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线装设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0891发布日期:2022-12-02 21:2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线装设小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检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线装设小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电气设备上工作需要进行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等操作,其中接地是通过在电气设备两侧导线上装设接地线实现的,低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由于高度比较矮,运维检修人员站在地面或者绝缘梯上可以比较方便的装设接地线,但是对于高电压等级的设备、或者杆塔上装设接地线则需要人员爬到电杆上面或者借助高空作业平台车登到高处导线附近才能装设,一方面增加了登高作业的高处坠落安全风险,另外使用高空作业平台车装设接地线也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接地线装设小车,避免人员登高以及触电风险。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接地线装设小车,包括车体、升降单元和伸缩臂,所述升降单元设置于车体内部,所述伸缩臂设置于车体上部,所述伸缩臂的一端和车体铰接,且所述伸缩臂的另一端设有接地线装设单元,所述升降单元的升降端支承于伸缩臂的下部。
6.可选的,所述伸缩臂包括第一臂节和第二臂节,所述第二臂节位于第一臂节的上方且沿第一臂节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臂节的一端和车体铰接,且所述第一臂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上绕设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一端和第二臂节远离第一滑轮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牵引绳另一端和车体连接。
7.可选的,所述车体上设有可转动的绕线盘,所述第一牵引绳远离第二臂节的一端绕设于绕线盘上。
8.可选的,所述车体内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轴和绕线盘同轴连接。
9.可选的,所述伸缩臂还包括第三臂节,所述第三臂节位于第二臂节的上方且沿第二臂节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臂节靠近第一滑轮的一端设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上绕设有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一端和第一臂节远离第一滑轮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牵引绳另一端和第三臂节远离第一滑轮的一端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臂节和第二臂节的上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臂节和第三臂节的下部均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对应的限位槽中。
11.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凸出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凸出板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板远离的凸出板的端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
12.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十”字型,所述支撑板上端、下端以及远离的凸出板的一端均设有所述滚轮。
13.可选的,所述车体下部的行走机构包括支撑轮。
14.可选的,所述接地线装设单元为挂钩。
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单元和伸缩臂相互配合,提高了对于不同高度的高电压设备进行接地线装设的适应性,操作人员在地面就能够进行接地线装设操作,避免了登高跌落以及操作不当触电的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臂的剖视图。
20.图例说明:1-车体、2-升降单元、3-伸缩臂、4-绕线盘、5-支撑轮、31-第一臂节、32-第二臂节、33-第三臂节、101-第一滑轮、102-第一牵引绳、103-第二滑轮、104-第二牵引绳、201-限位槽、202-凸出板、203-支撑板、20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接地线装设小车,包括车体1、升降单元2和伸缩臂3,升降单元2设置于车体1内部,伸缩臂3设置于车体1上部,伸缩臂3的一端和车体1铰接,且伸缩臂3的另一端设有接地线装设单元(图中未画出),升降单元2的升降端支承于伸缩臂3的下部。
23.通过上述结构,升降单元2的升降端上升时,伸缩臂3被举升,升降单元2的升降端下降时,伸缩臂3被降下,同时伸缩臂3可沿其长度方向展开或收缩,因此通过升降单元2与伸缩臂3相互配合,并通过接地线装设单元来进行接地线的装设。本实施例的接地线装设小车可以适应不同高度方向以及不同水平方向的高压设备的接地线装设,从而免除了人工登高跌落的风险,以及人工登高后操作不当触电的风险。
24.本实施中,升降单元2采用液压升降油缸,液压升降油缸的工作电压低,且升降速度稳定,同时操作较便捷,液压升降油缸的升降端和伸缩臂3的下部采用铰接等转动连接的方式,同时接地线装设单元可采用连接有接地线的挂钩,因此通过液压升降油缸将伸缩臂3升起,同时伸缩臂3伸长,使得挂钩搭接在高压设备如高压线上,即可使得高压线路通过本实施例的接地线装设小车与地面接触。
25.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减小伸缩臂3体积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达到较大的伸缩行程,如图1和图2所示,伸缩臂3包括第一臂节31、第二臂节32和第三臂节33,第一臂节31、第二臂节32和第三臂节33采用规格相同的矩形板。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臂节32位于第一臂节31的上方且沿第一臂节3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第三臂节33位于第二臂节32的上方且沿第二臂节3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第一臂节31的一端和车体1铰接,且第一臂节31的下部和升降单元2的升降端铰接;第一臂节3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轮101,第一滑轮101上绕设有第一牵引绳102,第一牵引绳102一端和第二臂节32远离第一滑轮1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牵引绳102另一端和车体1
连接;第二臂节32靠近第一滑轮10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轮103,第二滑轮103上绕设有第二牵引绳104,第二牵引绳104一端和第一臂节31远离第一滑轮1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牵引绳104另一端和第三臂节33远离第一滑轮101的一端固定连接。
27.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绳102、第二牵引绳104均采用钢丝绳,第一牵引绳102与第二臂节32以及第二牵引绳104与第一臂节31和第三臂节33固定连接的方式均采用铆钉固定,因此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
28.同时通过上述结构,升降单元2的升降端上升时,第一臂节31被举升,由于第一牵引绳102在车体1以及第二臂节32之间的长度固定,随着第一滑轮101远离车体1,第二臂节32被第一牵引绳102带动伸出,同样的,由于第二牵引绳104在第一臂节31以及第三臂节33之间的长度固定,随着第二滑轮103远离第一臂节31,第三臂节33也被第二牵引绳104带动伸出。升降单元2的升降端下降时,第一臂节31被在重力作用下随之下降,由于第一牵引绳102在车体1以及第二臂节32之间的长度固定,随着第一滑轮101靠近车体1,第二臂节32被第一牵引绳102带动收回,同样的,由于第二牵引绳104在第一臂节31以及第三臂节33之间的长度固定,随着第二滑轮103靠近第一臂节31,第三臂节33也被第二牵引绳104带动收回。因此使得伸缩臂3伸缩与升降同步进行,提高了接地线装设的效率。
29.本实施例中,为了对于伸缩臂3的长度进行调节,车体1上设有可转动的绕线盘4,第一牵引绳102远离第二臂节32的一端绕设于绕线盘4上。因此在伸缩臂3升起后伸长的情况下,通过向第一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转动绕线盘4,可以减小第一牵引绳102在车体1以及第二臂节32之间的长度,从而将第二臂节32以及第三臂节33伸出,通过向第二方向(如逆时针方向)转动绕线盘4,可以增加第一牵引绳102在车体1以及第二臂节32之间的长度,从而将第二臂节32以及第三臂节33进行收回。此外,本实施例的车体1内还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转动轴和绕线盘4同轴连接,因此可以提高操作伸缩臂3长度进行调节的工作效率。
30.为了保证第一臂节31、第二臂节32和第三臂节33之间滑动顺畅,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臂节31和第二臂节32的上部均开设有限位槽201,第二臂节32和第三臂节33的下部均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位于对应的限位槽201中。本实施例的限位件包括凸出板202和支撑板203,支撑板203分别位于凸出板202的两侧,且支撑板203远离的凸出板202的端部设有滚轮204,滚轮204与限位槽201的内壁接触。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二臂节32相对第一臂节31滑动以及第三臂节33相对第二臂节32滑动的过程中,确保第二臂节32和第三臂节33的轨迹不会发生偏移,并且也避免了限位件与对应的限位槽201出现摩擦或者碰撞的情况。
31.为了增强支撑板203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板203为“十”字型,同时为了保证支撑板203滑动顺畅,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3上端、下端以及远离的凸出板202的一端均设有滚轮204。
32.本实施例中,车体1下部的行走机构包括4个支撑轮5,这4个支撑轮5在车体1下部矩形布置,在此基础上,车体1下部还设有与每个支撑轮5对应的制动机构,例如刹车片或者卡钳。
33.下面对于本实施例的使用流程进行说明:
34.将车体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制动机构来锁紧支撑轮5以避免车体1移动,升降单元2的液压升降油缸通电后升降端升起,此时液压升降油缸的升降端将伸缩臂3的第一臂节31转动后抬升,第一臂节31抬升后由于第一滑轮101到绕线盘4的间距增加,使得第一
牵引绳102绕过第一滑轮101后带动第二臂节32伸出,同时第一滑轮101上升时,第二滑轮103由于第二臂节32伸出,带着第二牵引绳104移动,使得第二牵引绳104带动第三臂节33伸出,观察接地线装设单元的挂钩到达高压线附近时,停止升降单元2,此时对伺服电机通电,使得伺服电机带着绕线盘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将第二臂节32以及第三臂节33伸出或收回以控制伸缩臂3的长度,使得接地线装设单元的挂钩搭接在高压线上。
35.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