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5160发布日期:2022-12-20 23:3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纸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纸杯,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纸杯作为一种替代塑料杯的日常用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家庭、餐馆和办公室已经成为日用必需品。在基本需求后,对纸杯个性化的要求日益突出,如隔热防烫要求的双层纸杯,甚至是对外形图案花纹设计要有个性化的美观设计,而现有的隔热双层纸杯因为加工工艺的问题,外层纸和内层纸层叠粘接后,只能裁切出相同大小的扇形面,将扇形面卷绕成杯体时,需要将两边进行密封性封边,由于是粘接在一起的纸张,封边时只能将这种双层纸张交叠后进行封边粘接,这种工艺方式的内层纸和外层纸都需要有防水性要求,避免水从封边的外层截面处渗漏出去。
3.上述的这种工艺方式能完美的解决封边渗漏和双层隔热的要求,但是外层纸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是具有防水性和可粘接性,极大地限制了外层纸张的选用范围,在对外形图案花纹追求个性化时遇到了较多的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双层纸杯外形纸的应用范围。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所述的双层纸杯包括杯体,杯体包括内杯层和外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杯层的厚度大于外杯层的厚度且所述的外杯层粘接在内杯层的外周面上,所述的内杯层包括内杯层第一端,所述的外杯层包括外杯层第一端,所述的内杯层和外杯层展开后形成扇形,内杯层的扇形长度大于外杯层的扇形长度,使所述的外杯层第一端未覆盖所述内杯层第一端的边缘,内杯层第一端未覆盖的外杯层的边缘为封边区,所述的封边区搭接在内杯层的内侧面并形成密封粘接时,所述外杯层第一端、外杯层第二端、内杯层第二端和内杯层第一端形成至少三层相贴合的封边区域,所述的封边区域靠近杯体上边缘被挤压后形成厚度小于其余所述封边区域的卷口区,卷口区的部分卷边形成卷口,挤压后的其余部分行程为杯体的杯壁。
6.本方案中,本双层纸杯采用内厚外薄的双层结构,保证了纸杯挺度和增强了纸杯的连接强度,而封边结构采用内杯层和外杯层分离封边,内杯层且采用了防水性材料,能够完全依靠内杯层的封边进行密封,防止漏水。这样外杯层纸张的使用要求就没有限制了,可以采用任意性质的纸张进行装饰设计和功能设计,增大了适用范围。而内杯层第二端还搭接在外杯层第一端或者与外杯层的第一端相对接,使封边所在的位置形成了至少三层的封边区域,多层的封边区域能够进一步强化纸杯的强度,起到了支撑梁的作用,在此设计基础上,将杯口部分进行压缩得到厚度适合于现有卷口机进行卷口为卷口区,使卷口区避免因
多层的封边区域而无法机械自动化卷口,这样既解决了封边又能解决卷口问题。
7.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外杯层为瓦楞结构的瓦楞纸或者具有空心凸起的结构,且被挤压后,所述的卷口区具有加强卷口区强度的褶皱,所述褶皱随部分卷口区一起卷绕。瓦楞结构能够增加外杯层的强度并且使得纸杯能够防烫。褶皱也形成在卷口区,通过褶皱能够防止卷口区因厚度减少而出现弯折,在卷口成型时,封边区域所在的卷口部分也不易出现撕裂的情况。
8.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外杯层为平面结构,所述的外杯层为锡纸、塑料纸、硅油纸、玻璃纸或者柏油纸。外杯层为平面结构,方便在外杯层上增加图案或者花纹,提高了纸杯的观赏性。
9.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外杯层第一端和外杯层第二端搭接,且搭接位置与封边区相错开,所述的封边区域为:所述外杯层第二端、内杯层第二端、外杯层第一端和内杯层第一端形成四层以及所述外杯层第二端、内杯层第二端和封边区形成的三层。通过这种搭接方式,使得卷口卷绕成型时,封边区和内杯层在卷口处形成卷绕,卷口的粘结处更加封闭稳定,同时卷口卷绕后增加了卷口区的封边连接强度,使得纸杯的两端连接更加封闭稳定,不容易发生分离的情况。
10.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外杯层第一端和外杯层第二端对接,且对接位置位于封边区一侧,或者所述外杯层第一端和外杯层第二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封边区域为:所述外杯层第二端、内杯层第二端和封边区形成的三层以及所述外杯层第一端和内杯层第一端形成的两层。
11.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卷口区的厚度为 0.3-1mm。
12.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纸杯还包括杯底,所述的杯底上设有粘结层,所述的内杯层和外杯层的下边缘平齐且挤压后形成弯折区,弯折区的端部弯折后形成折叠层,所述的粘结层位于弯折区和折叠层之间,所述的粘结层与弯折区和折叠层粘结固定。折叠层使得封边区和内杯层第二端也具有连接强度。
13.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外杯层第二端与内杯层第二端相平齐。
14.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内杯层内壁上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的封边区搭接在内杯层第二端的内侧面并形成密封粘接连接时,所述防水层的一端与防水层本体相连接。防水层的一端与防水层的本体相连接,防止水从封边区和内杯层第二端之间泄露,在封边区域,外杯层第一端的端面抵靠在防水层上,进一步增加了封边区域的密封性。
15.在上述的双层纸杯的封边结构中,所述的外杯层和内杯层之间形成胶水层。在封边区域中胶水层的一端抵靠在防水层上,提高了封边区域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双层纸杯采用内厚外薄的双层结构,而封边结构采用内杯层和外杯层分离封边,完全依靠内杯层的封边密封,这种封边结构采用至少三层相贴合的方式进行,并且通过挤压方式对较厚的封边进行改变,使得封边区域所在的卷口区的厚度减小,适合机械自动化卷口。由于至少三层的封边结构使得纸杯能够足够的支撑力,保持了纸杯的强度,卷口区形成的杯壁也不会变形弯折。
18.2、至少三层的封边结构由于是交叉式堆叠的,封边后能够形成较好的粘接效果,封边区域不容易撕裂或脱离,且通过挤压和卷口后进一步增强了防撕裂或脱离的效果。
19.3、采用瓦楞结构的外杯层时,由于对瓦楞的挤压,使得瓦楞的空心部分形成了褶皱,而这些褶皱因为折痕以及多层的重叠使得卷口区得到强化,在卷口后能够形成较好的强度。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一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图1的半剖的截面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4.图5是图1双层纸杯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双层纸杯的杯体未封边前的层数复合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2中c-c部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2中d-d部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既双层纸杯的杯口卷口区由c-c相同横截面厚度压缩后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双层纸杯的接缝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实施例二中双层纸杯的接缝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纸杯;2、内杯层;21、内杯层第一端;211、封边区;22、内杯层第二端;3、外杯层;31、外杯层第一端;32、外杯层第二端;4、封边区域;5、卷口区;51、卷口;52、杯壁;6、杯底;61、粘结层;7、弯折区;71、折叠层;8、防水层;9、胶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所示,纸杯1为中空扩口状的杯体结构,包括卷口51 和杯底6,杯体的外表面上为瓦楞,瓦楞结构起到了防滑、防烫的作用,瓦楞在纸杯1的接缝处大致接合,增加了纸杯1的观赏性。
34.如图2所示,纸杯1包括杯体,杯体从内到外依次为防水层 8、内杯层2、胶水层9和外杯层3。内杯层2的厚度大于外杯层 3的厚度,因此内杯层2是主要的承重结构,通过内杯层2能够保证了纸杯1挺度和增强纸杯1的连接强度,外杯层3为瓦楞结构,外杯层3瓦楞结构的凹入部分通过胶水层9与内杯层2粘接。在纸杯1的上方为卷口区5,纸杯1的下方为弯折区7。卷口区5 的厚度均小于杯体的厚度,卷口区5的上部分卷绕形成卷口51, 卷口51便于增强杯口的强度,也便于喝水。
35.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杯底6上设有粘结层61,弯折区7 由杯体经过挤压得到的,在弯折区7的端部弯折后形成折叠层71,将粘结层61放置在弯折区7和折叠层71之间并粘接固定,使得杯底6固定在纸杯1的本体上。其中,粘结层61位于弯折区7 和折叠层71之间使得杯底6受到支撑效果,杯底6和纸杯1本体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杯底6和纸杯1本体的密封性更加好,不容易发生漏水。
36.如图4所示,卷口区5的厚度在0.3-1mm之间,最佳的厚度在0.5mm。卷口区5是由杯
体经过挤压得到的,卷口区5的端部经过卷绕后形成卷口51,其余部分为挤压后杯体的杯壁52,该部分杯壁52虽然只有0.3-1mm之间,但是由于是多层复合在一起,也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的。
37.如图5所示,成型纸杯撕开后,取杯体部分展开后的具体结构,具体如下:外杯层3为瓦楞结构,外杯层3粘接在内杯层2 的扇形外周面上,内杯层2的扇形长度大于外杯层3的扇形长度,使外杯层第一端31未覆盖内杯层第一端21的边缘,其中,内杯层第一端21未覆盖外杯层3的边缘部分为封边区211,外杯层第二端32和内杯层第二端22相平齐,内杯层2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外杯层3相平齐,上端边缘部分为压缩后的卷口区5,下端边缘部分为压缩后的弯折区7。
38.图5的状态是通过如图6所示和图9得到的,图6展示了杯体的多层结构,分别为防水层8、内杯层2和外杯层3,其中防水层8位于纸杯1的内侧,防水层8具有粘性且与内杯层2粘接固定,防水层8和内杯层2的形状大小相同,使得纸杯1在折叠成型后纸杯1内壁均覆盖由防水层8,保证纸杯1的密封性。如图9 所示,通过图6的状态,将杯体卷套对接后,就会形成图9所示的封边区域4,具体为:外杯层第一端31和外杯层第二端32搭接,且搭接位置与封边区211相错开,所述的封边区域4为:所述外杯层第二端32、内杯层第二端22、外杯层第一端21和内杯层第一端21形成四层以及所述外杯层第二端32、内杯层第二端 22和封边区211形成的三层。
39.图6的扇形片卷绕粘接后形成了杯体,杯体的横截面形状如如图7所示,在内杯层2和外杯层3之间还设置有胶水层9,瓦楞结构的外杯层3的凹入部分通过胶水层9与内杯层2贴合固定,瓦楞结构的外杯层3外凸出部分形成隔热空腔。在卷绕区5,图6 的结构被挤压,形成了图8的挤压后结构,卷口区5在受到挤压时,外杯层3凸出部分形成褶皱,褶皱增强了卷口区5强度,防止卷口51在使用时发生变形。此时,在被褶皱增强的卷口区5 的部分卷绕形成了卷口51。将褶皱一起卷在卷口51中,卷口51 的结构强度好。
40.本方案的原理如下,纸杯1成型时,先通过封边区211和内杯层2的内侧面搭接,再将内杯层第二端22搭接在外杯层第一端 31上,使得纸杯1在连接处均匀过渡,避免外杯层第一端31与内杯层2本体直接连接。在封边区域4中,外杯层第一端31的端面抵靠在防水层8上,胶水层9的一端抵靠在防水层8上,提高了封边区域4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纸杯1在形成卷口51和杯底 6时,搭接处具有较多的层数不易进行卷口,因此对纸杯1挤压形成卷口区5和弯折区7,由外杯层3的褶皱来弥补因挤压而导致强度减弱的情况。
41.实施例二:
4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封边区域4为对接结构,具体如图10所示,外杯层第一端31和外杯层第二端 32对接,且对接位置位于封边区211一侧,或者外杯层第一端31 和外杯层第二端32之间留有间隙,封边区域4为:外杯层第二端 32、内杯层第二端22和封边区211形成的三层以及外杯层第一端31和内杯层第一端21形成的两层。相比于实施例一的封边区域4,虽然层数减少了,但是依旧能够有足够的强度保持卷口区5的强度,因为内杯层2是较厚的纸张,具有足够的强度。
43.实施例三:
44.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的外杯层3为平面结构,外杯层为能够进行各种造型设计的锡纸、塑料纸、硅油纸、玻璃纸或者柏油纸。因为内杯
层2是较厚的纸张,通过这种封边结构与外层纸一同卷绕形成的卷口后,依旧具有足够的强度。
4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