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加工用出料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0625发布日期:2022-06-28 17:2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加工用出料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口罩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加工用出料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平面口罩主要采用口罩片本体成型与耳带焊接两道工序生产,其中,口罩片本体成型由口罩打片机完成,耳带焊接由自动口罩耳带焊带机(包括内耳带自动口罩焊带机或外耳带自动口罩焊带机)焊接完成。耳带焊接完成后,即可将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运输至外界的传送带上,并通过外界的传送带运输至质检处进行检验。
3.通常,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运出,先在外界的传送带上收集到一定数量,然后再统一运输至质检处。然而,当由出料装置运输至外界传送带上的成品口罩较多时,成品口罩容易散落在外界的传送带上,进而导致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上掉落,而且不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品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口罩加工用出料限位装置,当由出料装置运输至外界传送带上的成品口罩较多时,可对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外界的传送带上,进而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上掉落,还能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
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口罩加工用出料限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于出料装置朝向出料方向的一侧,所述限位片位于外界的传送带之上,所述限位片的底部与传送带的顶部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缝隙的高度小于单片成品口罩的厚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运输至外界的传送带上时,竖直设置的限位片可对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使成品口罩在传送带上竖直堆积成一摞,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上,进而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上掉落,还能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限位片的底部与传送带的顶部之间留有缝隙,可防止限位片与传送带发生摩擦而影响限位片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限位片的限位效果;缝隙的高度小于单片成品口罩的厚度,可防止最底部的成品口罩从限位片与传送带之间的缝隙滑出,从而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上。
8.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背离出料方向的一侧设有挡料片,所述挡料片倾斜设置;所述挡料片的上端位于出料装置之下,所述挡料片的下端靠近传送带且位于传送带之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料片可减少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运输至传送带的过程中掉落,还可从限位片的对侧对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通过挡料片和限位片的双重限位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上。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在出料装置上的安装高度可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单片成品口罩的厚度调整限位片在出料装置上的
安装高度,进而调整限位片底部与传送带顶部之间缝隙的高度,防止最底部的成品口罩从限位片与传送带之间的缝隙滑出,提高了限位片的适用范围。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粘接于出料装置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片粘接于出料装置上,即可实现限位片的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快捷。
14.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带面朝向出料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料圈,所述第一挡料圈位于限位片远离出料装置的一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运输的过程中,第一挡料圈可对传送带上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从而减少成摞堆积的口罩散落,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上掉落,进一步保证质检人员可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
16.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带面背离出料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二挡料圈,所述第二挡料圈位于出料装置的下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运输的过程中,第二挡料圈可从第一挡料圈的对侧对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通过第一挡料圈和第二挡料圈的双重限位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上掉落,进一步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并且第二挡料圈位于出料装置的下部,使得第二挡料圈不影响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出料并落至传送带上。
18.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9.(1)通过竖直设置的限位片,可对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使成品口罩在传送带上竖直堆积成一摞,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上,进而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上掉落,还能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
20.(2)通过在出料装置背离出料方向的一侧设置挡料片,可减少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运输至传送带的过程中掉落,还可从限位片的对侧对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通过挡料片和限位片的双重限位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上;
21.(3)通过限位片在出料装置上的安装高度可调,可根据单片成品口罩的厚度调整限位片在出料装置上的安装高度,进而调整限位片底部与传送带顶部之间缝隙的高度,防止最底部的成品口罩从限位片与传送带之间的缝隙滑出,提高了限位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凸显限位片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限位片;2、出料装置;21、出料盘;22、出料带;23、接料架;24、压料杆;3、传送带;4、缝隙;5、挡料片;6、第一挡料圈;7、第二挡料圈;8、魔术贴;81、公面;82、母面。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
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口罩加工用出料限位装置。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出料限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限位片1,限位片1安装于出料装置2朝向出料方向的一侧,且限位片1位于外界的传送带3之上。当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2运输至传送带3上时,竖直设置的限位片1可对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使成品口罩在传送带3上竖直堆积成一摞,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3上,进而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3上掉落,还能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
30.参照图1,出料装置2包括转动的出料盘21、与出料盘21对接的出料带22、与出料带22对接的接料架23和上下运动的压料杆24;接料架23和压料杆24均位于传送带3之上,且压料杆24可通过接料架23的中部。出料盘21转动,将耳带焊接后的成品口罩运输至两层出料带22之间;出料带22转动,再将成品口罩运输至接料架23上;压料杆24上下运动,将搭接于接料架23的成品口罩下压至传送带3上;即可实现成品口罩的出料过程,将成品口罩运输至传送带3上(出料装置2为现有技术)。
31.参照图1,限位片1位于出料装置2末端的接料架23上,且限位片1位于接料架23朝向出料方向的一侧,使得竖直设置的限位片1可对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使成品口罩在传送带3上竖直堆积成一摞。
32.参照图1,限位片1的底部与传送带3的顶部之间留有缝隙4,可防止限位片1与传送带3发生摩擦而影响限位片1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限位片1的限位效果。并且,缝隙4的高度小于单片成品口罩的厚度,可防止最底部的成品口罩从限位片1与传送带3之间的缝隙4滑出,从而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3上。
33.参照图1,出料装置2背离出料方向的一侧固设有挡料片5,挡料片5倾斜设置,且挡料片5的上端位于出料盘21之下,挡料片5的下端靠近传送带3且位于传送带3之上,从而减少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2的出料盘21运输至出料带22,以及最终运输至传送带3的过程中掉落,还可从限位片1的对侧对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通过挡料片5和限位片1的双重限位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3上。
34.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竖直设置的限位片1可对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使成品口罩在传送带3上竖直堆积成一摞,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3上;挡料片5可减少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2运输至传送带3的过程中掉落,还可从限位片1的对侧对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通过挡料片5和限位片1的双重限位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散落在传送带3上。
35.实施例2
36.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片1在出料装置2末端的安装高度可调,可实现根据单片成品口罩的厚度调整限位片1的安装高度,进而调整限位片1底部与传送带3顶部之间缝隙4的高度,提高了限位片1的适用范围。限位片1通过魔术贴8粘接于出料装置2的末端,即可实现限位片1的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快捷。并且,魔术贴8的公面81固定于出料装置2上,母面82固定于限位片1上,魔术贴8具有一定的高度,通过调节公面81和母面82的粘接位置,便于调整限位片1的安装高度。
37.参照图2,传送带3的带面朝向出料方向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挡料圈6,且第一挡料圈
6位于限位片1远离出料装置2的一侧。在传送带3运输的过程中,第一挡料圈6可对传送带3上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从而减少成摞堆积的口罩散落,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3上掉落,进一步保证质检人员可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
38.参照图2,传送带3的带面背离出料方向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挡料圈7,使得传送带3运输的过程中,第二挡料圈7可从第一挡料圈6的对侧对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进行限位,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3上掉落。并且,第二挡料圈7位于出料装置2的下部,使得第二挡料圈7不影响成品口罩由出料装置2出料并落至传送带3上。
39.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一挡料圈6和第二挡料圈7的双重限位作用,可进一步减少成品口罩在被运输至质检处的过程中从传送带3上掉落,进一步方便质检人员一次性拿取成摞堆积的成品口罩。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