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5507发布日期:2022-10-19 02:4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碳丝收丝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


背景技术:

2.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
3.碳丝收丝机在对丝线进行收卷完成后,需要对卷筒新型下丝处理,一般的下丝通常由人工进行推料处理,但是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且工作效率的不稳定,从而改进一款新的自动辅助下丝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包括绕卷主轴和碳丝丝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卷主轴的右端设置有气胀轴,所述气胀轴和绕卷主轴连接处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表面开设有平缓的缺口,所述碳丝丝束套接在气胀轴的表面,所述定位盘的下方设置有辅助下丝装置,所述辅助下丝装置的控制端朝向定位盘底部设置,所述辅助下丝装置的输出端朝向碳丝丝束一端设置。
6.作为优选,所述辅助下丝装置包括推料板、下丝气缸、固定座、测距感应器、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所述推料板位于靠近碳丝丝束的一侧,所述推料板的顶部开设有契合气胀轴表面的弧形开口,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推料板远离碳丝丝束的一侧且两者相互并不相连,所述测距感应器设置在固定座上,所述测距感应器通过固定座安装在设备上,且测距感应器位于定位盘的正下方,所述推料板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框,所述第一卡接框的底部向下导通,所述推料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均设置有第二卡接框。
7.作为优选,所述下丝气缸的输出端插接在第一通槽处,所述下丝气缸的输出端上套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由下向上与第一卡接框相互插接,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分别插接在两侧的第二通槽内,两个所述第二通槽远离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头,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分别与限位头相互插接。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靠近推料板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安装套筒,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通过安装套筒安装与设备的侧面。
9.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碳丝丝束的一侧设置有辅助下丝机构,且辅
助下丝机构推料板以及一侧的下丝气缸的推动,从而能够通过推料板自动推动以及完成卷绕的碳丝丝束进行下料处理,同时通过在推料板的后侧设置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的顶部配合在气胀轴表面调节的带缺口的定位盘从而能够控制下丝气缸的运作从而实现自动化下丝的效果,且下丝气缸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下丝导向柱和第二下丝导向柱,能够在下丝气缸推动时,能够对推料板起到辅助限位,增加推料前后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绕卷主轴和气胀轴的一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辅助下丝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推料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绕卷主轴;2、气胀轴;3、碳丝丝束;4、定位盘;41、缺口;5、辅助下丝机构;51、推料板;511、弧形开口;512、第一通槽;513、第二通槽;514、第一卡接框;515、卡接头;516、第二卡接框;52、下丝气缸;53、固定座;54、测距感应器;55、第一下丝导向柱;56、第二下丝导向柱;57、安装套筒;58、限位头。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6.实施例: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绕卷主轴(1)和碳丝丝束(3),绕卷主轴(1)的右端设置有气胀轴(2),气胀轴(2)和绕卷主轴(1)连接处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盘(4),碳丝丝束(3)套接在气胀轴(2)的表面,定位盘(4)的下方设置有辅助下丝装置,辅助下丝装置的控制端朝向定位盘(4)底部设置,辅助下丝装置的输出端朝向碳丝丝束(3)一端设置。
17.辅助下丝装置包括推料板(51)、下丝气缸(52)、固定座(53)、测距感应器(54)、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推料板(51)位于靠近碳丝丝束(3)的一侧,推料板(51)的顶部开设有契合气胀轴(2)表面的弧形开口(511),固定座(53)设置在推料板(51)远离碳丝丝束(3)的一侧且两者相互并不相连,测距感应器(54)设置在固定座(53)上,测距感应器(54)通过固定座(53)安装在设备上,且测距感应器(54)位于定位盘(4)的正下方,推料板(51)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512),第一通槽(512)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框(514),第一卡接框(514)的底部向下导通,推料板(5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513),第二通槽(513)内均设置有第二卡接框(516)。
18.下丝气缸(52)的输出端插接在第一通槽(512)处,下丝气缸(52)的输出端上套接有卡接头(515),卡接头(515)由下向上与第一卡接框(514)相互插接,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分别插接在两侧的第二通槽(513)内,两个第二通槽(513)远离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头(58),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分别与限位头(58)相互插接,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靠近推料板(51)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安装套筒(57),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通过安装套筒(57)安装与设备的侧面。
19.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当气胀轴(2)表面的碳丝丝束(3)收卷到一定程度后,该绕卷
主轴(1)通过外部的换主轴机构置换至下丝机位及辅助下丝机构(5)的上方后,此时位于气胀轴(2)表面的定位盘(4)在转动时,其下方的测距感应器(54)感应距离为4mm,其感应到一段的缺口(41)后失去了感应目标,此时控制器控制下丝气缸(52)开始工作推动连接在其输出端上的推料板(51)向前推动,推料板(51)两侧的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均通过安装套筒(57)安装在设备的一侧上,且在下丝气缸(52)推动时起到辅助和限位的效果,使得推料板(51)推动更加平稳。
20.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包括绕卷主轴(1)和碳丝丝束(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卷主轴(1)的右端设置有气胀轴(2),所述气胀轴(2)和绕卷主轴(1)连接处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盘(4),所述碳丝丝束(3)套接在气胀轴(2)的表面,所述定位盘(4)的下方设置有辅助下丝装置,所述辅助下丝装置的控制端朝向定位盘(4)底部设置,所述辅助下丝装置的输出端朝向碳丝丝束(3)一端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下丝装置包括推料板(51)、下丝气缸(52)、固定座(53)、测距感应器(54)、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所述推料板(51)位于靠近碳丝丝束(3)的一侧,所述推料板(51)的顶部开设有契合气胀轴(2)表面的弧形开口(511),所述固定座(53)设置在推料板(51)远离碳丝丝束(3)的一侧且两者相互并不相连,所述测距感应器(54)设置在固定座(53)上,所述测距感应器(54)通过固定座(53)安装在设备上,且测距感应器(54)位于定位盘(4)的正下方,所述推料板(51)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512),所述第一通槽(512)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框(514),所述第一卡接框(514)的底部向下导通,所述推料板(5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513),所述第二通槽(513)内均设置有第二卡接框(5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丝气缸(52)的输出端插接在第一通槽(512)处,所述下丝气缸(52)的输出端上套接有卡接头(515),所述卡接头(515)由下向上与第一卡接框(514)相互插接,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分别插接在两侧的第二通槽(513)内,两个所述第二通槽(513)远离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头(58),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分别与限位头(58)相互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靠近推料板(51)的表面分别滑动套接有安装套筒(57),所述第一下丝导向柱(55)和第二下丝导向柱(56)通过安装套筒(57)安装与设备的侧面。

技术总结
一种碳丝收丝机的辅助下丝装置,属于碳丝收丝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绕卷主轴和碳丝丝束,所述绕卷主轴的右端设置有气胀轴,所述气胀轴和绕卷主轴连接处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表面开设有平缓的缺口,所述碳丝丝束套接在气胀轴的表面,所述定位盘的下方设置有辅助下丝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碳丝丝束的一侧设置有辅助下丝机构,且辅助下丝机构推料板以及一侧的下丝气缸的推动,从而能够通过推料板自动推动以及完成卷绕的碳丝丝束进行下料处理,同时通过在推料板的后侧设置有距离感应器,距离感应器的顶部配合在气胀轴表面调节的带缺口的定位盘从而能够控制下丝气缸的运作从而实现自动化下丝的效果。缸的运作从而实现自动化下丝的效果。缸的运作从而实现自动化下丝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贺新山 胡春祥 金兴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精功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8
技术公布日:2022/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