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4392发布日期:2023-01-31 21:3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


背景技术:

2.车间维修,是企业车间生产过程中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根据功能更换配件、维护和修理配件等系列技术活动,然而由于车间内管道等交错布置,在检修工作中很难讲梯子等登高工具摆放其中,有时需要站立在管道上工作,既增加了检修的难度,又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受伤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车间内管道等交错布置,在检修工作中很难讲梯子等登高工具摆放其中,有时需要站立在管道上工作,既增加了检修的难度,又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受伤风险。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其包括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底盘、设置于所述固定底盘顶部的检修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底盘两侧的第一滚轮;以及,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的顶部,包括集成柱、设置于所述集成柱内部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第一电动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动缸顶部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一固定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环内部的支撑柱。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设置于内部的主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外侧的传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轮内部的连接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底盘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配重箱,以及设置于所述配重箱内部的配重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检修台包括设置于一侧的转动块、设置于所述转动块一侧的螺纹块,以及设置于所述螺纹块内部的螺纹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检修台包括设置于所述螺纹杆顶部的转动盘,以及设置于所述螺纹杆底部的集
成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成块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延伸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成块底部的支撑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设置于外侧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内部的转动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一端外侧的第二滚轮,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内部的滚珠。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柱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导向环、设置于所述导向环两侧的固定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柱底部的托盘、设置于所述托盘底部的第一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外侧的支撑架。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托盘包括设置于顶部的传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杆外侧的限位杆。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检修平台由于采用“框”字形设计,类似于半封闭结构,所以能够使得固定底盘能够深入管道下部,能够将检修平台悬于管道上方,并通过第一电动缸调动支撑板上下移动,支撑板带动第一固定环移动,第一固定环带动支撑柱上下移动,进而达到检修台可升降调节的目的,更换管道上的执行器时不需要踩踏管道,不会对管道保温造成破坏,移动方便,有护栏,增加检修作业安全性,作业环境不受管道等固定设备的影响,解决了车间内管道等交错布置,在检修工作中很难讲梯子等登高工具摆放其中,有时需要站立在管道上工作,既增加了检修的难度,又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受伤风险。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结构图。
19.图2为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支撑柱的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检修台与转动块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2.图5为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支撑柱的结构剖视图。
23.图6为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的第一滚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便于狭窄空间检修作业的可升降检修平台包括连接组件100和调节组件200,调节组件200设置于连接组件100的顶部,连接组件100可带动调节组件200进行移动。
29.具体的,连接组件100,包括固定底盘101、设置于固定底盘101顶部的检修台102,以及设置于固定底盘101两侧的第一滚轮103;。第一滚轮103的外侧与固定底盘101的一侧转动配合,检修台102设置于固定底盘101的顶部。
30.优选的,调节组件200,设置于连接组件100的顶部,包括集成柱201、设置于集成柱201内部的固定板202、设置于固定板202顶部的第一电动缸203、设置于第一电动缸203顶部的支撑板204、设置于支撑板204顶部的第一固定环205,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环205内部的支撑柱206。集成柱201的底部与固定底盘101的顶部固定配合,固定板202的外侧与集成柱201的内壁固定配合,第一电动缸203的底部与固定板202的顶部固定配合,支撑板204的底部与第一电动缸203的活塞杆固定配合,第一固定环205的底部支撑板204的顶部滑动配合,第一固定环205的内部与支撑柱206的外侧固定配合,支撑柱206的顶部与检修台102的底部固定配合,支撑柱206的外侧与支撑板204的内部转动配合。
31.在使用时,整体装置框架采用“框”字形设计,类似于半封闭结构,便于固定底盘101插入到管道下部,能够将检修台102悬于管道上方,并可通过启动第一电动缸203带动支撑板204向上移动,支撑板204带动顶部的第一固定环205移动,第一固定环205带动支撑柱206升降,支撑柱206带动检修台102移动,进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避免检修人员检修时站立与管道上的尴尬。避免管道保温因检修损坏,也降低了检修人员作业时受伤的风险。
32.实施例2
33.参照图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4.具体的,固定底盘101包括设置于内部的主动轮101a、设置于主动轮101a外侧的传动轮101b,以及设置于传动轮101b内部的连接杆101c。主动轮101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主动轮101a的外侧与传动轮101b的外侧啮合配合,连接杆101c的外侧与传动轮101b的内圈固定配合,连接杆101c两端的外侧均与第一滚轮103的内部固定配合。
35.优选的,固定底盘101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配重箱101d,以及设置于配重箱101d内部的配重块101e。配重箱101d的底部与固定底盘101的顶部固定配合,配重块101e设置于配重箱101d的内部。
36.较佳的,检修台102包括设置于一侧的转动块102a、设置于转动块102a一侧的螺纹块102b,以及设置于螺纹块102b内部的螺纹杆102c。转动块102a的外侧与检修台102的内部转动配合,螺纹块102b的一侧与转动块102a的一侧固定配合,螺纹杆102c的外侧与螺纹块
102b的内部螺纹配合。
37.较佳的,检修台102包括设置于螺纹杆102c顶部的转动盘102d,以及设置于螺纹杆102c底部的集成块102e。转动盘102d的底部与螺纹杆102c的顶部固定配合,集成块102e的顶部与螺纹杆102c的底部固定配合,集成块102e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动缸。
38.较佳的,支撑板204包括设置于外侧的连接块204a、设置于连接块204a内部的转动杆204b。连接块204a的一侧与支撑板204的一侧固定配合,转动杆204b的外侧与连接块204a的内部固定配合。
39.较佳的,支撑板204包括设置于转动杆204b一端外侧的第二滚轮204c,以及设置于支撑板204内部的滚珠204d。第二滚轮204c的内圈与转动杆204b一端的外侧转动配合,第二滚轮204c的外侧与第一固定环205的内部滑动配合。
40.较佳的,支撑柱206包括设置于外侧的导向环206a、设置于导向环206a两侧的固定杆206b、设置于支撑柱206底部的托盘206c、设置于托盘206c底部的第一电机206d,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机206d外侧的支撑架206e。导向环206a的内圈与支撑柱206的外侧滑动配合,固定杆206b的一端与导向环206a的外侧固定配合,托板206c的顶部与支撑柱206的底部卡接配合,第一电机206d的输出端与托盘206c的底部固定配合,支撑架206e的内圈与第一电机206d的外侧固定配合。
41.在使用时,通过将固定底盘101插入到管道下部,能够将检修台102悬于管道上方,并可通过启动第一电动缸203带动支撑板204向上移动,支撑板204带动顶部的第一固定环205移动,第一固定环205带动支撑柱206升降,支撑柱206带动检修台102移动,进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当需要转动检修台102时,可启动第一电机206d,第一电机206d带动顶部的托盘206c转动,托盘206c带动支撑柱206转动,支撑柱206分别带动检修台102和第一固定环205转动,第一固定环205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环205的内壁与第二滚轮204c的外侧产生摩擦带动第二滚轮204c转动,同时支撑板204顶部的滚柱204d与第一固定环205的底部贴合,进而减小第一固定环205底部的摩擦力,延长第一固定环205的使用寿命,避免检修人员检修时站立与管道上的尴尬。避免管道保温因检修损坏,当旋转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转动转动盘102d带动螺纹杆102c转动,螺纹杆102c的外侧沿着螺纹块102b的内部转动,进而达到降低的目的,螺纹杆102c带动底部的集成块102e移动,进而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稳定性也降低了检修人员作业时受伤的风险,固定底盘101的内部驱动电机可通过主动轮101a带动从动轮102b转动,进而使得传动轮102b带动连接杆101c转动,最终带动第一滚轮103转动,进而达到电力驱动节省人力的目的。
42.实施例3
43.参照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4.具体的,集成块102e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延伸杆102e-1,以及设置于集成块102e底部的支撑块102e-2。延伸杆102e-1的一端与集成块102e的外侧固定配合,支撑块102e-2的顶部与集成块102e内部的第二电动缸固定配合。
45.优选的,托盘206c包括设置于顶部的传动杆206c-1,以及设置于传动杆206c-1外侧的限位杆206c-2。传动杆206c-1的底部与托盘206c的顶部固定配合,限位杆206c-2的一侧与传动杆206c-1的外侧固定配合,限位杆206c-2与传动杆206c-1的外侧均与支撑柱206的内部滑动配合。
46.在使用时,人员可通过集成块102e两侧的延伸杆102e-1登上检修台102,通过将固定底盘101插入到管道下部,能够将检修台102悬于管道上方,并可通过启动第一电动缸203带动支撑板204向上移动,支撑板204带动顶部的第一固定环205移动,第一固定环205带动支撑柱206升降,支撑柱206带动检修台102移动,进而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当需要转动检修台102时,可启动第一电机206d,第一电机206d带动顶部的托盘206c转动,托盘206c带动传动杆206c-1转动,传动杆206c-1带动两侧的限位杆206c-2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柱206转动,支撑柱206分别带动检修台102和第一固定环205转动,第一固定环205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环205的内壁与第二滚轮204c的外侧产生摩擦带动第二滚轮204c转动,同时支撑板204顶部的滚柱204d与第一固定环205的底部贴合,进而减小第一固定环205底部的摩擦力,延长第一固定环205的使用寿命,避免检修人员检修时站立与管道上的尴尬。避免管道保温因检修损坏,当旋转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转动转动盘102d带动螺纹杆102c转动,螺纹杆102c的外侧沿着螺纹块102b的内部转动,进而达到降低的目的,螺纹杆102c带动底部的集成块102e移动,当因为调节组件200带动检修台102升高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集成块102e的长度不够无法与地面接触,集成块102e内部的第二电动缸可带动支撑块102e-2移动,并延长集成块102e的高度,进而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提高稳定性也降低了检修人员作业时受伤的风险,固定底盘101的内部驱动电机可通过主动轮101a带动从动轮102b转动,进而使得传动轮102b带动连接杆101c转动,最终带动第一滚轮103转动,进而达到电力驱动节省人力的目的。
47.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