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7844发布日期:2022-10-22 02:5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是一种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化妆品的旅行装相对于标准销售包装而言容量减小、体积减小,但是包装数量并未减少,依然保持每个品种均独立包装的状态,因此便携性不佳。中国专利文献cn211845367u,于2020年11月3日公开了“一种混合剂密封包装瓶”,包括并排连接的a瓶和b瓶,密封结构和混合装置,所述密封结构对a瓶和b瓶内部的混合剂进行密封,混合装置可以对a瓶和b瓶内部的混合剂进行充分混合,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使其安装时密封效果好,未使用完时可以继续密封,避免了浪费,降低了使用成本;混合装置可以使得a、b两个组份的混合剂充分均匀的混合,结构简单,省时省力,适合推广;a、b瓶为破坏性结构,卸下出口堵塞后就不可逆的变成非封闭结构,需要盖上盖帽才能密封,这防止了瓶体被重复利用,达到了防伪效果;且盖帽设计扁平,方便印刷,形状上也美观大方。对于大多数保养类化妆品而言,都是相对粘稠的水剂或乳剂,依靠自重难以从小口中顺利流出,往往需要另配取液机构,或者是采用软质瓶身挤压出液。而旅行装追求重量轻、体积小、方便携带,另配取液机构或采用软质瓶身均违背了旅行装的最大设计追求。因此,前述现有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在化妆品的旅行装上。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可以在单个结构中独立包装多款水、乳剂,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方便使用的优势。
4.下文中,如无零部件名做前缀进行限定,“轴向”、“径向”、“周向”的方向定义均指整体结构而言。
5.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包括数个内瓶和各个内瓶共用的出液机构,
6.还包括外瓶;
7.外瓶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桶形,材质为刚性材质;在外瓶的侧壁上贯通的设有按压孔,按压孔的数量与内瓶的数量匹配,按压孔在周向上首尾排列;
8.内瓶为弹性材质,适配的嵌设在外瓶内,且每个内瓶的侧壁对应一个按压孔。
9.作为优选,按压孔内配设有按钮,按钮在按压孔的延伸方向上可移动。
10.作为优选,按压孔下方的内瓶的内侧壁上设有按钮装配槽,按钮装配槽为燕尾槽,槽的开口方向朝向外瓶的周向中心,槽的上端开口;按钮包括按钮本体,按钮本体的下端设有与按钮装配槽适配的按钮装配块,按钮装配块适配插接在按钮装配槽内。
11.作为优选,外瓶为圆桶形,内瓶为半圆形或半圆环形;外瓶的内部固定的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为刚性材质,两面分别紧贴两个内瓶的内侧侧壁。
12.作为优选,还包括中套;中套与下方的外瓶轴向固定,周向可转动;中套向下延伸
的设有保险片,保险片设于外瓶的内侧壁和内瓶的外侧壁之间,可绕轴转动。
13.作为优选,固定板的径向其中一侧与外瓶的内侧壁连接,径向另一侧与径向其中一侧之间设有保险片通过间隙,保险片通过间隙的位置和尺寸与保险片的位置和尺寸适配。
14.作为优选,按钮装配槽凸起的设于外瓶的内侧壁上;在按钮装配槽的凸起部上端面上设有保险片定位槽,保险片定位槽的开口方向延周向朝向保险片通过间隙,且保险片定位槽的位置和尺寸与保险片的位置和尺寸适配;当保险片转动至保险片定位槽时,按钮本体位于保险片的径向外侧。
15.作为优选,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内嘴和外嘴;内嘴设有两个内嘴出液管,外嘴设有两个外嘴出液孔,内嘴的两个内嘴出液管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内瓶密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外嘴的一个外嘴出液孔密封连接。
16.作为优选,还包括中套;中套与下方的外瓶轴向固定;中套向下延伸的设有保险片,保险片设于外瓶的内侧壁和内瓶的外侧壁之间,保险片上设有保险片插接固定槽,保险片插接固定槽开口方向向下,与固定板适配插接。
17.作为优选,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内嘴、外嘴和混合器;内嘴设有两个内嘴出液管,外嘴的顶端设有一个外嘴出液孔,混合器相对内嘴轴向固定、周向可转动;混合器上设有2个出液过孔,位置一一对应内嘴出液管的上端,混合器周向转动的位置对应出液过孔与内嘴出液管的通、断状态。
18.本方案设计的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不能简单的沿用传统技术中的两个独立的内瓶,而是先要确定外瓶,外瓶采用刚性材质制造,确保按压不变形。外瓶的形状是上端开口的桶形,例如正多边形的桶形等,在外瓶的侧壁上设按压孔,作为按压内瓶使用。而内瓶的形状也有相对的要求,必须是所有内瓶在截面上拼合起来的形状尺寸适配对应外瓶的截面形状尺寸,可以将所有内瓶均适配的嵌装在外瓶内,而且每个内瓶均有一个径向的外侧方的侧壁对应一个按压孔。内瓶是弹性材质制造。在此基础上,配合各个内瓶共用的出液机构,即形成了本方案的基本结构。使用时按需找到对应的内瓶,通过按压孔进行按压,即可从对应内瓶中将所需水剂挤出使用。常规状态下内瓶受到刚性的外瓶保护,不会出现误挤压的问题。出液机构可以参考中国专利文献cn211845367u中的相应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另行设计。
19.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包括在按压孔内配设按钮。可以在按压孔下方的内瓶的内侧壁上设按钮装配槽,对应在按钮本体的下端设按钮装配块,将按钮装配块插接在按钮装配槽内,即可使按钮本体具备了在按压孔的延伸方向上可往复移动的能力。
20.基于制造、装配和携带、使用的便利,本结构更推荐采用圆桶形外瓶、配两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半圆环形内瓶的组合,其中半圆形内瓶容量更大,下文就以该组合进行进一步介绍。
21.此组合中,增加了一个延轴向和径向延伸的刚性的固定板,而两个内瓶的径向内侧侧壁正好紧贴在固定板上,因此对其中一个内瓶进行挤压,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内瓶。
22.虽然两个内瓶各自独立承装不同的水剂,但是对于化妆品旅行装的使用用途而言,主要有两种区别用法:一种是两种水剂各自单独使用,例如晨妆水和晚妆水,一种是两种水剂需要混合使用,例如基础油和功效油。对于前者,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使用时只挤
压正确的那个内瓶;对于后者,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使用时两个内瓶都同时被挤压。
23.由此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细分结构:
24.第一种,设计有一个中套,可通过卡接等结构与外瓶的上端瓶口卡接,中套与外瓶可周向转动,不可轴向移动。在中套的下方设计出一个形状为圆弧形的保险片,保险片插设在外瓶的内侧壁和内瓶的外侧壁之间,当中套相对外瓶周向转动时,保险片也会随之转动。当转动至按钮本体的内侧位置时,就形成了对按钮本体按压的阻挡,保证该按钮无法被按下。为此还需要做两个改进:其一,在固定板的其中一侧和外瓶侧壁之间,使保险片通过间隙,以便保险片可沿周向在两个按钮对应位置之间往复转动。其二,在按钮所在位置设置保险片定位槽作为定位结构,确保保险片能停留在准确的位置,起到限制按钮本体向内平移的作用。在此种结构中使用的出液机构,可以是用内嘴和外嘴结合的办法,内嘴上的两个内嘴出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内瓶和外嘴上的一个外嘴出液孔,使用时每个内瓶均固定对应一个内嘴出液管和一个外嘴出液孔。
25.第二种,仍然保留中套,中套与外瓶轴向、周向均固定。具体的,轴向固定可以采用卡接结构,周向固定可以采用在保险片上设置保险片插接固定槽,将保险片插接固定槽与固定板适配插接来实现。对应用途,本设计方案的出液机构可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11845367u中的相应结构,或者做一些适应性改进。例如,内嘴保留两个内嘴出液管,外嘴的功能性结构是一个下端开口上端闭合的空腔,空腔的上端贯通的只保留一个外嘴出液孔,另外再配设一个混合器。内嘴的两个内嘴出液管下端分别与两个内瓶连接,上端则密封抵接在混合器底面。混合器包括圆形的底座和设于底座上方向上延伸的柱状体。底座上沿纵向开有两个出液过孔,位置与内嘴出液管上端对齐;底座的侧壁在周向上设有转动锁定缺口,在转动锁定缺口内设有两个尺寸相同、位置靠近的锁定槽,两个槽之间可设计为弧形外凸结构,以便形成过盈配合;对应的,在内嘴上端面设有圆形的下凹槽,可以与混合器的底座适配嵌合,确保混合器轴向与内嘴实现定位。下凹槽的槽侧壁上凸起设有混合器锁定凸块,混合器锁定凸块与锁定槽尺寸对应。当混合器相对内嘴往复转动时,混合器锁定凸块在两个锁定槽之间往复运动,两个锁定槽对应形混合器相对内嘴的两个配合位置,其一是内嘴出液管上端与导通两个出液过孔,其二是内嘴出液管上端被混合器的底座封闭。这两个位置即形成了对两个内瓶的开、闭控制位置,储运阶段采用闭位置,就不会因为按钮受压而将两个内瓶中的水剂意外挤出。使用者初次使用时,转动至开位置即可正常按压按钮出液使用。柱状体外侧壁设有混合螺旋槽。而外嘴的空腔即适配的套接在柱状体外,从两个内瓶中挤出的水剂即可在空腔内实现混合,而混合螺旋槽提高了混合效果。混合后的混合液即可从唯一的外嘴出液孔挤出。
26.综上所述,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单个结构中独立包装多款水、乳剂,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方便使用的优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轴向剖视图;
28.图2是实施例1的零件分解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瓶和按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轴向剖视图;
31.图5是实施例2中中套、内嘴、外嘴和混合器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2.图6是实施例2中中套、内嘴、外嘴和混合器的另一视角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3.其中:
34.1外瓶,11按压孔,12固定板,13保险片通过间隙,14按钮装配槽,15保险片定位槽,121避让缺口,
35.2按钮,21按钮本体,22按钮装配块,23上定位块
36.3内瓶,
37.4中套,41保险片,42保险片插接固定槽,
38.5内嘴,51内嘴出液管,52混合器锁定凸块,
39.6外嘴,
40.7密封垫片,
41.8上盖,
42.9混合器,91混合螺旋槽,92出液过孔,93转动锁定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44.实施例1
45.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是一种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可实现两个内瓶独立包装、独立出液的效果。本实施例包括外瓶1、按钮2、内瓶3、中套4、内嘴5、外嘴6、密封垫片7和上盖8等主要零件。
46.参见图2、图3所示,外瓶1是一个上端开口的圆筒形。在外瓶1的侧壁圆周上,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贯通厚度方向的按压孔11。在外瓶1的内部空腔中,沿轴向和径向固定的设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将外瓶1的内部空腔沿径向对分为两个半圆形。外瓶1和固定板12均为刚性材质。本例中,固定板12径向的其中一侧与外瓶1的侧壁之间,留有保险片通过间隙13,另一侧的上端,设有避让缺口121。在按压孔11所在位置,外瓶1的侧壁下部对应的设有向内侧凸起的凸台,凸台上设有按钮装配槽14,按钮装配槽14为凸字形的燕尾槽,槽的开口方向向上。而在按钮装配槽14对应位置的按压孔11上方,则凹进的设有一条定位槽。在凸台上还设有一个保险片定位槽15,保险片定位槽15的开口方向朝上,延伸方向则是紧贴外瓶1的侧壁朝向设有保险片通过间隙13的一侧。
47.参见图2、图3所示所示,按钮2为两个。每个按钮2均包括一个按钮本体21,按钮本体21的形状尺寸与按压孔11的形状尺寸对应,而外侧面为与外瓶1的外侧壁适配对应的圆弧形。在按钮本体21的下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按钮装配块22,在按钮本体21的上方,则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块23。按钮装配块22适配插入保险片定位槽15中,上定位块23适配嵌设在定位槽中,使按钮本体21位于按压孔11内,常态下按钮本体21的外侧面与外瓶1的外侧壁拼合为完整的圆柱面,按压时按钮本体21沿按压孔11向内运动,松开后按钮本体21向外侧复位。
48.内瓶3的数量为两个,瓶口在上方,截面形状为半圆形,高度适配外瓶1的高度,每个内瓶3都适配的插接在外瓶1内被固定板12分隔成的其中一个半圆空间内。插接后,每个内瓶3的半圆侧壁均对应一个按压孔11及一个按钮2。
49.中套4是个上下贯通的圆筒形,下方通过卡接结构与外瓶1实现轴向固定和周向可转动。中套的环形的下侧边伸入外瓶1的内部,通过避让缺口121和保险片通过间隙13与固定板12消除干涉。中套向下延伸的连接有保险片41。保险片41是一个刚性的弧形薄片,正好可以插设在外瓶1的侧壁和内瓶3的侧壁之间。当中套4相对外瓶1周向转动时,保险片41可顺利通过保险片通过间隙13,在两个按钮2对应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转动至按钮2对应的位置后,保险片41的下端会沿保险片定位槽15滑动至槽底,形成周向定位。此时保险片41位于按钮本体21和内瓶3的侧壁之间,确保此按钮本体21无法向内运动,按压到内瓶3,从而形成对此内瓶3的按压保护。
50.本例的出液机构包括内嘴5和外嘴6。内嘴5设有两个并联的内嘴出液管,外嘴6也设有两个并联的外嘴出液孔,内嘴5和外嘴6均通过中套4固定,外嘴6罩设在内嘴外,每个内嘴出液管的下端均连接一个内瓶3的瓶口,上端则独立连接一个外嘴出液孔。按压选定内瓶3时,瓶内的水剂就会从相连的内嘴出液管挤出至外嘴出液孔,使用者即可使用。
51.上盖8则是以可拆装的卡接结构罩设在中套4上方,将外嘴6罩在内部。上盖8的顶面下方以凹槽嵌入密封垫片7,罩合后,密封垫片7通过弹性变形,将外嘴6上的两个外嘴出液孔堵住。
52.实施例2
53.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2,是另一种侧按压多瓶组合结构,可实现两个内瓶独立包装、混合出液的效果。本实施例同样包括外瓶1、按钮2、内瓶3、中套4、内嘴5、外嘴6、密封垫片7和上盖8等主要零件,其中出液机构除了内嘴5和外嘴6,还包括混合器9。
5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参见图5和图6。
55.本例的中套4与外瓶1卡接,轴向固定,周向也固定。具体是在保险片41上设计了开口向下的保险片插接固定槽42,保险片插接固定槽42与避让缺口121插接。
56.本例的内嘴5除了保留两个并列的内嘴出液管51,还在内嘴5的上端面设有下凹的圆形的配合槽,在配合槽的槽侧壁上设有两个外凸的混合器锁定凸块52,在配合槽的中部也向上凸起的设有混合器安装柱。
57.混合器9包括下方的圆形底座和底座上方的柱状体。底座侧面设有转动锁定缺口93,转动锁定缺口93内设有一对沿纵向延伸的锁定槽,锁定槽尺寸相同,位置相邻,之间仅以外凸的圆弧形相连,以形成过盈配合结构。相对与相邻的一对锁定槽,混合器锁定凸块52的数量仅一个,仅可以同时适配其中一个锁定槽。底座上对应设有两个出液过孔92,分别与两个内嘴出液管51上端出口对接。柱状体上设有两条混合螺旋槽91,从下端靠近底座的位置开始,沿柱状体盘旋而上,直至柱状体的上端,以一条一字槽连通两条混合螺旋槽91的上端点。相对于内嘴5周向转动混合器9,通过混合器锁定凸块52与锁定槽的配合,可以使混合器9停留在两个不同的周向位置上,这两个位置一个是内嘴出液管51的上端出口对应出液过孔92,此时内瓶3处于开状态,通过按压按钮2可以挤出内瓶3中的水剂;一个是内嘴出液管51的上端出口被混合器9的底座封闭,此时内瓶3处于闭状态,按压按钮2无法出液。
58.外嘴6设有一个下方大、向上逐渐收敛的喇叭形空腔,固定后此空腔将混合器9完整的罩设在内,在混合器9近上端,空腔壁以紧配合的方式紧贴混合器9的柱状体的表面,仅保留混合螺旋槽91的空隙。在喇叭形空腔的上端,仅设有一个贯通的外嘴出液孔。
59.本例结构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同时按压两个内瓶3,两种水剂同时挤出至出液过
孔92上方,在外嘴6的空腔内进行初步混合,在混合螺旋槽91的作用下强行混合,混合液被送到一字槽,通过外嘴出液孔挤出。
60.余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