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袋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2133发布日期:2022-08-09 22:3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提袋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手提袋折叠机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2.手提袋折叠包括有手提折叠部分和袋体折叠部件,现有的手提袋折叠机,在折叠工位先完成手提折叠,再进行袋体折叠。
3.把手折叠件见公开号为cn208361526u、发明名称为《一种手提袋折叠机构》,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手提袋折叠机构,包括有把手折叠装置和袋体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折叠装置包括有托袋板、把手折叠导向部件、与导向部件配合对手提袋的把手进行折叠的折叠部件以及防止把手松散的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有压实件及带动压实件动作的传动组件。其中把手折叠导向部件的导向板呈八字行,折叠部件的左推板和右推板使把手沿着导向板八字形的侧边向上折叠并叠放在袋体的上方,并且通过定位部件的压实件将折叠好的把手压住,这样在袋体折叠时把手就不会松散。袋体折叠包括有托板、中心定位板、前翻折板、后翻折板,袋体置于托板及前、后翻折板上,并由中心定位板压住其两侧,后翻折板将完成把手折叠部分向前翻折,前翻折板则将袋体的尾部向后方翻折。
4.上述结构中不管是袋体折叠还是把手折叠均存在加工部件多、折叠步骤繁琐的问题,导致折叠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折叠效率高的手提袋折叠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种手提袋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袋体折叠机构,所述袋体折叠机构包括有
7.折叠部件,其包括有前托板、后托板及插板,所述前托板与后托板之间设有入料间隙,所述插板竖向设置在入料空隙的正上方且能够上下升降;
8.和夹料部件,其包括有纵向移动的夹料件,所述夹料件的夹持头朝向后方;
9.所述夹料件取料后向前移动使袋体置于前托板和后托板上,且所述夹料件取料后始终夹着袋体,直到插板下移且接近入料间隙时才松开袋体。
10.本实用新型的夹料件既用于送料,在折叠时又作为定位件,避免袋体在折叠时松散、滑动,提高折叠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为精简,设备成本更低。
11.作为优选,所述袋体折叠机构的后方还设有手提折叠机构,所述手提折叠机构包括有托板及上下升降的压板,所述夹料件移动至手提折叠工位取料,且在取料时,袋体的开口部位置于托板上并被压板压实,袋体的主体部分自然下垂;所述夹料件的夹持头打开并移动至手提折叠工位,推动下垂的主体部分其向后折叠,实现袋体的首次折叠,而后夹持头闭合将袋体及把手夹持,再前移将袋体送至前托板和后托板上。
12.作为优选,所述折叠部件还包括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设置在后托板的后方。若袋
体规格较大可以选择折叠板进行袋体的二次折叠,若袋体规格较小,则无需进行二次折叠,可以直接通过对插板将袋体插入入料间隙内,实现对折。
13.作为优选,所述手提折叠机构还包括有
14.手提折叠部件,所述手提折叠部件包括有横向移动的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设置在托板的上方,所述托板设置在二者的中间位置;
15.和定位部件,其设置在托板的前方,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有
16.上下升降的压料件,
17.和托料件,其设置在压料件的下方,且在托料工位和等待工位之间移动;
18.在折叠工况时,所述压板与托板压合、所述托料件在托料工位与压料件压合,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横向移动实现手提折叠。
19.托板和压板将袋体的袋口中心位置压住,压料件和托料件将及袋体的主体部位压住,使袋体的把手自动下垂,而后通过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横向移动,分别推动下垂的把手横向折叠,把手搭叠在袋口的下方,实现把手折叠,与现有的把手折叠相比结构精简,加工步骤少,效率更高、设备成本更低。
20.作为优选,所述托料件为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安装在托料板的后端,所述压料件为压料条,所述压料条与加强筋条压合。在折叠时,袋体可以置于托料板上,稳定性更好,避免袋体下垂影响把手折叠。
21.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头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上设有夹持缺口,分别为与第一夹持头对应的第一缺口以及与第二夹持头对应的第二缺口。采用两个夹持头对应两个把手,实用性更佳。
2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上下错位设置,且二者的前端持平;二者在折叠时不会发生碰撞,并且在托料件离开托料工位时,袋体袋口部分置于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上,袋体的主体部分则自动下垂,也就是以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前端为折痕线,因此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前端持平,二者端部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折痕线平整,折叠效果佳。
23.作为优选,所述托料板的前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托料板与驱动其摆动的动力件连接。托料板以其与机架转动连接处为中心上下摆动,使得加强筋条能够快速在托料工位和等待工位转移。
24.作为优选,所述夹料部件还包括有第一夹料件,所述夹料件在手提折叠工位和袋体折叠工位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夹料件在取袋工位和下袋工位之间移动,所述下袋工位设置在手提折叠工位与袋体折叠工位之间。采用两个夹持件分段送料,提高生产效率。
25.作为优选,所述夹料件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横梁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导轨纵向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横梁与驱动沿导轨纵向移动的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有传动带、传动轮及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带设置在传动轮上,所述横梁与传动带连接。根据不同规格的袋体调节夹料件纵向移动的行程,从而调节袋体在折叠工位的位置,满足折叠需求。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折叠步骤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提袋生产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袋体输送方向为前方,该种手提袋折叠机包括有袋体折叠机构,所述袋体折叠机构包括有折叠部件和夹料部件,所述折叠部件包括有前托板5、后托板6及插板2,所述前托板与后托板之间设有入料间隙3,所述插板2竖向设置在入料空隙的正上方且能够上下升降;所述夹料部件包括有纵向移动的夹料件1,所述夹料件的夹持头朝向后方;所述夹料件取料后向前移动使袋体置于前托板5和后托板6上,且所述夹料件取料后始终夹着袋体,直到插板2下移且接近入料间隙3时才松开袋体。本实用新型的夹料件既用于送料,在折叠时又作为定位件,从取料到袋体折叠始终夹着,直到插板下移并接近入料件时才松开袋体,由插板将折叠后的袋体插入入料间隙实现最后的对折,这样避免袋体在对折前出现松散、滑动,从而提高折叠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却了中心定位,结构更为精简、效率更高。
31.所述夹料件1在机架上的纵向移动可以采用气缸、丝杠机构等,结合夹料件的行程较长、移动速度快等因素,本实施例中,夹料件的纵向移动采用传动带输送,具体的讲:所述夹料件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横梁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导轨纵向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横梁与驱动沿导轨纵向移动的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有传动带、传动轮及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轮连接,所述传动带设置在传动轮上,所述横梁与传动带连接,所述电机可以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不同规格的袋体折叠的次数以及在折叠工位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以往要调整折叠工位的纵向位置,操作十分繁琐,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调节夹料件纵向移动的行程,使袋体在折叠工位的位置满足折叠需求即可,这样操作简便、快捷。
32.所述袋体折叠机构的后方还设有手提折叠机构,所述手提折叠机构包括有托板7及上下升降的压板8,所述夹料件1移动至手提折叠工位21取料,且在取料时,袋体的开口部位置于托板7上并被压板8压实,袋体的主体部分自然下垂,所述夹料件1的夹持头打开并移动至手提折叠工位21,推动下垂的主体部分使其向后折叠,实现袋体的首次折叠,而后夹持头闭合将袋体及把手夹持,再前移将袋体送至前托板5和后托板6上,夹料件在取料时实现袋体的首次折叠,为后续的袋体折叠省却了一道工序,节省了袋体折叠的时间。若袋体规格较小,袋体首次折叠后只需要对折就能满足需求,因此夹料件将袋体送至折叠工位时,对插板2下移将袋体插入入料间隙内即可;针对大规格袋体,则要增加一道折叠工序,所述折叠部件还包括有折叠板4,所述折叠板设置在后托板6的后方,即夹料件1将完成首次袋体折叠的袋体送至折叠工位22,所述折叠板对袋体进行二次折叠,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夹料件始终夹着袋体,避免其松散及滑动,完成二次折叠后,则对插板2下移将袋体插入入料间隙3内,完成最后的对折;所述折叠板4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对袋体进行实现折叠,比如采用翻折,所述折叠板相对后托板能够翻转,所述夹料件将袋体送至折叠工位,袋体置于前托板、后托板及折叠板上,所述折叠板向前翻转,使置于折叠板上的袋体部分搭叠前方的袋体上,如此实现二次折叠;还可以采用推送折叠,所述折叠板板高于后托板,所述夹料件将袋体送至折叠
工位,袋体置于前托板、后托板及折叠板上,折叠板向前移动,使得其上方的袋体部分随着其前移则向前翻折,并搭叠前方的袋体上。
33.所述手提折叠机构还包括有手提折叠部件和定位部件,所述手提折叠部件包括有横向移动的第一折叠板11和第二折叠板12,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设置在托板7的上方,所述托板设置在二者的中间位置;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托板的前方,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有托料件9和上下升降的压料件17,所述托料件设置在压料件的下方,且在托料工位和等待工位之间移动,所述托料工位在托板7前方,且高度接近,等高设置为佳,所述等待工位即托料件不会与袋体接触的位置;在折叠工况时,所述压板8与托板7压合、所述托料件9在托料工位与压料件17压合,所述第一折叠板11和第二折叠板12横向移动实现手提折叠。托板和压板将袋体的袋口中心位置压住,为第一压合处,压料件和托料件将及袋体的主体部位压住,为第二压合处,托料件和压料件要比袋体的宽,这样可以横向将袋体的主体完全压住,因把手需要折叠,托板和压板的宽度必然要比袋体的宽度窄,因此压板和托板只要将袋口的中心位置压住即可,这样未被压住和托住的袋体的把手则自动下垂,袋体自然呈梯形,而后第一折叠板11和第二折叠板12向托板7移动,推动下垂的把手横向折叠,使把手搭叠在袋口的下方,实现把手折叠,因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将把手托住,可避免把手松散,完成把手折叠后,所述压料件17上移,托料件9则移动至等待工位,袋口有压板和托板压着,把手有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托着,袋体的主体部分18沿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前端自动下垂,所述夹料件的夹持头张开,并移动至把手折叠工位21,所述夹持头推动下垂的主体部分,使其与袋口部分贴合,实现袋体的首次折叠,而后夹持头1闭合并将袋体及把手夹持,而后夹料件前移将袋体送至折叠工位22。所述夹持头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夹持头13和第二夹持头14,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上设有夹持缺口,分别为与第一夹持头对应的第一缺口19以及与第二夹持头对应的第二缺口20,两个夹持头对应两个把手,并且在夹持时,刚好夹在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处,不会接触到第一折叠板11和第二折叠板12,这样在夹持件前移送料时,袋体能够成功的脱离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不会松散及滑动。
34.手提袋折叠机除了手提折叠、袋体折叠,还有袋体成型及冲孔,袋体成型及冲孔占用不少时间,从袋体成型工位到袋体折叠采用一个夹料件送料必然会影响效率,为提高送料效率,所述夹料部件还包括有第一夹料件25,所述夹料件1在手提折叠工位21和袋体折叠工位22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夹料件25在取袋工位和下袋工位之间移动,所述取袋工位则针对设备的需求而定,若与制袋机联机,取袋工位即袋体成型工位24,若仅与冲口联机,则取袋工位即冲口工位23,因此取袋工位试情况而定,所述下袋工位设置在手提折叠工位与袋体折叠工位之间,这是因为第一夹持件夹持位置在袋体的尾部,袋口位置会先到达手提折叠工位;第一夹料件取料后将袋体送至把手折叠工位,而后在移动至取料工位进行取料,袋体在把手工位完成袋体折叠后,夹料件则移动至把手工位袋体送至折叠工位,采用两个夹持件分段送料,提高生产效率。
35.见附图3,起始状态下,袋体置于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托板7及托料件9上,袋体的袋口中心位置在托板7上,袋体的主体部分18在托料件上,所述压板8下移与托板压合,所述压料件下移与托料件压合,而后,第一折叠板向左移动,离开左把手15,使得左把手自动下垂,且第一压合处和第二压合处的形成折叠线,而后第一折叠板11向右移动,推动下垂的左把手向右侧折叠,搭叠在袋口的下方,第一折叠板向右移动时,第二折叠板12可以
同时向右移动,离开右把手16,使得右把手自动下垂,而后第二折叠板向左移动,推动下垂的右把手向左侧折叠,搭叠在左把手的下方,把手折叠后的袋口呈三角形。长把手折叠后呈上下搭叠状态,即折叠后由部分把手是上下重叠的,这种情况下就适合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分开作业,若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同时折叠就会出现左右把手发生碰撞,不仅影响把手折叠,而且会造成把手端部褶皱、不平整,影响后续的折叠。如果手提袋折叠设备的横向宽幅足够,并且把手较短、折叠后的把手不会搭叠,为提高折叠效果,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可以同时进行折叠作业,比如:在初始状态下,二者处于托料状态,折叠时,二者先反向移动,处于不托料状态,而后再相向移动进行折叠;或者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在袋体的左右两侧,处于不托料的状态,折叠时,可以直接相向移动进行把手折叠,这样效率更高。
36.为提高折叠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托料件的强度、延长托料件的使用寿命,所述托料件9采用加强筋条,增加其强度,所述加强筋条安装在托料板10的后端,所述压料件17为压料条,所述压料条与加强筋条压合。在折叠时,托料板10托住袋体部分,分担加强筋条的承重,避免袋体下垂影响把手折叠,稳定性更好。见图1,所述第一折叠板11和第二折叠板12上下错位设置,二者在折叠时不会发生碰撞,所述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前端持平,即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前端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在托料件离开托料工位时,袋体袋口部分置于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上,袋体的主体部分则自动下垂,也就是以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前端为折痕线,折痕线为一条平整的直线,折叠的效果则更佳。
37.所述压料件和压板的升降、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的横向移动均可以采用气缸、同步带、丝杠机构等驱动,所述托料件在托料工位和等待工位之间移动可以采用升降的方式、左右移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摆动的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摆动的方式进出托料工位,见附图1,所述托料板10的前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托料板与驱动其摆动的动力件连接,图中动力件为气缸,托料板10以其与机架转动连接处26为中心上下摆动,使得加强筋条9能够快速在托料工位和等待工位转移,所述托料板的前端低于夹料件1,所述加强筋条在等待工位时,托料板低于夹料件,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夹料件取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