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8905发布日期:2023-01-17 16:4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搬运机器人通过顶升机构对物体进行搬运。但是目前的搬运机器人的顶升结构的顶升行程固定,一般采用一个顶升组件进行顶升,其顶升行程较短,对于放置位置较高的物体无法进行顶升。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以上的搬运机器人的顶升结构的顶升行程固定,一般采用一个顶升组件进行顶升,其顶升行程较短,对于放置位置较高的物体无法进行顶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顶升结构;顶升结构安装于机器人本体设有的底盘的上方;顶升结构包括:第一顶升连杆组件、第一顶升电机、顶升台、第二顶升连杆组件、第二顶升电机和顶升板;第一顶升连杆组件安装于底盘的上方;第一顶升电机安装于底盘且驱动第一顶升连杆组件进行顶升;顶升台固定至第一顶升连杆组件的上方;第二顶升连杆组件安装于顶升台的上方;第二顶升电机安装于顶升台且驱动第二顶升连杆组件进行顶升;顶升板设置于第二顶升组件的上端。
8.进一步地,第一顶升连杆组件的上方设有升降台;升降台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顶升台的下端形成有多个用于配合第一固定孔的第一配合孔;顶升台通过螺钉依次旋入第一配合孔和第一固定孔安装于顶升台的上方。
9.进一步地,顶升台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至升降台;第二顶升连杆组件安装于上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间均形成有用于供相机拍照的圆孔。
10.进一步地,第二顶升连杆组件的上端设有用于回转顶升板的回转支承和用于驱动回转支承进行回转的回转电机;回转电机的电机轴固定有回转齿轮;回转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外齿啮合;顶升板固定至回转支承。
11.进一步地,机器人本体设有外壳;外壳上安装有套壳;顶升结构位于套壳内。
12.进一步地,顶升板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其下侧面接触套壳的上侧面。
13.进一步地,套壳的上侧面为支撑平面。
14.进一步地,顶升台设有多个用于辅助支撑套壳的支撑板。
15.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板沿顶升台的周向分布。
16.进一步地,套壳的支撑平面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固定孔;多个支撑板的上端均形成有分别用于配合第二固定孔的第二配合孔;套壳通过螺钉依次旋入第二固定孔和第二配合孔固定至多个支撑板。
17.3、有益效果
18.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具有两个顶升组件,两个顶升组件叠加安装,能够扩大搬运机器人的顶升行程,从而使得搬运机器人既能够顶升放置位置较低的物体,又能够顶升放置位置较高的物体,使用更加灵活,结构接较为简单,通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2.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10,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升降台111,第一固定孔(未示出),第一顶升电机12,顶升台13,上固定板131,下固定板132,支撑柱133,第一配合孔134,圆孔135,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第二顶升电机15,顶升板16,回转支承17,外齿171,回转齿轮18,回转电机19,外壳20,套壳21,支撑平面211,第二固定孔212,支撑板22,第二配合孔22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5.实施例1
26.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10,包括:机
器人主体和顶升结构。顶升结构安装于机器人本体设有的底盘的上方以对物体实现顶升操作。具体的,顶升结构包括: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第一顶升电机12、顶升台13、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第二顶升电机15和顶升板16。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安装于底盘的上方,第一顶升电机12安装于底盘且驱动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进行顶升。顶升台13固定至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的上方。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安装于顶升台13的上方,第二顶升电机15安装于顶升台13且驱动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进行顶升。顶升板16设置于第二顶升组件的上端。这样,在顶升操作时,仅仅驱动第一顶升电机12以带动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进行升降,或者仅仅驱动第二顶升电机15以带动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进行升降,便可以实现搬运机器人在较小顶升行程内顶升物体,可以适应顶升摆放位置较低的物体。同时驱动第一顶升电机12和第二顶升电机15可以实现搬运机器人在较大顶升行程内顶升物体,可以适应顶升摆放位置较高的物体。
27.所以,上述的具有双顶升结构的搬运机器人10具有两个顶升组件,两个顶升组件叠加安装,能够扩大搬运机器人的顶升行程,从而使得搬运机器人既能够顶升放置位置较低的物体,又能够顶升放置位置较高的物体,使用更加灵活,结构接较为简单,通用性更高。
2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顶升连杆组件11的上方设有升降台111。升降台111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顶升台13的下端形成有多个用于配合第一固定孔的第一配合孔134,顶升台13通过螺钉依次旋入第一配合孔134和第一固定孔安装于顶升台13的上方。这样的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对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进行拆装,从而实现双层顶升和单层顶升之间的切换。
29.具体的,顶升台13包括:上固定板131、下固定板132和多个支撑柱133。多个支撑柱13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上固定板131和下固定板132,下固定板132固定至升降台111,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安装于上固定板131。这样的安装结构简单,在保证稳定性高的同时,质量较轻,同时散热性还好。上固定板131和下固定板132的中间均形成有圆孔135以用于供相机拍照。
3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顶升连杆组件14的上端设有回转支承17和回转电机19。回转支承17用于回转顶升板16,回转电机19用于驱动回转支承17进行回转。回转电机19的电机轴固定有回转齿轮18,回转齿轮18与回转支承17的外齿171啮合,顶升板16固定至回转支承17。当回转电机19启动时,其带动回转齿轮18进行转动,回转齿轮18再通过外齿171带动回转支承17进行回转动作。
3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器人本体设有外壳20,外壳20上安装有套壳21。顶升结构位于套壳21内,从而对顶升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并保证搬运机器人的美观性。
3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顶升板16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其下侧面接触套壳21的上侧面,这样套壳21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减轻顶升组件的承重力。
33.具体的,套壳21的上侧面为支撑平面211,以提高对顶升板16的支撑性能。
3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顶升台13设有多个支撑板22。支撑板22用于辅助支撑套壳21,从而在支撑顶升板16时,进一步提高套壳21的支撑性能,进而提高搬运机器人整体的承重能力。
35.具体的,多个支撑板22沿顶升台13的周向分布。套壳21的支撑平面211在其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固定孔212,多个支撑板22的上端均形成有分别用于配合第二固定孔212的
第二配合孔221,套壳21通过螺钉依次旋入第二固定孔212和第二配合孔221固定至多个支撑板22。这样的安装结构简单且更加的美观。
36.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