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1330发布日期:2023-03-22 10:4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品转运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高精度电子设备或医疗设备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用于组装产品的精细元器件,经常需要在不同车间之间转运以配合生产调度。为保证最终产品的精度或性能,对表面洁净度有严格要求的元部件,在转运过程中也应该始终处于洁净的转运空间。
3.现有技术中针对洁净器件的转运装置,大多数不具备主动净化功能。例如采用塑料或者pvc材料制成的洁净盒子转运洁净器件,或用洁净膜覆盖洁净元器件后进行转运。然而采用上述方式,洁净盒子或洁净器件附近环境始终处于空气密闭状态,无法满足需要新风条件的洁净元器件的转运工作;此外,还需要严格保证洁净盒子或洁净膜的洁净度,一旦洁净盒内部空间或洁净膜上出现颗粒物或者微生物,或者在转运过程中洁净膜密封不严,颗粒物或微生物会对洁净元器件产生腐蚀等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其通过内置净化组件与风机、并在箱体侧壁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方式,实现了转运过程中的内循环净化工作或外循环净化工作,本技术有效保障了被转运物品在转运过程中的转运质量与洁净度,提升了物品的转运效率与用户的使用体验。
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运装置,包括:箱体、净化组件以及风机。其中,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净化组件设于箱体内、且净化组件覆盖进风口;风机设于净化组件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7.于一实施例中,转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放置台,放置台设于箱体内,用于放置待转运物品。
8.于一实施例中,进风口处设有切换阀,切换阀用于控制进风口的通断。
9.于一实施例中,出风口处设有泄压阀,泄压阀用于控制出风口的通断。
10.于一实施例中,净化组件包括过滤器、等离子发生器或静电吸附器。
11.于一实施例中,转运装置还包括供电部件,供电部件与风机,和/或净化组件连接。
12.于一实施例中,转运装置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设于箱体的外壁,且与净化组件电性连接。
13.于一实施例中,箱体包括箱盖与箱身,箱身与箱盖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
14.于一实施例中,箱体还包括锁合结构,箱盖通过锁合结构盖合在箱身的开口处,且紧贴密封条。
15.于一实施例中,箱体的顶部设有把手。
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转运装置通过内部设置的
净化组件与风机,以及侧壁上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实现物品在转运过程中的内循环净化工作与外循环净化工作,并且为需要新风环境的物品提供净化后的新风,有效避免物品在转运前后以及转运过程中收到杂尘或病菌的污染。本技术有效提高了物品的转运效率与转运质量,且通过简洁的结构就可以实现被转运物品新风环境的维持与杀菌除尘的功能,在保障被转运物品表面清洁度的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在锁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在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转运装置;10-箱体;11-箱身;12-箱盖;13-锁合结构;131-锁扣;132-锁环;14-把手;15-密封条;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11-开口;20-净化组件;21-过滤器;22-静电吸附器;23-切换阀;24-泄压阀;25-等离子发生器;30-风机;301-进气口;302-出气口;40-放置台;51-开关;52-指示灯;53-充电接口;54-供电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具有净化(例如杀灭微生物和颗粒物捕捉)功能的转运装置1,是洁净车间各个元器件生产、组装后,转运到下一阶段并维持表面洁净度的重要设备,在高精度电子设备或医疗器械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转运装置1在转运过程中的净化方式、运行稳定性、净化效率等
方面,对被转运物品的性能均有较大影响。
30.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1在锁合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1在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2所示,转运装置1包括箱体10,箱体10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01、出风口102,箱体10内部设有净化组件20以及风机30(请结合图3至图5所示)。
31.箱体10包括箱身11与箱盖12,箱身11内部中空且顶部设有开口111,开口111用于放置转运物品。于一实施例中,箱盖12枢接于箱身11一侧,可旋转地与箱身11分离、以露出箱身11的开口111,或与箱身11扣合、覆盖箱身11的开口111;箱身11上枢接位置的对侧侧壁上设有两个锁扣131,箱盖12上设有两个锁环132,锁环132与锁扣131位置对应且数量相等,一个锁扣131与一个锁环132组成一个锁合结构13;箱盖12通过锁合结构13盖合在箱身11的开口111处;箱身11与箱盖12扣合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15,即密封条15设于箱身11顶部开口111的四周边缘,或设于箱盖12底部的四周边缘。箱盖12扣合至箱身11、且通过锁合结构13锁定、维持扣合状态时,箱盖12与箱身11紧贴密封条15,以保持转运装置1上、用于放置被转运物品的开口111处的密封性。
32.于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开口111还可以设于箱身11的侧面或底面,箱盖12枢接于箱身11的一侧,且与箱身11可旋转地在开口111处分离或扣合;箱盖12与箱身11还可以为完全分离的状态,不通过枢接结构旋转式开合,箱盖12直接扣合在箱身11开口111处并通过锁合结构13固定,锁合结构13至少设于箱体10的相对两面,以保障箱身11与箱盖12稳固扣合。
33.于一实施例中,锁合结构13中的锁扣131与锁环132,由材料为一种或几种型号的不锈钢(如304或316)制备而成,箱身11与箱盖12由304或316等型号的不锈钢材料、或其它强度相当的防锈金属制备而成,箱身11与箱盖12的整体及连接处都经过防腐防锈处理。
34.于一实施例中,密封条15由橡胶或pvc等至少一种材料制备而成,保障转运装置1的密封性。箱盖12与箱体10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15,当转运装置1关闭并通过锁合结构13锁合时,箱盖12与箱体10的连接位置是密闭的。
35.于一实施例中,箱体10的顶部还设有把手14,把手14位于箱体10顶部的中央。把手14便于操作人员使用转运装置1转运物品,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把手14轻松提起箱体10,以将安放在箱体10内的物品转运至目标位置。
36.箱体10上的进风口101设有一个,出风口102设有两个。于一实施例中,出风口102位于进风口101的两侧且与进风口101位于箱身11的同一侧壁上。于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102可以设为一个或其他数量,出风口102也可以设于箱身11的其他侧壁上,与进风口101所在侧壁相对或相邻。
37.箱体10的侧壁上还设有开关51,至少一个指示灯52以及充电接口53。如图2所示,指示灯52设有一个,于一实施例中,指示灯52与净化组件20电性连接,用于在转运装置1内部的净化组件20捕捉杂尘较多,或捕杀微生物、细菌过多时进行报警。例如,转运装置1在通电或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亮绿灯,在报警时亮红灯。
38.于一实施例中,指示灯52还可以与转运装置1内部设有的供电部件54连接,并在供电部件54的电量不足、供电部件54正在充电或供电部件54已充满电时,通过不同的显示状态(点亮颜色,闪烁或者亮度变化等显示方式)提示用户。
39.开关51与供电部件54连接,用于在用户点按开关51时,将供电部件54与净化组件
20、风机30之间的电路连通或断开,以实现转运装置1的开机或关机。充电接口53与供电部件54连接,用于在用户接入外部电源时向供电部件54充电。充电接口53可以选用现有的type—c接口,电源接头等。
40.请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箱身11内部设有净化组件20以及风机30,且净化组件20覆盖进风口101;风机30设于净化组件20远离进风口101的一侧。
41.净化组件20包括过滤器21、静电吸附器22或等离子发生器25中的一种或多种。过滤器21为基于无纺布的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21,通过物理过滤技术去除杂尘颗粒物与微生物。静电吸附器22为基于高压静电脉冲方式吸附杂尘、颗粒物、并基于高压产生的温度杀菌消毒的净化机器;等离子发生器25同时产生正离子与负离子、并在空气中进行正负电荷中和,以释放巨大的能量改变其周围环境内细菌的结构致使细菌死亡,实现其杀菌的作用;此外,多余的负离子仍然飘浮在环境中,也可以达到消烟、除尘、消除异味的作用。
42.如图3至图5所示,净化组件20包括过滤器21、静电吸附器22以及等离子发生器25,过滤器21设于静电吸附器22以及等离子发生器25的两侧,且等离子发生器25覆盖进风口101,以保证外部空气进入转运装置1时气体全部经过净化组件20净化。静电吸附器22、等离子发生器25内部分为过滤区、电离区、颗粒物带电荷区、集尘区与保护绝缘区。转运装置1内仅设有一个净化组件20。
43.于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转运装置1内还可以设有多个净化组件20且多个净化组件20通过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净化组件20可以根据实际转运的需要仅选用过滤器21、静电吸附器22以及等离子发生器25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选用其他具有净化作用的器件;过滤器21、静电吸附器22以及等离子发生器25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净化顺序与净化要求另行设置。
44.转运装置1内部还设有供电部件54,供电部件54与充电接口53连接。于一实施例中,供电部件54选用可充电电池,电池电量能够保障转运装置1执行不小于8个小时的转运工作,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预设的最大转运时长需求确定供电部件54的输出功率。
45.供电部件54与风机30连接,风机30用于带动转运装置1的内部气体流动。于一实施例中,供电部件54还可以与净化组件20连接,当转运装置1的净化组件20包括静电吸附器22或等离子发生器25等需要用电的净化器件时,供电部件54需要与风机30以及净化组件20连接、并在转运装置1执行转运工作时持续供电。
46.于一实施例中,供电部件54选用电源适配器,且通过电源适配器输出恒压源或者恒流源。供电部件54可根据净化组件20在净化时的积尘情况,自动调节其输出电压、电流,以维持净化组件20去除积尘效率的稳定性;指示灯52与供电部件54连接,当净化组件20积尘过多或存在其他异常状态时,供电部件54输出电流与输出电压发生较大变化,与供电部件54连接的指示灯52基于电流与电压变化可进行报警。
47.于一实施例中,进风口101处设有切换阀23,切换阀23用于控制进风口101的通断。出风口102处设有泄压阀24,泄压阀24用于控制出风口102的通断。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用于切换转运装置1的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包括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与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根据转运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8.于一实施例中,转运装置1还包括至少一个放置台40,放置台40设于箱体10内,用
于放置待转运物品。如图3所示,放置台40仅设有一个。放置台40由型号为304或316等一种或多种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且放置台40的放置表面经过洁净、防锈防腐蚀处理;放置台40的具体形状和尺寸,根据箱体10内部空间以及被转运物品的外形与尺寸确定,放置台40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亦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于一实施例中,放置台40通过卡扣、螺钉或者限位槽等结构,可拆卸地设于箱体10内部空间的底面上,以便于在取出并放置被转运物品后,放置台40连同被转运物品再安装至箱体10内。
49.当转运装置1处于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时,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保持关断状态,箱体10内的内循环气流通过净化模块运行,能够快速净化颗粒物和微生物;当转运装置1处于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时,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保持打开状态,外循环气流通过净化模块运行能够净化颗粒物和杀灭微生物。连通状态下的泄压阀24还能保障转运装置1内部空间维持微正压状态,通过净化组件20的配合避免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转运装置1内。
50.图3所示气流循环方向为转运装置1处于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时的气流流动方向,当开关51打开,供电部件54向风机30与净化组件20供电时,内部气体由风机30带动持续流动。风机30的进气口301靠近净化组件20,风机30的出气口302远离净化组件20。转运装置1内部空间的气体先经过净化组件20净化,以去除杂尘并杀菌消毒,然后被净化的气体被吸入风机30的进气口301、从风机30的出气口302吹出,且流经放置台40上的物品、将物品表面沾附的杂尘或微生物带走,同时推动转运装置1内部的气体流动。当携带有杂尘或微生物的气体再次流转至净化组件20附近时,受到风机30工作产生的吸力影响,气体再次进入净化组件20得到净化,然后被净化的气体又一次由风机30吹出,以实现被转运物品的持续清洁。
51.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可以保障转运装置1内放置的物品,其表面被流动的净化气流持续清洁不会积累杂尘或微生物,转运装置1内部气体不断被净化组件20净化以吸附颗粒物或消菌杀毒,被转运物品自身与周围环境的洁净度始终维持在良好水平,被转运物品不会受到颗粒物和微生物的腐蚀。
52.请参照图4至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转运装置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转运装置1的内部空间还可以设有多个放置台40,图4所示设有两个放置台40,图5所示设有四个放置台40。于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被转运物品也可以直接放置在转运装置1的安置区域内,通过零部件固定或限位。
53.在转运装置1处于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下,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同时打开,转运装置1的内部空间与外界通过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连通。当被转运物品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新风供给时,转运装置1应设置为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
54.图4、图5所示气流循环方向为转运装置1处于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时的气流流动方向,当开关51打开,供电部件54向风机30与净化组件20供电时,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也打开、处于连通状态。由于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处于打开状态,风机30的进气口301靠近净化组件20与进风口101,外界空气受到风机30的吸力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净化组件20净化后,被风机30的进气口301吸入、出气口302吹出,吹出的被净化的气体推动转运装置1内部的气体流动,并带走被转运物品表面的杂尘与微生物,且为被转运物品提供新风条件,然后带动转运装置1内的气流从出风口102流出。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可以让外界气体经由进风口101进入转运装置1时,通过净化组件20不断净化,以吸附外界气体所携带的杂尘、颗粒物并杀灭病菌与微生物,进而有效保障被转运物品在转运过程中转运环境的洁净度,保证
被转运物品不受颗粒物和微生物的腐蚀。除此之外,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还具备供氧或供给新风的功能,满足物品的更高转运需求。
55.于一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在进入洁净厂区后打开转运装置1,箱盖12与箱体10分离,操作人员可以将被转运物品直接安放至箱体10内的安置区域;或将放置台40拿出以安装被转运物品后,再将放置台40连同被转运物品一起放入箱体10内。然后将箱盖12与箱身11盖合、锁环132锁上锁扣131以使箱盖12与箱身11压紧密封条15。
56.然后,操作人员基于被转运物品的转运需求,调整箱体10上的按键,以设置转运装置1的循环气流净化模式;若被转运物品需要新风条件,转运装置1应进入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若转运物品需要封闭环境,转运装置1应进入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操作人员控制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的通断,以直接改变转运装置1的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当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均打开,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将转运装置1内部与外界连通时,转运装置1将进入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当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同时关闭,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密闭时,转运装置1将进入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
57.最后,操作人员打开开关51以连通供电部件54与净化组件20、风机30之间的电路,转运装置1开始执行转运工作,即对应的循环气流净化工作,操作人员提起箱体10顶部的把手14以将转运装置1转送至目标位置。操作人员在到达目标位置后关闭开关51且关断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风机30与净化组件20停止工作,操作人员打开箱盖12取出被转运物品。
58.于一实施例中,开关51可以基于实际需求与切换阀23、泄压阀24电性连接。当操作人员将开关51调节至外循环净化位置时,风机30与净化组件20连通供电部件54开始工作,同时切换阀23与泄压阀24同步打开;当操作人员将开关51调节至内循环净化位置时,风机30与净化组件20连通供电部件54开始工作,泄压阀24与切换阀23同步关断;当操作人员将开关51调节至关机位置时,风机30、净化组件20与供电部件54之间的电路断开,泄压阀24与切换阀23进入关断状态。
59.于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转运装置1,其风机30应选择合适的工作功率,以保障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和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下的气流速度不高于3m/s,以进一步确保净化组件20可以充分捕捉颗粒物、杂尘并充分杀灭微生物、病菌。气流速度不高于3m/s时,净化组件20对颗粒物的净化效率≥90%,微生物杀灭率≥80%。
60.本技术提供的转运装置1具有主动净化功能,无论转运装置1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的空气是否携带有颗粒物、杂尘或者病菌、微生物,该装置都能通过内循环气流净化模式或者外循环气流净化模式,主动进行颗粒物捕捉或者杀菌消毒等净化工作,以保障转运装置1内被转运物品始终处于洁净的环境,且在需要时持续供给被净化后的新风。
61.本技术所提供的转运装置1通过内部设置的净化组件20与风机30,以及侧壁上设置的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实现物品在转运过程中的内循环净化工作与外循环净化工作,并且为需要新风环境的物品提供净化后的新风,有效避免物品在转运前后以及转运过程中收到杂尘或病菌的污染。本技术有效提高了物品的转运效率与转运质量,且通过简洁的结构就可以实现被转运物品新风环境的维持与杀菌除尘的功能,在保障被转运物品表面清洁度的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