式(主要是皮带输送机,摩擦力更大货物不会轻易滑动),此目的是为了在挡板4333未顺利控制的情况下,防止面板体4321上的货物轻易地全部或部分移动至斜送段处,导致无法进一步进行货物有选择性地输送至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上(斜送段摩擦力更大,几乎不会在没有挡板4333伸出的情况下自动滑落至面板体4321上,需要开启过渡输送机5才能实现进入面板体4321上)。
39.在实际作业中,由于可能出现两种规格的货物不均分情况,导致一侧的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连续输送货物,此时为了实现货物从分拣机构4处顺利转送,需要保证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间隔性的动作,为入口端处腾出空间和位置,而由于货物本来应该在对应出货输送机上呈一定间隔(均匀或非均匀间隔)的排列,但某一侧的出货输送机的货物不一定此时进行单层码垛,则需要对其进行停止动作的同时,也要保证间隔缩小,从而为后续货物腾出位置。为应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第一出货输送机2和第二出货输送机3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挡隔辅助机构8,所述挡隔辅助机构8包括转动支柱81以及与转动支柱81铰接的转动套82,转动支柱81和转动套82采用内外转动套设的连接方式。所述转动支柱81布置在出货输送机(对应的第一出货输送机2或第二出货输送机3)出口端一侧,左侧或右侧均可,以使得转动套82能够朝靠近或远离出货输送机出口端另一侧转动,从而完成关闭或打开出货输送机出口端的动作。所述转动套82上表面固定有挡货板83,具体地,挡货板83与转动套82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能够使得出货输送机出口端嵌入,达到挡货板83横跨在出货输送机上表面的目的。
4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操作挡货板83有目的地关闭及阻挡在该侧的出货输送机出口端处,从而当货物触碰到该挡货板83时并不会脱离出货输送机,后续的货物在出货输送机继续启动时也能朝出口端进一步移动,达到减小货物间隔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动作在实际作业中是由一名搬运工和一名控制员配合完成,可以达到更高的码垛效率。为了堆垛的货物进行绑扎固定,提供堆垛的稳定性,搬运工一般会采用薄膜对堆垛好的货物进行周向包覆,尤其是对于层与层之间的间隙进行多层包覆,从而提高整体多层堆垛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提高包覆工作的便捷性,所述挡货板83的侧壁上固定有包膜架84,包膜架84集成在挡货板83上一方面不容易遗失,不会占用卸货区的地表空间,另一方面能够为薄膜的一侧提供固定支点,从而方便搬运工手握薄膜的自由端进行便捷操作。
41.此外,两个包膜架84的距离为码垛盘63递货宽度的0.8~1.2倍,从而能够在薄膜出发的点位直接绕置整体多层堆垛的边侧,此时仅需要将薄膜的自由端固定在整体多层堆垛的边侧处(包覆层与层之间的缝隙),驱动码垛盘63旋转便能实现进行周向包覆动作,而由于两个包膜架84的距离为码垛盘63递货宽度的0.8~1.2倍,此时的薄膜固定端的点位与自由端点位之间的连线与整体多层堆垛的中轴线(沿出货输送机输送方向的中轴线)夹角控制在30
°
以内,使得薄膜包覆的张力既不会过大而出现过度绷紧,也不会过小而出现包覆松弛。
42.整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流配送用货物码垛打包装置,在使用的便捷性上进行了充分考虑,能够很大程度上地降低搬运工的劳动强度,例如人工分类的强度、卸货区移
动临时货物的强度、频繁弯腰码垛的强度、绕圈包覆的强度等等,具有非常实用的操作适应性,大大提高了仓储出货的效率。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或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同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