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180发布日期:2023-03-07 18:2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式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2.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
3.目前,在高温场所工作的桥式起重机,如炼钢厂,将高温的货物从一个地方吊到另一个地方,吊运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小车运行的导轨内的导轨油使用过快,这就需要人工频繁向导轨内加油,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故现有的桥式起重机存在高温场所工作时,导轨内的导轨油使用过快,需要频繁向导轨内加油的缺点,且吊取货物时,将货物吊起的瞬间,由于钢丝绳与吊钩之间没有缓冲的结构,瞬时产生的力直接作用在吊钩上,长此以往会对吊钩造成伤害,故现有的桥式起重机存在吊装装置易损坏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包括主架,所述主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内侧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油口,所述移动轮的内部开设有油仓,所述油仓下部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油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移动小车的内侧安装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安装有缓冲装置。
8.可选的,所述主架的下表面安装有轮子,所述主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主架和固定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
9.可选的,所述主架、轮子、固定板和横梁之间各部分的连接处在采用螺栓固定。
10.可选的,所述加油口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加油口与油仓相通,所述油仓下部的两侧壁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移动块两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道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杆的两侧。
11.可选的,所述压块为半圆球形,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油仓的内底壁开设有小油仓,所述挡块的大小与小油仓的大小一致,所述小油仓的内底壁开设有出
油口,所述出油口的大小与压块的大小相一致。
12.可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空腔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
13.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吊钩,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为高强度弹簧,所述吊钩的表面设置有防脱副钩。
14.可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空腔的内部,所述顶块的高度大于第二弹簧的极限行程。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桥式起重机,通过固定板和固定柱的设置,使该桥式起重机具备了加固主架的效果,通过主架表面固定的固定板,起到了加固主架的作用,同时在主架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的作用下,进一步的增加了主架的牢固程度,起到了防止使用时主架本体晃动的目的,达到了提高起重机安全性的目的。
18.2、该桥式起重机,通过油仓、连接杆和第一弹簧的设置,使该桥式起重机具备了自动向导轨上加油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使用螺丝刀将加油口处的密封盖拧开,向油仓内加入导轨油,加入后将密封盖拧紧,移动小车带动移动轮在横梁表面的轨道上移动时,当移动轮表面的压块与导轨的表面接触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压块向内移动,移动时带动连接杆,进而带动连接杆表面的挡块从小油仓内向上移出,此时油仓内的导轨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小油仓,进而从出油口处流出,移动轮继续转动,当压块与导轨不接触时,第一移动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进而使挡块重新插到小油仓的入口处,压块向外弹出,将出油口堵住,防止导轨油一直向外流,起到了减少向导轨内加导轨油的次数的作用,达到了减少工人的工作量的目的。
19.3、该桥式起重机,通过第二弹簧和顶块的设置,使该桥式起重机具备了保护起重机吊装装置的效果,起重机在起重时,向下按住防脱副钩,将吊绳挂到吊钩上,起到防脱钩的作用,起重机的升降装置带动钢丝绳向上收卷,当力作用在货物的瞬间,产生较大的瞬时力,此时在第二移动块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第二移动块在空腔内向下移动,移动时,向下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通过自身的弹力,起到了一个缓冲过渡的作用,通过顶块的设置,及时的支撑住第二移动块,避免了将力一直作用在第二弹簧上,起到了保护第二弹簧的作用,进一步达到了保护吊装装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装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小车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吊钩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主架;2、轮子;3、固定板;31、固定柱;4、横梁;5、移动小车;51、收卷轴;52、
钢丝绳;6、移动轮;7、加油口;8、油仓;9、第一滑道;10、第一移动块;11、第一滑块;12、第一弹簧;13、连接杆;14、压块;15、挡块;16、小油仓;101、出油口;17、缓冲装置;18、空腔;19、第二滑道;20、第二移动块;21、第二滑块;22、吊钩;23、第二弹簧;24、防脱副钩;25、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桥式起重机,包括主架1,主架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横梁4,横梁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小车5,主架1的下表面安装有轮子2,主架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主架1和固定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1,主架1、轮子2、固定板3和横梁4之间各部分的连接处在采用螺栓固定。
29.使用时,通过固定板3和固定柱31的设置,使该桥式起重机具备了加固主架1的效果,通过主架1表面固定的固定板3,起到了加固主架1的作用,同时在主架1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1的作用下,进一步的增加了主架1的牢固程度,起到了防止使用时主架1本体晃动的目的,达到了提高起重机安全性的目的。
30.实施例2
31.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移动小车5的内侧安装有移动轮6,移动轮6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油口7,移动轮6的内部开设有油仓8,油仓8下部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第一移动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与油仓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一移动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块14,加油口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加油口7与油仓8相通,油仓8下部的两侧壁开设有第一滑道9,第一移动块10两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1,第一滑道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第一弹簧1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杆13的两侧,压块14为半圆球形,连接杆1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挡块15,油仓8的内底壁开设有小油仓16,挡块15的大小与小油仓16的大小一致,小油仓16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油口101,出油口101的大小与压块14的大小相一致。
32.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使用螺丝刀将加油口7处的密封盖拧开,向油仓8内加入导轨油,加入后将密封盖拧紧,移动小车5带动移动轮6在横梁4表面的轨道上移动时,当移动轮6表面的压块14与导轨的表面接触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压块14向内移动,移动时带动连接杆13,进而带动连接杆13表面的挡块15从小油仓16内向上移出,此时油仓8内的导轨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小油仓16,进而从出油口101处流出,移动轮6继续转动,当压块14与导轨不接触时,第一移动块10在第一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3向下移动,进而使挡块15重新插到小油仓16的入口处,压块14向外弹出,将出油口101堵住,防止导轨油一直向外流,达到了减少工人的工作量的目的。
33.实施例3
3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移动小车5的内侧安装有收卷轴51,收卷轴51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52,钢丝绳52的一端安装有缓冲装置17,缓冲装置17的内部开设
有空腔18,空腔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20,第二移动块20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1,空腔18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滑道19,第二滑道1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1,第二移动块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吊钩22,第二移动块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23的另一端与空腔1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3为高强度弹簧,吊钩22的表面设置有防脱副钩24,空腔1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顶块25,顶块2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空腔18的内部,顶块25的高度大于第二弹簧23的极限行程。
35.使用时,向下按住防脱副钩24,将吊绳挂到吊钩22上,起到防脱钩的作用,起重机的升降装置带动钢丝绳52向上收卷,当力作用在货物的瞬间,产生较大的瞬时力,此时在第二移动块20和第二弹簧23的作用下,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第二移动块20在空腔18内向下移动,移动时,向下挤压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23通过自身的弹力,起到了一个缓冲过渡的作用,通过顶块25的设置,及时的支撑住第二移动块20,避免了将力一直作用在第二弹簧23上,起到了保护第二弹簧23的作用,进一步达到了保护吊装装置的目的。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