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

文档序号:33519075发布日期:2023-03-22 06:2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托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


背景技术:

2.托盘作为物流运作过程中重要的装即,储存和运输设备,与叉车配将使用在现代物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托盘给现代物流业需来的这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园标准化,保护物品,方便物流跟商流。当前,托盘拥有的数量已成为衡量一国物流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托盘是木质托盘或者硬塑托盘,亦或者是金属托盘,托盘在使用的过程避免不了碰撞,易造成损坏,由于托盘是一个整体,一旦部分结构发生损坏就只能整体抛弃,造成资源浪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提出一种物流托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物流托盘局部损坏时就要废弃整个托盘,更换成本高,而提出的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包括托盘底座,所述托盘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卡槽,卡槽内部放置有气囊,卡槽卡合有橡胶板,所述气囊的顶部与所述橡胶板接触,所述托盘底座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拆卸橡胶板的快拆操作箱。
7.优选地,所述快拆操作箱外侧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快拆操作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滑杆,所述支撑滑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箱,所述第一转动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动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穿过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箱,第二转动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直杆的一端穿过第二转动孔。
8.优选地,还包括所述第二转动箱的外壁固连接的移动栓,所述托盘底座的两侧和橡胶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栓槽,所述移动栓延伸至移动栓槽内,所述第二转动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支撑滑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第三转动箱,所述第三转动箱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所述移动把手底部和快拆操作箱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复位拉簧,所述第三转动箱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动箱顶部开设有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箱底部开设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三转轴的底部与所述第四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的顶部穿过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二直杆的底部穿过第四转动孔,
9.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在所述第二转动箱的外侧。
10.优选地,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挡片,所述第三挡片在第二转动
箱外侧,所述第四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挡片。
11.优选地,所述托盘底座的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托盘底座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槽与螺纹槽相对应,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与现有的托盘相比,结构也由传统的整体即是一个结构变成多个结构组合而成,解决了托盘因外力受损就得整体废弃的问题,如果托盘局部受损,只需要更换受损部件即可,提高了托盘的整体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在拆卸和组装的时候简单方便。
14.本实用新型跟传统的结构不同,是可拆卸组装式,生产的时候,只需要生产零部件,然后后期进行组装就可以,我们在支撑的结构除了钢板结构,中间使用了气囊气囊,一方面起到了减轻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也方便拆卸与重复利用,橡胶板橡胶板在起到支撑的作用的同时,还有防碰撞,防腐蚀的特点,大大的提高了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的快拆操作箱的侧视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的仰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的的快拆操作箱的主视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的三维示意图。
20.图中:1、托盘底座;2、橡胶板;3、气囊;4、快拆操作箱;5、支撑滑杆;6、调节孔;7、第一转动箱;8、第一转轴;9、第一挡片;10、第一直杆;11、第二转动箱;12、第二转轴;13、第二挡片;14、移动栓;15、移动栓槽;16、第三转轴;17、第三挡片;18、第二直杆;19、第三转动箱;20、第四转轴;21、第四挡片;22、移动把手;23、复位拉簧;24、螺纹槽;25、支撑脚;26、螺栓;27、固定槽;28、第一转动孔;29、第二转动孔;30、第三转动孔;31、第四转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如图5,一种轻量化物流托盘,包括托盘底座1,托盘底座1采用硬塑料制成,托盘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卡槽,卡槽内部放置有气囊3,通过气囊3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硬塑料的使用,气囊3本身的材料轻,可以使整个托盘轻量化,可以减少卡槽卡合有橡胶板2,气囊3的顶部与橡胶板2接触,托盘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拆卸橡胶板2的快拆操作箱4
23.实施例一
24.参照图2-4,本实施例中,快拆操作箱4外侧开设有调节孔6,调节孔6的设置,手穿过调节孔6,可以对移动把手22进行操作,快拆操作箱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滑杆5,支撑滑杆5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转动箱7,第一转动箱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
动箱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28,第一转轴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直杆10,第一直杆10穿过第一转动孔28,第一直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的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箱11,第二转动箱1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转动孔29,第一直杆10的一端穿过第二转动孔29。
25.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转动箱11的外壁固连接的移动栓14,托盘底座1的两侧和橡胶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栓槽15,移动栓14延伸至移动栓槽15内,第二转动箱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6,支撑滑杆5的外部滑动连接有第三转动箱19,第三转动箱19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把手22,移动把手22底部和快拆操作箱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复位拉簧23,第三转动箱19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0,第三转动箱19顶部开设有第四转动孔31,第二转动箱11底部开设有第三转动孔30,第三转轴16的底部与第四转轴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直杆18,第二直杆18的顶部穿过第三转动孔30,第二直杆18的底部穿过第四转动孔31只需要同时向上拉动移动把手22,移动把手22带动第三转动箱19向上运动,第三转动箱19带动第二直杆18以第四转轴20为支点进行转动,第二直杆18的转动可以推动第二转动箱11进行横向移动,第二转动箱11可以带动第一直杆10进行转动,第一直杆10可以带动第一转动箱7在支撑滑杆5上向下滑动,同时第二转动箱11会拉动移动栓14向外运动使移动栓14脱离橡胶板2,这个时候即可把橡胶板2进行拆卸,此时还可以直接更换气囊3,将橡胶板2复位完全后,松开移动把手22,此前由于抬升移动把手22的时候使复位拉簧23发生了形变,当外力撤去后,在复位拉簧23的作用下,对移动把手22有个向下的拉力,使移动把手22向下运动,移动把手22带动第三转动箱19向下运动,则可以使移动栓14复位,起到固定橡胶板2的作用。
26.实施例二
2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第一转轴8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挡片9,第二转轴1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挡片13,第二挡片13在第二转动箱11的外侧,挡片的设置可以对转轴进行限位。
28.进一步的,第三转轴1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挡片17,第三挡片17在第二转动箱11外侧,第四转轴20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挡片21。
29.进一步的,托盘底座1的底部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脚25,支撑脚25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27,托盘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24,固定槽27与螺纹槽24相对应,固定槽27内设置有螺栓26,螺栓26与螺纹槽24螺纹连接,当需要更换支撑脚25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通过螺丝刀与螺栓26接触并旋转使螺栓26脱离螺纹槽24与固定槽27,更换好新的支撑脚25后,使支撑脚25放置到对应位置,再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栓26并使螺栓26通过螺纹连接的螺纹槽24与固定槽27达到固定支撑脚25的目的。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同时向上拉动移动把手22,移动把手22带动第三转动箱19向上运动,第三转动箱19带动第二直杆18以第四转轴20为支点进行转动,第二直杆18的转动可以推动第二转动箱11进行横向移动,第二转动箱11可以带动第一直杆10进行转动,第一直杆10可以带动第一转动箱7在支撑滑杆5上向下滑动,同时第二转动箱11会拉动移动栓14向外运动使移动栓14脱离橡胶板2,这个时候即可把橡胶板2进行拆卸,此时还可以直接更换气囊3,将橡胶板2复位完全后,松开移动把手22,此前由于抬升移动把手22的时候使复位拉簧23发生了形变,当外力撤去后,在复位拉簧23的作用下,对移
动把手22有个向下的拉力,使移动把手22向下运动,移动把手22带动第三转动箱19向下运动,则可以使移动栓14复位,起到固定橡胶板2的作用;当需要更换支撑脚25的时候,我们只需要通过螺丝刀与螺栓26接触并旋转使螺栓26脱离螺纹槽24与固定槽27,更换好新的支撑脚25后,使支撑脚25放置到对应位置,再使用螺丝刀扭动螺栓26并使螺栓26通过螺纹连接的螺纹槽24与固定槽27达到固定支撑脚25的目的。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