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氧化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6346发布日期:2022-06-29 00:5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氧化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储油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氧化储油罐。


背景技术:

2.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食用油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储油罐对其进行封存。
3.现有的储油罐在进行食用油的添加和排放过程中,极易造成氧气进入罐体内部,长时间与氧气接触的食用油会发生氧化现象,导致油品变质,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并影响食用油的后期销售,部分采用抽真空的方式进行防氧化处理,会导致罐体受到的压力增加,同时在每次添加、排放时均需要进行抽真空处理,较为不便的同时,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氧化储油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氧化储油罐。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氧化储油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防氧化储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所述罐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置管,且安置管的内部插接有安置筒,所述安置筒沿直径方向固定连接有隔板,且安置筒外壁上环形阵列有通槽,所述安置筒的内部填充有抗氧化剂,所述安置筒通过隔板分隔的两个分隔腔中分别设置有入气管和出气管,且入气管和出气管均贯穿安置筒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置筒插接至罐体内部,利用其内部设置的抗氧化剂进行氧气的消耗,从而有效减小罐体内部的氧气含量,且有效降低成本。
8.优选的,所述安置筒的端头位置固定连接有对接盘,所述对接盘和安置管之间螺纹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置管通过对接盘和安置管之间螺纹连接,使得其可以进行便捷的更换。
10.优选的,所述安置管的中段位置处环形阵列有多个具有弹性的阻隔片,且多个阻隔片相邻两个之间均贴合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阻隔片在安置管内部有安置筒时分开,使安置筒内部抗氧化剂与罐体内部空气接触,在安置筒抽出时,对安置管进行一定程度的封堵,减小罐体内部空气的流动交换量。
12.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且冷凝管呈连续的s形结构,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和外部机构之间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管的设置便于对罐体内部的食用油进行降温处理,以保证油品的质量。
14.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外框体,且外框体的内部滑嵌有第一永磁铁,并且第一永磁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操作的连杆,所述冷凝管的一侧中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永磁铁,且第二永磁铁和第一永磁铁之间对应吸附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永磁铁的操作,实现对第二永磁铁的联动,进而实现冷凝管在罐体内部位置的便捷变化,提升冷却效果。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7.通过在罐体上设置安置管,且安置管内部滑嵌放置有抗氧化剂的安置筒,利用安置筒上的通槽使抗氧化剂和罐体内部的空气持续接触,减小其内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设置了单向阀的入气管和出气管,保证空气在进入罐体时氧气被处理,同时保证罐体内部压强的恒定,以此保证罐体安全性的同时,减小食用油被氧化的可能性;通过在罐体内部设置和罐体内壁贴合的冷凝管,且冷凝管利用两个永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位置变换,从而实现对于罐体内部不同位置的食用油进行冷却,以保证罐体内部温度不至于过高,保证油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氧化储油罐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氧化储油罐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氧化储油罐的防氧化机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安置管;3、对接盘;4、入气管;5、出气管;6、连接管;7、外框体;8、连杆;9、第一永磁铁;10、冷凝管;11、第二永磁铁;12、安置筒;1201、通槽;13、隔板;14、阻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氧化储油罐。参照图1-3,一种防氧化储油罐,包括罐体1,罐体1,罐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置管2,且安置管2的内部插接有安置筒12,安置筒12沿直径方向固定连接有隔板13,且安置筒12外壁上环形阵列有通槽1201,安置筒12的内部填充有抗氧化剂,安置筒12通过隔板13分隔的两个分隔腔中分别设置有入气管4和出气管5,且入气管4和出气管5均贯穿安置筒12设置,优选的入气管4位于安置筒12中的长度等于1/2安置筒12长度,出气管5位于安置筒12的端头位置处,且入气管4和出气管5上均设置有单向阀,入气管4的单向阀朝向罐体1内部,出气管5单向阀朝向罐体1外部,安置筒12的端头位置固定连接有对接盘3,对接盘3和安置管2之间螺纹连接,安置管2的中段位置处环形阵列有多个具有弹性的阻隔片14,且多个阻隔片14相邻两个之间均贴合设置,优选的阻隔片14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制作,且阻隔片14呈三角形结构,相邻两个阻隔片14的边缘位置贴合设置,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10,且冷凝管10呈连续的s形结构,冷凝管10的两端均通过连接管6和外部机构之间连通,冷凝管10中优选的采用冷却液,便于食用油的降温,连接管6采用软质材料,且具有一定长度,保证其在冷凝管10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拉扯,冷凝管10侧视面宽度等于罐体1的内径,避免冷凝管10在后续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罐体1的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外框体7,且外框体7的内部滑嵌有第一永磁铁9,并且第一永
磁铁9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操作的连杆8,冷凝管10的一侧中点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永磁铁11,且第二永磁铁11和第一永磁铁9之间对应吸附设置,优选的罐体1呈圆柱状结构,且罐体1和外框体7均采用非磁铁可吸附的材料制成,避免其对磁铁的运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优选的连杆8和外部的往复运动机构之间传动连接,实现机械化操作,为节省成本亦可采用人工间歇性手动操作。
2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氧化储油罐的实施原理为:在罐体1的内部承放有食用油时,将安置筒12滑嵌至安置管2的内部,安置筒12冲开阻隔片14后进入罐体1的内部,其内置的抗氧化剂和通过其上的通槽1201和罐体1内部的氧气之间反应,对氧气进行消耗,从而减小罐体1内部氧气的含量,在第一次使用时,通过入气管4向罐体1内部进行输气,输入的气体首先和抗氧化剂之间反应消耗氧气,并将原本罐体1内部的气体向外部进行排放,在通气合适的时间后,断开和外部输气机构之间的连接,此时罐体1内部压强平衡的同时,没有或仅有少量氧气,而安置筒12内部的抗氧化剂在后续放置过程中依旧持续对氧气进行消耗,从而保证罐体1内部的氧气量足够少,在罐体1进行食用油的输入和输出操作时,罐体1外部的空气通过入气管4进入或由出气管5向外排出,以保持罐体1内部压强的平衡,进出的气体均通过抗氧化剂进行处理,以此实现对罐体1内部食用油的保护,减小其氧化的可能性;将两个连接管6分别和外部的输水机构之间对接,水流在冷凝管10中进行流动,通过对外部的连杆8的操作,连杆8连带第一永磁铁9在外框体7的内部进行移动,第一永磁铁9和第二永磁铁11之间相互吸附,从而连带冷凝管10在罐体1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使其和罐体1内部的食用油具有良好的接触效果,从而有效降低食用油的温度,防止由于温度过高造成食用油变质,提升在放置期间食用油安全性。
2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