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2586发布日期:2023-01-13 23:4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生产领域,具体涉及制药生产过程的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中水主要是指城市内一个小区或确定的大型建筑物系统内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它以水质作为区分标准,其水质介于生活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故命名为“中水”。目前中水处理措施为排放,资源大量浪费。本申使用中水收集装置、储存装置及输送管路将中水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树木、清洁道路、冲洗车辆、工业(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
3.在生物医药制剂工厂中,随着锅炉、纯水系统的使用,每天有大量中水产生。相较于直接通过各个系统管路排放,回收、储存、再利用中水可有效节约水资源以及能耗。并且,部分工艺中用到的热交换系统,其用于控制温度的热源不与制备中的试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无灭菌标准,因此可以使用回收的中水作为热源。
4.现有技术中的中水回收系统,多为内循环系统,如专利cn213589818u公开了一种中水回收处理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生产系统产生的中水经过多道过滤程序后,被收集于净水、热水储存单元中,以便后续再使用于该生产系统中。
5.专利cn214990882u公开了一种零排放的中水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通过设置滑块结构避免水处理药剂的浪费;以及通过设置沙缸便于中水的消毒以及转移排放。
6.专利cn215102603u公开了一种中水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两重过滤使得过滤的中水清洁度更高,第二过滤板采用镂空半球形结构,使得中水中被第二过滤板过滤留下的杂质向第二过滤板的边缘滑动进入排渣口内,有效地避免第二过滤板出现堵塞现象。
7.现有的中水回收处理技术,大多是针对处理系统内部的过滤、灭菌效果做出的技术改进;或者是有关一个系统内中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都无法提供一种在多系统、多关联设备之间,进行中水高效回收利用的方法。
8.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1.一种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一贮水容器,该贮水容器的底部设有轮组,构成该贮水容器为可移动装置;
12.所述贮水容器的上部设有进液口,且该进液口中设有滤网组件,用于滤去水中杂质;
13.所述贮水容器的下部设有出液管,该出液管具有一出液口;
14.还包括至少一柔性管道,该柔性管道的第一端为匹配所述进液口或所述出液口的固定口径端;在贮水容器进液时,所述固定口径端与所述进液口接驳;在贮水容器出液时,所述固定口径端与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接驳;
15.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为可调节口径端,用于接驳被连接的系统。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17.1.上述方案中,所述贮水容器用于接入诸如制药生产过程中热交换环节使用的水,或二次冲洗设备后的有害化学物质残留较少的水等可重复利用的水。
18.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至少两组上下叠置的滤网,且下层的滤网孔径小于上层的滤网孔径。
19.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贮水容器中设有一加热装置。
20.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测温装置,该测温装置的测温端位于所述贮水容器中。
2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测温装置为插入式测温仪器,该插入式测温仪器包括一测温杆,该测温杆具有一长度,且测温杆的底端为所述测温端;
22.所述测温杆通过开设于所述贮水容器上端的一测温孔插入贮水容器中。
23.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测温装置为温度传感器。
24.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测温孔的孔口处结合有一密封圈,当所述测温杆穿设于该测温孔时,测温杆的周侧表面与所述密封圈的内缘紧密贴合。
25.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可开闭的散热口,该散热口开设于所述贮水容器的上端。
26.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液位观察窗,该液位观察窗竖直设置于所述贮水容器的侧板上,并具有一高度。
27.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贮水容器的侧板上对应所述液位观察窗还设有刻度标识。
28.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管上串接有水泵。
29.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配电箱,该配电箱与系统的用电装置供电连接;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水泵、测温装置中的至少一者。
3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贮水容器的壳体中设有保温层。
31.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节口径端为由弹性材质制成的端口。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33.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贮水容器,其底部设有轮组,使其可移动;贮水容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中设有滤网组件,以滤去水中杂质;还设有出液管,该出液管具有出液口;还包括柔性管道,柔性管道的第一端为匹配进液口或出液口的固定口径端;在贮水容器进液时,固定口径端与进液口接驳;在贮水容器出液时,固定口径端与出液管的出液口接驳;柔性管道的第二端为可调节口径端,用于接驳被连接的系统。
34.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可移动的中水收集贮水容器实现中水在
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转移,从而减少管路铺设的成本,并且可通过诸如加热、保温等措施控制中水温度,以配合被连接系统的用水温度需求,进而降低多系统的整体能耗。
附图说明
3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贮水容器的立体图;
3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贮水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8.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39.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40.附图6为配合图5的柔性管道中可调节口径端的变化图。
41.以上附图中:1.贮水容器;2.轮组;3.进液口;4.滤网组件;5.出液管;6.出液口;7.柔性管道;8.固定口径端;9.可调节口径端;10.测温杆;11.测温孔;12.密封圈;13.散热口;14.液位观察窗;15.水泵;16.配电箱;17.连接头;18.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43.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44.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4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4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47.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48.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中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一贮水容器1,该贮水容器1的底部设有轮组2,构成该贮水容器1为可移动装置。
49.所述贮水容器1的上部设有进液口3,且该进液口3中设有滤网组件4,用于滤去水中杂质;所述滤网组件4可包括至少两组上下叠置的滤网(图中未绘出),且下层的滤网孔径小于上层的滤网孔径,以此实现分级过滤,以提升过滤效果。
50.所述贮水容器1的下部设有出液管5,该出液管5具有一出液口6。
51.其中,本系统还包括至少一柔性管道7,该柔性管道7由柔性材质制成(如橡胶等),该柔性管道7的第一端为匹配所述进液口3或所述出液口6的固定口径端8。当柔性管道7的数量为一根时,出液管5的出液口6的口径与进液口3的口径一致。在贮水容器1进液时,所述固定口径端8与所述进液口3接驳;在贮水容器1出液时,所述固定口径端8与所述出液管5的出液口6接驳;所述柔性管道7的第二端为可根据连接系统变化的可调节口径端9,如图4所
示,可调节口径端9可由弹性材质制成(如橡胶等),用于接驳被连接的系统。或者如图5、6所示,可调节口径端9为螺纹配合的可拆卸结构,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口径的连接头17。
52.优选的,还包括一测温装置,该测温装置的测温端位于所述贮水容器中。具体的,所述测温装置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未附图示)。或者,所述测温装置可为插入式测温仪器,该插入式测温仪器包括一测温杆10,该测温杆10具有一长度,通过设置足够长度,以便能够插入至贮水容器1的液面下方,且测温杆10的底端为所述测温端。插入式测温仪器优于温度传感器,更容易实现,可靠且成本相对较低。
53.其中, 所述测温杆10通过开设于所述贮水容器1上端的一测温孔11插入贮水容器1中。所述测温孔11的孔口处结合有一密封圈12,当所述测温杆10穿设于该测温孔11时,测温杆11的周侧表面与所述密封圈12的内缘紧密贴合,进而保证贮水容器1的相对密封性,避免内部液体的温度发生较大波动。
54.优选的,所述贮水容器1中可设有一加热装置8(如电热丝),对中水进行加热。除了在贮水容器1中设置加热装置8而外,也可在贮水容器1的出液口处设置常规的锅炉等设备进行加热,或设置制药行业的热交换器等实现加热(未附图示)。
55.其中,所述贮水容器1还包括一可开闭的散热口13,该散热口13开设于所述贮水容器1的上端,可根据贮水容器1中液体的温度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打开或关闭散热口13。如图2所示,图中的散热口13为打开过程中的状态。
56.还包括一液位观察窗14,该液位观察窗14竖直设置于所述贮水容器1的侧板上,并具有一高度,用于实时观察贮水容器1中的水位变化。优选的,对应所述液位观察窗14还可设有刻度标识(图中未绘出),通过设置刻度,在贮水容器1出液时,在贮水容器1的容积已知的情况下,可通过观察刻度的变化实时获知出液量。
57.优选的,所述出液管5上串接有水泵15,以此实现中水转移时的水压需求。
58.优选的,还可包括一配电箱16,该配电箱16与系统的用电装置供电连接;所述用电装置可包括加热装置、水泵15、测温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还可包括其它本系统可能会采用的用电装置。
59.优选的,所述贮水容器1的壳体中可设有保温层18。
60.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可移动的中水收集贮水容器实现中水在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转移,并且可通过诸如加热、保温等措施控制中水温度,进而降低多系统的整体能耗。
6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