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规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3175发布日期:2022-11-15 19:2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规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规整机构。


背景技术:

2.在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动化及电池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电芯是电池的重要组成单位,电池是由电芯先组装成模组,然后再由模组经过软包包装组成。电池在组装过程中具有多个不同的环节,其中,在上料栈板环节,相邻两电芯在栈板上的间距为56.52mm;而产线托盘上相邻两电芯放置槽之间的间距为61mm。机器人每次可夹取三个电芯,机器人在将该三个电芯从栈板输送至产线托盘上时,由于栈板上电芯之间的间距与产线托盘上放置槽之间的间距不一致,如此会导致送料失败,故在将该三个电芯送入产线托盘上之前需要对电芯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相邻两电芯之间的间距与放置槽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而如何对该三个电芯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规整机构,主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三个电芯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规整机构,包括规整结构,所述规整结构包括夹持件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各所述夹持件均用于夹持单个电芯,且所述第二夹持件位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各自相对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或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各自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件。
6.可选的,各所述夹持件均包括两个夹持部,且一个夹持部用于夹持电芯的一端,另一个夹持部用于夹持电芯的另一端。
7.可选的,各所述夹持部均包括两个可相对开合的夹臂,以通过两个所述夹臂夹持电芯。
8.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同步运动。
9.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杆、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所述第一螺杆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正螺纹段和第一反螺纹段,所述第一座体螺纹套设在第一正螺纹段上,所述第二座体螺纹套设在第一反螺纹段上,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在第一座体上,第三夹持件设置在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对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限位,使第一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一座体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座体上的第三夹持件同时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件。
10.可选的,所述的电芯规整机构所述规整结构还包括第一整形板和第二整形板,所述第一整形板用于受驱动抵推各夹持件所夹持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二整形板用于受驱动抵推各夹持件所夹持电芯的另一侧。
11.可选的,所述规整结构包括第一电缸,以通过第一电缸驱动所述第一整形板运动;和/或,所述规整结构包括第二电缸,以通过第二电缸驱动所述第二整形板运动。
12.可选的,所述的电芯规整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规整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规整结构相对靠近或远离。
13.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规整结构同步相对靠近或远离。
14.可选的,规整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夹持件和第一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螺杆、第三座体、第四座体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螺杆转动,所述第二螺杆具有相连接的第二正螺纹段和第二反螺纹段,所述第三座体螺纹套设在第二螺纹段上,所述第四座体螺纹套设在第二反螺纹段上,一个规整结构通过其安装板设置在第三座体上,另一个规整结构通过其安装板设置在第四座体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对第三座体和第四座体限位,使第二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三座体上的规整结构和第四座体上的规整结构同时相对靠近或远离。
15.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芯规整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各自相对靠近第二夹持件时,可以使两侧的电芯相对靠近中间的电芯,如此可以缩小相邻两电芯之间的距离;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各自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使,可以使两侧的电芯相对远离中间的电芯,如此可以增大相邻两电芯之间的距离;
17.2、通过设置两个规整结构,每个规整结构均可夹持一组电芯,两个规整结构相对靠近时可带动所夹持的两组电芯相对靠近,以使两组电芯之间的间距缩小。两个规整结构相对远离时可带动所夹持的两组电芯相对远离,以使两组电芯之间的间距增大。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规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规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规整结构的三个夹持件均夹持电芯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规整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24.图6是图5中电芯规整机构的组装图。
25.附图标记:1、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第三夹持件;4、第一整形板;5、第二整形板;6、第一电缸;7、第二电缸;8、第一驱动机构;9、第一限位结构;11、安装板;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驱动机构;21、安装部;81、第一驱动电机;82、第一座体;83、第二座体;91、第一轨道;92、第一滑块;31、夹持部;311、夹臂;141、第二驱动电机;142、第三座体;143、第四座体;151、第二轨道;152、第二滑块;10、第一电芯;20、第二电芯;30、第三电芯;100、规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规整机构,其包括规整结构100。规整结构100包括夹持件和第一驱动机构8。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和第三夹持件3。各夹持件均用于夹持单个电芯。第二夹持件2位于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之间。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第三夹持件3三者各夹持一个电芯。为方便描述,如图3所示,将第一夹持件1所夹持的电芯取为第一电芯10,将第二夹持件2所夹持的电芯取为第二电芯20,将第三夹持件3所夹持的电芯取为第三电芯30,其中,第二电芯20位于第一电芯10和第三电芯30之间。第一电芯10、第二电芯20和第三电芯30均竖直放置,且三者相互平行。
30.前述的第一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各自相对靠近第二夹持件2,使第一电芯10和第三电芯30均相对靠近第二电芯20,如此可以缩小相邻两电芯之间的距离。第一驱动机构8还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各自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2,使第一电芯10和第三电芯30均相对远离第二电芯20,如此可以增大相邻两电芯之间的距离。
31.在上述示例中,通过保持中间的电芯不动,而使两侧的电芯相对靠近或远离中间的电芯。换句话说,通过保持第二电芯20不动,而使第一电芯10和第三电芯30两者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电芯20,从而可以达到对三个电芯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目的。
32.为了提高电芯间距的调整效率,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同步运动。具体来说,第一驱动机构8可以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同时相对靠近第二夹持件2,或者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同时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2。相对于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两者的分步运动,本示例中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两者的同步运动,使相邻两电芯的间距可以快速增大或缩小,如此具有提高电芯间距调整效率的优点。
33.为了实现前述第一驱动机构8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同步运动的功能,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8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机81、第一螺杆、第一座体82、第二座体83和第一限位结构9,第一驱动电机81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正
螺纹段和第一反螺纹段,第一正螺纹段和第一反螺纹段两者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一座体82螺纹套设在第一正螺纹段上,第二座体83螺纹套设在第一反螺纹段上。前述的第一夹持件1设置在第一座体82上,前述的第三夹持件3设置在第二座体83上。第一限位结构9用于对第一座体82和第二座体83限位,使第一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一座体82上的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座体83上的第三夹持件3同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2。第一限位结构9可以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具有第一轨道91和设置在第一轨道91上的两个第一滑块92,第一轨道91与第一螺杆平行设置。一个第一滑块91用于与第一座体82连接,另一个第一滑块91用于与第二座体83连接。
34.如图4所示,前述的各夹持件均包括两个夹持部31,且一个夹持部31用于夹持电芯的一端,另一个夹持部31用于夹持电芯的另一端。其中,两个夹持部31相互配合夹持电芯的两端,可以将电芯夹持的更加稳固。
35.如图4所示,前述的各夹持部31均可以包括两个可相对开合的夹臂311,以通过该两个夹臂311夹持电芯。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各夹持部31还均包括驱动缸,以通过驱动缸驱动两个夹臂311相对开合。其中,驱动缸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等。
36.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2所示,规整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第一夹持件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2上,第一连接板1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座体82上,第一连接板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滑轨的一个第一滑块92上。第三夹持件3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3上,第二连接板1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座体83上,第二连接板13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滑轨的另一第一滑块92上。
37.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夹持件1通过第一连接板12设置在第一座体82上,第三夹持件3通过第二连接板13设置在第二座体83上,且第一座体82通过第一连接板12被第一滑轨限位,第二座体83通过第二连接板13被第一滑轨限位。
38.如图2所示,前述的规整结构100还可以包括安装板11,前述的第一驱动机构8和各夹持件均设置在安装板11上。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第二夹持件2可以具有安装部21,该安装部可以为固定架。第二夹持件2通过其安装部21固定在安装板11上,第二夹持件2的安装部21比如固定架可以通过螺丝等固定在安装板11上。
39.如图2所示,前述的规整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整形板4和第二整形板5,第一整形板4用于受驱动抵推各夹持件所夹持电芯的一侧,以使各电芯的一侧平齐。第二整形板5用于受驱动抵推各夹持件所夹持电芯的另一侧,以使各电芯的另一侧平齐。其中,第一整形板4与第二整形板5配合,可以使各夹持件所夹持电芯的两侧保持平齐。
4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整形板4和第二整形板5两者靠近电芯的一侧均具有防滑纹,以防止在推动电芯时打滑。
41.如图2所示,前述的规整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缸6,以通过第一电缸6驱动第一整形板4运动。规整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缸7,以通过第二电缸7驱动第二整形板5运动。其中,第一电缸6和第二电缸7均为市购件,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42.如图5和图6所示,前述的电芯规整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4。规整结构10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两个规整结构100相对靠近或远离。具体来说,每个规整结构100上均可以放置三个电芯,该三个电芯为一组。两个规整结构100可以放置两组电芯。两个规整结构100相对靠近时可以带动两组电芯同步相对靠近,两个规整结构100
相对远离时可以带动两组电芯同步相对远离,如此可以达到对两组电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目的。
43.为了提高两组电芯之间间距的调节效率,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两个规整结构100同步相对靠近或远离。相对于两个规整结构100的分步运动,本示例中两个规整结构100的同步运动,使两组电芯之间的间距可以快速增大或缩小,如此具有提高两组电芯之间间距调整效率的优点。
44.如图5所示,规整结构100可以包括安装板11,规整结构100的夹持件和第一驱动机构8均设置在安装板11上。其中,第二驱动机构14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41、第二螺杆、第三座体142、第四座体143和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驱动电机141用于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具有相连接的第二正螺纹段和第二反螺纹段。第二正螺纹段和第二反螺纹段两者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三座体142螺纹套设在第二正螺纹段上,第四座体143螺纹套设在第二反螺纹段上。一个规整结构100通过其安装板11设置在第三座体142上,另一个规整结构100通过其安装板11设置在第四座体143上。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对第三座体142和第四座体143限位,使第二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三座体142上的规整结构100和第四座体143上的规整结构100同时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包括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具有第二轨道151和设置在第二轨道151上的两个第二滑块152,第二轨道151与第二螺杆平行设置。一个第二滑块152用于与第三座体142连接,另一第二滑块152用于与第四座体143连接。其中,第二滑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
45.如图5所示,前述一个规整结构100的安装板11同时连接在第三座体142和一个第二滑块152上,另一个规整结构100的安装板11同时连接在第四座体143和另一个第二滑块152上。
46.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47.本实用新型在于设计一种电芯规整机构,其包括规整结构100,规整结构100均包括三个夹持件,分别为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和第三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2位于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之间。其中,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均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件2,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两者相对靠近第二夹持件2时,可使三个夹持件所夹持电芯之间的间距缩小;第一夹持件1和第三夹持件3相对远离第二夹持件2时,可使三个夹持件所夹持电芯之间的间距增大。
48.前述规整结构1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规整结构100可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中,每个规整结构100均可夹持一组电芯,两个规整结构100相对靠近时可带动所夹持的两组电芯相对靠近,以使两组电芯之间的间距缩小。两个规整结构100相对远离时可带动所夹持的两组电芯相对远离,以使两组电芯之间的间距增大。
4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