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2824发布日期:2023-01-13 04:5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2.目前,额温枪等类枪型的产品通常采用方形包装盒进行包装,如此,在包装完成后,盒内会空出较大的空间而造成物料浪费,且整体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致使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以解决现有包装盒在包装完类枪型产品后,盒内会空出较大的空间而造成物料浪费,且整体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致使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类枪型产品的容纳腔,所述包装盒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接且左侧平齐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段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段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前往后渐缩设置,所述第一段的右侧面和所述第三段的右侧面全等设置,所述第二段的右侧面为中心对称图形。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段呈直角梯形体。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包括盒体和第一盖板,所述盒体的前侧设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盖板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敞口的任意边沿,并用于盖合所述第一敞口。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敞口的左边沿的左支撑板,以及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敞口的右边沿的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相向弯折,并部分盖合所述第一敞口;
8.所述第一盖板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敞口的上边沿或下边沿,所述第一盖板弯折至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前侧,所述第一盖板远离其弯折侧的边沿设有可弯折的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插扣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盒体之间。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对应所述第二段的右侧设有第二敞口,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敞口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并用于盖合所述第二敞口,所述第二盖板远离其弯折侧的边沿设有可弯折的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插扣于所述第二敞口内。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板设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二敞口的对应边沿设有第一插扣,所述第一插扣插扣于所述第一扣槽。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一体设置的盒主体和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封闭所述盒主体的后侧;
12.所述盒主体包括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所述上侧板
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上边沿,且垂直于所述左侧板,所述下侧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下边沿,且垂直于所述左侧板;
13.所述第一右侧板形成所述第一段的右侧面,所述第一右侧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下侧板的右边沿并与所述上侧板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侧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右边沿并与所述下侧板固定连接;
14.所述第二右侧板形成所述第三段的右侧面,所述第二右侧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下侧板的右边沿并与所述上侧板可拆卸连接,或所述第二右侧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右边沿并与所述下侧板可拆卸连接。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弯折侧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弯折侧异侧设置。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后边沿设有可弯折的后支撑板,所述后支撑板折叠至所述第二盖板的内侧,以支撑所述第二盖板。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前边沿设有可弯折的前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折叠至所述第二盖板的内侧,以支撑所述第二盖板。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右侧板远离其弯折侧的边沿设有可弯折的第三插板,所述第三插板设有第二扣槽,与所述第二右侧板可拆卸连接的所述上侧板或所述下侧板的右边沿设有第二插扣,所述第二插扣插扣于所述第二扣槽。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结构包括上封板、左封板、下封板和右封板,所述上封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的后边沿,所述左封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左侧板的后边沿,所述下封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下侧板的后边沿,所述右封板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右侧板的后边沿,所述上封板、所述左封板、所述下封板和所述右封板均朝所述容纳腔弯折,并相互交叠,以封闭所述盒主体的后侧。
20.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将包装盒设置为从前往后依次连接且左侧平齐设置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一段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段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且第二段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前往后渐缩设置,使得包装盒形成类枪型的容纳腔,当包装盒包装完类枪型产品后,盒内不会空出较大的空间,极大地减少空间浪费,节省物料;通过将第一段的右侧面和第三段的右侧面全等设置,且第二段的右侧面设置为中心对称图形,如此,可使包装盒在翻转后可以与另一正放的包装盒进行拼接,可极大地降低包装盒的占用空间,进而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拆解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立折叠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展开示意图。
27.附图标号说明:
28.10-容纳腔;20-第一段;30-第二段;40-第三段;50-盒体;51-第一敞口;52-第二敞口;53-第一插扣;54-盒主体;541-上侧板;5411-第二插扣;542-左侧板;543-下侧板;5431-开孔;544-第一右侧板;5441-后支撑板;545-第二右侧板;5451-前支撑板;5452-第三插板;54521-第二扣槽;55-封闭结构;551-上封板;5511-第三插扣;552-左封板;553-下封板;5531-第三扣槽;554-右封板;60-第一盖板;61-第一插板;70-左支撑板;80-右支撑板;90-第二盖板;91-第二插板;911-第一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35.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装盒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类枪型产品的容纳腔10,包装盒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连接且左侧平齐设置的第一段20、第二段30和第三段40,第一段2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段4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第二段3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前往后渐缩设置,第一段20的右侧面和第三段40的右侧面全等设置,第二段30的右侧面为中心对称图形。
36.基于此,通过将包装盒设置为从前往后依次连接且左侧平齐设置的第一段20、第二段30和第三段40,且第一段2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段4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且第二段3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前往后渐缩设置,使得包装盒形成类枪型的容纳腔10,
如此,当包装盒包装完类枪型产品后,盒内不会空出较大的空间,极大地减少空间浪费,节省物料,有效地降低包装盒的生产成本。
37.基于此,通过将第一段20的右侧面和第三段40的右侧面全等设置,且第二段30的右侧面设置为中心对称图形,如此,可使包装盒在翻转后可以与另一正放的包装盒进行拼接,可极大地降低包装盒的占用空间,进而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
38.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通过将包装盒设置为从前往后依次连接且左侧平齐设置的第一段20、第二段30和第三段40,且第一段2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三段4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且第二段3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前往后渐缩设置,使得包装盒形成类枪型的容纳腔10,当包装盒包装完类枪型产品后,盒内不会空出较大的空间,极大地减少空间浪费,节省物料;通过将第一段20的右侧面和第三段40的右侧面全等设置,且第二段30的右侧面设置为中心对称图形,如此,可使包装盒在翻转后可以与另一正放的包装盒进行拼接,可极大地降低包装盒的占用空间,进而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
39.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20和第三段40呈长方体,第二段30呈直角梯形体。
4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保障包装盒能够形成类枪型的容纳腔10的基础上,便于第一段20的左侧面、第二段30的左侧面、第三段40的左侧面实现精准、平整地平齐于同一平面,便于第一段20的右侧面和第三段40的右侧面通过设计成等长等宽的矩形实现全等设置,且还可通过使第二段30的右侧面形成中心对称的矩形平面而便于该包装盒的第二段30的右侧面翻转后可与另一包装盒的对应侧面快速、便捷、平整地贴合设置,而无需先精准对位再拼接。
41.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包括盒体50和第一盖板60,盒体50的前侧设有第一敞口51,第一盖板6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任意边沿,并用于盖合第一敞口51。
4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控制第一盖板60朝向第一敞口51的方向进行弯折以封盖第一敞口51,此时可通过第一盖板60将物品封装于盒体50内部,可经由盒体50和第一盖板60共同对置于盒体50内部的物品进行可靠的防护,可便于对物品进行存储或运输。反之,当控制第一盖板60朝向背离第一敞口51的方向进行弯折以打开第一敞口51时,此时可经由第一敞口51将物品取放于容纳腔10,而实现通过包装盒对物品进行收纳、存放、包装的目的。
43.通过将第一盖板6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任意边沿,使得整个包装盒可通过一张一体设置的整板折叠形成盒体50和第一盖板60。基于此,即可以整板的形态对包装盒进行生产、存储或运输,且在需使用包装盒时,可快速、便捷地将整板折叠成型,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包装盒在生产、存储、运输、成型、使用等多个维度的便利性,进而可保障并提高包装盒的使用性能。
44.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包括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左边沿的左支撑板70,以及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右边沿的右支撑板80,左支撑板70和右支撑板80相向弯折,并部分盖合第一敞口51。第一盖板6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一盖板60弯折至左支撑板70和右支撑板80的前侧,第一盖板60远离其弯折侧的边沿设有可弯折的第一插板61,第一插板61插扣于左支撑板70和盒体50之间,此时,第一插板61也可插扣于右支撑板80和盒体50之间。
4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将左支撑板70和右支撑板80相向弯折至第一敞口51,以部分盖合第一敞口51,再将第一盖板60弯折至左支撑板70和右支撑板80的前侧,以全部盖合第一敞口51,同时并将第一插板61插扣于左支撑板70和盒体50之间,以稳定第一盖板60的位置和状态。基于此,可通过左支撑板70和右支撑板80在第一盖板60的后侧形成支撑效用和第二道防护线,以保障并提高包装盒对置于盒体50内部的物品的防护效用,并降低第一盖板60意外塌陷而敞露容纳腔10的风险;通过将第一插板61插扣于左支撑板70和盒体50之间,以通过左支撑板70和盒体50共同对第一插板61进行限位,以稳定第一插板61的位置和状态,进而稳定第一盖板60的位置和状态,促使第一盖板60更可靠、更稳定地维持在盖合第一敞口51的状态和位置,进而可保障并提高第一盖板60在封盖第一敞口51时的状态稳定性和状态可靠性。
46.通过将左支撑板7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左边沿,以及将右支撑板8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一敞口51的右边沿,使得整个包装盒可通过一张一体设置的整板折叠形成盒体50、第一盖板60、左支撑板70和右支撑板80。基于此,即可以整板的形态对包装盒进行生产、存储或运输,且在需使用包装盒时,可快速、便捷地将整板折叠成型,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包装盒在生产、存储、运输、成型、使用等多个维度的便利性,进而可保障并提高包装盒的使用性能。
47.具体地,盒体50设有与第一插板61相对设置的开孔5431。如此,在第一插板61插扣于左支撑板70和盒体50之间时,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开孔5431拨动第一插板61,使第一插板61朝向远离第一敞口51的方向移动,以取消左支撑板70和盒体50对第一插板61的限位作用。
48.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盒体50对应第二段30的右侧设有第二敞口52,包装盒还包括第二盖板90,第二盖板9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二敞口52的上边沿或下边沿,并用于盖合第二敞口52,第二盖板90远离其弯折侧的边沿设有可弯折的第二插板91,第二插板91插扣于第二敞口52内。
4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控制第二盖板90朝向第二敞口52的方向进行弯折以封盖第二敞口52,再将第二插板91插扣于第二敞口52内,以通过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内的插扣配合关系,可限制第二插板91脱离第二敞口52,进而可稳定第二盖板90的位置和状态,促使第二盖板90更可靠、更稳定地维持在盖合第二敞口52的状态和位置,此时可通过第二盖板90将物品封装于盒体50内部,可经由盒体50和第二盖板90共同对置于盒体50内部的物品进行可靠的防护,可便于对物品进行存储或运输。反之,可先完成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内之间的解扣,以解除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内的插扣配合关系,以允许第二插板91脱离第二敞口52,再控制第二盖板90朝向背离第二敞口52的方向进行弯折以打开第二敞口52,此时可经由第二敞口52将与实际物品相关的说明书和/或充电线等配件取放于容纳腔10,而无需将手过度深入容纳腔10内部,取放更方便。
50.通过将第二盖板90可弯折地一体连接于第二敞口52的上边沿或下边沿,使得整个包装盒可通过一张一体设置的整板折叠形成盒体50、第一盖板60和第二盖板90。基于此,即可以整板的形态对包装盒进行生产、存储或运输,且在需使用包装盒时,可快速、便捷地将整板折叠成型,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包装盒在生产、存储、运输、成型、使用等多个维度的便利性,进而可保障并提高包装盒的使用性能。
51.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板91设有第一扣槽911,第二敞口52的对应边沿设有第一插扣53,第一插扣53插扣于第一扣槽911。
5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一插扣53插扣于第一扣槽911,即可实现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对应边沿的插扣配合关系,通过将第一插扣53从第一扣槽911拔出,即可取消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对应边沿的插扣配合关系,如此,可有效地保障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的对应边沿插扣配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提高第二插板91与第二敞口52的对应边沿插扣操作的便捷性。
53.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盒体50包括一体设置的盒主体54和封闭结构55,封闭结构55封闭盒主体54的后侧;盒主体54包括上侧板541、左侧板542、下侧板543、第一右侧板544和第二右侧板545,上侧板541可弯折地连接于左侧板542的上边沿,且垂直于左侧板542,下侧板543可弯折地连接于左侧板542的下边沿,且垂直于左侧板542;第一右侧板544形成第一段20的右侧面,第一右侧板544可弯折地连接于下侧板543的右边沿并与上侧板541固定连接;第二右侧板545形成第三段40的右侧面,第二右侧板545可弯折地连接于下侧板543的右边沿并与上侧板541可拆卸连接。
54.其中,第一右侧板544与上侧板541之间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55.其中,第二右侧板545与上侧板541之间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插扣等方式可拆卸连接。
5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将上侧板541相对于左侧板542向右弯折至垂直于左侧板542的状态,再将下侧板543相对于左侧板542向右弯折至垂直于左侧板542的状态,再将第一右侧板544相对于下侧板543向上弯折至垂直于下侧板543的状态,并将第一右侧板544与上侧板541固定连接,再将第二右侧板545相对于下侧板543向上弯折至垂直于下侧板543的状态,并将第二右侧板545与上侧板541可拆卸连接,即可稳定上侧板541、左侧板542、下侧板543、第一右侧板544和第二右侧板545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成型形态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佳的盒主体54。随后,可再通过将封闭结构55封闭盒主体54的后侧,而使箱体整体围合形成第一敞口51和第二敞口52设置的容纳腔10,并使盒体50整体形态稳定、可靠。
57.此外,请参阅图4,在整个包装盒已折叠成型后,可首先控制第一盖板60朝向背离第一敞口51的方向进行弯折以打开第一敞口51,并控制第二盖板90朝向背离第二敞口52的方向进行弯折以打开第二敞口52,同时取消第二右侧板545与上侧板541的连接,同时取消封闭结构55对盒主体54的后侧的封闭,随后,可通过按压盒主体54的任意的一侧板,即可使得左侧板542和第一右侧板544均相对于下侧板543朝向左侧弯折,同时使得左侧板542和第一右侧板544均相对于上侧板541朝向右侧弯折,或,即可使得左侧板542和第一右侧板544均相对于下侧板543朝向右侧弯折,同时使得左侧板542和第一右侧板544均相对于上侧板541朝向左侧弯折,而使得整个盒主体54成平整的状态,进而利于促使整个包装盒成平整状态。如此,在非使用期间可通过整个包装盒被按压成平整的形态,从而极大地降低包装盒的占用空间,进而可极大地降低包装盒的存储和运输的成本。
58.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右侧板544可弯折地连接于上侧板541的右边沿并与下侧板54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右侧板544与下侧板543之间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59.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右侧板545可弯折地连接于上侧板541的右边沿并与下侧板543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二右侧板545与下侧板543之间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插扣等方式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60.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右侧板545的弯折侧与第二盖板90的弯折侧异侧设置。
6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右侧板545的弯折侧与第二盖板90的弯折侧异侧设置,可有效地增加整个包装盒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以保障包装盒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效地保障包装盒的使用性能。
62.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右侧板544的后边沿设有可弯折的后支撑板5441,后支撑板5441折叠至第二盖板90的内侧,以支撑第二盖板90。
6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后支撑板5441在第二盖板90的内侧形成支撑效用和第二道防护线,以保障并提高包装盒对置于盒体50内部的物品的防护效用,并降低第二盖板90意外塌陷而敞露容纳腔10的风险。
64.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右侧板545的前边沿设有可弯折的前支撑板5451,前支撑板5451折叠至第二盖板90的内侧,以支撑第二盖板90。
6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前支撑板5451在第二盖板90的内侧形成支撑效用和第二道防护线,以保障并提高包装盒对置于盒体50内部的物品的防护效用,并降低第二盖板90意外塌陷而敞露容纳腔10的风险。
66.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右侧板545远离其弯折侧的边沿设有可弯折的第三插板5424,第三插板5424设有第二扣槽54521,与第二右侧板545可拆卸连接的上侧板541或下侧板543的右边沿设有第二插扣5411,第二插扣5411插扣于第二扣槽54521。
6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插扣5411插扣于第二扣槽54521,即可实现第三插板5424和与第二右侧板545可拆卸连接的上侧板541或下侧板543的插扣配合关系,通过将第二插扣5411插扣于第二扣槽54521拔出,即可取消第三插板5424和与第二右侧板545可拆卸连接的上侧板541或下侧板543的插扣配合关系,如此,可有效地保障第三插板5424和与第二右侧板545可拆卸连接的上侧板541或下侧板543的插扣配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提高第三插板5424和与第二右侧板545可拆卸连接的上侧板541或下侧板543的插扣操作的便捷性。
68.请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封闭结构55包括上封板551、左封板552、下封板553和右封板554,上封板551可弯折地连接于上侧板541的后边沿,左封板552可弯折地连接于左侧板542的后边沿,下封板553可弯折地连接于下侧板543的后边沿,右封板554可弯折地连接于第二右侧板545的后边沿,上封板551、左封板552、下封板553和右封板554均朝容纳腔10弯折,并相互交叠,以封闭盒主体54的后侧。
6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封闭结构55可通过将上封板551、左封板552、下封板553和右封板554均容纳腔10一侧弯折,以通过相互交叠的上封板551、左封板552、下封板553和右封板554对盒主体54的后侧进行封闭,基于此,可保障封闭结构55能够对被置入容纳腔10内的物品进行可靠支撑,并避免被置入容纳腔10内的物品向下漏出,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容纳腔10对物品的收纳、存放、包装的效用。
70.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封板553的上端开设有第三扣槽5531,上封
板551的下端凸设第三插扣5511,下封板553折叠至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的前侧,上封板551折叠至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的后侧,且第三插扣5511插扣至第三扣槽5531。如此,在成型形态稳定、可靠的盒主体54后,可先将下封板553相对于下侧板543朝容纳腔10一侧弯折,再将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均朝容纳腔10一侧弯折至下封板553的后侧,此时,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会与下封板553形成部分交叠,以使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在包装盒使用期间可对下封板553形成一定的抵撑效用,而促使封闭结构55形态稳定、可靠,可对被置入容纳腔10内的物品进行可靠支撑。随后,再将上封板551朝容纳腔10一侧弯折至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的后侧且至下封板553的后侧,此时,上封板551会与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形成部分交叠,以使上封板551在包装盒使用期间可对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乃至下封板553形成一定的抵撑效用,而进一步促使封闭结构55形态稳定、可靠,可对被置入容纳腔10内的物品进行更可靠的支撑。最后,再将上封板551的下端凸设第三插扣5511插扣至下封板553的上端开设有第三扣槽5531中,即可使封闭结构55的上封板551、左封板552、下封板553和右封板554彼此间构建稳定、可靠、不易散架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可使封闭结构55能够完全封闭盒主体54的后侧,可有效提高封闭结构55的拆装便利性,可有效提高封底的操作便利性。在另外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封板551的下端开设有第三扣槽5531,下封板553的上端凸设第三插扣5511,上封板551折叠至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的前侧,下封板553折叠至左封板552和右封板554的后侧,且第三插扣5511插扣至第三扣槽5531。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7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