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4128发布日期:2022-11-05 08:3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包装盒。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功能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包装盒种类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电子设备包装盒体积比较大,占据太多空间不易收纳,而且形态单一,只能存放特定种类的电子设备,因此研发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包装盒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包装盒。
4.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盒,其包括:第一盒体,其具有第一空间;第二盒体,其具有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能够沿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之间的底部折痕向两侧翻转,所述第一空间邻近于所述底部折痕的第一侧部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空间邻近于所述底部折痕的第一侧部形成第二空间第一开口;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被翻转至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展开形成第一平面,且所述第一空间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空间第一开口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被翻转至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折叠在一起,且所述第一空间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空间第一开口同向设置。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的一个侧边进一步向外延伸形成可翻转的第一盒盖,所述第一空间的顶部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盒盖在被翻转至打开位置时暴露所述第一空间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盒盖在被翻转至闭合位置时封闭所述第一空间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的一个侧边进一步向外延伸形成可翻转的第二盒盖,所述第二空间的顶部形成有第二空间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盒盖在被翻转至打开位置时暴露所述第二空间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盒盖在被翻转至闭合位置时封闭所述第二空间第二开口。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盒盖和所述第二盒盖中的一者,所述卡扣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盒盖和所述第二盒盖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一盒盖和所述第二盒盖中的另一者。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盖自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依次延伸形成第一盒盖第一部分、第一盒盖第二部分、以及第一盒盖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盒盖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分别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内侧部、顶部、以及外侧部;所述第二盒盖自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依次延伸形成第二盒盖第一部分、第二盒盖第二部分、以及第二盒盖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二盒盖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分别对应覆盖于所述第二空间的内侧部、顶部、以及外侧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盒盖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盒盖第二部分的中间位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磁吸连接件,对应设置于以下位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卡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盒盖和所述第二盒盖中的另一者之间;所述第一盒盖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外侧部之间;所述第二盒盖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外侧部之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由第一板体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空间由第二板体弯折形成。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底部折痕以及所述第一盒盖的第一边缘形成一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空间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内缩于所述底部折痕以及所述第二盒盖的第一边缘并形成所述第二空间第一开口,并在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盒盖第一部分上对应形成有一内缩部分。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被翻转至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空间第一开口在高度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空间第一开口的高度。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被翻转至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盒体的外端部的周缘与所述第二盒体的外端部的周缘在高度方向上处于同一高度。
14.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不仅体积较小,容易存放、收纳,并且包装盒可以折叠成其它形态,使包装盒除容置、保护电子设备外,还提供置物功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第一形态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由第一形态转变为第二形态的一中间过程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第二形态从一个方向看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第二形态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举实施例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的态样,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请参考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第一形态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由第一形态转变为第二形态的一中间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第二形态的正面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第二形态的背面立体图。
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100具有多种形态,不仅可作为包装盒使用,还可作为置物架使用。包装盒100主要包括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第一盒体10具有第一空间101。第二盒体20具有第二空间201。其中,第一盒体10与第二盒体20能够沿第一盒体10的底部11与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之间的底部折痕102向两侧翻转,例如沿图2中方向f1翻
转。并且,第一空间101邻近于底部折痕102的第一侧部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第二空间201邻近于底部折痕102的第一侧部形成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
22.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100处于第一形态的结构。其中,当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被翻转至展开位置时,第一盒体10的底部11与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展开形成第一平面(如图1中的xz平面),此时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参见图2)与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参见图2)是相对设置。在此第一形态下,包装盒100的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201可连通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23.如图3~4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100处于第二形态的结构。其中,当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被翻转至折叠位置时,第一盒体10的底部11与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是折叠在一起,且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与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是同向设置,例如在图3~4中均向上设置。
24.继续参考图3,较佳地,当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被翻转至折叠位置时,第一盒体10的外端部的周缘107(例如包含图2中第一盒体10的底部11的边缘117、第一盒体10的第一盒盖12的边缘127)与第二盒体20的外端部的周缘207(例如包含图2中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的边缘217、第二盒体20的第二盒盖22的边缘227)在高度方向h上是处于同一高度(即保持平齐)。在此种形态下,包装盒100可作为置物架使用。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盒体10的底部11的一个侧边可进一步向外延伸形成可翻转的第一盒盖12,例如在yz平面上沿图1中方向f2翻转,且第一空间101的顶部可进一步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开口1012。其中,第一盒盖12在被翻转至打开位置时可暴露第一空间第二开口1012(如图2所示),第一盒盖12在被翻转至闭合位置时可封闭第一空间第二开口1012(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的一个侧边可进一步向外延伸形成可翻转的第二盒盖22,例如沿图1中方向f2翻转,且第二空间201的顶部可进一步形成有第二空间第二开口2012。其中,第二盒盖22在被翻转至打开位置时可暴露第二空间第二开口2012(如图2所示),第二盒盖22在被翻转至闭合位置时可封闭第二空间第二开口2012(如图1和图3所示)。
26.较佳地,第一盒盖12是自第一盒体10的底部11依次延伸形成第一盒盖第一部分121(参见图1)、第一盒盖第二部分122(参见图2)、以及第一盒盖第三部分123(参见图2),这些部分(121、122、123)在第一盒盖12处于闭合位置时是分别对应覆盖于第一空间101的内侧部(图中未标示)、顶部(图中未标示)、以及外侧部1013。第二盒盖22是自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依次延伸形成第二盒盖第一部分221(参见图2)、第二盒盖第二部分222(参见图2)、以及第二盒盖第三部分223(参见图2),这些部分(221、222、223)在第二盒盖22处于闭合位置时是分别对应覆盖于第二空间201的内侧部(图中未标示)、顶部(图中未标示)、以及外侧部2013。
27.继续参考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01可由第一板体13弯折形成,第二空间201可由第二板体23弯折形成。较佳地,如图2~3所示,第一板体13的一端是突出于底部折痕102以及第一盒盖12的第一边缘125并形成一突出部分1016,此突出部分1016上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第二板体23的一端是内缩于底部折痕102以及第二盒盖22的第一边缘225并形成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并在第二盒体20的底部21以及第二盒盖第一部分221上对应形成有一内缩部分216以及226。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
示,当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被翻转至折叠位置时,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在高度方向h上的高度是高于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的高度,也即,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与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在高度方向h上是呈阶梯状。
28.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空间101邻近于外端部的第二侧部1014可与第一盒体10的外端部的周缘107平齐,第二空间201邻近于外端部的第二侧部2014可与第二盒体20的外端部的周缘207平齐。如此,当包装盒100被翻转至如图3~4所示的第二形态时,可通过周缘107、207以及第二侧部1014、2014共同支撑于一支撑面上。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包装盒100还可包括卡扣30。其中,卡扣30的一端可固定于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中的一者,卡扣30的另一端在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处于闭合位置时是卡扣连接于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中的另一者。在图1~4的实施例中,卡扣30的一端31是固定于第一盒盖12上,卡扣30的另一端32在包装盒100处于第一形态(如图1所示)时是卡扣连接于第二盒盖22上,用以卡紧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较佳地,卡扣30可对应设置于第一盒盖第二部分122和第二盒盖第二部分222的中间位置。但是,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3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的对应的其他部分上,例如设置在第一盒盖第三部分123和第二盒盖第三部分223之间。卡扣3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连接件,这同样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100还可包括磁吸连接件(图中未示),其可对应设置于以下位置至少其中之一:卡扣30的另一端32与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中的另一者之间;第一盒盖第三部分123与第一空间101的外侧部1013之间;第二盒盖第三部分223与第二空间201的外侧部2013之间。
31.以下结合图1~4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特点和功能。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100是处于第一形态,此时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是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一盒体的底部11与第二盒体的底部21是展开形成第一平面(例如xz平面),而第一盒盖12与第二盒盖22是处于闭合位置且二者之间通过卡扣30卡紧。
33.如图1所示,可沿方向f2同时向上打开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如图2所示,可沿方向f1分别向两侧折叠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继续折叠至包装盒100形成如图3~4所示的第二形态,此时,第一盒体10和第二盒体20是处于折叠位置,第一盒体的底部11与第二盒体的底部21是折叠在一起。在折叠位置时,第一盒盖12和第二盒盖22也可以是处于闭合位置,此时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201仅有上方的第一空间第一开口1011和第二空间第一开口2011暴露出来,此时,包装盒100可作为置物架使用,用于放置电子设备及学习用品等物品。
34.本实用新型的不仅包装盒体积较小,可节省空间。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结构简单,使用者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将其折叠成置物架形态,使包装盒除了容置、保护电子设备这项基本功能外,还多出了置物功能,实现“一盒多用”,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35.虽然本实用新型内容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内容,任何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