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9991发布日期:2022-10-14 23:0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式正火炉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轴类零件是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生产这类零件时需先对毛坯进行热处理,毛坯的热处理不仅对切削加工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可以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目前现行业中普遍使用正火炉进行正火等热处理,网带式正火炉具有生产效率高,周期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而轴类件形状大小不一,出炉时的位置形态也各不相同,轴与轴之间放置的间隙较大无法合理利用空间,流转到下步工序时仍需人力来统一规范放置,工作任务繁重且工作效率较低。且部分轴类件尺寸大,重量大,出炉时温度又高,长时间劳作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在轴类件从正火炉中落下时能自动快速的调整料件摆放形态,对料件进行简单摆放。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包括振动框和集料框,所述振动框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在所述振动框的内部斜向下相对交叉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斜向下固定连接在所述振动框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振动框的上部,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直线调节机构的一端,所述直线调节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振动框,所述集料框设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下方,在所述振动框的两外侧立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振动电机,在所述振动框的下部四角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均连接一个第一支座,在每个所述第一支座的下面依次设有弹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
5.优选地,所述直线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框,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外面并可沿所述第二调节件移动,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支座,所述第四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
6.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调节件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调节件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在重合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套设有销轴。
7.优选地,所述直线调节机构为液压缸或气缸。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轴类件从正火炉中落下
时能自动快速的调整料件摆放形态,对料件进行简单摆放,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摆放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直线调节机构与振动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料框;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振动框;5、第一支座;6、弹簧;7、第二支座;8、连接部;9、振动电机;10、第三支座;11、第一调节件;12、第二调节件;13、第四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13.如图1和2所示,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包括振动框4和集料框1,振动框4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在振动框4的内部斜向下相对交叉设置有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第一挡板2斜向下固定连接在振动框4的内部,第一挡板2的下端位于第二挡板3的下端的上方,第二挡板3的上端转动连接振动框4的上部,第二挡板3的下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直线调节机构的一端,直线调节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振动框4,集料框1设于第二挡板3的下方,在振动框4的两外侧立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振动电机9,在振动框4的下部四角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部8,每个连接部8均连接一个第一支座5,在每个第一支座5的下面依次设有弹簧6和第二支座7,第一支座5和第二支座7分别固定连接弹簧6的两端。
14.具体地,直线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11和第二调节件12,第一调节件1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座10,第三支座固定连接振动框4,第一调节件11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调节件12的外面并可沿第二调节件12移动,第二调节件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支座13,第四支座13固定连接第二挡板3的下表面。
15.在第一调节件1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在第二调节件1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适配,在重合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套设有销轴。销轴将调节好的第一调节件11与第二调节件12固定连接在一起。若要根据轴类件的直径尺寸来改变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之间的缝隙大小,使缝隙只能满足一个轴类件通过,只需改变第二调节件12在第一调节件11内的长度,然后用销轴固定即可。直线调节机构也可为液压缸或气缸。
16.轴类件从正火炉中出来首先落到第一挡板2上,轴类件被调整成平行第一挡板2的状态,轴类件沿第一挡板2向下滑到第二挡板3上,被调整成平行第二挡板3的状态,经过两个挡板的调整后,轴类件以统一的形态(即平行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的交线的形态)从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的缝隙中落到集料框1内,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摆放。轴类件较小时,只需两挡板即可完成状态调整。当轴类件较大时,可启动振动电机9来对挡板上的轴类件进行振动,使其能快速有效的完成状态调整。
1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框(4)和集料框(1),所述振动框(4)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在所述振动框(4)的内部斜向下相对交叉设置有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2)斜向下固定连接在所述振动框(4)的内部,所述第一挡板(2)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挡板(3)的下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3)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振动框(4)的上部,所述第二挡板(3)的下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直线调节机构的一端,所述直线调节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振动框(4),所述集料框(1)设于所述第二挡板(3)的下方,在所述振动框(4)的两外侧立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振动电机(9),在所述振动框(4)的下部四角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部(8),每个所述连接部(8)均连接一个第一支座(5),在每个所述第一支座(5)的下面依次设有弹簧(6)和第二支座(7),所述第一支座(5)和所述第二支座(7)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件(11)和第二调节件(12),所述第一调节件(1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支座(10),所述第三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框(4),所述第一调节件(11)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件(12)的外面并可沿所述第二调节件(12)移动,所述第二调节件(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支座(13),所述第四支座(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3)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调节件(1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调节件(1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在重合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套设有销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调节机构为液压缸或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带式等温正火炉轴类件辅助下料装置,涉及网带式正火炉技术领域。包括振动框和集料框在振动框的内部斜向下相对交叉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下端位于第二挡板的下端的上方,第二挡板的下端的下表面转动连接直线调节机构的一端,直线调节机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振动框,集料框设于第二挡板的下方,在振动框的两外侧立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振动电机,在振动框的下部四角连接一个第一支座,在每个第一支座的下面依次设有弹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固定连接弹簧的两端。本辅助下料装置在轴类件从正火炉中落下时能自动快速的调整料件摆放形态,对料件进行简单摆放,减少人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效益。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崔新宇 张招 张玉红 王晨华 陈琳 马丁丁 张军改 张恒 杜会琨 李赵佳 郭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邯郸峰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8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