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4334发布日期:2023-02-24 19:1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


背景技术:

2.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可以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发声单元将其转化成人耳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可以避免影响旁人,也可以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避免周围环境影响自己。传统的耳机一般是应用于手机、随身听、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产品,通过导线和这些产品实现连接,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无线传输音频信号的tws耳机已经逐渐普及。在耳机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耳机的质量,在耳机生产完成后,必须对耳机进行声学测试,以确保耳机的质量。声学测试一般是对发声单元和麦克风进行对应声学指标的测试,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测试箱,测试箱是相对密闭的空间,可以屏蔽外部干扰,在测试时需要将耳机放置到测试箱中进行测试,在耳机测试结束后再从测试箱内取出。传统的测试中测试前和测试后耳机均是随意堆放在料盒内,因此放置和取出耳机都需要依赖人工手动进行。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加工过程逐渐向着自动化转变,因此需要能够满足自动化作业的料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5.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包括:机箱,设置于所述机箱上的若干个用于存放料盘的料盘存放机构,设置于所述机箱上的不良品存放组件,所述料盘存放机构内存放至少一个料盘;所述料盘存放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机箱上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机箱上的用于驱动料盘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所述第一隔板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二隔板靠近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料盘的承载件,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平行设置,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构成用于容纳料盘的空间,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料盘限位的限位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机箱内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若干导向柱,设置于导向柱顶部的顶板,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柱上的升降座,与所述升降座连接的托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丝杠;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供托架通过的开口,所述托架伸入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感应所述升降座位置的感应开关。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件。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感应料盘的传感器。
10.进一步的,所述不良品存放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上的不良品支架,设置于所述不良品支架上的不良品托盘。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其中一侧端部朝向第二隔板弯折构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隔板的对应第一限位部的端部朝向第一隔板弯折构成第二限位部。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顶部的固定板,设置于固定板上的限位气缸,与所述限位气缸输出端连接的用于接触料盘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与所述料盘对应的内凹部。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料盘的对角线设置。
14.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在机箱上设置了料盘存放机构、升降组件,可以实现耳机的自动供料和收料,且供料和收料过程稳定、有序,无需人工干预,高效地配合其他设备进行耳机的测试作业,满足自动化作业的需求。同时,本技术设置了不良品收集组件,可以区分测试不良的耳机。另外,本技术设置了限位组件,可以确保料盘在供料和收料的过程中位置稳定,保证准确的供料和收料。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示意图。
19.图中包括有:
20.机箱1、料盘存放机构2、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升降组件23、底板231、导向柱232、顶板233、升降座234、托架235、丝杠236、固定条237、感应开关238、承载件24、开口25、加强件26、传感器27、第一限位部28、第二限位部29、不良品存放组件3、不良品支架31、不良品托盘32、限位组件4、固定板41、限位气缸42、限位件43、内凹部4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成品耳机自动料仓,可与耳机的测试设备配合使用。成品耳机自动料仓包括:机箱1,设置于所述机箱1上的若干个用于存放料盘的料盘存放机构2,设置于所述机箱1上的不良品存放组件3,所述料盘存放机构2内存放至少一个料盘。本实施例中,料盘存放机构2设置有两个,具体是以机箱1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是升降组件23的数量和料盘存放机构2对应。
23.所述料盘存放机构2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机箱1上的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设置于所述机箱1上的用于驱动料盘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23,所述第一隔板21靠近底部的位置、第二隔板22靠近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料盘的承载件,所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平行设置,且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构成用于容纳料盘的空间,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料盘存放机构2可同时叠放有多个料盘。当料盘存放机构2作为上料位时,可预先叠放多个放置有耳机的料盘,在最上方的料盘中的耳机被取完后,空料盘被转移,升降组件23可驱动下面的料盘上升到最高位置。当料盘存放机构2作为下料位时,则最开始升降组件23处于最高位,此时放置有一个空料盘,待
空料盘放满耳机后,升降组件23驱动料盘下降一个料盘高度,此时可以在该料盘上放置一个空料盘。由于设置有两个料盘存放机构2,可以实现耳机的自动供料和收料,使得耳机测试时上下料更加有序,且效率更高,满足自动化作业的需求。
24.所述第一隔板21的其中一侧(本实施例中为朝向机箱1中间的一侧)端部朝向第二隔板22弯折构成第一限位部28,所述第二隔板22的对应第一限位部28的端部朝向第一隔板21弯折构成第二限位部29,从而可以对料盘构成三个方向的限位,而朝外的一侧不具有限位,可以放入和取出料盘。所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件26,加强件26可以确保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的稳固性。
25.所述第一隔板2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料盘限位的限位组件4,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设置在第一隔板21靠近机箱1边缘的一侧。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21顶部的固定板41,设置于固定板41上的限位气缸42,与所述限位气缸42输出端连接的用于接触料盘的限位件43,所述限位件43具有与所述料盘对应的内凹部44。本实施例中,料盘大体呈方形,所述限位组件4沿所述料盘的对角线设置,限位部的形状和料盘转角的形状匹配,在限位气缸42顶出后,限位件43和料盘接触,并顶紧料盘,完成限位。
26.所述升降组件23包括设置于机箱1内的底板231,设置于所述底板231上的若干导向柱232,设置于导向柱232顶部的顶板233,可移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柱232上的升降座234,与所述升降座234连接的托架235,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23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丝杠236;所述第一隔板21设置有供托架235通过的开口25,所述托架235伸入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
27.所述底板231和顶板233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条237,所述固定条237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感应所述升降座234位置的感应开关238,感应开关238可以感应升降座234所处的位置,便于判断是否将料盘输送到位
28.所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感应料盘的传感器27。在传感器27感应到料盘之后,限位组件4可以将料盘卡紧,避免料盘发生位移。
29.所述不良品存放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1上的不良品支架31,设置于所述不良品支架31上的不良品托盘32,具体实施时可在不良品托盘32上放置不良品放料盘。在测试设备检测到不良品之后,可以将不了屏放置到不良品放料盘,待工作人员取走。
30.在使用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料盘存放机构2设置为上料位,另一个料盘存放机构2设置为下料位,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配合机械手进行作业。首先在上料位叠放数个放置有待测耳机的料盘,在下料位放置一个空料盘。进行测试时机械手将待测耳机从上料位取走进行测试,在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结果再将耳机放入下料位或者不良品存放组件3。当上料位最上方的料盘取空之后,机械手可将空料盘转移到下料位(此时下料位的升降组件23驱动下料位的料盘下降一个料盘高度),叠放到下料位的料盘上,随后上料位的升降组件23驱动剩余料盘上升一个料盘位,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空料盘转移到其他预设的存放区域。另外,在具体实施时料盘存放机构2可以不止设置有两个,可以根据测试的具体需求来进行适应性设置。
31.本实用新型在机箱1上设置了料盘存放机构2、升降组件23,可以实现耳机的自动供料和收料,且供料和收料过程稳定、有序,无需人工干预,高效地配合其他设备进行耳机的测试作业,满足自动化作业的需求。同时,本技术设置了不良品收集组件,可以区分测试
不良的耳机。另外,本技术设置了限位组件4,可以确保料盘在供料和收料的过程中位置稳定,保证准确的供料和收料。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