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6977发布日期:2023-01-13 02:5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2.pogo-pin连接器现在普遍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它一般是由针管、针轴、弹簧组成。在pogo-pin不断更新,技术不更升级的大环境下,其零件也随之变化,针管是一种常见的黄铜材质的薄壁管,薄壁管的管口端面开有不同数量的槽口,但薄壁管开槽也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例如薄壁管零件本身很小,加上薄壁管开槽尺寸要求精度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相应的机械设备及制造工艺相继产生。
3.目前,业界多采用机械设备安装锯片加工,或者使用数控机床加工,完成薄壁管开槽的加工,在加工前需要进行分料,再将薄壁管零件进行装夹。上述分料过程一般通过手动完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分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分料过程一般通过手动完成,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分料装置,包括:
6.振动上料机构,包括振动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器上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
7.分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分料件,所述分料件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分料件运动,使所述安装位与所述出料口对接的驱动组件。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器为直线振动器,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直线振动器的振动端。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上料机构还包括振动上料盘,所述振动上料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槽的进料口对接的螺旋导槽。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对接,所述第二导槽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位对接。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件具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导槽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安装位与第一导槽隔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分料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件的一侧或两对侧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下的安装位,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安装位中是否装入工件。
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第一导槽中是否装有工件。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的一侧设置有吹料管,所述吹料管的吹气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设置。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料件中还设置有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贯穿所述安装位的侧壁设置;所述自动分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气路通道连通的真空发生器。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料件的侧壁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自上至下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大于第二凹槽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形成有限位台阶。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振动上料机构和分料机构的自动分料装置,使工件可通过振动上料机构的振动器在第一导槽中振动传送,并与分料机构对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分料件运动至与第一导槽对接的分料工位,当工件进入安装位后,驱动组件驱动分料件运动至远离第一导槽的取料工位,实现了自动分料。在处于取料工位的分料件中的工件被取走后,分料件由驱动组件驱动至分料工位实现下一次分料,如此循环即可将单个工件依次分离出来。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实施例中分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振动器21b第二凹槽12第一导槽21c吸附口13振动上料盘22驱动组件14第二导槽31第一传感器21分料件41吹气管21a第一凹槽
ꢀꢀ
23.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和/或”为例,包括方案,或方案,或和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分料装置,参照图1和图2,自动分料装置包括振动上料机构和分料机构。其中,自动分料装置包括振动器11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器11上的第一导槽12,所述第一导槽12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分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分料件21,所述分料件21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分料件21运动,使所述安装位与所述出料口对接的驱动组件22。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振动上料机构和分料机构的自动分料装置,使工件可通过振动上料机构的振动器11在第一导槽12中振动传送,并与分料机构对接。通过驱动组件22驱动分料件21运动至与第一导槽12对接的分料工位,当工件进入安装位后,驱动组件22驱动分料件21运动至远离第一导槽12的取料工位,实现了自动分料。在处于取料工位的分料件21中的工件被取走后,分料件21由驱动组件22驱动至分料工位实现下一次分料,如此循环即可将单个工件依次分离出来,分料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29.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振动器11为直线振动器,所述第一导槽12设置在所述直线振动器的振动端。所述振动上料机构还包括振动上料盘13,所述振动上料盘13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槽12的进料口对接的螺旋导槽。工件放入振动上料盘13中,通过振动将工件沿着螺旋导槽向上传送至第一导槽12,由此可实现自动上料。
30.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第二导槽14,所述第二导槽14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对接,所述第二导槽14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位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4用于衔接第一导槽12和分料件21,保证第二导槽14与分料件21的安装位稳定对接。工件只有沿着第二导槽14的直线运动,被后方的工件推入安装位,而不具备振动的状态。
31.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分料件21具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安装位与所述第一导槽12连通,在第二位置所述安装位与第一导槽12隔断,所述驱动组件22用于驱动所述分料件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上述的分料工位,第二位置为上述的取料工位。
32.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分料件21的一侧或两对侧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1,所述第一传感器31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下的安装位,所述第一传感器31用于探测所述安装位中是否装入工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31为激光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分料件21上方的发射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分料件21下方的接收部。在安装位中安装有工件时,工件阻挡了发射部发出的激光,接收部接收不到激光信号,由此激光传感器可将上述探测信息传输至本装置的plc,作为判断标准。当安装位中没有工件进入时,驱动组件22和分料件2121保持现有的状态。
33.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导槽1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导槽12,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第一导槽12中是否装有工件。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31检测不到工件的存在说明第一导槽12中缺料。
34.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导槽12的一侧设置有吹料管,所述吹料管的吹气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吹料管与气泵连通,当第一导槽12中存在工件卡堆在一起的情况时,可通过吹料管向第一导槽12中吹气,吹动卡堆在一起的工件,使第一导槽12保持通顺。
35.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安装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料件21的侧壁的第一凹槽21a和第二凹槽21b,所述第一凹槽21a和第二凹槽21b自上至下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凹槽21a和第二凹槽21b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槽12,所述第一凹槽21a的槽口大于第二凹槽21b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凹槽21a的底部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凹槽21a和第二凹槽21b为u形槽,所述分料件21中还设置有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贯穿所述安装位的侧壁设置;所述自动分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气路通道连通的真空发生器。当工件进入安装位中时,真空发生器工作使气路中产生负压,同时气路在安装位的侧壁上形成有吸附口21c,工件的侧壁会吸附在吸附口21c处,实现对工件的固定,避免在传送过程中脱离安装位。
3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