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载体收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0284发布日期:2022-08-09 19:2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涉密载体收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盛放待销毁的涉密载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涉密单位,记载有涉密信息的废弃载体(例如硬盘、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能随意丢弃,必须彻底地、粉碎性地、无法恢复地销毁。通常,对于记载有涉密信息的废弃载体集中收缴,集中送到专门的销毁中心销毁。
3.目前,通常使用周转筐或者航空箱或麻袋等集中收缴、盛放待销毁的涉密载体,运输至销毁中心进行处理。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一般盛放涉密载体的装置不上锁,例如使用周转筐盛放待销毁的涉密载体时,周转筐上无法上锁;在使用航空箱或麻袋收集废弃的涉密载体时,有时会上锁,但是,一般使用的是明锁,例如挂锁、简单的密封锁,这些锁的安全系数较低,很容易被撬开。另外,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如果对开锁的钥匙管理不严,也容易被他人将锁打开,造成涉密载体的失窃、丢失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带有暗锁的、具有自动开锁功能的涉密载体收缴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涉密载体收缴装置,它由上盖、箱体、弹簧合页、暗锁和控制单元构成;
6.所述上盖和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弹簧合页,另一侧安装有所述暗锁;
7.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暗锁提供工作电源;所述微处理器的i/o口通过导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i/o口相连,与销毁中心预处理系统进行通讯,接收操作指令、传输数据;所述微处理器的另一i/o口通过导线与所述暗锁执行机构的控制端相连,操控所述暗锁的动作。
8.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有存储模块;所述微处理器的又一组i/o口通过导线与所述存储模块的i/o口相连,传输数据。
9.优选地,所述暗锁为电磁锁或电子锁。
10.所述涉密载体收缴装置还包括可收折限位杆,所述可收折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相连。
11.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具有rfid通信功能的芯片。
12.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具有蓝牙或wifi或nfc通信功能的芯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密载体收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电路原理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连接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控制单元微处理器电路连接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控制单元存储模块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特征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不应该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其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显而易见。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涉密载体收缴装置由上盖1、箱体2、弹簧合页3、限位杆4、暗锁5和控制单元6构成。上盖1和箱体2的一侧安装有弹簧合页3,另一侧安装有暗锁5。当收缴装置内盛放有待销毁的涉密载体后,上盖1和箱体2闭合,通过暗锁5锁死,收缴装置在销毁前不再进行打开操作,直至到达集中销毁中心后,销毁中心的预处理系统,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方式,向收缴装置发送开箱指令,收缴装置的控制单元收到该指令后,打开暗锁,收缴装置被打开,销毁中心机械手将箱内待销毁的涉密载体取出,进行后续销毁工作,全程无需人工介入,从而,杜绝在运输过程中,收缴装置被随意打开,涉密载体丢失的现象发生。
20.如图1所示,为防止无人工介入开箱时,上盖1过渡打开,本实用新型在上盖1和箱体2之间安装有可收折限位杆4。开箱时,在弹簧合页3和限位杆4的配合下,既保证上盖1弹开,同时又限制上盖1的开启角度。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电路原理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6包括微处理器(mcu)61、电源模块62、无线通信模块63和存储模块64。电源模块62为整个控制单元和暗锁提供工作电源。微处理器61的i/o口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63的i/o口相连,微处理器6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3与销毁中心预处理系统进行通讯,接收开箱指令,传输数据;微处理器61的另一i/o口通过导线与暗锁执行机构51的控制端相连,控制暗锁执行机构的动作,打开或关闭暗锁。微处理器61的又一组i/o口通过导线与存储模块64的i/o口相连,将接收的数据以及开锁记录等信息存储在存储模块64中以备溯源。
22.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销毁中心预处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包括但不限于接收开锁指令,传输数据信息、开锁记录、收缴箱内存放的涉密载体序列号、来源等信息。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模块管脚接线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选用的无线通信模块为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高频rfid通道芯片(型号为fm13uc08),该芯片通过板载天线l2(rfid天线)与rfid阅读器进行通信,将接收到的指令经管脚5和管脚7(即sda和scl)传输给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mcu通过芯片fm13uc08与rfid阅读器进行通信,实现指令以及记录的信息交互。当fm13uc08芯片与rfid阅读器建立连接后,fm13uco8芯片的管脚6(即irq引脚)输出wake_up低电平信号,此信号连接微处理器mcu的wake_up唤醒引脚,微处理器mcu进入工作状态。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处理器管脚连接图,微处理器mcu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的核心器件,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收销毁中心预处理系统发出的开锁指令,产生控制信号给暗锁执行机构,打开暗锁;微处理器还根据销毁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存储在控制单元存储模块的数据到销毁中心。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微处理器mcu的型号为stm32f103vct6,其管脚23(即pa_wkup引脚)与通信芯片的irq引脚相连,
当通信芯片与rfid阅读器建立联系后,irq引脚输出低电平到mcu的23脚,mcu启动动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开锁、数据传输等工作。微处理器芯片stm32f103vct6的i/o口即管脚68和69(即i/o口pa8、pa9)与通信芯片fm13uc08的管脚5(sda)、管脚7(sci)相连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各种指令。
24.微处理器芯片stm32f103vct6的i/o口即管脚83-84与暗锁执行机构的控制端相连。当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收到开锁指令后,微处理器发送指令给暗锁执行机构,使其动作将暗锁打开;同时微处理器芯片stm32f103vct6通过81、82管脚检测获取涉密载体收缴装置的闭合状态(即箱体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进行箱体闭合状态记录。
25.为详细地记录收缴装置的落锁时间、开锁时间、箱内收缴的涉密载体的序列号、来源等信息,以备涉密载体溯源,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还包括有存储模块64,如图4、图5所示,微处理器芯片stm32f103vct6的i/o口即管脚91-93与存储芯片24c512的管脚5-7相连,进行数据传输。
2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暗锁为电子锁或电磁锁。当所述暗锁为电磁锁时,其开锁执行机构51为一继电器,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电磁锁供电回路中。当微处理器收到开锁指令后,输出控制信号使继电器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电磁锁通电,电磁锁打开。当所述暗锁为电子锁时,其开锁执行机构51为pwm信号控制的微型电机,当微处理器输出1k频率信号时,微型电机正转,当微处理器输出2k频率信号时,微型电机反转。通过控制微型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子锁的开锁或上锁。
27.本实用新型通过rfid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当然,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nfc等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2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29.1、安全系数高,防盗性强,从根本上杜绝涉密载体丢失、被盗现象的发生。
30.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暗锁,自收缴装置落锁后,全程无法打开,直至到达销毁中心,由销毁中心预处理系统发出开锁指令,收缴装置的暗锁无人化自动开启,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操作,故,本实用新型安全系数高,全程无人能接触到涉密载体,从根本上杜绝了涉密载体丢失、被盗现象的发生。
31.2、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溯源功能。
32.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可将落锁时间、开锁时间、收缴装置内盛放的涉密载体信息都进行记录,并保存,在需要时,可读取相关数据,进行溯源,保证收缴装置使用全过程的安全。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