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入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2665发布日期:2023-06-01 18:0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电芯入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的加工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入壳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锂电池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其中方形锂电池相对于其他形状的锂电池而言,其在组装成动力电池pack时结构更加简单、组装也更加方便,因此方形锂电池在行业中具有着天然优势,方形锂电池也成为了行业内研究的重点之一。

2、在方形锂电池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合浆-涂布-制片-卷绕-组装-激光焊-注液-化成-封口-分容等步骤,在方形锂电池的组装中,主要包括以下工序:电芯上料装置将电芯搬运到下电芯壳中;移动机构将下电芯壳移送到合盖工序;合盖装置将上电芯壳盖在下电芯壳上;取料装置将合盖后的电芯壳搬走;移动装置装载下一个下电芯壳;如此循环。

3、目前的电芯入壳方式中需要来回移载电芯与外壳所用到的设备数量多且步骤繁琐,同时每执行一次移载过程,都需要运输线暂停等待,这严重影响了电芯入壳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芯入壳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入壳设备的结构复杂且入壳效率低下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入壳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设备,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用于输送电芯;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设备用于将外壳输送至靠近所述电芯并保持所述外壳和电芯的相对静止;入壳执行结构,所述入壳执行结构包括将电芯和外壳夹持对位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夹持对位结构、引导所述外壳朝向所述电芯滑动靠近的导向结构、用于将外壳压装在电芯上的压装结构。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若干个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载具,所述电芯固定于所述第一载具上。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包括第二输送线以及若干个间隔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载具,所述外壳设于所述第二载具上。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设备包括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为环形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工段,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工段相平行的第二工段,所述第一工段与第二工段的输送方向和输送速度均相同。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有若干个的第一载具,所述第一输送线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下方,所述第一载具设于所述第二载具的正下方。

7、进一步地,所述入壳执行结构包括用于拿取外壳的工装治具,所述工装治具包括外壳固定组件,所述工装治具设于第二输送设备。

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对位结构、导向结构、压装结构与所述工装治具集成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夹持对位结构,所述第一夹持对位结构用于夹持电芯;第二夹持对位结构,所述第二夹持对位结构用于夹持外壳并使外壳与电芯对位在同一中轴线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对位结构和第二夹持对位结构同步执行夹持动作。

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于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支架的滑动方向为从所述第二夹持对位结构到所述第一夹持对位结构的方向。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对位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对位结构,且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滑动连接用以带动所述电芯和外壳相向靠近。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推动所述活动支架和/或第二夹持对位结构滑动的动力输入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包括第二输送线,所述动力输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连接从所述第一水平段到第二水平段之间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水平段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水平段;所述工装治具包括安装在所述导向轨上的滑轮,所述工装治具包括使电芯和外壳同轴的对位部,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对位部,电芯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下方且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二水平段中送入所述对位部。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段呈阶梯状,所述第一过渡段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倾斜段、第三水平段以及第二倾斜段,所述导向轨还包括连接于从第二水平段到第一水平段之间的第二过渡段。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包括第二输送线,所述动力输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上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连接从所述第一水平段到第二水平段之间的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水平段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水平段远离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工装治具包括安装在所述导向轨上的滑轮,所述工装治具包括使电芯和外壳同轴的对位部,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对位部,电芯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线水平方向上的一侧且所述电芯在所述第二水平段中送入所述对位部。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对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芯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一夹持体,所述第二夹持对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水平方向一侧的第二夹持体,且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设于所述电芯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入壳执行结构还包括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第一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之间;所述入壳执行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动杆同步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执行夹持动作。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体,且所述第一夹持体设有供所述第一连动杆滑动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动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20、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结构还包括套筒和第二连动杆,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连动杆伸缩设置于所述套筒中,所述第二连动杆与所述第一夹持对位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二连动杆还与所述活动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对位结构滑动。

21、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还包括对位口,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对位口相对设置的外壳固定组件,所述外壳固定组件抓取外壳至所述对位口。

22、进一步地,所述压装结构包括伸缩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伸缩端,所述外壳固定组件设于所述伸缩端。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设备包括环形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三工段,所述电芯入壳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工段一侧的外壳上料机构,所述外壳上料机构包括上料位,所述外壳上料机构将所述外壳输送至所述上料位,当所述工装治具运动至所述上料位上方时,所述外壳固定组件拿取外壳。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为工业机器人,所述工业机器人直接拿取外壳。

2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固定组件包括吸盘和/或夹爪。

2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可在电芯输送的过程中,外壳由第二输送设备输送至电芯附近,并且通过控制第二输送设备的输送速度与第一输送设备相同,并保证外壳的输送方向与电芯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式来保持外壳和电芯的相对静止,通过入壳执行结构的夹持对位结构将彼此靠近的电芯和外壳进行对位,使电芯和外壳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之后再经由入壳执行结构的导向结构引导外壳朝向电芯的方向滑动(以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慢慢靠近电芯,直到电芯的部分进入到外壳中,最后通过入壳执行结构的压装结构推动外壳,将外壳全部套在电芯中,最终完成电芯入壳,而在此过程当中无需移动电芯,使得电芯在入壳时仍然保持在原来的输送设备上,当将电芯入壳后也不需要将电芯再次移送回输送线,通过实现电芯的动态入壳,可极大提高电芯入壳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