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9876发布日期:2022-07-29 22:4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吊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


背景技术:

2.吊具是指在起重机械中吊取重物的装置,吊具中最常用的是吊运钩、钢丝绳、链条、夹爪等专用索具,在面对不同的吊运情况时,需要选择不同的吊具或者对不同的吊具进行组合满足吊运需求。
3.一篇申请号为201210369159.1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组合吊具,包括上吊环、多根吊肢和多个下吊钩,吊环用于与起重机吊钩相配合,每根吊肢的上端均经吊耳连接于上吊环上,每根吊肢的下端分别经吊耳连接下吊钩,所述吊肢为钢丝绳或吊带或吊绳或链条。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技术人员进行吊运时,起重机吊钩容易与吊环产生相对滑动,导致吊环与起重机吊钩的连接不稳定,吊环容易产生晃动,从而容易导致下方吊运物在吊运时产生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改善吊环与起重机吊钩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提升吊运物在吊运时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包括吊环、吊绳、吊运钩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吊环内周侧上开设有与起重机吊钩相适配的抓取槽,所述固定组件设于吊环上用于使起重机吊钩稳定位于所述抓取槽内,所述吊绳设有多组,每组所述吊绳的一端与吊环连接且另一端与吊运钩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重机通过吊具吊运重物时,固定组件使起重机吊钩稳定位于抓取槽内,以使起重机吊钩不易与吊环产生相对滑动,减少吊环的晃动,从而提升吊运时吊运物的稳定性;在吊运时,多组吊绳同时起吊减小吊运物发生横向晃动的问题,提升吊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以及限位杆,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限位杆均设于吊环内周侧且分别位于抓取槽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块远离其与吊环内周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靠近抓取槽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吊环内侧壁相铰接,且另一端与限位槽卡接适配,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使限位杆稳定位于限位槽内的定位件,当起重机吊钩进行吊运时,所述限位杆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相抵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运前,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置于抓取槽内,转动限位杆使限位杆向靠近抓取槽的方向转动,以使限位杆的一端与连接块上的限位槽卡接,此时限位杆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外周侧相抵紧,通过定位件使限位杆稳定位
于限位槽内,从而使起重机吊钩不易与吊环产生相对滑动,提升吊运时吊运物的稳定性;吊运完成后,技术人员转动限位杆使限位杆与限位槽相分离,将起重机吊钩滑出吊环即可完成起重机吊钩与吊环的分离,操作简单、快捷。
11.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螺栓,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的一端贯穿两个第一定位孔且与两个第一定位孔螺纹适配,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相卡接时,所述限位杆位于第一定位孔与限位槽内底壁之间,且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与限位杆相抵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杆与限位槽卡接适配时,此时限位杆位于第一定位孔与限位槽内底壁之间,技术人员将第一定位螺栓依次旋入并贯穿两个第一定位孔,使第一定位螺栓与限位杆相抵紧,限位杆不易从限位槽中脱落,从而使起重机吊钩更稳定的位于抓取槽内,进一步提升吊运时吊运物的稳定性;吊运完成后,技术人员将第一定位螺栓旋出两个第一定位孔,再通过转动限位杆即可完成起重机吊钩与吊环的分离,操作简单。
13.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限位抱箍,所述限位抱箍的两端均设有安装耳,一个所述安装耳远离限位抱箍的一侧与吊环内周壁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吊环内周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耳上设有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孔、定位槽均螺纹适配,且当起重机吊钩进行吊运时,所述抓取槽和限位抱箍互相靠近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的外周壁相抵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运前,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移动至抓取槽内,转动限位抱箍,再通过将第二定位螺栓旋入第二定位孔与定位槽,直至抓取槽与限位抱箍互相靠近的一侧与起重机的外周壁相抵紧,此时起重机吊钩稳定位于抓取槽内,吊运时不易与吊环发生相对滑动,使吊运物在吊运时不易产生晃动;吊运结束后,将第二定位螺栓旋出第二定位孔与定位槽,使第二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孔与定位槽相分离,转动限位抱箍,即可完成限位抱箍与起重机吊钩的分离工作,操作简单、快捷。
15.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板分别转动设于抓取槽的相对两内侧壁上,且两个所述活动板沿抓取槽的深度方向对称布设,每个活动板包括上合页板和下合页板,所述上合页板的侧边与下合页板的侧边固定连接且呈夹角布设,且上合页板与下合页板相交的部分与抓取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当起重机吊钩进行吊运时,起重机吊钩位于上合页板与下合页板之间,两个所述上合页板远离活动板转动轴的一侧与抓取槽的内侧壁相抵紧,两个所述下合页板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外周壁相抵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活动板与抓取槽内侧壁转动连接,吊运前,在重力作用下,活动板的开口朝向远离抓取槽的一侧,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滑入两个活动板之间,此时起重机吊钩位于上合页板与下合页板之间,在吊运时,起重机吊钩向上升起,起重机吊钩外周侧与两个上合页板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相抵紧,带动上合页板与下合页板向靠近抓取槽内侧壁的方向转动,直至两个上合页板远离活动板转动轴的一侧与抓取槽内侧壁相抵紧,两个下合页板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外周壁相抵紧,使起重机吊钩稳定位于抓取槽内,吊运物在吊运时不易晃动,吊运更稳定;吊运结束时,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向远离抓取槽的方向移动,带动上合页板和下合页板向远离抓取槽内侧壁的方向转动,直至起重机吊钩与上合页板、下合页板相脱离;两个沿抓取槽深度方向对称布设的活动
板,使吊运时起重机吊钩对吊环的作用力均匀,减少吊运时吊环的晃动,从而提升吊运时吊运物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滑杆,所述抓取槽的相对两内侧壁分别开设有定位滑槽和容纳槽,所述吊环内周壁开设有与定位滑槽相连通的调节槽,所述定位滑槽与所述调节槽均沿吊环周长方向开设,所述调节槽沿吊环周长方向的两端呈封闭状,且所述调节槽的宽度窄于定位滑槽的宽度,所述定位滑杆弹性设置于定位滑槽内,所述定位滑杆靠近调节槽的一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突出于调节槽且与调节槽滑动适配,所述定位滑杆靠近容纳槽的一端活动插入容纳槽内,当起重机吊钩进行吊运时,所述定位滑杆的一端伸入容纳槽内,所述定位滑杆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相抵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运前,技术人员拨动调节块,使调节块在调节槽内沿吊环周长方向滑动,带动定位滑杆在弹性压缩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容纳槽的方向滑动,此时将起重机吊钩置于抓取槽内,松开调节块,使定位滑杆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插入容纳槽,且定位滑杆靠近起重机吊钩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相抵紧,起重机吊钩不易与吊环产生相对滑动,提升起重机吊钩与吊环的稳定性,且技术人员的操作简单、快捷。
19.可选的,所述吊环上与抓取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吊绳直径相适配的吊运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运时,一组吊绳位于一个吊运槽内,减少吊绳上端的缠绕,从而减少因吊绳缠绕引起吊运物发生横向运动的问题,提升吊运物在吊运时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吊绳上设有用于减少吊绳磨损的防护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运时,通过防护组件可以减少吊绳与吊运物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引起的吊绳磨损的问题,提高吊绳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吊环上开设的抓取槽以及固定组件,在吊运时起重机吊钩稳定位于抓取槽内,减少了起重机吊钩与吊环的相对滑动,提升吊运时吊运物的稳定性;
25.2.通过与抓取槽相对设置的多个吊运槽,使吊运时多组吊绳分别位于多个吊运槽内,使多组吊绳不易发生缠绕,减少了因吊绳缠绕导致下方吊运物产生晃动的问题,使吊运物在吊运时更加稳定;
26.3.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减少了吊运时吊绳与吊运物之间摩擦产生的吊绳磨损,提高吊绳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起重机吊钩、吊环、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起重机吊钩、吊环、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起重机吊钩、吊环、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起重机吊钩、吊环、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图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吊环;11、抓取槽;12、吊运槽;2、吊绳;21、防护组件;211、防护套;212、尼龙扎带;22、铝套;3、吊运钩;4、固定组件;41、连接块;411、限位槽;42、限位杆;421、第一铰链;43、定位件;431、第一定位螺栓;432、第一定位孔;44、限位抱箍;441、安装耳;442、第二铰链;443、第二定位孔;444、定位槽;445、第二定位螺栓;45、活动板;451、第三铰链;452、上合页板;453、下合页板;46、定位滑杆;461、定位滑槽;462、容纳槽;463、调节槽;464、弹簧;465、调节块;5、起重机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
39.实施例1
40.参照图1,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包括吊环1、吊绳2、吊运钩3以及固定组件4,吊环1吊设于起重机吊钩5上,吊环1内周侧开设有与起重机吊钩5相适配的抓取槽11,固定组件4设于吊环1上,固定组件4用于使吊运时,起重机吊钩5稳定位于抓取槽11内,吊绳2设有多组,吊环1内周侧开设有多个吊运槽12,多个吊运槽12位于抓取槽11的相对侧,且多个吊运槽12沿吊环1的周长方向间隔均匀布设,一组吊绳2位于一个吊运槽12内,本实施例中吊绳2与吊运槽12的数量均为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吊运情况将吊绳2和吊运槽12的数量调整至两个、三个、五个等,每组吊绳2的两端均套设有铝套22,吊绳2经铝套22形成环形的吊耳,每组吊绳2的一端经吊耳与吊环1连接,另一端经吊耳与吊运钩3连接,吊绳2上设有用于减少吊绳2磨损的防护组件21。
41.参照图2,防护组件21包括防护套211以及尼龙扎带212,防护套211套设于吊绳2上,尼龙扎带212设有两根,且分别绑扎于防护套211的两端使防护套211与吊绳2固定套设,本实施例中防护套211的材质为混纺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防护套211材质调整为土工布、橡胶、硅胶等。
42.参照图2和图3,固定组件4包括连接块41以及限位杆42,连接块41的一侧与吊环1的内周壁固定连接,限位杆42的一端与吊环1的内周侧通过第一铰链421铰接,且铰接轴线与吊环1的厚度方向相一致,且连接块41与限位杆42分别位于抓取槽11的相对两侧,连接块41远离与吊环1连接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411,限位槽411沿吊环1的周长方向开设,且限位槽411靠近第一铰链421的一侧呈开口状,限位杆42远离第一铰链421的一端卡接于限位槽411内,且限位杆42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的外周侧活动抵紧。
43.参照图3,为了使限位杆42稳定位于限位槽411内,吊环1上还设有定位件43,定位件43包括第一定位螺栓431,限位槽411的相对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432,两个第一定位孔432均开设有内螺纹,当限位杆42卡接于限位槽411内时,限位杆42位于第一定位孔432与限位槽411之间,第一定位螺栓431的一端贯穿两个第一定位孔432且与两个第一定位孔432螺纹适配,且限位杆42卡接于限位槽411内时,第一定位螺栓431与限位杆42相抵紧。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油田用高效组合式吊具的实施原理为:在吊运前,技术人员将
起重机吊钩5置于抓取槽11内,转动限位杆42使限位杆42向靠近抓取槽11的方向转动,以使限位杆42的一端与连接块41上的限位槽411卡接,限位杆42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外周侧相抵紧,将第一定位螺栓431依次旋入并贯穿两个第一定位孔432,且第一定位螺栓431与限位杆42相抵紧,即可开始吊运;吊运完成后,技术人员旋出第一定位螺栓431使其与两个第一定位孔432相分离,然后转动限位杆42使限位杆42与限位槽411相分离,即可完成起重机吊钩5与吊环1的分离。
45.实施例2
46.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组件4包括限位抱箍44,限位抱箍4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安装耳441,一个安装耳441远离限位抱箍44的一侧与吊环1的内周侧通过第二铰链442铰接,且铰接轴线与吊环1的厚度方向相一致,另一个安装耳441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43,吊环1的内周侧开设有定位槽444,第二定位孔443以及定位槽444均开设有内螺纹,安装耳441上设有第二定位螺栓445,第二定位螺栓445与第二定位孔443、定位槽444螺纹适配;当起重机吊钩5进行吊运时,第二定位孔443与定位槽444同轴布设,且抓取槽11和限位抱箍44互相靠近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的外周壁相抵紧。
47.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吊运前,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5移动至抓取槽11内,转动限位抱箍44,再通过将第二定位螺栓445旋入第二定位孔443与定位槽444,直至抓取槽11与限位抱箍44互相靠近的一侧与起重机的外周壁相抵紧,此时起重机吊钩5稳定位于抓取槽11内;吊运结束后,将第二定位螺栓445旋出第二定位孔443与定位槽444,使第二定位螺栓445与第二定位孔443与定位槽444相分离,转动限位抱箍44,即可完成限位抱箍44与起重机吊钩5的分离工作。
48.实施例3
49.参照图6和图7,本技术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组件4包括定位滑杆46,抓取槽11的相对两内侧壁分别开设有定位滑槽461和容纳槽462,且定位滑槽461与容纳槽462同轴布设,吊环1的内周壁开设有与定位滑槽461相连通的调节槽463,定位滑槽461与调节槽463均沿吊环1的周长方向开设,调节槽463沿吊环1周长方向的两端呈封闭状,且调节槽463的宽度窄于定位滑槽461的宽度,定位滑槽461远离抓取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缩状态的弹簧464,弹簧464远离与定位滑槽461连接的一端与定位滑杆46远离抓取槽11的一端相抵接,定位滑杆46靠近调节槽46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465,调节块465凸出于调节槽463且与调节槽463滑动适配,且滑动方向与调节槽463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当起重机吊钩5进行吊运时,定位滑杆46的另一端插入容纳槽462内,且定位滑杆46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相抵紧,在弹簧464的作用下,调节块465靠近抓取槽11的一侧与调节槽463靠近抓取槽11的内侧壁相抵紧。
50.本技术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在吊运前,技术人员拨动调节块465,使调节块465在调节槽463内沿吊环1周长方向滑动,带动定位滑杆46在弹性压缩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容纳槽462的方向滑动,此时将起重机吊钩5置于抓取槽11内,松开调节块465,使定位滑杆46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插入容纳槽462,且定位滑杆46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相抵紧。
51.实施例4
52.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组件4包括活动板45,
活动板45设有两个,每个活动板45包括上合页板452以及下合页板453,上合页板452的侧边与下合页板453的侧边固定连接且成夹角布设,抓取槽11的相对两内侧壁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三铰链451,且铰接轴线与吊环1的厚度方向相一致,上合页板452与下合页板453的连接处通过第三铰链451与抓取槽1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当起重机吊钩5位于抓取槽11内时,两个活动板45合围成供起重机吊钩5穿设的空腔,在进行吊运时,起重机吊钩5位于两个活动板45合围成的空腔内,两个上合页板452远离第三铰链451的一侧与抓取槽11的内侧壁相抵紧,起重机吊钩5的外周侧与两个上合页板452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相抵紧,两个下合页板453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的外周壁相抵紧。
53.本技术实施例4的实施原理是:吊运前,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5滑入两个活动板45之间,此时起重机吊钩5位于上合页板452与下合页板453之间,在吊运时,起重机吊钩5向上升起,带动上合页板452与下合页板453向靠近抓取槽11内侧壁的方向转动,直至两个上合页板452远离活动板45转动轴的一侧与抓取槽11内侧壁相抵紧,两个上合页板452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的外周侧相抵紧,两个下合页板453靠近起重机吊钩5的一侧与起重机吊钩5外周壁相抵紧;吊运结束时,技术人员将起重机吊钩5向远离抓取槽11的方向移动,带动上合页板452和下合页板453向远离抓取槽11内侧壁的方向转动,直至起重机吊钩5与上合页板452、下合页板453相脱离。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