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4592发布日期:2022-11-15 20:0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箱机构。


背景技术:

2.在产品生产成型之后,一般还需要对产品成品进行包装、装箱,以便销售、存储、搬抬和运输。因此,对产品成品的包装工艺是需要考虑的必要环节。
3.受限于生产设备成本、厂房成本等因素,企业的生产线需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包装,不同种类的产品的外形尺寸、装箱规格等均不同。因此需要对生产线进行调节,但现有的装箱机构无法适应多种规格的包装箱,在不同的产品进行切换包装时,往往需要人工对装箱机构进行调节,操作复杂,调整时间长,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箱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5.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所述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相互间隔;
6.与所述下传送机构对应的上传送机构,所述上传送机构位于所述下传送机构的上方;
7.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传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的间距;
8.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上传送机构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下传送机构与所述上传送机构的间距;
9.第三调节机构,所述下传送机构和所述上传送机构均配置有所述第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对应的所述下传送机构或所述上传送机构上的装箱工位的长度。
1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轨和与所述下传送机构数量一致的支架,所述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下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部,所述上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上部。
1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传送机构和所述上传送机构均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互间隔构成所述装箱工位。
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传送机构的装箱工位与所述上传送机构上的装箱工位相对设置。
1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1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挡板移动;
1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二挡板移动。
1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传动带或传动链或传动绳;
17.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传动带或传动链或传动绳。
1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架带动所述上、下传送机构移动。
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提升装置和,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提升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传送机构连接。
2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为升降螺杆或丝杆。
2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与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和所述第三调节机构电连接。
2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通过所述人机界面输入至所述输入端的数据计算尺寸变化值。
2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24.所述下传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的第一下传送机构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的第二下传送机构;
25.所述上传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的第一上传送机构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的第二上传送机构。
26.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箱机构,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相互间隔;与下传送机构对应的上传送机构,上传送机构位于下传送机构的上方;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的间距;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下传送机构与上传送机构的间距;第三调节机构,下传送机构和上传送机构均配置有第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对应的下传送机构或上传送机构上的装箱工位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包装箱的尺寸自动调节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间的距离、上传送机构与下传送机构的间距和装箱工位的长度,操作简便,灵活性强,缩短了更换产品时的调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8.进一步的,机架上设置有导轨和与下传送机构数量一致的支架,支架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上,下传送机构设置于支架的下部,上传送机构设置于支架的上部。可以根据包装箱的尺寸快速调整支架的位置,且通过支架可以实现上传送机构和下传送机构的同步移动,减少操作过程。
29.进一步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与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上设置有计算模块,用于处理用户通过人机界面输入至输入端的数据,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电连接。通过计算模块计算包装箱的尺寸变化值,使电路板调整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的工作模式,提高了装箱机构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箱机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箱机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4.图4为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5.附图标记:
36.1-机架;2-支架;3-下传送机构;4-上传送机构;5-第一调节机构;6-第二调节机构;7-第三调节机构;11-导轨;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31-第一下传送机构;32-第二下传送机构;41-第一上传送机构;42-第二上传送机构;61-左侧第二调节机构;62-右侧第二调节机构;71-第一驱动装置;72-第二驱动装置;311-第一传动件;312-第二传动件;313-第一挡板;314-第二挡板;611-提升装置;612-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所示,一种装箱机构,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3,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3相互间隔;与下传送机构3对应的上传送机构4,上传送机构4位于下传送机构3的上方;第一调节机构5,分别与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3传动连接,用于调节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3的间距;第二调节机构6,与上传送机构4连接,用于调节下传送机构3与上传送机构4的间距;第三调节机构7,下传送机构3和上传送机构4均配置有第三调节机构7,用于调节对应的下传送机构3或上传送机构4上的装箱工位的长度。
39.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包装箱的尺寸自动调节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3间的距离、上传送机构4与下传送机构3的间距和下传送机构3/上传送机构4上的装箱工位的长度,以适应包装箱的长度、高度和宽度,操作简便,灵活性强,缩短了更换产品时的调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0.如图1、图2所示,机架1呈方体状,至少两个下传送机构3、上传送机构4、第一调节机构5、第二调节机构6和第三调节机构7均位于机架1内。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呈长方体的框架状。
41.机架1沿本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有导轨11,导轨11位于机架1的下部。机架1上还设置有与下传送机构3数量一致的支架2,支架2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11上,下传送机构3设置于支架2的下部,上传送机构4设置于支架2的上部。
42.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位于机架1的左侧,第二支架2位于机架1的右侧。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与导轨11滑动连接,并通过导轨11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稳定性,机架1设置有多个导轨11。
43.使加工装置在生产不同尺寸的包装箱时,可以根据包装箱的尺寸快速调整第一支
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位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加工装置在加工包装箱时尺寸受限的缺陷,扩大了加工装置的加工范围,
44.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传送机构3包括第一下传送机构31和第二下传送机构32,第一下传送机构31设置于第一支架21的下部,第二下传送机构32设置于第二支架22的下部。
4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5,第一调节机构5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分别与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传动连接,动力装置的驱动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传动调整第一下传送机构31与第二下传送机构3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上传送机构41与第二上传送机构42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包装箱的长度。
46.具体地,动力装置优选为伺服电机。
47.动力装置通过驱动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对(或相向)移动以带动第一下传送机构31和第二下传动机构32移动以及第一上传送机构41与第二上传送机构42移动以调整间距。使装箱机构可以根据包装箱的尺寸快速调整第一下传送机构31和第二下传送机构32以及第一上传送机构41与第二上传送机构42的位置,克服现有技术中装箱机构无法适应多种规格的包装箱,在不同的产品进行切换包装时,操作复杂、调整时间长、灵活性差的缺陷,使操作简便,灵活性强,缩短了更换产品时的调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8.如图1、图2所示,上传送机构4位于下传送机构3上方,且上传送机构4与第二调节机构6连接,第二调节机构6驱动上传送机构4靠近或远离下传送机构3,从而调整上传送机构4与下传送机构3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包装箱的高度。
49.在本实施例中,上传送机构4包括第一上传送机构41和第二上传送机构42,第二调节机构6包括左侧第二调节机构61和右侧第二调节机构62。第一上传送机构41设置于第一支架21的上部、且位于第一下传送机构31的上方,第一上传送机构41与左侧第二调节机构61连接,用于在左侧第二调节机构61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第一下传送机构31。第二上传送机构42设置于第二支架22的上部、且位于第二下传送机构32的上方,第二上传送机构42与右侧第二调节机构62连接,用于在右侧第二调节机构62的带动下靠近或远离第二下传送机构32。
50.左侧第二调节机构61包括提升装置611和伸缩杆612,伸缩杆612一端与提升装置6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上传送机构41连接。提升装置611通过伸缩杆612带动第一上传送机构41靠近或远离第一下传送机构31,从而增加或减小第一上传送机构41和第一下传送机构31的间距,以适应包装箱的高度。右侧第二调节机构62的结构与左侧第二调节机构6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1.具体地,提升装置611为电机,但不局限于此。
52.具体地,伸缩杆612为伸缩螺杆或丝杆。
5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下传送机构3和上传送机构4均配置有对应的第三调节机构7,下传送机构3和上传送机构4均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即第一下传送机构31、第二下传送机构32、第一上传送机构41和第二上传送机构42均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54.具体地,第一传送件包括传动带或传动链或传动绳,第二传送件包括传动带或传动链或传动绳;在本实施例中下传送机构3的第一传送件、第二传送件为传动链,上传送机
构4的第一传送件、第二传送件为传动带。
5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传送机构4的第一传送件、第二传送件为同步带。
56.以第一下传送机构31为例,第一传动件3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挡板313,第二传动件3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314,第一挡板313和第二挡板314相互间隔构成装箱工位,装箱工位与包装箱的宽度相适配,通过调整第一挡板313和第二挡板314的间距以适应包装箱的宽度。
57.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三调节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装置71和第二驱动装置72。第一驱动装置71与第一传动件31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311带动第一挡板313移动。第二驱动装置72与第二传动件31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传动件312带动第二挡板314移动。
58.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71为电机,但不局限于此。
59.在更换待装箱产品或包装箱时,需启动第一驱动装置71和/或第二驱动装置72,调整第一挡板313和第二挡板314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13停止的位置固定不变,通过启动第二驱动装置72,实现第一挡板313和第二挡板314的间距的调整。
60.若第一挡板313和第二挡板314的间距需缩短,则启动第二驱动装置72驱动第二传动件312带动第二挡板314靠近第一挡板313,直至装箱工位与目标包装箱的宽度相匹配;若第一挡板313和第二挡板314的间距需增加,则启动第二驱动装置72驱动第二传动件312带动第二挡板314远离第一挡板313,直至装箱工位与目标包装箱的宽度相匹配。
6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机架1上还设置有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显示装置包括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与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调节机构5、第二调节机构6和第三调节机构7电连接。
62.具体地,控制装置优选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63.控制装置上设置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通过触控板输入至输入端的数据计算尺寸变化值。用户通过触控板输入更换的包装箱的数据(具体为包装箱的长、宽、高的数值),输入端接收数据后发送至计算模块,计算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上一个包装箱的数据进行尺寸变化值计算,电路板根据计算模块的处理结果调整第一调节机构5、第二调节机构6和第三调节机构7的工作状态,第一调节机构5驱动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调整间距以适应包装箱的长度;第二调节机构6驱动上传送机构4移动调整上传送机构4和下传送机构3的间距以适应包装箱的高度;第三调节机构7驱动前挡板313或后挡板314移动调整前挡板313和后挡板314的间距以适应包装箱的宽度。
6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6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66.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