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中转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79756发布日期:2023-08-31 23:2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中转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pcb板加工,尤其涉及一种pcb板中转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印制电路板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他多层线路板。

2、公开号为cn11157131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pcb板中转装置及pcb板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第一输送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pcb板且一输送组件上沿第一方向包括多个pcb板接收位,每个所述pcb板接收位上均设置有第二输送组件。上述专利通过第一输送组件依次将各个pcb板沿第一方向输送至各个pcb板接收位,各个pcb板接收位处的第二输送组件将该pcb板接收位处的pcb板输送至pcb板钻孔机的工作台的对应位置上进行加工,pcb板中转装置能够同时向pcb板钻孔机的工作台自动输送多个pcb板,自动化程度高,输送效率快,而且工艺流程更稳定。

3、但是上述专利有以下不足之处:

4、1、上述专利通过夹紧装置来夹紧输送至其内的pcb板,这种夹持方式虽然能够对板材进行固定,但是其不能对夹紧的pcb板进行翻面,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对pcb的底部进行加工时,还需人工推动pcb板,以使pcb板上的定位销钉从销钉导向通槽移出,随后通过人工对pcb板进行翻面,然后再将翻面后的pcb板移动到夹紧装置中,才方便对pcb板的底部进行加工,上述操作不仅步骤繁琐,而且会耗费大量人力。

5、2、上述专利的pcb板在其加工完毕后,通过第一输送装置来接收由工作台供送来的pcb板,随后再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供送来的pcb板在送回至第二输送装置中,这种输送方式,其还需要二次转运,且第二输送装置上同时摆放加工后的pcb板和未加工的pcb板,易使工作人员在取料时发生混淆现象,如若要在取料时避免混淆现象的发生,还需要工作人员对堆叠在第二输送装置上的pcb板进行逐个目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pcb板中转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装置不能对夹紧的pcb板进行翻面,而通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翻面,不仅步骤繁琐,而且会耗费大量人力;以及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将工作台加工后的pcb移至第二输送装置上,其还需要二次转运,导致加工效率受到影响,以及来回转运加工后的pcb板和未加工的pcb板影响加工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pcb板中转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进料输送线和出料输送线,所述进料输送线和所述出料输送线之间设置有加工机构,所述加工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输送机构上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运机构一和转运机构二;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组夹持组件、用于分别调节两组所述夹持组件竖向角度的调节组件一、以及用于调节两组所述夹持组件横向位置的调节组件二,两组所述夹持组件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调节组件一上,两组所述调节组件一均位于所述调节组件二上,所述调节组件二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运机构一包括转运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转运组件竖向高度的调节组件三、以及用于调节所述转运组件横向位置的调节组件四,所述转运组件位于所述调节组件三上,所述调节组件三位于所述调节组件四上,所述调节组件四位于所述底座上;此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料输送线和出料输送线,该进料输送线用于将未加工的物料输送至底座中,而出料输送线则将加工后的物料移至下一加工区域中;转运机构一则将进料输送线上的物料移至夹持机构上,而转运机构二则将夹持机构上的物料转移至出料输送线上。

4、进一步的,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通过两个立柱一相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一,两个所述立柱一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液压缸一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顶板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安装有钻头;此方案中通过设置液压缸一,该液压缸一的设置可调节钻头的高度;而电机一的设置则能够带动钻头旋转,通过液压缸一和电机一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物料的加工。

5、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外壳一,所述外壳一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外壳一和所述底座通过立柱二相连接,所述外壳一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螺杆一,所述螺杆一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一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一的侧壁上螺接有螺母一,所述螺母一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调节组件二相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壳一滑动连接,所述立柱二的侧壁上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用于驱动所述螺杆一转动;此方案中通过设置螺杆一,该螺杆一转动时,可带动螺母一上的支撑板横向移动,进一步的调节夹持机构的横向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调节组件二的上方并与所述调节组件一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内部的顶壁上安装有电动缸一,所述电动缸一的下方设置有电动缸二,所述电动缸一和所述电动缸二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夹持板;此方案中通过设置电动缸一和电动缸二,该电动缸一和电动缸二可对转运机构一移至来的pcb板进行夹持固定。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一包括立柱三,所述立柱三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并与所述调节组件二相连接,所述立柱三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和所述立柱三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三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和所述立柱三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此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机三,该电机三可通过连接轴带动支撑架竖向转动,从而实现对夹持的物料进行翻转。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二包括外壳二,所述外壳二位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二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安装有螺杆二;每一个所述螺杆二的侧壁上均螺接有螺母二,两个所述螺母二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组件一中的两个所述立柱三相连接,所述外壳二的顶部具有两个开口一,两个所述开口一供两个所述立柱三在所述外壳二的内部横向移动;此方案中通过设置双轴电机,该双轴电机的设置,可同时驱动两个螺杆二转动,进一步的通过两个螺母二带动两个立柱三向着物件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本装置在有限的范围内夹持不同直径的物料。

9、进一步的,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外壳三,所述外壳三的底部具有多个真空吸盘,所述外壳三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真空吸盘相对应的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和所述真空吸盘相连通;所述调节组件三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调节组件四上并与所述调节组件四相连接,所述安装板两端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板,每一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安装有液压缸二,每一个所述液压缸二的输出轴均与所述外壳三固定连接;此方案中通过设置真空吸盘和真空发生器,该真空吸盘和真空发生器可将进料输送线上的物料吸合固定;而液压缸二的设置,则能够调节真空吸盘与物料之间的间距。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四包括外壳四,所述外壳四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螺杆三,所述螺杆三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四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三的侧壁上螺接有螺母三,所述螺母三的底部通过连接柱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三和所述外壳四滑动连接,所述外壳四的侧壁上安装有电机四,所述电机四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三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四的底部具有开口二;所述转运机构一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转运组件横向角度的调节组件五,所述调节组件五位于所述调节组件四上并与所述调节组件四相连接;此方案中通过设置螺杆三,该螺杆三转动时,可带动螺母三上的转运组件横向移动,以将转运组件上的物料调节至两组夹持组件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五包括立柱四,所述立柱四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四的顶部安装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五,所述电机五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板并与所述外壳四固定连接;此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机五,该电机五的设置可带动转运组件横向转动,以提升转运组件的移动范围。

12、一种pcb板中转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s1、将物料依次摆放在所述进料输送线的一端上,然后通过所述进料输送线将物料从其一端移至另一端,随后所述转运机构一将输送来的物料转移至所述夹持机构上;

14、s2、所述输送机构将所述夹持机构上的物料移至到所述加工机构下方,然后所述加工机构对其物料表面进行加工,加工结束后,再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将所述夹持机构上的物料移至到转运机构二的附近;

15、s3、所述转运机构二将加工后的所述物料转移至所述出料输送线上并通过所述出料输送线移动到下一加工区域。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可通过其内的调节组件二夹持不同直径的物料;通过两组夹持组件可对夹持住的物料进一步进行固定限位;而两组调节组件一的设置,可带动两组夹持组件转动,以实现对夹持住的物料进行翻面,本装置不仅能够实现物料的转运和输送,还能在加工过程中对物料进行翻面,避免了装置对pcb板的底部进行加工时,需要人工对物料进行翻面的问题。

18、2、通过设置转运机构一和转运机构二,该转运机构一的设置便于将进料输送线上未加工的物料移至夹持机构上;而转运机构二的设置则便于将加工后的物料移至出料输送线上,然后通过出料输送线将物料输送至下一加工区域,本装置在实现全自动化的前提下避免了来回转运,简化了加工步骤,变相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