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夹持机构及车载酒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5307发布日期:2022-08-06 05:1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气动夹持机构及车载酒瓶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夹持机构及车载酒瓶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车内设置有用于存放酒具的车载吧台,为了方便取拿,人们常常将未开封的酒瓶、开封后的酒瓶均放置在驾驶室和副驾驶室间的储物槽中。然而,当车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特别是在急停的时候,酒瓶在惯性的作用下容易飞出储物槽,撞击到车上,破碎甚至产生安全事故。现有专利号为cn201520993868.6公开了一种车载酒瓶固定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夹持单元、第二夹持单元、第一弹性件和顶杆,将酒瓶放在顶杆上时,即可自动驱动夹爪将酒瓶夹紧。该酒瓶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对酒瓶进行抱紧,同时顶杆、夹爪均连接弹簧,顶杆下沉时带动夹爪相对夹持作用,当顶杆出现下沉偏移时,导致两侧的夹爪收紧受力位置不一致,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松脱或定位不稳的问题,酒瓶在夹爪内出现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气动夹持机构及车载酒瓶架,从而实现夹持机构采用充气气囊的方式对酒瓶实现夹持,夹持面贴合酒瓶,预紧力稳定且预压面积较大,夹持稳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4.气动夹持机构,包括瓶托壳体、嵌入瓶托壳体内壁周向上的若干气囊、连接气囊的电控充气装置、以及设于瓶托壳体的底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电控充气装置电性连接。
5.具体的,各所述气囊分别连接有沿瓶托壳体外壁向下延伸布置的充气管。
6.具体的,各所述充气管的底端汇合为总管路,所述电控充气装置包括连接总管路的电机和连接电机的控制器。
7.具体的,所述总管路上设有换向阀。
8.具体的,所述气囊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于瓶托壳体的周向四等分位置。
9.具体的,所述瓶托壳体的周向四等分位置均设有窗口,所述气囊安装于气囊座上,所述气囊座可拆卸安装于窗口内,所述充气管贯穿气囊座且与气囊连通。
10.具体的,所述传感器为重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11.车载酒瓶架,所述气动夹持机构安装于车载空间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气动夹持机构及车载酒瓶架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3.瓶体定位于瓶托壳体内,通过充气气囊的方式夹持瓶体,使得瓶体的周向受到均匀夹持力,且夹持面积较大,获得较大抱紧力,瓶体夹持稳定,瓶体不易晃动或酒水洒出;气动夹持机构可适用安装于多种空间情景,适用范围较广,配合传感器,气动夹持方式灵敏且快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瓶托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施例的气囊未充气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施例的气囊充气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数字表示:
19.1瓶托壳体、11瓶体、12窗口、2气囊、21气囊座、3传感器、4充气管、41总管路、42换向阀、5电机、5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1:
22.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气动夹持机构,包括瓶托壳体1、嵌入瓶托壳体1内壁周向上的若干气囊2、连接气囊2的电控充气装置、以及设于瓶托壳体1的底部的传感器3,传感器3与电控充气装置电性连接。
23.瓶托壳体1为筒体结构,用于放置瓶体11,根据瓶体11的结构,瓶托壳体1的尺寸相较瓶体11的尺寸大。
24.各气囊2分别连接有沿瓶托壳体1外壁向下延伸布置的充气管4,各充气管4的底端汇合为总管路41,电控充气装置包括连接总管路41的电机5和连接电机5的控制器51,总管路41上设有换向阀42。
25.本实施例中气囊2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于瓶托壳体1的周向四等分位置。
26.瓶托壳体1的周向四等分位置均设有窗口12,气囊2安装于气囊座21上,气囊座21可拆卸安装于窗口12内,充气管4贯穿气囊座21且与气囊2连通,充气管4对气囊2内部进行充气,瓶托壳体1的周向多个气囊2同时鼓起,稳定夹持内部瓶体11。
27.本实施例中传感器3为重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当检测到瓶托壳体1内有瓶体11进入时,传感器3发出信号给控制器51,控制器51控制电机5对气囊2充气,当达到设定压力时停止充气,多个气囊2产生压力夹持瓶体11。当抬起瓶体11时,脱离传感器3的检测范围,或手动开关控制,控制器51利用换向阀42对气囊2泄气,气囊2收缩,瓶体11可顺利取出瓶托壳体1。
28.实施例2:
29.车载酒瓶架,如实施例1的气动夹持机构安装于汽车内相应位置,便于车载储放瓶体11。瓶托壳体1的开口竖直朝上安装于车载空间内。
30.应用上述实施例时,瓶体11定位于瓶托壳体1内,通过充气气囊2的方式夹持瓶体11,使得瓶体11的周向受到均匀夹持力,且夹持面积较大,获得较大抱紧力,瓶体11夹持稳定,瓶体11不易晃动或酒水洒出;气动夹持机构可适用安装于多种空间情景,适用范围较广,配合传感器3,气动夹持方式灵敏且快速。
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瓶托壳体、嵌入瓶托壳体内壁周向上的若干气囊、连接气囊的电控充气装置、以及设于瓶托壳体的底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电控充气装置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囊分别连接有沿瓶托壳体外壁向下延伸布置的充气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充气管的底端汇合为总管路,所述电控充气装置包括连接总管路的电机和连接电机的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路上设有换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于瓶托壳体的周向四等分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托壳体的周向四等分位置均设有窗口,所述气囊安装于气囊座上,所述气囊座可拆卸安装于窗口内,所述充气管贯穿气囊座且与气囊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重力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8.车载酒瓶架,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气动夹持机构安装于车载空间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气动夹持机构及车载酒瓶架,气动夹持机构包括瓶托壳体、嵌入瓶托壳体内壁周向上的若干气囊、连接气囊的电控充气装置、以及设于瓶托壳体的底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电控充气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夹持机构采用充气气囊的方式对酒瓶实现夹持,夹持面贴合酒瓶,预紧力稳定且预压面积较大,夹持稳定。夹持稳定。夹持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刚 贾春梅 孙海涛 王责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艾奈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