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带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4365发布日期:2023-03-29 09:4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卷带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剥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带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标签剥离设备中,一般通过卷带收料装置卷收拉动被卡紧的标签带,从而使被卡紧的标签带不断地往前输送,以收集剥离标签后的标签带并拉动标签带往前输送。但是,由于卷收标签带形成的标签带盘的直径会随着卷收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导致同一角速度的转动卷收状态下,卷收标签带的线速度会随之越来越快,从而导致卷收标签带的速度大于标签带上标签剥离速度,标签带施加的拉力过大,以至对卷带收料装置和其他装置产生冲击,甚至导致标签带的断裂,大大影响剥标速率和标签带的收集。
3.因此,急需要一种能避免对标签带施加过大拉力的卷带收料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对标签带施加过大拉力的卷带收料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卷带收料装置包括固定板及装配于所述固定板上的驱动组件和卷带组件,所述卷带组件包含固定轴、卷筒及从动轮;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卷筒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固定轴;所述从动轮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固定轴,所述从动轮与所述驱动组件装配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从动轮环绕所述固定轴转动,所述从动轮沿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固定轴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卷筒之间,所述从动轮的一侧抵压于所述固定轴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从动轮的另一侧抵压于所述卷筒,所述固定轴的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延伸出卷筒并沿靠近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抵压所述卷筒。
6.较佳地,所述卷带组件还包含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和从动轮之间,所述从动轮借助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轴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轴承沿所述固定轴的延长方向位于所述固定轴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从动轮借助所述第一轴承抵压于所述固定轴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
7.较佳地,所述卷带组件还包含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中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卷筒之间,所述卷筒借助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轴中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
8.较佳地,所述第二轴承沿靠近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抵压于所述卷筒。
9.较佳地,所述固定轴中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上设有一抵压调节件,所述抵压调节件沿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滑动调节,所述抵压调节件沿靠近所述从动轮的方向抵压所述卷筒。
10.较佳地,所述抵压调节件为螺母,所述固定轴的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开设有与
所述螺母对应的螺纹槽。
11.较佳地,所述卷带组件还包含垫圈,所述垫圈沿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设于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卷筒之间,所述从动轮借助所述垫圈抵压于所述卷筒。
12.较佳地,所述卷筒的外侧开设有一沿所述固定轴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压带槽孔,所述卷带组件还包含用于将标签带抵压至所述压带槽孔内的压带杆,所述压带杆沿所述固定轴的延长方向延伸,所述压带杆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
13.较佳地,所述驱动组件包含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的转动驱动器、固定于所述转动驱动器之输出端的驱动轮及套设于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上的传动带。
14.较佳地,所述卷带收料装置还包括一可活动地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涨紧组件,所述涨紧组件位于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所述涨紧组件可活动地抵压于所述传动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卷带收料装置,驱动组件驱动从动轮转动,转动从动轮通过与卷筒之间抵压摩擦来带动卷筒转动,以使当卷筒所受标签带的反向拉力过大时,从动轮与卷筒发生相对滑动,来避免继续对标签带施加更大的拉力,从而避免标签带的断裂,并减小对卷带收料装置和其他装置产生的冲击。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卷带收料装置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所示的卷带收料装置中的卷带组件的平面图。
18.图3为图2所示的卷带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19.图4为图2所示的卷带组件的爆炸图。
20.图5为图1所述的卷带收料装置隐藏固定板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及图2,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的卷带收料装置1包括固定板10及装配于固定板10上的驱动组件20和卷带组件30,卷带组件30包含固定轴31、卷筒32及从动轮33;固定轴31的一端31a固定于固定板10,固定轴31的另一端31b朝远离固定板10的方向延伸;从动轮33与驱动组件20装配连接,从动轮33可转动地套装于固定轴31,以便驱动组件20驱动从动轮33 环绕固定轴31转动;卷筒32可转动地套装于固定轴31,从动轮33沿固定轴 31的延伸方向位于固定轴31中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与卷筒32之间,从动轮33的一侧抵压于固定轴31中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31a,从动轮33的另一侧抵压于卷筒32,固定轴31的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31b延伸出卷筒32并沿靠近从动轮33的方向抵压卷筒32,以便转动的从动轮33通过摩擦带动卷筒32转动,并使得卷筒32受到拉力过大时与转动的从动轮33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减小由于标签带所施加拉力过大时带来的冲击,避免标签带的断裂。
22.如图3-4所示,卷带组件30还包含第一轴承34,第一轴承34套设于固定轴31中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31a和从动轮33之间,以便从动轮33借助第一轴承34可转动地设于固定轴31中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31a,提高从动轮33转动的平稳性;第一轴承34沿固定轴31的延长方向位于固定轴31中靠近固定板 10的一端31a与从动轮33之间,以便从动轮33借助第一轴承34抵压于固定轴 31中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31a,使得从动轮33、第一轴承34和固定轴31中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31a三者之间的位置结构更加地合理紧凑,并确保第一轴承 34沿固
定轴31的延伸方向的定位。
23.如图3-4所示,卷带组件30还包含第二轴承35,第二轴承35套设于固定轴31中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31b与卷筒32之间,以便卷筒32借助第二轴承 35可转动地设于固定轴31中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31b,进一步提升卷筒32转动的平稳性,较优的是,第二轴承35沿靠近从动轮33的方向抵压于卷筒32,以进一步提升从动轮33和卷筒32抵压的可靠性,并便于第二轴承35的定位,避免第二轴承35在固定轴31上往靠近从动轮33的方向滑动。
24.如图3-4所示,固定轴31中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31b上设有抵压调节件 36,抵压调节件36沿靠近从动轮33的方向抵压卷筒32,抵压调节件36沿固定轴31的延伸方向滑动调节,以使得可通过调节抵压调节件36于固定轴31沿固定轴31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抵压调节件36对卷筒32施加的压力,以调节从动轮33与卷筒32之间的压力,从而调节从动轮33与卷筒3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以确保卷筒32与所卷收的标签带之间的拉力在合理范围内。
25.如图3-4所示,抵压调节件36为螺母,固定轴31的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开设有与螺母对应的螺纹槽30`,使得抵压调节件36与固定轴31的连接方式更加地合理紧凑,进一步便于调节抵压调节件36于固定轴31沿固定轴31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
26.如图3-4所示,卷带组件30还包含垫圈37,垫圈37沿固定轴31的延伸方向设于从动轮33与卷筒32之间,以便从动轮33借助垫圈37抵压于卷筒32,以使得转动的从动轮33更加平稳可靠地带动卷筒32转动。
27.如图3-4所示,卷筒32的外侧开设有沿固定轴31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压带槽孔32a,卷带组件30还包含压带杆38,压带杆38沿固定轴31的延长方向延伸,压带杆38与卷筒32固定连接,以便压带杆38将标签带抵压至压带槽孔32a内,从而便于卷筒32卷收标签带。
28.如图1及图5所示,驱动组件20包含固定于固定板10上的转动驱动器21、固定于转动驱动器21之输出端的驱动轮22及套设于驱动轮22和从动轮33上的传动带23,以确保驱动组件20驱动从动轮33转动,并通过使用带传动的方式避免驱动组件20对从动轮33施加过大的驱动力,较优的是,卷带收料装置1 还包括可活动地固定于固定板10上的涨紧组件40,涨紧组件40位于驱动轮22 和从动轮33之间,涨紧组件40可活动地抵压于传动带23,以便于通过涨紧组件40调节传动带23的涨紧程度,来控制驱动组件20对从动轮33所能施加的最大驱动力,进一步调节从动轮33所能对卷筒32施加的摩擦力。
29.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箭头l所指向的方向为固定轴31的延伸方向,但不以此为限。
30.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卷带收料装置1,驱动组件20驱动从动轮33转动,转动从动轮33通过与卷筒32之间抵压摩擦来带动卷筒32转动,以使当卷筒32所受标签带的反向拉力过大时,从动轮33与卷筒32发生相对滑动,来避免继续对标签带施加更大的拉力,从而避免标签带的断裂,并减小对卷带收料装置1和其他装置产生的冲击。
3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