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回收垃圾的垃圾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9454发布日期:2022-09-30 22:2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高效回收垃圾的垃圾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垃圾房,尤其是涉及高效回收垃圾的垃圾房。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是垃圾终端处理实现资源化的基础,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生活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和利用。随着各个城市发布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各种智能垃圾房进入社区,辅助居民实现垃圾分类。
3.相关技术,有一种垃圾房,垃圾投放口位于垃圾桶的上方,垃圾桶难以通过起吊的方式进行转移或者倾倒垃圾,需要先移动垃圾桶的位置,然后利用起吊设备对垃圾桶进行转移或者倾倒垃圾。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垃圾房难以利用起吊设备处理垃圾桶,从而导致垃圾房内垃圾处理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缓解垃圾房内垃圾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效回收垃圾的垃圾房。
6.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回收垃圾的垃圾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
7.顶部或者侧壁开设有垃圾投放口的箱体;
8.上端开设有开口的垃圾桶,所述垃圾桶与垃圾投放口之间存在有水平方向的间距;
9.用于将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转运至垃圾桶中的垃圾转运装置;
10.其中,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设置于箱体内,并且位于垃圾桶与垃圾投放口之间,所述垃圾转运装置能够移动或者转动以使垃圾转运装置与垃圾桶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投放个垃圾时,垃圾房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被垃圾转运装置转移至垃圾桶内。
12.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输送走时,垃圾转运装置移动或者转动,从而使垃圾转运装置与垃圾桶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继而减小对垃圾桶起吊时的干涉。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垃圾桶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垃圾转运装置包括用于对垃圾进行输送的垃圾运输结构,以及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驱动垃圾运输结构移动或者转动以使垃圾转运装置与垃圾桶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避让结构带动垃圾运输结构移动或者转动,从而实现垃圾转运装置与垃圾桶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
15.可选的,所述垃圾运输结构为线性转运结构,所述线性转运结构一端为用于接收垃圾的接收端且另一端为输出垃圾的输出端,所述线性转运结构将垃圾从接收端输送至输出端。
16.可选的,线性转运结构为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的接收端位于垃圾投放口的下方,所述带式输送机的输出端位于垃圾桶的上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式输送机结构简单,运行稳定。
18.可选的,所述垃圾运输结构为具有多个转运桶的回转输送结构,所述回转输送结构相对于箱体转动,并且所述回转输送结构转动会使转运桶移动,所述转运桶的移动轨迹呈封闭的环,所述转运桶的移动轨迹经过垃圾投放口的正下方和垃圾桶的正上方,所述垃圾桶设置有用于对垃圾桶进行卸料的卸料机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垃圾房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落入转运桶中,回转输送结构转动,使得转运桶带着垃圾从垃圾投放口一侧移动至垃圾桶上方后,利用卸料结构对转运桶进行卸料,以使转运桶内的垃圾落入垃圾桶内。
20.可选的,所述避让结构包括与箱体滑动连接的执行部件,所述执行部件的滑动方向存在有一个分运行的方向垂直于垃圾桶和垃圾投放口之间的连线;以及,动力部件,驱动执行部件移动;
21.其中,所述垃圾运输结构安装于所述执行部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件驱动执行部件移动,安装于执行部件的垃圾运输结构也随之移动,并且移动过程中存在有一个分运行,该分运功方向垂直于垃圾桶和垃圾投放口之间的连线,从而可以减小垃圾转运装置对垃圾桶起吊时的干涉。
23.可选的,所述避让结构包括与箱体转动的执行部件,所述执行部件与箱体转动轴垃圾运输结构连接,所述执行部件转动带动至垃圾运输结构转动;
24.动力部件,驱动执行部件转动;
25.其中,所述执行部件相对于箱体转动的转动轴线与线性转运结构的物料输送方向呈垂直设置。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件驱动执行部件转动,安装于执行部件的线性转运结构为随之转动,从而可以减小线性转运结构输出端对垃圾桶起吊时的干涉。
27.可选的,所述避让结构包括与箱体转动的执行部件,所述执行部件与箱体转动轴垃圾运输结构连接,所述执行部件转动带动至垃圾运输结构转动;
28.动力部件,驱动执行部件转动;
29.所述回转输送结构包括:
30.回转结构,转动连接于执行部件,所述回转结构的转动轴线与执行部件的转动轴线呈平行设置并且两者不共线;
31.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回转结构转动;
32.转运桶,一端开设有开口,转运桶沿着周向连接于回转结构的外缘位置;
33.卸料结构,用于对转运桶进行卸料。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部件驱动执行部件转动,安装于执行部件的回转输送结构为随之偏心转动,从而远离垃圾桶移动,可以减小回转输送结构对垃圾桶起吊时的干涉。
35.可选的,所述垃圾运输结构为具有多个转运桶的回转输送结构,所述回转输送结构转动连接于箱体,并且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所述回转输送结构转动带动转运桶移动,所述转运桶的移动轨迹呈封闭的环,所述转运桶的移动轨迹经过垃圾投放口的正下方和垃圾
桶的正上方,所述垃圾桶设置有用于对垃圾桶进行卸料的卸料机构;所述回转输送结构具有用于供垃圾桶穿过的让位缺口,所述让位缺口位于转运桶的移动轨迹上。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输送走时,转动回转结构使让位口位于垃圾桶的正方上,或者使回转结构边外缘向转动中心靠近,从而减小对垃圾桶起吊时的干涉。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垃圾桶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3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8.1.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输送走时,垃圾转运装置移动或者转动,从而使垃圾转运装置与垃圾桶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继而减小对垃圾桶起吊时的干涉,便于垃圾桶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39.2. 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落入转运桶中,驱动结构驱动回转结构转动,从而使转运桶转动以实现转运桶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当转运桶移动至垃圾桶上方后,利用卸料结构对转运桶进行卸料,以使转运桶内的垃圾落入垃圾桶内;
40.3. 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落入线性转运结构中,线性转运结构将垃圾输送至垃圾桶内。
附图说明
4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4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用于展示带式输送机的剖面图;
4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用于展示避让结构的示意图;
4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4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用于展示转运桶的剖面图;
4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用于垃圾转运装置的示意图;
4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48.图8是图7中回转结构转动90
°
之后的剖面图。
49.图中附图标记:100、箱体;101、垃圾投放口;102、斜面;200、垃圾桶;300、垃圾转运装置;310、垃圾运输结构;311、线性转运结构;312、回转输送结构;320、避让结构;321、执行部件;322、动力部件;323、滑移座;324、转动盘;325、大齿轮;326、小齿轮;327、第三驱动电机;330、转运桶;331、桶身;332、底板;340、卸料结构;341、转动轴;342、第一电推杆;343、第二驱动电机;350、回转结构;351、中心轴;352、延伸杆;353、连接盘;354、让位缺口;360、驱动结构;361、第一驱动电机;37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1.高效回收垃圾的垃圾房,参照图1,包括:
52.箱体100,顶部或者侧壁开设有垃圾投放口101;在本实施中箱体100为呈长方体状,其一侧侧壁上端弯折呈斜面102,使得该斜面102的外壁朝向斜上方的位置。垃圾投放口101开设于该斜面102上,垃圾投放口10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53.垃圾桶200,顶部具有开口;垃圾桶200位于箱体100内,并且垃圾桶200与垃圾投放口101之间存在有水平方向的间距;垃圾桶200数量与垃圾投放口101的数量相同;
54.垃圾转运装置300,位于箱体100内,用于将从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转运至垃圾桶200中。以下通过实施例1-4具体描述垃圾转运装置300可采用的结构,当然垃圾转运装置300不局限于实施例1-4描述的能够移动或者转动以使垃圾转运装置300与垃圾桶200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均可。
55.实施例1:
56.参照图1,垃圾转运装置300包括:
57.垃圾运输结构310,用于将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转运至垃圾桶200中;
58.避让结构320,用于驱动垃圾运输结构310移动以使垃圾转运装置300与垃圾桶200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
59.垃圾运输结构310固定连接于避让结构320上,垃圾运输结构310可以为线性转运结构311。
60.线性转运结构311的一端为用于接收垃圾的接收端且另一端为输出垃圾的输出端。线性转运结构311将垃圾从接收端输送至输出端。线性转运结构311的接收端位于垃圾投放口101下方。线性转运结构311的输出端位于垃圾桶200的上方。
61.参照图1,线性转运结构311采用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呈倾斜设置,其倾斜上端位于送其接收端,而倾斜下端为输出端。从垃圾投放口101进入的垃圾进入连通通道内,在重力的作用下,垃圾从连通通道的输出端滑出,并且进入垃圾桶200内。
62.参照图2,线性转运结构311也可采用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为接收端输送向输出端。带式输送机的接收端位于垃圾投放口101的下方,所述带式输送机的输出端位于垃圾桶200的上方。
63.线性转运结构311也可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其他线性输送机械。
64.参照图3,避让结构320包括与箱体100滑动连接的执行部件321,垃圾运输结构310安装于所述执行部件321。在本实施例中,执行部件321为滑移座323,滑移座323滑动连接于箱体100内,并且滑动方向垂直于垃圾桶200和垃圾投放口101之间的连线。
65.参照图3,避让结构320还包括驱动执行部件321移动动力部件322。动力部件322采用电推杆,电推杆的一段固定连接于箱体10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执行部件321。动力部件322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气缸或者牵引设备,驱动执行部件321移动即可。
66.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200输送走时,垃圾转运装置300移动,从而使垃圾转运装置300与垃圾桶200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继而减小对垃圾桶200起吊时的干涉。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垃圾桶200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67.实施例2:
68.参照图4,垃圾转运装置300,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垃圾运输结构310采用具有多个转运桶330的回转输送结构312。
69.回转输送结构312包括
70.回转结构350,连接于箱体100内,回转结构350能够相对箱体100转动的转动轴341线呈竖向设置;
71.驱动结构360,用于驱动回转结构350转动;
72.转运桶330,一端开设有开口,转运桶330沿着周向连接于回转结构350的外缘位置,当回转结构350转动时,转运桶330也随之转动以实现转运桶3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73.卸料结构340,用于对转运桶330进行卸料。
74.参照图4,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落入转运桶330中,驱动结构360驱动回转结构350转动,连接于回转结构350的转运桶330也随之转动,以实现转运桶3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当转运桶330移动至垃圾桶200上方时,利用卸料结构340对转运桶330进行卸料,以使转运桶330内的垃圾落入垃圾桶200内。
75.参照图4,回转结构350包括中心轴351,中心轴351转动连接于避让结构320,中心轴351的转动中心轴351线呈竖向设置。
76.参照图4,回转结构350还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中心轴351的连接盘353。转运桶330均固定连接于连接盘353,并且转运桶330沿着连接盘353的周向均匀分布。
77.参照图4,驱动结构360包括固定连接于箱体100的第一驱动电机361,第一驱动电机361采用伺服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361通过链传动或者减速机驱动中心轴351转动。驱动结构360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驱动中心轴351做回转运动动力设备。
78.参照图5,转运桶330包括两端开口的桶身331,以及能启闭桶身331下端开口的底板332。底板332铰接于桶身331,底板332的转动轴341线成水平设置,底板332的转动能够开启和闭合到乃至桶身331下端的开口。
79.参照图5,卸料结构340采用电推杆,卸料结构340一端铰接于桶身331外壁,另一端铰接于底板332。卸料结构340的伸缩方向与底板332的转动轴341线成垂直设置。卸料结构340驱动底板332转动以实现转运桶330的卸料。卸料结构340也可以设置在桶身331内壁,只要能够驱动底板332转动即可。
80.卸料结构340也不限于电推杆,也可以使气缸、油缸或者电机,只要能够驱动底板332转动即可。
81.参照图4,从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落入转运桶330中,驱动结构360驱动回转结构350转动,从而使转运桶330转动以实现转运桶3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当转运桶330移动至垃圾桶200上方后,利用卸料结构340对转运桶330进行卸料,以使转运桶330内的垃圾落入垃圾桶200内。
82.回转输送结构312不局限上述结构,只要回转输送装置转动带动转运桶330移动,转运桶330的移动轨迹呈封闭的环,并且转运通的移动轨迹经过垃圾投放口101的正下方和垃圾桶200的正上方即可。
83.参照图4,避让结构320可以采用实施例1公开的避让结构320,也可采用如下结构:
84.参照图4,执行部件321为转动盘324,转动盘324呈水平设置并且转动连接于箱体100顶部。转动盘324的直径小于垃圾桶200和垃圾投放口101之间的间距。
85.参照图4,回转输送结构312的中心轴偏心固定连接于转动盘324。
86.动力部件322包括第三驱动电机327和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盘324的大齿轮325,第三驱动电机327的主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与大齿轮325啮合的小齿轮326,第三驱动电机327固定连接于转动盘324。
87.动力部件322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只要能够驱动转盘转动即可。
88.避让结构320不限于上述方式,能够使回转转运装置移动或者转动以使垃圾转运装置300与垃圾桶200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即可。
89.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200输送走时,避让结构驱
动回转输送结构312偏心转动,从而使回转输送结构312与垃圾桶200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继而减小对垃圾桶200起吊时的干涉。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垃圾桶200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90.实施例3:
91.参照图6,垃圾转运装置300,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92.回转输送结构312还包括:
93.支撑架370,固定连接于执行部件321。
94.参照图6,回转结构350包括中心轴351,中心轴351呈水平设置,并且两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架370上。
95.参照图6,回转结构350还包括沿着周向均匀固定连接于中心轴351的4个延伸杆352。延伸杆352不局限于4个,只要不少于2个即可。每个延伸杆352均转动连接有一所述转运桶330。转运桶330与延伸杆352之间的转动轴341线位于转运桶330重心的上方,以使回转结构350转动过程中,转运桶330在重力作用下,开口始终朝上。
96.参照图6,驱动结构360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架370的第一驱动电机361,第一驱动电机361采用伺服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361通过链传动或者减速机驱动中心轴351转动。驱动结构360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驱动中心轴351做回转运动动力设备。
97.从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落入转运桶330中,驱动结构360驱动回转结构350转动,从而使转运桶330转动以实现转运桶3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当转运桶330移动至垃圾桶200上方后,利用卸料结构340对转运桶330进行卸料,以使转运桶330内的垃圾落入垃圾桶200内。
98.参照图6,回转输送结构312不局限上述结构,只要回转输送装置转动带动转运桶330移动,转运桶330的移动轨迹在水平平面内呈封闭的环,并且转运通的移动轨迹经过垃圾投放口101的正下方和垃圾桶200的正上方即可。
99.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200输送走时,避让结构驱动回转输送结构312转动或者移动,从而使回转输送结构312与垃圾桶200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间距,继而减小对垃圾桶200起吊时的干涉。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垃圾桶200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100.实施例4:
101.参照图7,垃圾转运装置300,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设置有避让结构320,而是在回转输送结构312具有用于供垃圾桶200穿过的让位缺口。让位缺口位于转运桶330的移动轨迹上。
102.具体结构如下:
103.垃圾转运装置300,参照图7,包括:
104.回转结构350包括中心轴351,中心轴351竖直转动连接于箱体100的顶壁或者底壁,也可以采用其他安装方式,只要使中心轴351能够相对于箱体100转动并且以中心轴351的转动中心轴351线呈竖向设置即可。
105.参照图7,回转结构350还包括多个连接于中心轴351的延伸杆352,延伸杆352一端固定连接于中心轴351,另一端连接有上述转运桶330。延伸杆352至少有两个,优选2个的倍数,以使每个延伸杆352都有另一个延伸杆352与之呈同轴设置。当一个转运桶330位于垃圾
投放口101下方时,另一转运桶330位于垃圾桶200的正上方。对转运桶330进行卸料时,也不影响垃圾投放口101的接收垃圾。
106.参照图7,在本实施中延伸杆352为两个,一个转运桶330位于垃圾投放口101下方,用于接收从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另一个转运桶330位于垃圾桶200的上方,然后利用卸料结构340为转运桶330进行卸料。
107.参见图7和图8,沿着周向相邻两个延伸杆352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为让位缺口354。让位缺口354用于为垃圾桶200的起吊进行让位。
108.参见图7和图8,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200输送走时,转动回转结构350,以使延伸杆352横置于垃圾桶200和垃圾投放口101之间,即使让位口对准垃圾桶200的正方上,以减小垃圾旋转转运装置对垃圾桶200起吊时的干涉。
109.参见图8,驱动结构360包括固定连接于箱体100的第一驱动电机361,第一驱动电机361采用伺服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361通过链传动或者减速机驱动中心轴351转动。驱动结构360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驱动中心轴351做回转运动动力设备。
11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垃圾投放口101投入的垃圾落入转运桶330中,驱动结构360驱动回转结构350转动,从而使转运桶330转动以实现转运桶33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当转运桶330移动至垃圾桶200上方后,利用卸料结构340对转运桶330进行卸料,以使转运桶330内的垃圾落入垃圾桶200内。
111.当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将垃圾桶200输送走时,转动回转结构350使让位口对准垃圾桶200的正方上,从而减小对垃圾桶200起吊时的干涉,便于垃圾桶200的运输,具有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
11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