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0764发布日期:2022-07-08 23:0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玻璃吊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显示盖板玻璃强化工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吊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车载盖板玻璃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为保证其较好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通常采用化学强化的方式对玻璃进行加工处理,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强化吊篮装载需要强化的玻璃进入玻璃强化炉中,但是现有的强化吊篮的玻璃放置区域的开口大小已经固定,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上下料作业且易发生碰撞导致玻璃破碎,工况适应性差且效率低,尤其在进行大尺寸的玻璃上下料作业时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吊篮,该吊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玻璃上下料困难、玻璃易受损且效率低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玻璃吊篮,所述玻璃吊篮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放置架,多个所述放置架的同一侧边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枢转地连接,以使得每个所述放置架均能够绕各自的枢转轴线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放置架水平布置且用于存放内部放置有待强化玻璃的强化架,并且所述放置架支撑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一支撑部,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放置架绕所述枢转轴线向上转动至所述放置架与水平面倾斜相交,且相邻两个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之间以及位于最上侧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与所述框架主体之间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多个放置架。
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安装立柱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安装立柱之间的第一支撑立柱,所述放置架的第一侧边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放置架的第一侧边的第二支撑部。
7.可选地,所述放置架与两个所述安装立柱分别通过转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包括螺栓和套筒,所述安装立柱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放置架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套筒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螺栓的头部抵接于所述安装立柱的外侧壁,所述螺栓的与所述头部相反的一端穿过所述套筒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立柱,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放置架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上。
9.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构造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l形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设置在所述l形支撑梁内侧拐角处的支撑板。
10.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构造为s挂钩,所述s形挂钩的两端用于分别挂在相邻两个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放置架上,或者,所述s形挂钩的一端挂在位于最上侧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上,另一端挂在所述框架主体上。
11.可选地,所述放置架包括矩形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侧的多根加强梁,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矩形框架或多根所述加强梁中的任意一根所述加强梁。
12.可选地,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设在所述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之间,位于最上侧的放置架在所述折叠状态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
13.可选地,所述顶部框架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撑件所在的一侧形成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在位于最上侧的放置架上装卸所述强化架。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玻璃吊篮,通过将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放置架与第一支撑件枢转地连接,从而能够使放置架绕各自的枢转轴线可转动地展开与折叠,以能够可操作地调节相邻两个放置架之间的开口大小,进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玻璃的上下料作业,有效地降低了玻璃的受损率,操控性好且效率高。另外,在放置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放置架能够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上,并且当放置架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相邻两个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以利于增强吊篮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本公开提供的玻璃吊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玻璃上下料困难,玻璃易受损且效率低的问题,且具有操控性好,能够稳定工作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玻璃吊篮处于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玻璃吊篮处于折叠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玻璃吊篮处于折叠状态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玻璃吊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玻璃吊篮的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5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框架主体;110-底部框架;120-顶部框架;2-第一支撑件;210-安装立柱;220-第一支撑立柱;221-插槽;3-第二支撑件;310-第二支撑立柱;4-放置架;410-矩形框架;411-l形支撑架;412-旋转杆;420-加强梁;5-第一支撑部;6-连接件;7-第二支撑部;8-转动件;810-螺栓;820-套筒;9-避让空间;10-紧固件;11-固定架;12-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6.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玻璃吊篮处于使用状态时其空间内的上、下,亦指图3中图面方向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7.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用于装载待强化玻璃的强化吊篮的玻璃放置区域的开口大小已经固定,如果开口过大会损失产能,反之开口过小将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上下料作业且易发生碰撞导致玻璃破碎,工况适应性差且效率低,尤其在进行大尺寸的玻璃上下料作业时尤为明显。
28.基于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吊篮,用于例如装载需要进行强化的玻璃。参考图1至图6所示,该玻璃吊篮包括框架主体1,框架主体1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之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放置架4,多个放置架4的同一侧边均与第一支撑件2可枢转地连接,以使得每个放置架4均能够绕各自的枢转轴线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开状态,放置架4水平布置且用于存放内部放置有待强化玻璃的强化架,并且放置架4支撑在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上的第一支撑部5,在折叠状态,放置架4绕枢转轴线向上转动至放置架4与水平面倾斜相交,且相邻两个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4之间以及位于最上侧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4与框架主体1之间均通过连接件6可拆卸地连接。
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玻璃吊篮,通过将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放置架4与第一支撑件2枢转地连接,从而能够使放置架4绕各自的枢转轴线可转动地展开与折叠,以能够可操作地调节相邻两个放置架4之间的开口大小,进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玻璃的上下料作业,有效地降低了玻璃的受损率,操控性好且效率高。另外,在放置架4处于展开状态时,放置架4能够支撑在第一支撑部5上,并且当放置架4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相邻两个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4之间通过连接件6可拆卸地连接,以利于增强吊篮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本公开提供的玻璃吊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玻璃上下料困难,玻璃易受损且效率低的问题,且具有操控性好,能够稳定工作以及结构简单的优点。其中,强化架为用于存放玻璃的框架结构或箱体结构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二支撑件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件3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件2的相对两侧,并且第一支撑件2与任意一个第二支撑件3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放置架4,从而能够形成两个相对布置的用于存放强化架的放置区域,以利于操作人员能够两侧同时进行玻璃的装卸作业,进而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
31.第一支撑件2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沿第一方向间隔地布置,第一支撑件2可以包括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安装立柱210以及位于两个安装立柱210之间的第一支撑立柱220,并且放置架4的第一侧边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于两个安装立柱210,以能够使放置架4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稳定性好。此外,第一
支撑立柱22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放置架4的第一侧边的第二支撑部7,从而能够为放置架4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以防止放置架4的中部塌陷变形,增强放置架4的稳定性,以进一步的保证放置架4稳定的与两个安装立柱210枢转地连接。其中,第二支撑部7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构造为如图3所示的插块,并且第一支撑立柱220上具有供该插块插入或拔出的插槽221,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可操作地沿着该插槽221的插孔将插块插入或拔出该插槽221,操控性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可参考图3中图面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垂直于图3中图面的方向。
32.放置架4与安装立柱21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6所示,放置架4与两个安装立柱210可以分别通过转动件8连接,其中,转动件8可以包括螺栓810和套筒820,安装立柱210设置有第一通孔,放置架4设置有螺纹孔,套筒820穿设在第一通孔内,螺栓810的头部抵接于安装立柱210的外侧壁,螺栓810的与头部相反的一端穿过套筒820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能够使放置架4绕对应设置在放置架4的第一侧边的两端的螺栓810的中心轴线转动,该螺栓810的中心轴线即为上述的枢转轴线。另外,通过设置套筒820,能够避免放置架4与安装立柱210直接摩擦,以减少甚至避免放置架4的磨损。此外,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便于套筒820的拆装及换新等。
33.第二支撑件3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二支撑件3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立柱310,两个第二支撑立柱310上均设置有第一支撑部5,这样,在放置架4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使放置架4的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部5上,以利于增强强化架放置在放置架4上时的稳定性。其中,第一支撑部5可以通过紧固件1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支撑立柱310,紧固件1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为螺栓,其目的是通过紧固件10将第一支撑部5固连于第二支撑立柱310,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4.另外,第二支撑立柱310可以构造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l形支撑梁,第一支撑部5可以构造为设置在该l形支撑梁内侧拐角处的支撑板,从而能够增强l形支撑梁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以利于提高玻璃吊篮整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将放置架4的端角支撑在第一支撑部5上同时限位在l形支撑梁内侧的两个侧边内,能够增强放置架4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稳定性。
35.此外,连接件6可以构造为s挂钩,该s形挂钩的两端用于分别挂在相邻两个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4上,或者,s形挂钩的一端挂在位于最上侧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放置架4上,另一端挂在框架主体1上,以通过该s形挂钩限制多个放置架4绕各自的枢转轴线转动,操控性好且更稳固。
36.放置架4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6所示,放置架4可以包括矩形框架410和设置在矩形框架410内侧的多根加强梁420,并且连接件6可拆卸地连接于矩形框架410或多根加强梁420中的任意一根加强梁420,以能够使多个放置架4稳定地处于折叠状态。其中,矩形框架41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构造为包括呈u形布置的l形支撑架411以及设置在u形开口处的旋转杆412,以共同形成矩形框架410,并且上述螺纹孔设置在该旋转杆412与安装立柱210相连接
的两端。另外,图5示例性地示出多根加强梁420均构造为圆柱形杆体,且在多根加强梁420之间形成多个间隙,从而能够降低放置架4转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以便于操作人员转动放置架4,能够更加省力的使放置架4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框架主体1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底部框架110和顶部框架120,并且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固设在底部框架110和顶部框架120之间,稳定性较好。其中,图2示例性地示出顶部框架120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固定架11,并且两个固定架11关于第一支撑立柱220对称布置,以能够使位于最上侧的放置架4在折叠状态通过连接件6可拆卸地连接于固定架11。另外,在底部框架110和顶部框架120与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筋板12,以进一步增强玻璃吊篮的整体结构强度。
38.此外,顶部框架120的朝向第二支撑件3所在的一侧形成有避让空间9,以能够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该避让空间9在位于最上侧的放置架4上装卸强化架,有效地避免了人工上下料作业过程中不必要的碰撞,从而增加了工作效率和玻璃良率。
3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公开示例性地描述该玻璃吊篮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玻璃上料时,操作人员首选将位于最底层的放置架4上的s形挂钩拆卸下来,然后将放置架4调节至展开状态,并将放置架4支撑在对应的第一支撑部5上,操作人员将放置有待强化玻璃的强化架放置在放置架4上,再将与最底层的放置架4相邻的上方的放置架4上的s形挂钩拆卸下来也调整至展开状态,操作人员再将另一个放置有待强化玻璃的强化架放置在放置架4上,以此类推,直至将位于最顶层的放置架4调整至展开状态且将对应的强化架放置在最顶层的放置架4上,即完成上料作业;玻璃下料时,操作人员首先将位于最顶层的放置架4上的强化架取出,然后将最顶层的放置架4由展开状态调整至折叠状态,并通过s形挂钩连接于顶部框架120上的固定架11,再将与最顶层的放置架4相邻的下方的放置架4上的强化架取出,然后将该放置架4也调整至折叠状态,并通过s形挂钩连接于最顶层的放置架4,以此类推,直至将玻璃吊篮内的强化架全部取出,即完成下料作业,操控性好且效率高。
4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2.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