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出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6804发布日期:2022-12-17 10:0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出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出液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出液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新能源电池制造、医疗、液晶显示器、饮料食品等领域中,需要对流体(例如电解液、疫苗、酒精、丙酮、饮料、食用油等)的出液进行控制,现有的流体出液控制为正压压出方式,也即在出液装置腔内施加压力使其内压力大于外界压力,从而使得腔内的流体流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压力控制的精细度较低,使得流体无法微量出液,而对于液晶显示领域(涉及酒精、丙酮等清洁液体)来说,流体的出液速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场景下需要进行微量出液,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因此,现有的流体出液控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流体出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出液装置,能够更加精准且精细地控制流体流出的速度,从而可以实现微量出液。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6.一种流体出液装置,包括:
7.罐体,包括罐身和盖体,所述罐身和所述盖体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纳流体的密闭空间,所述罐身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8.出液管,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9.出液控制机构,与所述出液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中流体流出的速度。
10.可选地,所述出液管为软管;
11.所述出液控制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控制组件;
12.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轮和压块,所述转轮与所述压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液管的管径,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压块之间;
13.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转轮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用于受控地驱动所述转轮以设置的转速转动而控制所述出液管中流体流出的速度。
14.可选地,所述转轮包括转轴和至少一个压轮,所述转轴与所述步进电机连接,所述压轮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布置,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压轮与所述压块之间。
15.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圆环状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用于安装所述压轮。
16.可选地,所述出液控制机构还包括拉动结构,所述拉动结构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用于拉起所述转轮。
17.可选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
18.电磁阀,与所述出液管连接,且所述电磁阀连接在所述出液控制机构的前端。
19.可选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
20.液位检测机构,与所述罐体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罐体内的流体的液位高度。
21.可选地,所述液位检测机构包括:
22.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液位传感器的上方;
23.所述上液位传感器用于在添加流体时检测流体液位高度;
24.所述下液位传感器用于在使用时检测流体液位高度。
25.可选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
26.漏液接盘,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27.漏液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漏液接盘中。
28.可选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
29.控制器,与所述出液控制机构、所述液位检测机构和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均连接;
30.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1.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出液控制机构调节所述出液管中流体流出的速度以及在所述液位高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在所述液位高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和/或所述罐体漏液时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32.可选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
33.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环和连接件,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罐体外部,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漏液接盘之间。
34.可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正压注入口,所述正压注入口上设置第一开关阀。
35.可选地,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上设置第二开关阀。
36.可选地,所述盖体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支耳,所述支耳上设置有开口;
37.所述罐体的外壁上与所述支耳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可旋转的锁扣;
38.所述锁扣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支耳连接。
39.可选地,所述锁扣包括:
40.连接部、旋转轴、锁杆和拉手;
41.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所述旋转轴可绕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锁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锁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支耳的顶部贴合且所述固定片与所述拉手连接,所述拉手为环状结构。
4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通过出液控制机构控制出液管中流体流出的速度,与现有的正压压出方式相比,出液控制机构由于直接作用在出液管上,能够更加精准且精细地控制流体流出的速度,从而可以实现微量出液,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44.进一步地,将出液口设置在罐身的底部,为下出液的方式,与上出液的方式相比,本技术在添加流体时,不存在出液管中的流体回流带来的问题。
45.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的出液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的出液控制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左”、“右”、“左侧”、“右侧”、“上部”、“下部”“顶部”“底部”等方向上的描述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的关系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的结构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出液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流体出液装置一般性地包括罐体100、出液管200和出液控制机构300。所述罐体100包括罐身110和盖体120,所述罐身110和所述盖体120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纳流体的密闭空间,在所述罐身110和所述盖体120连接后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密闭空间。所述罐身110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管200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流体流向的物体连接。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与所述出液管20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200中流体流出的速度,具体地,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连接在所述出液管200的管路上,具体位置可以是中部、前端或后端。
54.上述流体出液装置通过出液控制机构300控制出液管200中流体流出的速度,与现有的正压压出方式相比,出液控制机构300由于直接作用在出液管200上,能够更加精准且精细地控制流体流出的速度,从而可以实现微量出液,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55.另外,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将出液口设置在罐身110的底部,为下出液的方式,与上出液的方式(添加流体时需打开盖体120,出液管200与盖体120连接,当出液管200中的流体张力不足时,流体回流造成浪费或对外部物体造成伤害)相比,本技术在添加流体时,不存在出液管200中的流体回流带来的问题,即便回流流体也会直接进入罐体100不会造成流体浪费或对外部物体造成伤害。
56.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为了提升罐体100的密闭性,以满足易燃、易爆、易挥发等高危流体的要求,所述盖体120的底部和/或所述罐身110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
5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出液管200的管径和材质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需实现高密度流体出液时,可更换大内径输送管道,以提升出液速度,而在需实现高腐蚀性流体输送时,可采用氟橡胶软管,提升抗腐蚀性能。
58.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出液管200为软管,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的出液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的出液控制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同时参见图3,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包括步进电机310和控制组件320。所述控制组件320包括转轮和压块321,所述转轮与所述压块32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液管200的管径,所述出液管200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压块321之间。所述步进电机310与所述转轮连接,所述步进电机310用于受控地驱动所述转轮以设置的转速转动而控制所述出液管200中流体流出的速度。在工作时,所述出液管200被所述转轮压在所述压块321上,所述步进电机310带动转轮进行旋转,出液管200内的流体在转轮和压块321的挤压作用下发生蠕动,从而使液体在出液管200内进行单向流动,通过调节转轮的转向达到使流体沿出液管200单向流动的目的,通过调节步进电机310的转速或者增加转轮的外形,可以调节单次蠕动液体的多少,进而进行流体流量的精密调节。
5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步进电机310的转速的控制可以人为控制,也可以采用控制器进行控制。
60.进一步优选所述步进电机310为高精度步进电机310,能够对流体进行微量控制,且启停响应时间快。
61.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转轮包括转轴322和至少一个压轮323,所述转轴322与所述步进电机310连接,所述压轮323沿所述转轴322的周向布置,所述出液管200位于所述压轮323与所述压块321之间,所述压轮323与所述压块32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液管200的管径,除了调节步进电机310的转速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以外,还可以通过增减压轮323的数量来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仅作为示例,所述压轮323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布在所述转轴322的周向上。
6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控制组件320还包括圆环状的安装结构324,所述安装结构324套设在所述转轴322上,用于安装所述压轮323。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324包括两片圆环状的片状结构,分别设置在压轮323的两侧,压轮323的轴穿设在片状结构中,且压轮323与转轴322相切。
63.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还包括拉动结构330,所述拉动结构330与所述控制组件320连接,用于拉起所述转轮。仅作为示例,所述拉动结构330包括提手,通过拉动提手可以提起控制组件320使转轮与压块321分离,以取出或放入所述出液管200,在拉动提手之前可以先将转轮与步进电机310之间的连接断开。
64.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还包括电机安装座340和组件安装座350,所述电机安装座340设置在所述步进电机310的下方,用于放置所述步进电机310,所述组件安装座350连接在所述步进电机310与所述控制组件320之间。
65.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电磁阀400,与所述出
液管200连接,且所述电磁阀400连接在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的前端,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400连接在所述罐身110与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之间。所述电磁阀400可以控制所述出液管200的开闭,在所述出液控制装置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所述电磁阀400将所述出液管200阻断,保证长时间不使用时的安全性。
66.另外,所述电磁阀400与高精度步进电机310配合,形成出液控制回路,提升出液量微量控制稳定性。
6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为了便于用户实时获取到流体的液位高度,及时地添加流体,所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机构,与所述罐体100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罐体100内的流体的液位高度。
68.优选地,仅作为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液位检测机构包括上液位传感器510和下液位传感器520,所述上液位传感器510设置在所述下液位传感器520的上方。优选地,所述上液位传感器510位于罐身110的上液位处,所述下液位传感器520位于罐身110的下液位处。所述上液位传感器510用于在添加流体时检测流体液位高度,当上液位传感器510检测到流体信号时表示流体添加已经到位。所述下液位传感器520用于在使用时检测流体液位高度,当下液位传感器520检测到流体信号时表示流体不足,需要添加流体。
69.尽管本技术所提供的流体出液装置已经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地保证罐体100的密封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出现漏液的情况,为了应对漏液后出现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漏液接盘600和漏液检测装置。所述漏液接盘600设置在所述罐体100的底部,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漏液接盘600中,通过漏液接盘600可以将漏下的流体接住,避免流体流下所造成的伤害,而通过漏液检测装置即便在漏液很少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户得知罐体100发生漏液问题。
70.为了智能化流体出液,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所述液位检测机构、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和报警器均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出液控制机构300调节所述出液管200中流体流出的速度以及在所述液位高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在所述液位高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和/或所述罐体100漏液时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以智能化地控制流体出液,及时提醒添加流体,以及在流体泄露时自动警报提醒。
71.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可以对应于下液位,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对应于上液位。
72.为提升罐体100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流体出液装置还包括固定结构700,包括固定环710和连接件720,所述固定环710套设在所述罐体100外部,所述连接件720连接在所述固定环710与所述漏液接盘600之间。
73.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漏液接盘6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条状结构610和第二条状结构620,所述第一条状结构610和所述第二条状结构620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条状结构610的顶部和侧面均开设有条形贯通孔611,所述第一条状结构610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条状结构620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
74.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漏液接盘600的底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翻边630,所述翻边6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腰型孔631。
75.所述第一条状结构610、第二条状结构620和所述翻边630均可以用于固定辅助件,例如放大器等。
76.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出液管200与所述罐体100连接的一端向上弯曲,且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漏液接盘600的高度,也即,所述出液管200从所述漏液接盘600的上方向外延伸。
77.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为了保证流体出液时,密闭空间内的压力恒定,所述盖体120上设置有正压注入口121,所述正压注入口121上设置第一开关阀122,通过正压注入口121通正压,以保证密闭空间中的空气压力恒定。
78.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盖体120上还设置有泄压口123,所述泄压口123上设置第二开关阀124,在打开盖体120之前可以通过第二开关阀124进行泄压。
79.为了实现将所述罐身110和所述盖体120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盖体120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个支耳125,所述支耳125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罐体100的外壁上与所述支耳125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可旋转的锁扣,所述锁扣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支耳125连接,当所述锁扣嵌入所述开口内时,所述罐身110与所述盖体120连接。
80.进一步地,所述支耳125和所述锁扣的数量均为三个。
81.具体地,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示例,所述锁扣包括连接部111、旋转轴112、锁杆113和拉手114。所述旋转轴112与所述连接部111连接且所述旋转轴112可绕所述连接部111转动,所述锁杆11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12连接,所述锁杆113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片115,所述固定片115与所述支耳125的顶部贴合且所述固定片115与所述拉手114连接,所述拉手114为环状结构,也即,所述固定片115与所述开口的顶部贴合,所述锁杆113的顶部嵌入在所述开口内,通过环形结构的拉手114可以便于用户拆装所述罐身110和所述盖体120。
8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在实现低密度流体出液时,可以在出液管200的尾部设置液体单向止逆阀。
8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