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1208发布日期:2022-11-05 02:2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贴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贴标机。


背景技术:

2.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生产和经营的商品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生产经营的商品区别开来,通常会在商品上贴上自己的标签。然而现有的贴标机的入料装置均通过流水线进行上料,上料时的精度较差,物料的输送效率低下,贴标速度慢,入料装置需等到贴标装置贴标完成后,再输送下一物料至贴标工位,从而导致贴标机的贴标装置的待机时间长,贴标装置与入料装置配合贴标时的工作效率低,贴标时容易产生偏差;现有的贴标机的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标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贴标机,其包括机架及分别设置于机架上的双工位上料装置、移载装置、物料定位组件、贴标装置、送标装置和送料装置;所述送标装置用于提供剥好的标签;所述双工位上料装置能通过双工位进行往复交替地供应物料;所述移载装置用于将双工位上料装置供应的物料输送至物料定位组件上;所述物料定位组件用于对物料进行定位;所述贴标装置用于将送标装置剥好的标签贴在物料定位组件定位好后的物料上;所述移载装置还能用于将贴标后的物料从物料定位组件输送至送料装置上,所述送料装置用于将贴标后的物料输出。
6.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定位组件位于双工位上料装置和送料装置之间;所述移载装置位于物料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贴标装置和送标装置分别位于物料定位组件的另一侧。
7.进一步地,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支撑立柱、连接于支撑立柱的直线模组、与直线模组的输出端连接的转接板、设置于转接板上的升降驱动器及分别设置于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的两个机械手;一所述机械手能将双工位上料装置上的物料夹持至物料定位组件上;另一机械手能将物料定位组件上的物料夹持至送料装置。
8.进一步地,所述送标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固定板、转动设置于固定板上的标签供应机构、设置于固定板上的标签分离组件、与标签分离组件间隔设置的接标组件及用于收卷标签载带的收卷机构,所述标签供应机构用于提供标签载带及多个分别贴设于标签载带上的标签,所述标签载带依次绕设于标签供应机构、标签分离组件及收卷机构上,所述标签分离组件用于将标签从标签载带上剥离,所述接标组件用于承接剥离后的标签;所述贴标装置用于将接标组件上的标签贴在物料定位组件定位后的物料上。
9.进一步地,所述贴标机还包括第一视觉检测装置和第二视觉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用于对送标装置剥好的标签的位置进行检测;第二视觉检测装置用于对物料
定位组件上的物料的贴标位置进行检测。
10.进一步地,所述双工位上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固定座及分别与固定座活动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能分别沿固定座的长度方向交错地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二移动机构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起始位置与第二移动机构的终点位置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起始位置与第一移动机构的终点位置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的第一载具及设置于固定座上移动驱动器,所述移动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载具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滑动板、升降设置于滑动板上的第二载具、设置于固定座并能带动第二载具升降的升降调节结构及连接于滑动板与第一移动机构的第一载具的传动带;当滑动板向靠近固定座的中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升降调节结构用于带动第二载具相对于滑动板下降,反之,所述升降调节结构用于带动第二载具在竖直方向上复位。
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结构包括多个升降导柱及与第二载具滑动连接的升降导向件,多个所述升降导柱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载具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升降导柱的另一端与滑动板滑动连接;通过升降导柱与升降导向件配合能对第二载具的升降高度进行调节。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升降导向件上的升降导槽及一端与第二载具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升降导槽内;所述升降导槽的中部呈倒梯形。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移载装置将双工位上料装置供应的烟雾报警器移送至物料定位组件,使得双工位上料装置继续上料的同时,贴标装置还能对物料定位组件上的烟雾报警器进行贴标,双工位上料装置的上料动作与贴标装置的贴标动作分别进行,互不干涉,提高了贴标机的烟雾报警器的上料效率,减少了上料所需的时间,缩短了贴标机贴标装置及送标装置的待机时间,提高了贴标机的贴标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机架;2、双工位上料装置;3、移载装置;4、物料定位组件;5、贴标装置;6、送标装置;7、送料装置;8、第一视觉检测装置;9、第二视觉检测装置;21、第一移动机构;22、第二移动机构;23、固定座;31、支撑立柱;32、直线模组;33、转接板;34、升降驱动器;35、机械手;51、xyz三轴直线传动模组;52、吸标组件;61、固定板;62、标签供应机构;63、标签分离组件;64、接标组件;65、收卷机构;211、第一载具;212、移动驱动器;213、第一定位治具;221、滑动
板;222、第二载具;223、升降调节结构;224、传动带;225、第二定位治具;226、升降导向件;227、升降导柱;228、升降导槽;229、连接板;231、底板;232、侧板;233、支撑板;234、传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贴标机,其包括机架1及分别设置于机架1上的双工位上料装置2、移载装置3、物料定位组件4、贴标装置5、送标装置6和送料装置7;所述送标装置6用于提供剥好的标签;所述双工位上料装置2能通过双工位进行往复交替地供应物料;所述移载装置3用于将双工位上料装置2供应的物料输送至物料定位组件4上;所述物料定位组件4用于对物料进行定位;所述贴标装置5用于将送标装置6剥好的标签贴在物料定位组件4定位好后的物料上;所述移载装置3还能用于将贴标后的物料从物料定位组件4输送至送料装置7上,所述送料装置7用于将贴标后的物料输出。
27.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料的贴标,本实施例主要以对烟雾报警器贴标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送标装置6提供剥好的标签,双工位上料装置2往复交替地供应烟雾报警器,在双工位上料装置2交替地向移载装置3供应烟雾报警器的过程中,移载装置3将双工位上料装置2每次供应的烟雾报警器逐一且精准地输送至物料定位组件4上,物料定位组件4对烟雾报警器的位置进行固定和限位,然后贴标装置5再吸取送标装置6剥好的标签,并将标签贴在物料定位组件4定位好后的烟雾报警器上;最后,移载装置3再将贴好标签后的烟雾报警器输送至送料装置7上,通过送料装置7将贴标签后的烟雾报警器输送至贴标机外,从而完成贴标机对烟雾报警器的贴标工作。移载装置3将双工位上料装置2供应的烟雾报警器移送至物料定位组件4,使得双工位上料装置2能够继续上料的同时,贴标装置5还能对物料定位组件4所定位后的烟雾报警器进行贴标,双工位上料装置2的上料动作与贴标装置5的贴标动作分别进行,互不干涉,提高了贴标机的烟雾报警器的上料效率,减少了上料所需的时间,缩短了贴标装置5及送标装置6的待机时间,提高了贴标机的贴标效率,且贴标签准确,贴标签质量好。
28.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定位组件4位于双工位上料装置2和送料装置7之间;所述移载装置3的移载端活动设置于物料定位组件4与双工位上料装置2的上方;所述贴标装置5和送标装置6位于物料定位组件4的同一侧;优选地,所述移载装置3位于物料定位组件4远离贴标装置5的一侧。
2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贴标装置5和移载装置3分别设置于物料定位组件4的两侧,避免了贴标装置5与移载装置3的运动相互干涉,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更为简约、合理,使得各装置的动作简单、敏捷,提高了各装置的工作效率。
30.进一步地,所述移载装置3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支撑立柱31、连接于支撑立柱31的直线模组32、与直线模组32的输出端连接的转接板33、设置于转接板33上的升降驱动器34及分别设置于升降驱动器34的输出端的两个机械手35,两个机械手35并排设置,所述机械手35与转接板33滑动连接;一所述机械手35能将双工位上料装置2上的物料夹持至物料定位组件4上;另一机械手35能将物料定位组件4上的物料夹持至送料装置7。
3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升降驱动器34可采用气缸。通过升降驱动器34带动两个
机械手35同步下降,一机械手35下降并夹持位于双工位上料装置2上的烟雾报警器,与此同时,另一机械手35下降并夹持位于物料定位组件4上的烟雾报警器,然后升降驱动器34同步带动两个机械手35连带对应的烟雾报警器上升,直线模组32再通过转接板33带动升降驱动器34、两个机械手35及两个烟雾报警器同步向靠近送料装置7的方向运动,当运动至合适位置后停止,升降驱动器34再带动两个机械手35连带对应的烟雾报警器同步下降,一机械手35将从双工位上料装置2上夹持的烟雾报警器放置于物料定位组件4上,另一机械手35将从物料定位组件4上夹持的烟雾报警器放置于送料装置7上,以实现三工位两联动的物料转移,从而实现了两个烟雾报警器的同步移载。移载装置3的结构简单紧凑,通过两个机械手35同步实现了物料定位组件4和双工位上料装置2上的烟雾报警器的输送,提高了烟雾报警器的输送效率,也提高了贴标机的贴标效率。优选地,所述机械手35可采用现有的手指气缸和夹持爪。
32.进一步地,所述送标装置6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固定板61、转动设置于固定板61上的标签供应机构62、设置于固定板61上的标签分离组件63、与标签分离组件63间隔设置的接标组件64及用于收卷标签载带的收卷机构65,所述标签供应机构62用于提供标签载带及多个分别贴设于标签载带上的标签,所述标签载带依次绕设于标签供应机构62、标签分离组件63及收卷机构65上,所述标签分离组件63用于将标签从标签载带上剥离,所述接标组件64用于承接剥离后的标签;所述贴标装置5用于将接标组件64上的标签贴在物料定位组件4定位后的物料上。
33.具体地,所述标签分离组件63与接标组件64之间的间隙用于供标签载带通过并弯折后缠绕于收卷机构6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送标装置6的工作原理与市面上现有的送标装置6的工作原理相同,收卷机构65启动,在收卷的同时通过标签载带带动标签供应机构62进行放卷,标签供应机构62供应的标签载带及标签经过标签分离组件63时,标签分离组件63将标签载带上的标签剥离下来,被剥离的标签在标签载带向前运动的惯性的作用下,移动至接标组件64上,接标组件64上设置有防粘面,标签有粘性的一面与接标组件64接触,便于贴标装置5吸取接标组件64上的标签并进行贴标。在标签分离组件63与接标组件64之间设置间隙,便于标签载带从标签分离组件63与接标组件64之间穿出并弯折后绕设于收卷机构65上,送标装置6的结构简单。
34.具体地,所述贴标装置5包括xyz三轴直线传动模组51及连接xyz三轴直线传动模组51的输出端的吸标组件52。所述吸标组件52能提供负压并吸取送标装置6提供的标签。所述吸标组件52和xyz三轴直线传动模组51的工作原理与市面上现有的吸标组件52和xyz三轴直线传动模组51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5.进一步地,所述贴标机还包括第一视觉检测装置8和第二视觉检测装置9,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8用于对送标装置6剥好的标签的位置进行定位检测;第二视觉检测装置9用于对物料定位组件4上的物料的贴标位置进行定位检测,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8位于接标组件64的上方,所述第二视觉检测装置9位于物料定位组件4的上方。
3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贴标装置5分别接收并分析第一视觉检测装置8和第二视觉检测装置9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从而得到剥离的标签和待贴标的烟雾报警器的准确位置,再通过贴标装置5吸取标签并将其贴设于待贴标的烟雾报警器上,从而提高了贴标装置5贴标时的位置精度,使得贴标过程更为稳定和流畅。
37.进一步地,所述双工位上料装置2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固定座23及分别与固定座23活动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能分别沿固定座23的长度方向交错地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1与第二移动机构22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1的起始位置与第二移动机构22的终点位置相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的起始位置与第一移动机构21的终点位置相同。
38.具体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的起始位置分别位于固定座23的前端和后端;当第一移动机构21从固定座23的前端运动至固定座23的后端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从固定座23的后端运动至固定座23的前端;当第一移动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均运动至固定座23的中部时,第二移动机构22能与第一移动机构2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错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固定座23的前端设置为双工位上料装置2的上料位置,将固定座23的后端设置为移载装置3的上料位置,当第一移动机构21位于双工位上料装置2的上料位置时,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将烟雾报警器放置于第一移动机构21上,第一移动机构21带动烟雾报警器移动至固定座23的后端,通过移载装置3将第一移动机构21上的烟雾报警器取走,等待贴标;与此同时,第二移动机构22从移载装置3的上料位置运动至双工位上料装置2的上料位置(如图5所示),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将烟雾报警器放置于第二移动机构22,当第一移动机构21复位时,第二移动机构22继续带动另一烟雾报警器输送至移载装置3的上料位置,从而实现第一移动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的交替送料。通过第一移动机构21和第二移动机构22交错地往复运动,提高了贴标机的物料输送效率,减少了烟雾报警器传送所需的时间,缩短了贴标机其他工位的待机时间,提高了贴标机的贴标效率。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21包括与固定座23滑动连接的第一载具211及设置于固定座23上移动驱动器212,所述移动驱动器212的输出端与第一载具211连接。
40.具体地,所述第一载具2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治具213;所述移动驱动器212可采用无杆气缸。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将烟雾报警器放置于第一定位治具213上,通过第一定位治具213对烟雾报警器的位置进行固定和限位,再通过移动驱动器212带动第一载具211、第一定位治具213和烟雾报警器向靠近固定座23后端的位置滑动,从而实现贴标机的上料。第一移动机构21的结构简单紧凑,易于生产安装。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包括滑动设置于固定座23上的滑动板221、升降设置于滑动板221上的第二载具222、设置于固定座23并能带动第二载具222升降的升降调节结构223及连接于滑动板221与第一移动机构21的第一载具211的传动带224,所述传动带224转动设置于固定座23;当滑动板221向靠近固定座23的中部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升降调节结构223用于带动第二载具222相对于滑动板221下降,反之,所述升降调节结构223用于带动第二载具222在竖直方向上复位。
42.具体地,所述第二载具22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治具225;所述第一定位治具213的中心轴与第二定位治具225的中心轴平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移动驱动器212带动第一载具211移动,移动的第一载具211牵拉传动带224转动,转动的传动带224带动滑动板221相对于固定座23滑动。为了避免第一载具211与第二载具222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碰撞或运动轨迹发生相交,增设升降调节结构223带动第二载具222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当第一载具211与第二载具222均运动至固定座23的中部时,第二载具222能与第一载具21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错开,使得第一载具211与第二载具222在固定座23上交替地往复运动,提高了本实
用新型的空间利用率。将第一定位治具213的中心轴设置为与第二定位治具225的中心轴平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紧凑;另外,增设滑动板221,第二载具222通过滑动板221与传动带224连接,便于移动驱动器212带动第一载具211和第二载具222同步地反向运动。
4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结构223包括多个升降导柱227及与第二载具222滑动连接的升降导向件226,多个所述升降导柱227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载具22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升降导柱227的另一端与滑动板221滑动连接;通过升降导柱227与升降导向件226配合能对第二载具222的升降高度进行调节。
4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传动带224带动滑动板221及第二载具222向靠近固定座23的中部运动的过程中,多个升降导柱227能限制第二载具222相对于滑动板221竖直向下运动,再通过升降导向件226对第二载具222竖直向下运动的高度进行限制,通过升降导柱227与升降导向件226配合,实现了第二载具222的往复运动及竖直升降。升降调节结构223简单,减少了第二载具222升降所需的动力源,节约了生产成本。
4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还包括设置于升降导向件226上的升降导槽228及一端与第二载具222连接的连接板229,所述连接板229的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升降导槽228内;所述升降导槽228的中部呈倒梯形,即升降导槽228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
46.当传动带224带动滑动板221相对于固定座23滑动时,滑动板221通过升降导柱227和第二载具222带动连接板229在升降导槽228内滑动,连接板229在升降导槽228内滑动,随着升降导槽228的轨迹发生变化,连接板229在移动的同时能够升降,移动和升降的连接板229能带动第二载具222及升降导柱227在移动的同时,还能在竖直方向上升降,从而实现第二载具222的高度调节方便。将升降导槽228的中部设置为倒梯形,有利于连接板229平稳地带动第二载具222上升或下降。
47.具体地,所述固定座23包括底板231、位于底板231左右两侧并分别与底板231固定连接的两个侧板232及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232之间的两个支撑板233,两个所述支撑板233分别与底板2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33与侧板23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能容纳第二移动机构22通过,即所述支撑板233与侧板23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为第二移动机构22的升降提供空间。
48.具体地,所述第一载具211分别与两个侧板23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221分别与两个支撑板233滑动连接。将支撑板233低于侧板232设置,便于滑动板221的安装,同时能为第二载具222提供升降空间,便于第二载具222避让第一载具211的运动轨迹。
49.具体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2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座23的一侧板232上的多个传动辊234,多个所述传动辊234分别与传动带224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224绕设于多个传动辊234;多个所述传动辊234平均分为两组,且沿固定座23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增设传动辊234,便于传动带224与侧板232安装和连接,提高了传动带224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50.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5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