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装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0925发布日期:2022-06-25 04:5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印刷包装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覆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包装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2.覆膜,又称"过塑"、"裱胶"、"贴膜"等,是指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印刷品表面,起保护及增加光泽的作用。覆膜已被广泛用于书刊的封面,画册,纪念册,明信片,产品说明书,挂历和地图等进行表面装帧及保护。目前,常见的覆膜包装产品有纸箱、纸盒、手提袋、化肥袋、种子袋、不干胶标签等。覆膜时采用加热器对薄膜进行加热,从而保证薄膜与产品的粘附效果。目前的印刷包装覆膜装置大多仅能适用于一种厚度的产品,降低了装置的使用率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包装覆膜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印刷包装覆膜装置仅能适用于一种厚度的产品,从而使得装置的使用率和通用性低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印刷包装覆膜装置,包括工作台、传送单元、覆膜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传送单元用于将待覆膜的产品转移至覆膜区域并将覆膜完成的产品运出;所述覆膜单元包括卷膜组件和压膜组件,所述卷膜组件包括卷膜轴、两组连接结构和两组第一支架,薄膜设于卷膜轴上,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卷膜轴的两侧与两组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卷膜轴能够转动;所述压膜组件包括第一压膜辊、第一驱动件和两组第一支撑结构,两组第一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传送单元的两侧,每组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竖向移动;所述第一压膜辊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压膜辊转动;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压膜辊的一侧,用于对薄膜进行加热;所述卷膜轴位于第一压膜辊的上方。
5.进一步,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连杆结构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电源连接,所述连杆结构至少为三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的一侧与所述加热管连接。
6.进一步,还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用于罩住所述加热单元和覆膜单元,所述固定罩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固定罩的两侧设有开口,供传送单元和产品通过;所述连杆结构的另一侧与固定罩铰接。
7.进一步,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动带、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传动带由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转,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8.进一步,所述覆膜单元还包括导膜组件,所述导膜组件包括导膜辊和两组第三支架,所述导膜辊的两侧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架上;所述导膜辊的高度位置位于第一压膜辊和卷膜轴之间,所述导膜辊的水平位置位于第一压膜辊和卷膜轴一侧。
9.进一步,所述覆膜单元还包括复压组件,所述复压组件包括第二压膜辊和两组第二支撑结构,两组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传送单元的两侧,每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
四支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支架竖向移动,所述第二压膜辊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所述第四支架转动连接。
10.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同时运作。
11.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和三组连接件,所述连接轴的一侧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卷膜轴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固定杆能够从凹槽的开口进入凹槽内部,所述凹槽与固定杆的形状和尺寸匹配;所述凹槽的三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杆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能够正对;所述连接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固定杆和连接轴固定。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连接轴安装在转动轴承内。
13.进一步,所述连接件采用螺栓。
14.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根据产品的厚度,通过启动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从而带动第一压膜辊和第二压膜辊竖向运动,从而改变第一压膜辊和第二压膜辊与传送单元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连杆结构,从而调整加热管的位置。传送单元对产品进行传送,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压膜辊转动,加热管对薄膜进行加热,实现覆膜。第二压膜辊对覆膜后的产品继续按压,最终传送单元将产品运出。
15.薄膜用完后,通过拧动螺栓,使得连接轴与固定杆分离,从凹槽的开口处将卷膜轴取出。再将新的卷膜轴的固定杆通过凹槽的开口放入至凹槽内,固定杆的三个侧面分别贴紧凹槽的三个内侧壁,直至固定杆与凹槽的底部相抵,此时三个第一连接孔和三个第二连接孔正对,使用螺栓拧紧即可。
16.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能够改变第一压膜辊和第二压膜辊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产品。

使用连杆结构实现加热管的调节,不仅能够适应第一压膜辊的高度,而且还能够调节与第一压膜辊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调节加热温度。

本方案采用连接结构实现卷膜轴与第一支架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卷膜轴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刷包装覆膜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卷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印刷包装覆膜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单元1、固定罩2、第一支架3、第三支架4、薄膜 5、导膜辊6、连杆结构7、加热管8、工作台9、第一压膜辊10、第二支架11、第二驱动件 12、第二压膜辊13、第四支架14、第三驱动件15、转动轴承16、连接轴17、固定杆18、连接件19、卷膜轴20。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3所示:印刷包装覆膜装置,包括控制器、工作台9、固定罩2、传送单元1、覆膜单元和加热单元,传送单元1用于将待覆膜的产品转移至覆膜区域并将覆膜完成的产品运出。固定罩2用于罩住加热单元和覆膜单元,固定罩2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台9上,固定罩2的左右两侧设有开口,供传送单元1和产品通过。
24.覆膜单元包括卷膜组件、导膜组件、压膜组件和复压组件,如图1、2所示,卷膜组件包括卷膜轴20、两组连接结构和两组第一支架3,薄膜5设于卷膜轴20上,连接结构用于将卷膜轴20的两侧与两组第一支架3可拆卸连接,卷膜轴20能够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17和三组连接件19,连接轴17的一侧与第一支架3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架3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转动轴承16,连接轴17安装在转动轴承16内。连接轴17的另一侧设有凹槽,卷膜轴2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杆18,固定杆18为长方体形状;固定杆18能够从凹槽的开口进入凹槽内部,凹槽与固定杆18端部的形状和尺寸匹配;凹槽的三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固定杆18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能够正对;连接件19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固定杆18和连接轴17固定,具体地连接件19采用螺栓,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采用螺纹孔。
25.如图1所示,压膜组件包括第一压膜辊10、第一驱动件和两组第一支撑结构,第一驱动件采用伺服电机,第一驱动件固定在固定罩2上。两组第一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传送单元1的两侧,每组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架11和第二驱动件12,第二驱动件12固定在工作台9 上,第二驱动件12用于驱动第二支架11竖向移动;第一压膜辊10的两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架1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第一压膜辊10转动。卷膜轴20位于第一压膜辊10 的上方。
26.导膜组件包括导膜辊6和两组第三支架4,导膜辊6的两侧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架4上;导膜辊6的高度位置位于第一压膜辊10和卷膜轴20之间,导膜辊6的水平位置位于第一压膜辊10和卷膜轴20的右侧。
27.复压组件包括第二压膜辊13和两组第二支撑结构,两组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位于传送单元1的两侧,每组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四支架14和第三驱动件15,第三驱动件15固定在工作台9上,第三驱动件15用于驱动第四支架14竖向移动,第二压膜辊13的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四支架14转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二驱动件12和第三驱动件15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驱动件12和第三驱动件15同时运作,第二驱动件12和第三驱动件15均采用气缸。
28.加热单元位于第一压膜辊10的一侧,用于对薄膜5进行加热,加热单元包括连杆结构7 和加热管8,加热管8与电源连接,连杆结构7至少为三连杆结构7;连杆结构7的一侧与加热管8连接,连杆结构7的另一侧与固定罩2铰接。
29.传送单元1包括传动带、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传动带由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转,驱动电机用于带动主动轮转动。
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1.根据产品的厚度,通过启动第二驱动件12和第三驱动件15,从而带动第一压膜辊
10 和第二压膜辊13竖向运动,从而改变第一压膜辊10和第二压膜辊13与传送单元1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连杆结构7,从而调整加热管8的位置。传送单元1对产品进行传送,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压膜辊10转动,加热管8对薄膜5进行加热,实现覆膜。第二压膜辊13对覆膜后的产品继续按压,最终传送单元1将产品运出。
32.薄膜5用完后,通过拧动螺栓,使得连接轴17与固定杆18分离,从凹槽的开口处将卷膜轴20取出。再将新的卷膜轴20的固定杆18通过凹槽的开口放入至凹槽内,固定杆18的三个侧面分别贴紧凹槽的三个内侧壁,直至固定杆18与凹槽的底部相抵,此时三个第一连接孔和三个第二连接孔正对,使用螺栓拧紧即可。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