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防止侧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4772发布日期:2022-12-13 22:5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防止侧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防止侧翻装置。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相应的机构不断交替进行工作。近年来,起重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起重机的应用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起重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起重臂的伸长会导致起重机发生侧翻,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防止侧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起重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起重臂的伸长会导致起重机发生侧翻,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起重机防止侧翻装置,包括起重机底座,所述起重机底座底部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起重机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底部支撑板,所述起重机底座底部的两端设置有移动机构,用于驱动同一端两个底部支撑板的移动;
5.所述移动机构与底部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角度限制件,用于底部支撑板与地面进行贴合。
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有矩形移动块,所述矩形移动块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矩形传动杆,所述矩形传动杆远离矩形移动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圆形移动管,所述圆形移动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形限位杆。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外侧固定有一圆环,所述圆环的外侧与圆形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圆环的顶部固定有矩形固定柱,所述矩形固定柱的顶部与起重机底座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移动管的内部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移动管与圆形限位杆之间通过圆形孔滑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机构与矩形传动杆以及矩形传动杆与圆形移动管之间均通过销钉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角度限制件包括第一圆形管,所述角度限制件的顶部与圆形移动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形管的底部螺栓固定有第二圆形管,所述第二圆形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圆形球,所述圆形球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底部与底部支撑板固定连接;
11.所述第二圆形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形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件。
12.进一步地,所述角度限制件还包括圆形连接杆,所述圆形移动管远离圆形限位杆
的一端固定有圆形连接杆,所述圆形连接杆远离圆形移动管的一端固定有矩形连接板,所述矩形连接板的底部且靠近角度限制件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顶升机构,所述第三顶升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移动件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使得两个底部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能够得到调整,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支撑能力,提高本装置的防侧翻能力。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角度限制件的设置,使得底部支撑板能够得到角度调节,使得底部支撑板能够与不同坡度的地面进行贴合,防止底部支撑板的悬空,使得起重机底座能够得到更好的固定。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矩形固定柱与第一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顶升机构与矩形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度限制件的结构分解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起重机底座;2、万向轮;3、底部支撑板;4、矩形固定柱;5、第一顶升机构;6、矩形移动块;7、矩形传动杆;8、圆形移动管;9、圆形限位杆;10、圆形连接杆;11、矩形连接板;12、角度限制件;13、第二顶升机构;121、第一圆形管;122、第二圆形管;123、第一移动件;124、第二移动件;125、圆形球;14、第三顶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起重机防止侧翻装置,包括起重机底座1,起重机底座1底部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万向轮2,起重机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底部支撑板3,起重机底座1底部的两端设置有移动机构,用于驱动同一端两个底部支撑板3的移动;
26.移动机构与底部支撑板3之间还设置有角度限制件12,用于底部支撑板3与地面进行贴合。
27.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机构5,第一顶升机构5的外侧固定有一圆环,圆环的外侧与圆形限位杆9固定连接,圆环的顶部固定有矩形固定柱4,矩形固定柱4的顶部与起重机底
座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顶升机构5能够得到固定;
28.第一顶升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有矩形移动块6,矩形移动块6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矩形传动杆7,矩形传动杆7远离矩形移动块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圆形移动管8,第一顶升机构5与矩形传动杆7以及矩形传动杆7与圆形移动管8之间均通过销钉转动连接,通过销钉的设置,使得第一顶升机构5与矩形传动杆7以及矩形传动杆7与圆形移动管8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转动连接;
29.圆形移动管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形限位杆9;
30.圆形移动管8的内部开设有圆形孔,圆形移动管8与圆形限位杆9之间通过圆形孔滑动连接,通过圆形孔的设置,使得圆形限位杆9能够在圆形移动管8的内部进行滑动;
31.在此,第一顶升机构5的运作使得矩形移动块6能够得到移动,矩形移动块6的移动通过矩形传动杆7的设置,使得圆形移动管8能够在圆形限位杆9的内部进行滑动,圆形限位杆9的滑动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得到移动,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得到角度的调节,进而能够提高本装置的支撑能力;
32.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使得两个底部支撑板3之间的间距能够得到调整,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支撑能力,提高本装置的防侧翻能力。
33.角度限制件12包括第一圆形管121,角度限制件12的顶部与圆形移动管8固定连接,第一圆形管121的底部螺栓固定有第二圆形管122,第二圆形管12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圆形球125,圆形球125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顶升机构13,第二顶升机构13的底部与底部支撑板3固定连接;
34.第二顶升机构13的运作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得到位置高度的调整,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更好的与地面进行贴合;
35.第二圆形管12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移动件124,第二移动件12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形管12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移动件123。
36.角度限制件12还包括圆形连接杆10,圆形移动管8远离圆形限位杆9的一端固定有圆形连接杆10,圆形连接杆10远离圆形移动管8的一端固定有矩形连接板11,矩形连接板11的底部且靠近角度限制件12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顶升机构14,第三顶升机构14的输出端与第二移动件124固定连接;
37.第二移动件12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斜面,第一移动件123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设置,使得第二移动件124能够朝向圆形球125进行移动,进而限制圆形球125的旋转;
38.当地面出现坡度时,进行旋转底部支撑板3,底部支撑板3的旋转,使得圆形球125能够在第二圆形管122的内部进行转动,第三顶升机构14的运作使得第一移动件123能够得到移动,第一移动件123的移动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的设置使得第二移动件124能够朝向圆形球125的外侧进行移动,进而限制圆形球125在第二圆形管122内部的转动,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与地面得到贴合,防止底部支撑板3的悬空;
39.通过角度限制件12的设置,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得到角度调节,使得底部支撑板3能够与不同坡度的地面进行贴合,防止底部支撑板3的悬空,使得起重机底座1能够得到更好的固定。
40.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
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