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3884发布日期:2022-07-13 00:5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石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狭义上的人造石墨通常指以杂质含量较低的炭质原料为骨料、煤沥青等为粘结剂,经过配料、混捏、成型、炭化和石墨化等工序制得的块状固体材料,如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等。在混捏过程中,常需要将各种不同粒径的粉粒干料与黏结剂放入混捏装置中,经过充分混匀使其达到均匀、密实且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糊料的工艺过程,在进行混捏步骤之前,需将粉粒干料和黏结剂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混捏装置中,以实现将粉粒干料和黏结剂充分混匀的目的。
3.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中,常直接将干料和黏结剂分别经传送带输送至混捏箱中,然而在输送干料时,因干料的粒径不同,其既包含粒径较小的粉末状干料,也包含粒径较大的颗粒干料,若直接将干料放入传送带进行传送,则粉末状干料在输送过程中极易飘散至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同时导致干料损失,进而降低人造石墨的产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其能够对干料中的粉料和颗粒料分别进行输送,确保干料全部用于人造石墨的制备,确保人造石墨的产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包括外壳和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进料箱、传输带和混捏箱,所述第一进料箱两侧内壁设置有若干倾斜向下且错位设置的的导料板,所述第一进料箱靠近所述传输带的一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位于最下方的导料板的自由端延设至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传输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进料箱未设置导料板的一侧穿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箱的一侧连通有风箱,所述风箱远离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一侧连通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上设置有抽风机,所述第一风管的出风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风管底端连通有粉料管,所述粉料管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远离所述抽风机的一侧下方,所述粉料管远离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混捏箱的顶部并与所述混捏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混捏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传输带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料口的正上方。
7.上述方案在中,将制备人造石墨的干料加入第一进料箱内,同时打开抽风机以及传输带,干料经若干导料板导料后,会降低其下落速度,进而使粉料和颗粒料最大化分离;在此过程中,颗粒料和粉料沿不同的输送线进行输送;粉料具体输送过程为,在抽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粉料透过第一过滤网,其后沿着风箱、第一风管输送至第二过滤网的表面,在第
二过滤网的阻挡下,粉料掉落至粉料管中,并最终沿粉料管输送至混捏箱内;颗粒料具体输送过程为,颗粒料先沿第一进料箱的出料口排出,其后掉落至传输带上,经传输带输送至混捏箱的进料口内,以实现将颗粒料输送至混捏箱内的目的。通过将干料中的粉料和颗粒料沿两条输送线进行输送,能够确保颗粒料和粉料最大化输送至混捏箱内,减少二者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进而确保人造石墨的产量和产率。
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顶部还设置有底部开口的第二进料箱,所述第二进料箱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进料箱的内部同轴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顶部贯穿所述外壳的顶部并与设置在所述外壳正上方的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刀片。
9.上述方案中,黏结剂在通入第二进料箱的过程中,中心轴和若干刀片经电机的驱动,能将黏结剂进行切割,使其碎片化,其后沿第二进料箱的底部开口掉落至传输带上,因黏结剂碎片化,能够在传输带与颗粒料混合的过程中,初步增大二者的接触面积,其后传输至混捏箱后,能够再次增大与粉料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黏结剂与干料的混合效率。
10.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顶部连通有与所述传输带相适配的漏斗,所述漏斗的顶面呈长方形状,所述漏斗的顶面长度大于所述传输带的宽度。
11.上述方案中,因漏斗的顶部与传输带相适配,能够使传输带上所有的物料均能够顺利传输入漏斗内,避免其沿漏斗外部掉落导致物料损失。
12.优选的,所述漏斗靠近所述第一进料箱的一侧顶部与所述传输带的表面抵接。
13.上述方案中,因漏斗靠近所述第一进料箱的一侧顶部与传输带表面抵接,能够使传输带上的物料不需悬空掉落,直接从传输带掉落至漏斗内,避免物料散落而导致的损失;同时,还能够使漏斗顶部将粘结在传输带表面的黏结剂刮落,确保所有物料均进入混捏箱内。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箱的底部朝向传输带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15.上述方案中,通过使第一进料箱的底部倾斜向下设置,能够使第一进料箱底部的颗粒料顺利滑落至出料口,相较底部水平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颗粒料的残留。
16.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出料端设置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导料带,所述导料带的底端与所述传输带顶面抵接,所述导料带为柔性材质。
17.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料带能够对从出料口排出的颗粒料进行有效疏导,使其沿着导料带表面顺利滑落至传输带上,减少颗粒料传输至传输带上因蹦溅现象导致的损失;同时导料带为柔性材质能够降低导料带与传输带的摩擦,进而提高二者的性能。
18.优选的,所述传输带的顶面两侧设置有挡板。
19.上述方案中,挡板能够对传输带上的物料进行有效阻挡,进而避免物料沿着传输带边缘掉落而导致物料损失。
20.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部高于最上方的导料板的中心,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部低于最下方的导料板的中心。
21.上述方案中,能够增大第一进料箱内的粉料与第一过滤网接触面积,进而减少粉料在第一进料箱内的残留。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3.设置有第一进料箱、传输带、导料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风箱、第一风管、抽
风机、粉料管装置。在进行干料的传输作业时,先将干料通入第一进料箱中,经若干导料板延长干料在第一进料箱的进料时间,其后使干料通过两条输送线进行输送,第一条输送线为粉料输送线,即在抽风机的作用下,使粉料沿着第一过滤网、风箱、第二风管吹向第二过滤网,经第二过滤网的阻挡,使粉料沿着粉料管输送至混捏箱中;第二条输送线为颗粒料输送线,即经导料板导料后,干料中的颗粒料沿着第一进料箱的出料口排至传输带上,最终经传输带沿混捏箱的进料口传输至混捏箱中。通过将干料中的粉料和颗粒料分为两条输送线进行输送,能够确保干料全部输送至混捏箱内,避免传统传输过程中粉料四处扩散而导致空气污染以及人造石墨产率降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中第一进料箱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0-外壳、110-第一进料箱、120-传输带、130-混捏箱、140-第一进料管、150-导料板、160-出料口、170-第一过滤网、180-风箱、190-第一风管、200-抽风机、300-第二风管、210-第二过滤网、220-粉料管、230-第二进料箱、240-中心轴、250-电机、260-刀片、270-漏斗、280-导料带、290-挡板、310-第二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9.一种生产人造石墨的输送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壳100和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外壳100内部的第一进料箱110、传输带120和混捏箱130;其中,所述第一进料箱110的顶部设置有便于干料进料的第一进料管140,所述第一进料管140的顶端贯穿所述外壳100顶部并延设至所述外壳100的外部,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外壳100外部进行通料;此外,所述第一进料箱110两侧内壁设置有若干倾斜向下且错位设置的的导料板150,所述第一进料箱110靠近所述传输带120的一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60,为了减少干料在第一进料箱110的底部残留,所述出料口160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进料箱110的内底面平齐;进一步的,位于最下方的导料板150的自由端延设至所述出料口160,以便于最下方的导料板150将干料直接导入出料口160中,减少干料在第一进料箱110底部的残留;所述出料口160位于所述传输带120的正上方,以便于干料中的颗粒料能够完全掉入到传输带120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箱110未设置导料板150的任意一侧穿设有第一过滤网170,用于使粉料透过而对颗粒料进行阻挡,所述第一过滤网170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箱110的一侧连通有风箱180,所述风箱180远离所述第一过滤网170的一侧连通有第一风管190,所述第一风管190上设置有抽风机200,所述第一风管190的出风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210,所述第二过滤网210的出风端连通有第二风管300;所述第二过滤网210上的过滤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70的过滤孔孔径,以便于将粉料进行阻挡,防止其沿第二风管300排出外壳100,所述第一风管190底端连通有粉料管220,所述粉料管220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10远离所述抽风机200的一侧下方,以便于经第二过滤网210阻挡的粉料能够直接掉落至粉料管220内,所述粉料管220远离
所述第一风管190的一端贯穿所述混捏箱130的顶部并与所述混捏箱130的内部连通;所述混捏箱130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传输带120远离所述第一进料箱11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进料口的正上方,便于使传输带120上的颗粒料能够顺利掉落至进料口内,以减少颗粒料的损失。
30.具体实施时,将制备人造石墨的干料沿着第一进料管140加入第一进料箱110内,同时使抽风机200以及传输带120运行,干料进入第一进料箱110后,经若干导料板150逐层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干料中的粉料和颗粒料分别经不同输送线进行输送;通过设置导料板150,能够延长干料在第一进料箱110内的下落时间,进而使干料中的粉料和颗粒料能够最大化分离;具体输送过程中,粉料输送线为:在抽风机200的作用下,使粉料透过第一过滤网170,其后沿着风箱180、第一风管190输送至第二过滤网210,因第二过滤网210的过滤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网170,因此,输送至第二过滤网210的粉料会被阻挡,其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粉料管220中,再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混捏箱130内;因第二过滤网210将粉料进行阻挡,因此沿第二风管300排出的气体中不含有粉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使粉料浪费;颗粒料的输送线为:颗粒料经第一进料箱110的出料口160排出,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传输带120上,再经传输带120依次输送至混捏箱130的进料口内,以实现将颗粒料全部输送至混捏箱130内。通过将干料中的粉料和颗粒料经不同输送线进行输送,能够确保二者最大化输送至混捏箱130内,克服传统输送过程中粉料损失的缺陷,确保人造石墨的产量和产率。
31.进一步的,因制备人造石墨过程中,需要将干料和黏结剂同时进行混捏,为了使该输送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对干料和黏结剂的输送,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壳100的内顶部还设置有底部开口的第二进料箱230,所述第二进料箱230设置在所述传输带120的正上方,便于黏结剂顺利从开口处掉落至传输带120上;此外,所述第二进料箱230的顶部连通有便于黏结剂通入的第二进料管310;因黏结剂的粘度很大,常会粘结在一起形成大块的物料,若直接将其沿传输带120输送,则会使大块的黏结剂与干料难以混匀,提高操作难度;为了克服该缺陷,所述第二进料箱230的内部同轴设置有中心轴240,所述中心轴240的顶部贯穿所述外壳100的顶部并与设置在所述外壳100正上方的电机25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240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刀片260。具体实施时,使黏结剂沿第二进料管310加入第二进料箱230内,同时打开电机250,在电机250的作用下,使中心轴240和若干刀片260进行转动,进而使刀片260将黏结剂进行切割破碎,使大块的黏结剂分散为小块,其后沿着第二进料箱230的底部开口掉落至传输带120上,经传输带120输送至混捏箱130内。通过黏结剂分散为若干小块,能够在传输带120上增加与颗粒料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混捏箱130内也能够增大黏结剂与干料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黏结剂与干料在混捏箱130的混合效率。
32.进一步的,在传输带120传送过程中,若出料口160的长度短于传输带120的宽度,则会导致部分物料难以进入混捏箱130内,导致物料浪费,为了克服该缺陷,如图2所示,所述出料口160的顶部连通有与所述传输带120相适配的漏斗270,所述漏斗270的顶面呈长方形状,所述漏斗270的顶面长度大于所述传输带120的宽度。通过设置顶面与传输带120相适配的漏斗270,能够使传输带120上所有的物料均能够进入漏斗270内,进而避免物料浪费。
33.进一步的,若漏斗270顶面与传输带120之间的距离较远,则因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以分散,依然会导致部分物料难以进入漏斗270内,为此,如图1所示,所述漏斗270靠近所述第一进料箱110的一侧顶部与所述传输带120的表面抵接。通过将漏斗270顶面与传输带120
表面抵接,能够使传输带120上的物料直节从传输带120掉落至漏斗270内,无需悬空掉落,进而避免物料散落而导致的损失;同时,通过将漏斗270顶面与传输带120表面抵接,还能够使漏斗270顶面将粘结在传输带120表面的黏结剂刮落,确保所有物料均进入混捏箱130内。
3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进料箱110的底部朝向传输带120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倾斜设置能够使第一进料箱110底部的颗粒料顺利滑落至出料口160,进而减少颗粒料在第一进料管140底部的残留。
35.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出料口160的出料端设置有倾斜向下设置的导料带280,便于将颗粒料顺利导入传输带120上;所述导料带280的底端与所述传输带120顶面抵接,所述导料带280为柔性材质,能够减少导料带280与传输带120的摩擦。通过设置导料带280能够对经出料口160排出的颗粒料进行有效疏导,使颗粒料沿着导料带280滑落至传输带120上,减少颗粒料传输至传输带120后发生蹦溅现象,进而减少颗粒料的损失。
36.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输带120的顶面两侧设置有挡板290,通过设置挡板290,能够对传输带120上的物料进行有效阻挡,进而避免物料沿着传输带120边缘掉落,导致物料损失。
37.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网170的顶部高于最上方的导料板150的中心,所述第一过滤网170的底部低于最下方的导料板150的中心。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一进料箱110内的粉料被充分抽出,进而减少粉料在第一进料箱110内的残留,确保人造石墨的产率。
3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纵”、“横”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