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1432发布日期:2022-09-17 08:5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载体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同向堆叠的吸塑。


背景技术:

2.吸塑盘也叫吸塑托盘或者塑料托盘,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硬片制成特定凹槽的塑料,吸塑是一种塑料加工工艺,主要原理是将平展的塑料硬片材加热变软后,采用真空吸附于模具表面,冷却后成型,广泛用于塑料包装、灯饰、广告、装饰等行业。比如吸塑包装盒,吸塑包装盒可节省原辅材料、重量轻、运输方便、符合环保绿色包装的要求;通过在其内部设计对应的放置槽,能包装任何异形产品,装箱无需另加缓冲材料;被包装的产品透明可见,外形美观,便于销售,并适合机械化、自动化包装,便于现代化管理;把产品置于凹槽内,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的作用,也有运输型的托盘包装,需要大批量运输产品时,通常会将已容置产品的多个吸塑盘进行堆叠运输。
3.目前包装吸塑的堆叠设计,大多以交叉堆叠(180
°
堆叠)设计,一般情况下,经过培训的员工能按要求作业,但是,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因为疏忽等原因不慎出现同向堆叠的情况,一旦出现同向堆叠,将会压伤装在里面的产品。因此,设计一款同向无法堆叠,自然提醒员工180
°
交叉堆叠的吸塑,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同向堆叠的吸塑。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因为疏忽等原因不慎出现同向堆叠的发生而导致会压伤装在里面的产品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防同向堆叠的吸塑,包括上盘吸塑和下盘吸塑,所述下盘吸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下盘吸塑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下盘吸塑的侧面均设有落差凹槽,所述落差凹槽内侧壁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底盘的四个顶角设置有识别角,所述识别角包括凸块和切角,所述底盘靠近左侧的两个顶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底盘远离凸块的两个顶角处均切设有切角。
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盘远离凸块的两个顶角处的形状为阶梯形状。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块的形状为半圆形状,所述凸块的半径为10mm,所述两个凸块直径的侧面与两个切角的侧面相交叉平行。
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落差凹槽左侧的深度大于落差凹槽右侧的深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盘吸塑的上表面卡接有上盘吸塑,所述上盘吸塑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上盘吸塑的内侧壁
固定连接有落差卡块,所述落差卡块的侧面设置有卡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落差卡块左侧的深度大于落差卡块右侧的深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落差卡块与卡扣一体成型,成型后卡扣的纵面为内凸的梯形状,所述卡扣的底壁的内凸尺寸为2m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落差凹槽的尺寸与落差卡块的尺寸相适配。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落差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落差凹槽以矩形环绕的形式分布在下盘吸塑的侧面。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通过识别角的设置,在下盘吸塑的四个角设计识别角,在吸塑堆叠时,由于两边的对角设计不同的识别角,使吸塑
°
交叉堆叠后,上下相邻两盘吸塑呈现不同形状的角,而便于员工识别正确性,使员工堆叠操作后能快速检查操作的正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同向堆叠的吸塑,通过卡扣的设置,在吸塑的外围四周设计卡扣,有卡扣设计的吸塑,虽然两个吸塑也是完全一样,但是,上吸塑的卡扣由于是内凸,当吸塑同向堆叠时,上吸塑的卡扣刚好搭在下吸塑的最高面上,使之无法继续往下嵌入,从而提醒员工选转180
°
堆叠,避免两个吸塑完全一样,同向堆叠会完全嵌入,从而导致对产品的损失。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上盘吸塑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上盘吸塑;2、下盘吸塑;3、底盘;4、容置凹槽;5、落差凹槽;6、卡槽;7、识别角;701、凸块;702、切角;8、压板;9、落差卡块; 1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5,一种防同向堆叠的吸塑,包括上盘吸塑1和下盘吸塑2,所述下盘吸塑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盘3,所述下盘吸塑2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容置凹槽4,所述下盘吸塑2的侧面均设有落差凹槽5,所述落差凹槽5 内侧壁的左侧开设有卡槽6,所述底盘3的四个顶角设置有识别角7,所述识别角7包括凸块701和切角702,所述底盘3靠近左侧的两个顶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凸块701,所述底盘3远离凸块701的两个顶角处均切设有切角702。
28.所述底盘3远离凸块701的两个顶角处的形状为阶梯形状。
29.所述凸块701的形状为半圆形状,所述凸块701的半径为10mm,所述两个凸块701直径的侧面与两个切角702的侧面相交叉平行。
30.通过识别角7的设置,在下盘吸塑2的四个角设计识别角7,在吸塑堆叠时,由于两边的对角设计不同的识别角7,使吸塑180
°
交叉堆叠后,上下相邻两盘吸塑呈现不同形状的角,而便于员工识别正确性,使员工堆叠操作后能快速检查操作的正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1.实施例二
32.作为实施例一的优化结构,请参阅图3:所述落差凹槽5左侧的深度大于落差凹槽5右侧的深度
33.所述下盘吸塑2的上表面卡接有上盘吸塑1,所述上盘吸塑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压板8,所述上盘吸塑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落差卡块9,所述落差卡块9的侧面设置有卡扣10。
34.所述落差卡块9左侧的深度大于落差卡块9右侧的深度。
35.所述落差卡块9与卡扣10一体成型,成型后卡扣10的纵面为内凸的梯形状,所述卡扣10的底壁的内凸尺寸为2mm。
36.所述落差凹槽5的尺寸与落差卡块9的尺寸相适配。
37.通过卡扣10的设置,在吸塑的外围四周设计卡扣10,有卡扣设计的吸塑,虽然两个吸塑也是完全一样,但是,上吸塑的卡扣由于是内凸,当吸塑同向堆叠时,上吸塑的卡扣10刚好搭在下吸塑的最高面上,使之无法继续往下嵌入,从而提醒员工选转180
°
堆叠,避免两个吸塑完全一样,同向堆叠会完全嵌入,从而导致对产品的损失。
38.实施例三
39.作为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另一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所述落差凹槽5 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落差凹槽5以矩形环绕的形式分布在下盘吸塑2 的侧面。
40.通过若干个落差凹槽5的设置,满足为作为吸塑盘主支撑的高低支撑结构的设置留有合理的空间,保证吸塑盘的整体强度和支撑平衡性。
4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该防同向堆叠的吸塑的时候,在吸塑的外围四周设计卡扣,有卡扣设计的吸塑,虽然两个吸塑也是完全一样,但是,上吸塑的卡扣由于是内凸,当吸塑同向堆叠时,上吸塑的卡扣刚好搭在下吸塑的最高面上,使之无法继续往下嵌入,从而提醒员工选转180
°
堆叠,避免两个吸塑完全一样,同向堆叠会完全嵌入,从而导致对产品的损失。另外,在吸塑的四个角设计识别角,使员工堆叠操作后能快速检查操作的正确性,由于两边的对角设计不同的识别角,使吸塑180
°
交叉堆叠后,上下相邻两盘吸塑呈现不同形状的角,而便于员工识别正确性。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