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体投包机构及装盒投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5618发布日期:2022-10-05 06:5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盒体投包机构及装盒投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盒体投包机构及装盒投包设备。


背景技术:

2.某些产品,如卷烟、食品的包装盒内需要投放干燥剂、防腐剂、调味剂等料包,而在投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前道工序引入的影响因素,即这种包装盒一般需要先装内衬纸(一般选用牛油纸,也叫硫酸纸,是一种防潮功能、兼顾高档视觉形象的装潢纸),再装干燥剂料包。
3.由于牛油纸本身的特性韧性较强且质量较轻,内衬纸的上翻面容易回弹盖住投包口,不利于集成后道投包工艺,因此需克服这一技术难点,以实现如何在装内衬纸后的干燥剂等料包的自动投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体投包机构及装盒投包产线,旨在解决现有不利于集成后道投包工艺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盒体投包机构,涉及装有内衬纸的盒体,包括:
6.输送单元,用于承载盒体并携带盒体移动;
7.盒体开口定位单元,用于使盒体保持在打开状态;
8.内衬纸遮挡单元,用于将盒体中的内衬纸的上翻面挡住;
9.投包单元,用于在内衬纸的上翻面挡住后向盒体投放料包;
10.内衬纸闭合单元,用于在投包后将内衬纸的上翻面闭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开口定位单元包括用于与盒体的上盖限位配合的导向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用于与盒体的上盖的底面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用于与盒体的上盖的前侧面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开口定位单元还包括用于与盒体的下盖的台阶处限位配合的滚轮。
14.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纸遮挡单元至少包括用于伸至内衬纸的上翻面的内侧面的前插部以及用于撑起内衬纸的上翻面而迫使内衬纸的上翻面打开的后撑部。
15.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纸遮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插部和所述后撑部之间的过渡部。
16.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为一体设计或分体设计的平面板或螺旋板。
17.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纸闭合单元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至少包括用于伸至内衬纸的上翻面的外侧面的前拨部以及用于压住内衬纸的上翻面而迫使内衬纸的上翻面闭合的后压部。
18.进一步地,所述内衬纸闭合单元包括用于作用在内衬纸的上翻面棱边处的按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按块对内衬纸的上翻面进行按压的驱动模组。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盒投包设备,包括上述盒体投包机构,还包括:
20.内衬纸装盒机构,用于将内衬纸装入盒体的下盖内。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22.本实用新型,通过盒体开口定位单元使盒体保持在打开状态,避免盒体回弹压迫内衬纸,同时通过内衬纸遮挡单元在投包前将内衬纸的上翻面挡住,露出开口,投包单元投放料包后,再通过内衬纸闭合单元将内衬纸的上翻面闭合,从而实现了在装内衬纸后的干燥剂等料包的自动投包,集成后道投包工艺。
23.盒体投包机构涉及已装有内衬纸的盒体,对于未装内衬纸的盒体,在内衬纸遮挡单元前设置内衬纸装盒机构,可以实现同时集成内衬纸装盒和投包工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盒体投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纸遮挡单元的第一种设计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纸遮挡单元的第二种设计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衬纸遮挡单元的第三种设计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位解释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盒投包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输送单元;
32.2盒体开口定位单元、21导向件、211第一限位部、212第二限位部、22 滚轮;
33.3内衬纸遮挡单元、31前插部、32过渡部、33后撑部;
34.4投包单元;
35.5内衬纸闭合单元、51调整板、511前拨部、512后压部、52按块、53 驱动模组;
36.6内衬纸装盒机构、61机械手、62吸附部件;
37.10盒体、101盒体的上盖、102盒体的下盖、20内衬纸、201内衬纸的上翻面。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 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41.参见图1至图5:
42.本实用新型盒体投包机构,涉及装有内衬纸20的盒体10,包括:
43.输送单元1,用于承载盒体10并携带盒体10移动;
44.盒体开口定位单元2,用于使盒体10保持在打开状态;
45.内衬纸遮挡单元3,用于将盒体10中的内衬纸的上翻面201掀开;
46.投包单元4,用于在内衬纸的上翻面201掀开后向盒体10投放料包;
47.内衬纸闭合单元5,用于在投包后将内衬纸的上翻面201闭合。
48.本实用新型,通过盒体开口定位单元使盒体保持在打开状态,避免盒体回弹压迫内衬纸,同时通过内衬纸遮挡单元在投包前将内衬纸的上翻面挡住,露出开口,投包单元投放料包后,再通过内衬纸闭合单元将内衬纸的上翻面闭合,从而实现了在装内衬纸后的干燥剂等料包的自动投包,集成后道投包工艺。
4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开口定位单元2包括用于与盒体的上盖101限位配合的导向件21。这样通过限位配合保持盒体打开状态的设计,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机构,成本更低,而且不需要跟随盒体移动,操作性更好。
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21包括用于与盒体的上盖101的底面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部211,以及用于与盒体的上盖101的前侧面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212。这里的方位“底”“前”是以盒体10关闭状态下,开口侧为前定义的,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部对盒体的上盖具有向外的作用力,能够限制盒体的上盖向内翻转,第二限位部对盒体的上盖具有向下的作用力,继而传递到盒体的下盖上,能够避免盒体的下盖翘起,影响操作。
51.优选地,导向件21设计成长条形,沿着输送单元1的延伸方向布置,能够在盒体随着输送单元的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限制盒体的上盖的作用。
5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开口定位单元2还包括用于与盒体的下盖102 的台阶处限位配合的滚轮22。第二限位部对盒体的下盖的作用力位于后侧,滚轮对盒体的下盖的作用力位于前侧,滚轮的设计,能够更进一步压住盒体的下盖,防止盒体的下盖翘起,而且滚轮与盒体的下盖滚动配合,摩擦力小,不易破坏盒体。具体实施中,滚轮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不做特别限制。
5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纸遮挡单元3至少包括用于伸至内衬纸的上翻面201的内侧面的前插部31以及用于撑起内衬纸的上翻面201而迫使内衬纸的上翻面201打开的后撑部33。内衬纸的上翻面初始张开角度较小,先通过前插部伸至内衬纸的上翻面的内侧,使内衬纸遮挡单元进入内衬纸内,然后随着盒体的移动,内衬纸的上翻面逐渐移动至后撑部并被后撑部向外撑开,转变为打开状态,这样设计,结构新颖,操作性好。
5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纸遮挡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插部31和所述后撑部33之间的过渡部32。过渡部用于将内衬纸的上翻面逐渐引导至后撑部,能够使内衬纸的上
翻面的打开更加顺畅,当然,没有过渡部,仅靠前插部和后撑部依然能够实现内衬纸的上翻面的掀开,前插部、过渡部、后撑部相互之间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本实用新型均不作特别限制。
5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32为一体设计或分体设计的平面板或螺旋板。如图3所示,过渡部32为一体设计的整块平板,如图2所示,过渡部32为分体设计的两块平板,如图4所示,过渡部32为一体设计的整块螺旋板,本实用新型都可选用,另外,更多块的分体设计,分体设计的多块螺旋板等也可选用,本实用新型不做特别限制。
5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纸闭合单元5包括调整板51,所述调整板51至少包括用于伸至内衬纸的上翻面201的外侧面的前拨部511以及用于压住内衬纸的上翻面201而迫使内衬纸的上翻面201闭合的后压部512。投包时,被内衬纸遮挡单元掀开的内衬纸的上翻面张开角度较大,先通过前拨部伸至内衬纸的上翻面的外侧,使调整板进入内衬纸的上翻面外,然后随着盒体的移动,内衬纸的上翻面逐渐移动至后压部并被后压部下压闭合,这样设计,结构新颖,操作性好。
5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拨部511和所述后压部512之间通过螺旋板衔接。这样设计,能够将内衬纸的上翻面从前拨部逐渐引导至后压部,操作更加顺畅,当然没有螺旋板衔接,同样能够实现闭合内衬纸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不做特别限制。
58.具体实施中,前插部31和前拨部511的倾斜角度可根据产品、材质等具体情况调整,以能够进入内衬纸的上翻面的内外侧为准即可。
5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纸闭合单元5还包括用于作用在内衬纸的上翻面201棱边处的按块5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按块52对内衬纸的上翻面201进行按压的驱动模组53。这样设计,通过驱动模组带动按块对内衬纸的上翻面的棱边进行压棱,能够进一步使内衬纸的上翻面向内翻折,提高内衬纸的上翻面闭合效果。
60.优选地,所述后压部512作用在内衬纸的上翻面201的外侧。这样设计,作用面更加合理、全面,效果更好。
61.参见图6,简洁描述起见,图6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不再进行标注:
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盒投包设备,包括上述盒体投包机构,还包括:
63.内衬纸装盒机构6,用于将内衬纸20装入盒体的下盖102内。
64.上述盒体投包机构涉及已装有内衬纸的盒体,对于未装内衬纸的盒体,在内衬纸遮挡单元前设置内衬纸装盒机构,可以实现同时集成内衬纸装盒和投包工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65.具体实施中,内衬纸装盒机构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比如由机械手61和吸附部件62组成,通过吸附部件吸附内衬纸,通过机械手带动内衬纸装入盒体的下盖。
66.本实用新型所述料包可以是干燥剂、防腐剂、调味剂等任何产品包装过程中投放的原料包,本实用新型不做特别限制。
6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盒体的上盖和下盖是基于附图例示结构的操作角度来说的,可以是,下盖为盒体的地盖,上盖为盒体的天盖,也可以是,下盖为盒体的天盖,上盖为盒体的地盖,本实用新型不做特别限制。
68.本实用新型输送单元可以选用但不限于输送带等任何能够携带盒体移动的设备,本实用新型投包单元可选用但不限于如申请号为202011401062.5、 202021531793.7的中
国专利公开的投包机等现有设备,投包机原理是通过牵引绷直包装袋绕组,并利用切刀将单个包装袋与绕组切断,投包机切出的包装袋后续可依靠滑道滑入打开的包装盒中,驱动模组可选用气缸、液压缸、电机等直线或弧线驱动设备,本实用新型均不作特别限制。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