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908发布日期:2022-12-24 02:5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数字控制机床)机台加工物料时,除了单个加工物料外,还可以将多个物料放入治具固定,并将治具放置于cnc机台内部,以使cnc机台可一次性对多个物料进行加工。目前,对于在治具中放置多个物料进行加工的作业方式,常采用人工上料,即人员手动打开治具盖板,从料盘上生料,合上治具盖板,将治具放入cnc机台内的载具;加工完毕后,手动取出治具,打开盖板,取出熟料放入料盘。此种作业方式上下料耗时较长,生产效率低;且需求人力较多,劳动强度大,且对于上料没有防呆措施,易造成铣伤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以取代人工手动上下料,提高上下料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成产品加工良率。
4.本技术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用于自动上下料,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取放料模组、定位模组以及夹料模组;所述取放料模组包括机器人以及连接机器人的取放料组件,所述机器人用于带动所述取放料组件朝向所述定位模组或所述夹料模组运动,所述取放料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取放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机器人,所述取放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取放产品;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取放件运动,以使所述取放件将所述产品放置于所述定位模组或所述夹料模组上;所述定位模组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有多个仿形部,所述仿形部用于对所述产品进行收容及定位;所述夹料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支撑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支撑组件转动,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承载所述产品;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所述下压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且所述下压组件还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下压组件朝向或远离所述支撑组件移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下压组件相配合以夹持或松开所述产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组还包括多个感应器,多个所述感应器均安装于所述承载件,且多个所述感应器与多个所述仿形部相对应,用于感应位于所述仿形部的所述产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放件包括连接板和吸料件,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吸料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板带动所述吸料件运动;所述吸料件背离所述连接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嘴,所述吸嘴用于吸取所述产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放料组件还包括第一吹气件,所述第一吹气件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吹气件连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出气口背离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吹
气件用于在所述取放料组件放置所述产品前,对放置所述产品的区域进行吹气清洁。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支撑件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支撑件转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下压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仿形件,所述第一仿形件用于支撑所述产品。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加工孔,所述第一仿形件中开设有第二加工孔,所述第一加工孔与所述第二加工孔一一对应且连通,以使外部装置穿过所述第一加工孔和所述第二加工孔加工所述产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下压件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下压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还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带动所述下压件朝向或远离所述支撑件运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压件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仿形件,所述第二仿形件与所述第一仿形件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仿形件用于配合所述第一仿形件夹紧所述产品,所述第二仿形件朝向所述第一仿形件的一侧具有一仿形弧面,所述仿形弧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用于抵接所述产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有第二吹气件,所述第二吹气件用于向所述第二仿形件吹气,以清洁所述第二仿形件。
14.上述上下料装置,设置有取放料组件,通过机器人驱动取放料组件,实现自动取放产品,可取代人工手动上下料,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上下料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通过设置定位模组,可对取放料组件抓取的产品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加工的精准度,提高产品良率;夹料模组通过第三驱动件可自动夹持由取放料组件放入的产品,可代替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取放料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图2所示的取放料组件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的吸料件和吸嘴的立体示意图。
19.图5为图1所示的定位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0.图6为图1所示的夹料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1.图7为图6所示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图6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3.图9为图6所示的下压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上下料装置
ꢀꢀꢀꢀꢀꢀꢀꢀꢀꢀꢀꢀ
100
26.取放料模组
ꢀꢀꢀꢀꢀꢀꢀꢀꢀꢀꢀꢀ
10
27.机器人
ꢀꢀꢀꢀꢀꢀꢀꢀꢀꢀꢀꢀꢀꢀꢀꢀ
11
28.取放料组件
ꢀꢀꢀꢀꢀꢀꢀꢀꢀꢀꢀꢀ
12
29.第一驱动件
ꢀꢀꢀꢀꢀꢀꢀꢀꢀꢀꢀꢀ
121
30.取放件
ꢀꢀꢀꢀꢀꢀꢀꢀꢀꢀꢀꢀꢀꢀꢀꢀ
122
31.连接板
ꢀꢀꢀꢀꢀꢀꢀꢀꢀꢀꢀꢀꢀꢀꢀꢀ
1221
32.吸料件
ꢀꢀꢀꢀꢀꢀꢀꢀꢀꢀꢀꢀꢀꢀꢀꢀ
1222
33.吸嘴
ꢀꢀꢀꢀꢀꢀꢀꢀꢀꢀꢀꢀꢀꢀꢀꢀꢀꢀ
1223
34.固定管
ꢀꢀꢀꢀꢀꢀꢀꢀꢀꢀꢀꢀꢀꢀꢀꢀ
1223a
35.吸料头
ꢀꢀꢀꢀꢀꢀꢀꢀꢀꢀꢀꢀꢀꢀꢀꢀ
1223b
36.抽气管
ꢀꢀꢀꢀꢀꢀꢀꢀꢀꢀꢀꢀꢀꢀꢀꢀ
1224
37.第一吹气件
ꢀꢀꢀꢀꢀꢀꢀꢀꢀꢀꢀꢀ
123
38.吹气管
ꢀꢀꢀꢀꢀꢀꢀꢀꢀꢀꢀꢀꢀꢀꢀꢀ
124
39.定位模组
ꢀꢀꢀꢀꢀꢀꢀꢀꢀꢀꢀꢀꢀꢀ
20
40.承载件
ꢀꢀꢀꢀꢀꢀꢀꢀꢀꢀꢀꢀꢀꢀꢀꢀ
21
41.仿形部
ꢀꢀꢀꢀꢀꢀꢀꢀꢀꢀꢀꢀꢀꢀꢀꢀ
211
42.感应器
ꢀꢀꢀꢀꢀꢀꢀꢀꢀꢀꢀꢀꢀꢀꢀꢀ
22
43.夹料模组
ꢀꢀꢀꢀꢀꢀꢀꢀꢀꢀꢀꢀꢀꢀ
30
44.第二驱动件
ꢀꢀꢀꢀꢀꢀꢀꢀꢀꢀꢀꢀ
31
45.第三驱动件
ꢀꢀꢀꢀꢀꢀꢀꢀꢀꢀꢀꢀ
32
46.支撑组件
ꢀꢀꢀꢀꢀꢀꢀꢀꢀꢀꢀꢀꢀꢀ
33
47.第一连接件
ꢀꢀꢀꢀꢀꢀꢀꢀꢀꢀꢀꢀ
331
48.支撑件
ꢀꢀꢀꢀꢀꢀꢀꢀꢀꢀꢀꢀꢀꢀꢀꢀ
332
49.第一加工孔
ꢀꢀꢀꢀꢀꢀꢀꢀꢀꢀꢀꢀ
3321
50.第一仿形件
ꢀꢀꢀꢀꢀꢀꢀꢀꢀꢀꢀꢀ
333
51.第二加工孔
ꢀꢀꢀꢀꢀꢀꢀꢀꢀꢀꢀꢀ
3331
52.下压组件
ꢀꢀꢀꢀꢀꢀꢀꢀꢀꢀꢀꢀꢀꢀ
34
53.下压件
ꢀꢀꢀꢀꢀꢀꢀꢀꢀꢀꢀꢀꢀꢀꢀꢀ
341
54.第二连接件
ꢀꢀꢀꢀꢀꢀꢀꢀꢀꢀꢀꢀ
342
55.第二仿形件
ꢀꢀꢀꢀꢀꢀꢀꢀꢀꢀꢀꢀ
343
56.仿形弧面
ꢀꢀꢀꢀꢀꢀꢀꢀꢀꢀꢀꢀꢀꢀ
3431
57.凸块
ꢀꢀꢀꢀꢀꢀꢀꢀꢀꢀꢀꢀꢀꢀꢀꢀꢀꢀ
344
58.第二吹气件
ꢀꢀꢀꢀꢀꢀꢀꢀꢀꢀꢀꢀ
345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小于第二特征。
6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用于自动上下料,该上下料装置包括取放料模组、定位模组以及夹料模组;该取放料模组包括机器人以及连接机器人的取放料组件,该机器人用于带动该取放料组件朝向该定位模组或该夹料模组运动,该取放料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取放件,该第一驱动件连接该机器人,该取放件连接该第一驱动件,用于取放产品;该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该取放件运动,以使该取放件将该产品放置于该定位模组或该夹料模组上;该定位模组包括承载件,该承载件设有多个仿形部,该仿形部用于对该产品进行收容及定位;该夹料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支撑组件和下压组件,该支撑组件连接该第二驱动件,该第二驱动件用于带动该支撑组件转动,该支撑组件用于承载该产品;该第三驱动件连接该支撑组件,该下压组件位于该支撑组件的上方,且该下压组件还连接该第三驱动件,该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该下压组件朝向或远离该支撑组件移动,以使该支撑组件和该下压组件相配合以夹持或松开该产品。
6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设置有取放料模组、定位模组和夹料模组,取放料模组包括机器人和取放料组件,机器人驱动取放料组件朝向定位模组或夹料模组运动,通过取放料组件取放定位模组或夹料模组上的产品;定位模组包括承载件及设置在承载件上的多个仿形部,仿形部用于对产品进行收容及定位;夹料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支撑组件和下压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承载产品,下压组件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朝向或远离支撑组件移动,以使支撑组件和下压组件相配合以夹持或松开产品,第二驱动件用于
驱动支撑组件转动,以配合外部加工装置加工产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可自动实现上下料的功能,可取代人工手动上下料,提高上下料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6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67.请参阅图1,上下料装置100包括取放料模组10、定位模组20以及夹料模组30,取放料模组10,用于取放产品;定位模组20,用于在取放料模组10将产品放置于夹料模组30之前,对产品进行定位;夹料模组30,用于夹持产品,以使加工装置对产品进行加工。产品可以为耳机充电仓外壳或其他的电子产品外壳等。可以理解,加工装置可以为cnc加工机台等设备。
68.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2,取放料模组10包括机器人11以及连接机器人11的取放料组件12,机器人11用于带动取放料组件12朝向定位模组20或夹料模组30运动,取放料组件12用于取放产品。取放料组件12包括第一驱动件121和取放件122,第一驱动件121连接机器人11,取放件122连接第一驱动件121,用于取放产品;第一驱动件121用于驱动取放件122运动,以使取放件122将抓取的产品放置于定位模组20或夹料模组30。当机器人11带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定位模组20时,第一驱动件121驱动取放件122朝向定位模组20运动,以使取放件122将产品放置于定位模组20上或抓取经定位模组20定位后的产品。当机器人11带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夹料模组30时,第一驱动件121驱动取放件122朝向夹料模组30运动,以使取放件122将经过定位模组20定位后的产品放置于夹料模组30上或抓取夹料模组30上加工后的产品。
69.可以理解,第一驱动件121可以为气缸、电动伸缩机等装置,能够驱动取放件122在料盘、定位模组20或夹料模组30等之间往复运动。
70.请一并参阅图5,定位模组20包括承载件21,承载件21设有多个仿形部211,仿形部211用于对产品进行收容及定位。可以理解,承载件21可以大致为板状,便于承载放置产品,也便于取放料组件12取放产品。仿形部211的结构与产品相适配,在产品放置于仿形部211上时,利用仿形部211的结构可以对产品进行定位。
71.请一并参阅图6,夹料模组30包括第二驱动件31、第三驱动件32、支撑组件33和下压组件34,支撑组件33连接第二驱动件31,第二驱动件31用于带动支撑组件33转动,支撑组件33用于承载产品;第三驱动件32连接支撑组件33,下压组件34位于支撑组件33的上方,且下压组件34还连接第三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2用于驱动下压组件34朝向或远离支撑组件33移动,以使支撑组件33和下压组件34相配合以夹持或松开产品。可以理解,第二驱动件31可以为四轴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支撑组件33转动。第三驱动件32可以为气缸、电动伸缩机等装置,能够驱动下压组件34上下往复运动。
72.以加工装置为cnc机台为例,上述的上下料装置10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
73.夹料模组30设置于cnc机台内,取放料模组10和定位模组20位于cnc机台外部。
74.取放料模组10的机器人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放置产品的料盘位置,第一驱动件121驱动取放件122运动以抓取料盘上的产品;然后机器人11驱动抓取产品后的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定位模组20,第一驱动件121驱动取放件122运动,以使取放件122将产品放置在仿形部211上,通过仿形部211对产品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取放料组件12再次将产品抓取,机器人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夹料模组30中的支撑组件33与下压组件34之间,取放料组件12中第一驱动件121驱动取放件122朝向支撑组件33运动,以使取放件122将产品
放置于支撑组件33上,然后机器人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远离夹料模组30运动;待取放料组件12远离夹料模组30后,第三驱动件32驱动下压组件34朝向支撑组件33运动,以使下压组件34与支撑组件33相配合来夹持产品,然后第二驱动件31驱动夹持着产品的支撑组件33和下压组件34转动,以配合cnc机台对产品进行加工。
75.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模组20还包括多个感应器22,多个感应器22均安装于承载件21,且多个感应器22与多个仿形部211相对应,用于感应位于仿形部211的产品。如此,通过在承载件21的仿形部211对应设置感应器22,可以在对产品定位的同时,检测放置于仿形部211的产品是否放反,起到防呆作用。具体地,产品的一侧开设有一凹槽,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不具有凹槽,当产品正确放置时,凹槽与感应器22相对应,感应器22的信号不被产品遮挡,感应器22即判断此时为正确放置产品。当产品放反时,产品遮挡感应器22的信号,此时感应器22即判断产品放错,可以发出信号,提醒作业人员及时调整。可以理解,感应器22可连接一警报机构,当感应器22检测到产品放反时,将信号传输至该警报机构,发出警报,提醒作业人员。
76.可以理解,感应器22可以例如是对射式红外传感器,感应器22的一侧发出红外线,与该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接收红外线,在产品以错误方式放置到仿形部211时,因遮挡了红外线使得另一侧不能接收到上述一侧发出的红外线而使感应器22产生感测信号,进而实现感应位于仿形部211的是否正确放置产品的功能。
77.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放件122包括连接板1221和吸料件1222,连接板1221连接第一驱动件121,吸料件1222与连接板1221背离第一驱动件121的一侧连接,吸料件1222背离连接板122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吸嘴1223,吸料件1222还连接有抽气管1224,抽气管1224与吸嘴1223连通,抽气管1224用于连接一抽气装置,以使取放件122抓取产品时,吸嘴1223产生负压进而吸取产品。如此,通过设置连接板1221,起到对吸料件1222的支撑作用,连接板1221面积的大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定,吸料件1222面积的大小可以依据连接板1221而设定,不同面积的连接板1221连接不同面积的吸料件1222,进而设置数量不同的吸嘴1223,扩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可以理解,吸嘴1223的位置与外部料盘放置产品的位置及仿形部211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吸嘴1223可以对应地吸取外部料盘上的产品,及在仿形部211上取放产品。可以理解,每个产品所对应的吸嘴1223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为两个,可以增强取放件122对产品的吸附力,防止产品在转移过程中发生转动或脱落。
78.可以理解,取放料组件12上的吸料件12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技术实施例中,取放料组件12上的吸料件1222为三个,三个吸料件1222间隔设置在连接板1221的下方,以实现吸取多组产品。显然,取放料组件12上的吸料件1222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个,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79.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1223包括固定管1223a和可伸缩的吸料头1223b,固定管1223a的一端与吸料件1222固定连接,并与抽气管1224连通,固定管1223a的另一端与吸料头1223b连接,固定管1223a用于固定限制吸料头1223b的位置,吸料头1223b用于接触产品。如此,固定管1223a与吸料件1222固定连接,可以保证吸嘴1223的垂直度,提高吸嘴1223结构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吸料头1223b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或者其他具有柔性的材料,以使吸料头1223b可以在吸附产品时,与产品的表面贴合,并能够弹性伸缩。
80.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放料组件12还包括第一吹气件123,第一吹气件123连接于连接板1221,第一吹气件123连接有吹气管124,吹气管124的出气口背离连接板1221,第一吹气件123用于在取放料组件12放置产品前,对放置产品的区域进行吹气清洁。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吹气件123,在机器人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定位模组20上方,且取放料组件12未将吸取的产品放置于定位模组20的仿形部211时,第一吹气件123通过吹气管124向定位模组20的仿形部211吹气,以清洁仿形部211,防止仿形部211上的杂物划伤产品。同理,在机器人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夹料模组30的支撑组件33上方,且取放料组件12未将吸取的产品放置于支撑组件33的第一仿形件333时,第一吹气件123通过吹气管124向第一仿形件333吹气,以清洁第一仿形件333,防止第一仿形件333上的杂物划伤产品。
81.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3包括第一连接件331和支撑件332,第一连接件331转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1,支撑件332与第一连接件331连接,第二驱动件31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331带动支撑件332转动。
8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32朝向下压组件34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仿形件333,第一仿形件333用于支撑产品,支撑件332开设有多个第一加工孔3321,第一仿形件333中开设有用于使产品上的待加工部位露出的第二加工孔3331,第一加工孔3321与第二加工孔3331一一对应且连通,以使加工装置穿过第一加工孔3321和第二加工孔3331加工产品。如此,通过第一仿形件333,可以对支撑件332上的产品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可以理解,第一仿形件333的结构与产品的结构相适配,当产品放置到第一仿形件333上后,通过下压组件34将产品压紧于第一仿形件333,实现定位的功能,提高加工过程的精度。通过在支撑件332和第一仿形件333上开设第一加工孔3321和第二加工孔3331,可使加工装置,例如是cnc加工机台,穿过第一加工孔3321和第二加工孔3331加工产品。第一加工孔3321和第二加工孔3331的形状及大小,可以依据产品上的待加工的部位来设置。
8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下压组件34包括下压件341和第二连接件342,下压件341位于支撑件332上方,第二连接件342连接于下压件341背离支撑件332的一侧,第二连接件342还连接第三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2用于通过第二连接件342带动下压件341朝向或远离支撑件332运动,以使下压件341下压或远离第一仿形件333上的产品。
8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下压件341朝向支撑件33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仿形件343,第二仿形件343与第一仿形件333的位置相对应,第二仿形件343用于配合第一仿形件333夹紧产品,第二仿形件343朝向第一仿形件333的一侧具有一仿形弧面3431,仿形弧面3431上设置有多个凸块344,凸块344用于抵接于产品。可以理解,第二仿形件343的结构与产品的结构相适配。多个凸块344均匀分布在仿形弧面3431,下压件341压紧产品时,仿弧形面均匀分布的多个凸块344抵接于产品,提高了下压件341压紧产品时的稳定性,同时,凸块344将产品和仿形弧面3431间隔一定空隙,避免仿形弧面3431接触产品导致压伤或者划伤产品。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42连接有第二吹气件345,第二吹气件345的吹气方向朝向第二仿形件343,第二吹气件345用于向第二仿形件343吹气,以清洁第二仿形件343。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吹气件345,可将第二仿形件343上由于加工过程产成的杂物吹掉,防止第二仿形件343接触产品的位置留有杂物,导致杂物划伤产品。
86.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10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取放料模组10的机器人
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放置产品的料盘位置,第一驱动件121驱动连接板1221及吸料件1222向产品运动,待吸嘴1223抵持产品后,抽气装置通过抽气管1224抽气,使吸嘴1223产生负压进而吸取产品;然后机器人11驱动吸取产品后的取放料组件12运动至定位模组20,第一驱动件121驱动连接板1221及吸料件1222向承载件21的仿形部211运动,抽气装置放气,使吸料件1222将产品放置于仿形部211;第一驱动件121再次驱动连接板1221向产品运动,利用吸嘴1223下压产品,使产品贴合仿形部211,达到定位的目的;同时,感应器22检测仿形部211是否正确放置产品,若产品位置不正确,则该处的感应器22发出信号,提醒作业人员及时调整;定位完成后,取放料组件12再次吸取产品,由机器人11驱动将取放料组件12伸入夹料模组30的支撑件332和下压件341之间,将产品放置到第一仿形件333上,然后机器人11驱动取放料组件12远离夹料模组30;取放料组件12远离夹料模组30后,第三驱动件32驱动下压件341朝向支撑件332运动,使第二仿形件343上的凸块344抵持产品以配合第一仿形件333夹紧产品;然后,第二驱动件31驱动夹持着产品的支撑组件33和下压组件34转动,以配合外部加工装置穿过第一加工孔3321和第二加工孔3331对产品进行加工。
87.可以理解,取放料组件12的机器人11可以连接两组取放料组件12,在初次加工时,第一组取放料组件12吸取未加工的产品,并将未加工的产品放置于夹料模组30中;在中间的加工过程,第一组取放料组件12吸取未加工的产品,在放置未加工的产品于夹料模组30前,第二组取放料组件12先将夹料模组30中已经加工完成的产品取出,再由第一组取放料组件12将未加工的产品放入夹料模组30,然后再由机器人11驱动使第二组取放料组件12将加工完成的产品放入外部的料盘中。
88.上述的上下料装置100,设置有取放料模组10,通过机器人11、第一驱动件121、取放件122之间的配合,实现自动取放产品;通过第一吹气件123的设置,可以在取放件122放料前对定位模组20的仿形部211或者夹料模组30的第一仿形件333进行清洁,可避免杂物划伤产品;通过设置定位模组20,可对取放料组件12抓取的产品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加工的精准度;通过在定位模组20中设置感应器22,可以对产品进行防呆,进而提高产品加工良率;通过夹料模组30的第三驱动件32和下压组件34,可自动夹持产品,可代替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通过第二驱动件31,可使夹料模组30配合外部加工装置加工产品,提高加工效率;本技术可取代人工手动上下料,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上下料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8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9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