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0615发布日期:2022-07-19 23:4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书刊出版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2.书刊是指书籍和刊物,在书刊出版领域,书刊印刷并装订成本后,经过传送装置传送至外部,通过人工将传送装置上的单本书刊摞成一叠,然后把成摞书刊收纳在小车上,再通过工把小车上的书刊转运到包装车间作业工位,包装车间把书籍按照一定的本数进行包装成捆,最后进行发货出库,主要经过了打包、运输、分销等多个步骤。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书刊在装订成本后,需要由人工整理成摞并转移至包装车间,在此过程中增加了人力成本,故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书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用于传送书刊的一级传送带、二级传送带和三级传送带,所述机架于所述一级传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两块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二级传送带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与书刊大小相适配,所述一级传送带和所述二级传送带之间设置有堆码件,所述堆码件用于将所述一级传送带上的书刊堆码整理并经所述二级传送带单本输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订成本后的书刊被传输至一级传送带上,与此同时被一级传送带两侧的导向板逐步导至同一方向,紧接着书刊在堆码件的作用下被批量码齐堆垛,然后一本一本的传输至二级传送带上,最后单本的书刊被传输至三级传送带上并经三级传送带传输至下一工序中,整个传输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极大的降低了书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8.可选的,所述堆码件包括四块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首尾固定连接的堆板,四块所述堆板均与所述二级传送带的传输面相垂直,四块所述堆板围设成一个两端呈开口设置的矩形堆码空腔,该堆码空腔的横截面与书刊的大小相适配,所述二级传送带的传送面与所述堆板之间的竖直间距与书刊的厚度相适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块堆板围设成一个堆码空腔,该堆码空腔作为一个转运中心,将一级传送带上的多本书刊留置在堆码空腔中,四块堆板将这些书刊码齐后在二级传送带的高速作用下从堆码空腔的底端开口处单本单本的传输至二级传送带上;四块堆板的设置使书刊得以批量码齐和堆垛,使输出的书刊保持同一方向。
10.可选的,所述二级传送带和所述三级传送带的传输速度大于所述一级传送带的传输速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传送带和三级传送带的传输速度大于一级传送带的
传输速度提高了书刊的传输效率,减少了堆码空腔中书刊的堆积。
12.可选的,平行于所述二级传送带传输方向的两块所述堆板相互背离的两侧上均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承接板,两块所述堆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承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进入堆码空腔对书刊进行间歇性承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承接板通过连接孔进入或者远离堆码空腔,当承接板进入连接孔后,承接板对从一级传动带落下的书刊进行承接,此时堆码空腔底部的书刊在二级传送带的作用下快速单本输出,承接板的设置既有效减少了堆码空腔中书刊的堆积,又对下落中的书刊起缓冲保护作用。
14.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所述一级传送带的传输末端上方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位置传感器电性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书刊通过时,位置传感器向控制器传输感应信号,控制器启动驱动件,承接板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进入堆码空腔对书刊进行承接,尽可能的避免承接板与书刊相撞的情况发生,起到精准承接的作用。
16.可选的,所述机架于所述三级传送带的上方转动设置有传送压条,所述传送压条的传送方向与所述三级传送带的传输方向相平行,所述传送压条与所述三级传送带配合对书刊进行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压条配合三级传送带对书刊进一步固定,减少了书刊在三级传送带移位错位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书刊在三级传送带传输时的稳定性。
18.可选的,两块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一级传送带传送前端的一端上均设置有预导向板,两块所述预导向板远离所述堆板的一端相互远离。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预导向板对装订后的书刊进行预导向,扩大了一级传送带传送入口处的范围,使书刊尽可能的全部被传送至一级传送带上。
20.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块所述导向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使两块导向板之间的间距变得可以调节,进而适配不同大小的书刊,提高了该机构的通用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在一级传送带、二级传送带和三级传送带的传输配合下书刊被传输至下一工序,整个传输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降低了书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24.二级传送带和三级传送带的传输速度大于一级传送带的传输速度提高了书刊的传输效率,减少了堆码空腔中书刊的堆积;
25.承接板的设置既有效减少了堆码空腔中书刊的堆积,又对下落中的书刊起缓冲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除三级传送带和传送压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机架;2、一级传送带;3、二级传送带;4、三级传送带;5、导向板;6、堆码件;61、堆板;7、驱动件;8、承接板;9、连接孔;10、控制器;11、传感器;12、预导向板;13、传送压条;14、调节件;141、固定架;142、固定板;14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
31.参照图1和图2,一种绿色书刊精准输送限位机构包括机架1和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的一级传送带2、二级传送带3、三级传送带4,装订好的书刊依次经一级传送带2、二级传送带3和三级传送带4的传输,然后进行下一道包装工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二级传送带3和三级传送带4的传输速度大于一级传送带2的传输速度,一级传送带2的传输方向和二级传送带3的传输方向相平行,且二级传送带3的传送初始端位于一级传送带2的传输末端的下方,而三级传送带4则呈倾斜向上设置。
32.参照图1和图2,一级传送带2和二级传送带3之间设置有堆码件6,堆码件6用于将一级传送带2上书刊批量堆垛整理并经二级传送带3单本单本的输出。堆码件6具体包括四块固定在机架1上的堆板61,四块堆板61均垂直于二级传送带3的传输面,四块堆板61首尾相连并组成一个顶面和底面呈开口设置的矩形堆码空腔,该堆码空腔作为一个转运中心,将一级传送带2上的多本书刊留置在堆码空腔中,四块堆板61将这些书刊码齐后在二级传送带3的高速作用下从堆码空腔的底端开口处单本单本的传输至二级传送带3上;四块堆板61的设置使书刊得以批量码齐和堆垛,使书刊保持同一方向齐整的输出。
33.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进入堆码空腔中的书刊保持同一方向,机架1于一级传送带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5,两块导向板5之间的间距沿着一级传送带2的传输方向逐渐变小,两块导向板5靠近一级传送带2传输末端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与书刊的大小相适配。此外,机架1上还设置有调节两块导向板5之间间距的调节件14,调节件14具体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u型固定架141,固定架141横跨一级传送带2并位于一级传送带2的上方,固定架141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嵌设有两个滑块143,滑块143远离滑槽的一侧设置有直角固定板142,固定板142的一侧与滑块14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板14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可拆卸式固定在导向板5上。固定板142、滑块143及螺栓的配合实现了两块导向板5之间间距的调节,提高了该机构的通用性。
34.参照图1和图2,每块导向板5靠近一级传送带2的传送初始端上固定连接有预导向板12,导向板5和预导向板12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两块预导向板12远离堆板61的一侧相互远离。两块预导向板12的设置扩大了一级传送带2传送入口处的范围,使书刊尽可能的全部被传送至一级传送带2上。
35.参照图1和图2,平行于二级传送带3传输方向的两块堆板61相互背离的两侧上均设置有驱动件7,驱动件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具体为气缸,驱动件7也可以为油缸或者电动推杆,气缸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气缸的伸缩方向与二级传送带3的传输方向相垂直,气缸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承接板8,两块堆板61上均开设有连接孔9,承接板8在气缸的作用下通过连接孔9往复进入堆码空腔对从一级传送带2上落下的书刊进行间歇性承接。当承接板8进入连接孔9后,承接板8对从一级传动带落下的书刊进行承接,此时堆码空腔底部的书刊在二级传送带3的作用下快速单本输出,承接板8的设置既有效减少了堆码空腔中书刊的堆积,又对下落中的书刊起缓冲保护作用。
36.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上安装有控制器10,固定架141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位置传感器11,位置传感器11和气缸均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当位置传感器11检测到书刊通过时,
位置传感器11向控制器10传输感应信号,控制器10启动气缸,承接板8在气缸的作用下进入堆码空腔对书刊进行承接,尽可能的避免承接板8与书刊相撞的情况发生,起到精准承接的作用。
37.参照图1和图2,机架1于三级传送带4的上方转动设置有传送压条13,传送压条13的传送方向与三级传送带4的传输方向相平行,传送压条13和三级传送带4配合对书刊进行固定,使三级传动带上相邻的两本书刊之间留有一定间距并保持稳定。
3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装订好的书刊被传输至一级传送带2,一级传送带2两侧的预导向板12和导向板5对书刊进行导向,并沿同一方向进入堆垛空腔进行码齐堆垛,而后书刊在二级传送带3的高速作用下从堆码空腔的底部开口处单本单本的输出,最后二级传送带3的书刊被逐一传送至三级传送带4上,并在三级传送带4和传送压条13的配合下将书刊传送至下一工序,降低了书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