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8906发布日期:2023-04-21 00:4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叉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一般采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等;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叉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伴随着对叉车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

2、现有的随车叉车体积大不便于随车携带,且结构复杂,货叉调节自由度差,不能很好的满足随车携带及搬运货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货叉调节使用,更好的满足随车及搬运使用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包括前车体及设于所述前车体上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有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两侧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前车体的框架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设有带动所述门架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前车体的框架可移动连接。

3、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4、所述门架侧边通过固定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5、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驱动缸,所述折叠驱动缸的伸缩杆端连接至所述门架下端。

6、所述支架本体下方为开口向上的槽型结构,所述折叠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槽型结构内。

7、所述折叠驱动缸的伸缩杆端连接有球轴承,所述球轴承通过活动端轴连接至所述门架位于所述固定转轴下方位置。

8、所述支架本体两侧均设有移动轮,所述前车体的两侧框架下方设有调节纵梁,所述移动轮可移动设于所述调节纵梁内。

9、所述前车体的后方框架上设有移动驱动缸,所述移动驱动缸的伸缩杆端连接至所述支架本体上。

10、所述固定转轴上设有货叉角度检测传感器。

11、两侧所述调节组件通过连接横梁连接。

12、所述连接横梁上设有门架竖直位置限位开关,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门架水平位置限位开关。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货叉调节使用,更好的满足随车及搬运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包括前车体及设于所述前车体上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有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两侧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前车体的框架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设有带动所述门架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前车体的框架可移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侧边通过固定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驱动缸,所述折叠驱动缸的伸缩杆端连接至所述门架下端。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下方为开口向上的槽型结构,所述折叠驱动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槽型结构内。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驱动缸的伸缩杆端连接有球轴承,所述球轴承通过活动端轴连接至所述门架位于所述固定转轴下方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两侧均设有移动轮,所述前车体的两侧框架下方设有调节纵梁,所述移动轮可移动设于所述调节纵梁内。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的后方框架上设有移动驱动缸,所述移动驱动缸的伸缩杆端连接至所述支架本体上。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转轴上设有货叉角度检测传感器。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调节组件通过连接横梁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上设有门架竖直位置限位开关,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门架水平位置限位开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包括前车体及设于所述前车体上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有货叉,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两侧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前车体的框架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设有带动所述门架转动折叠的折叠组件,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前车体的框架可移动连接。本发明随车叉车的货叉调节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货叉调节使用,更好的满足随车及搬运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范鹏飞,陈效,孙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