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装船/装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2156发布日期:2022-12-17 11:1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装船/装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装船/装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物料装船/装车设备。


背景技术:

2.物料装船/装车设备为带有四个支撑在行走轮的钢立柱的可移动框架钢结构,在该框架内安装有带有桁架结构的带式输送机和控制室,该桁架结构带式输送机后端为水平段,固定在装船机框架上,前端为带有俯仰机构的可活动桁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体现在:该装船机前端装船带式输送机装船角度不能大于18度,装船高度受到码头进港带式输送机卸料车高度限制,如在沿海码头,若遇到天文大潮,空船进港的散货货船仓口上沿过高,则会影响装船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装船(装车)时,可以实现船(或车)不动,依靠装船机的横向移动完成装船作业,无需装船过程船舶人员操作,有效降低装船成本,极大简化码头装卸工艺流程,提高装船(车)调度效率,具有连续、高速、稳定特点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
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物料装船/装车设备,输送机包括输送机后臂和输送机前臂,输送机后臂固定安装在装船机支撑臂上设置的支撑框架上,输送机后臂一端与输送机前臂一端铰接,输送机前臂另一端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与装船机支撑框架连接,装船机支撑臂布置在码头地面的轨道上,装船机支撑臂上安装有驱动部件。
6.所述的驱动部件设置为能够带动装船机支撑臂沿着码头地面的轨道向停泊在码头水面上的散货船方向移动的结构。
7.所述的装船机支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部设置多个支撑在码头地面轨道上的装船机支撑臂,轨道平行设置两道,每道轨道上支撑两个的装船机支撑臂。
8.所述的装船机支撑框架上方设置三角架,输送机前臂另一端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与装船机支撑框架的三角架上部连接。
9.所述的电动卷筒及钢丝绳一端与输送机前臂前端上方活动铰接,电动卷筒及钢丝绳另一端与装船机支撑框架的三角架上部连接,电动卷筒固定在输送机支撑框架上。
10.所述的输送机的输送机前臂前端设置可伸缩保护筒。
11.每个装船机支撑臂下方分别设置一个移动轮,驱动部件连接移动轮,每个移动轮分别支撑在码头地面的轨道上。
12.所述的码头地面下方设置码头电缆沟。
13.所述的输送机的输送机后臂平行于码头地面。
14.所述的输送机支撑框架的三角架的主梁垂直于码头地面。
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当需要装船时,所述的设备设置在码头位置,当需要装车时,所述的设备设置在停车位置,以便于就近布置,便于持续进行装船或装车作业。进行装船时,在码头进港带式输送机上布置卸料车,卸料车用于输送需要装船的物料。而通过控制装船机支撑臂上安装的驱动部件,实现多个装船机支撑臂的同步移动,装船机支撑臂沿着码头地面的轨道向平行于散货船船舱纵向方向移动,此时,使得输送机前臂移动到码头水面上方的货船上方。这样,将需要装船的货船靠近码头放置,货船不需要再动,就能够实现物料放置到货船上的目的。而由于码头水位高低变化以及不同货船体积不同,可以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的牵引,输送机前臂能够相对于输送机后臂上下摆动,使得输送机前臂前端的抬起或向下落,改变输送机前臂与货船的高度,满足不同货船与输送机前臂的高度满足物料输送需求。这样,方便、快捷、高效、省力完成物料转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在装船(装车)时,可以实现船(或车)不动,依靠装船机的横向移动完成装船作业,无需装船过程船舶人员操作,有效降低装船成本,极大简化码头装卸工艺流程,提高装船(车)调度效率,具有连续、高速、稳定特点,可往复移动使用。
附图说明
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卸料车;2、输送机;3、输送机后臂;4、输送机前臂;5、电动卷筒及钢丝绳;6、装船机支撑框架;7、码头水面;8、码头地面;9、支撑臂;10、三角架;11、可伸缩保护筒;12、码头电缆沟;13、主梁; 14、货船;15、移动轮;16、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物料装船/装车设备,输送机2包括输送机后臂3和输送机前臂4,输送机后臂3固定安装在装船机支撑臂9上设置的支撑框架6上,输送机后臂3一端与输送机前臂4一端铰接,输送机前臂4另一端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5与装船机支撑框架6连接,装船机支撑臂9布置在码头地面8的轨道上,每个装船机支撑臂9分别上安装有驱动部件(驱动电机)。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当需要装船时,所述的设备设置在码头位置,当需要装车时,所述的设备设置在停车位置,以便于就近布置,便于持续进行装船或装车作业。进行装船时,在码头布置卸料车,卸料车用于运输需要装船的物料。而通过控制装船机支撑臂9上安装的驱动部件,实现多个装船机支撑臂9的同步移动,装船机支撑臂9沿着码头地面8的轨道向停泊在码头水面7上的散货船14方向移动的结构。此时,使得输送机前臂移动到码头水面上方的货船上方。这样,将需要装船的货船靠近码头放置,货船不需要再动,就能够实现物料放置到货船上的目的。而由于码头水位高低变化以及不同货船体积不同,可以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的牵引,输送机前臂能够
相对于输送机后臂上下摆动,使得输送机前臂前端的抬起或向下落,改变输送机前臂与货船的高度,满足不同货船与输送机前臂的高度满足物料输送需求。这样,方便、快捷、高效、省力完成物料转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结构简单,在装船(装车)时,可以实现船(或车)不动,依靠装船机的横向移动完成装船作业,无需装船过程船舶人员操作,有效降低装船成本,极大简化码头装卸工艺流程,提高装船(车)调度效率,具有连续、高速、稳定特点,可往复移动使用。
22.所述的驱动部件设置为能够带动装船机支撑臂9沿着码头地面8的轨道向靠近码头水面7和远离码头水面7移动的结构。所述的装船机支撑框架6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部设置多个支撑在码头地面8轨道上的装船机支撑臂9,轨道平行设置多道,每道轨道上支撑两道以上的装船机支撑臂9。上述结构,装船机支撑臂9能够可靠支撑输送机前臂和输送机后壁,通过控制输送机的横向移动,输送机可以伸出移动到码头水面上方,便于放置物料到货船,便于连接物料到输送机上,而后进行输送。整个过程机械化程度高,人工强度低。
23.所述的装船机支撑框架6上方设置三角架10,输送机前臂4另一端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5与装船机支撑框架1的三角架10上部连接。所述的电动卷筒及钢丝绳5一端与输送机前臂4前端上方活动铰接,电动卷筒及钢丝绳5另一端与装船机支撑框架1的三角架10上部连接,电动卷筒固定在输送机支撑框架 6上。上述结构,装船机支撑框架6可靠稳定通过多个装船机支撑臂9支撑在码头地面的轨道上。而三角架用于可靠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连接输送机前臂前端。
24.所述的输送机2的输送机前臂4上设置可伸缩保护筒11。上述结构,输送机上有驱动电机和输送带,通过驱动电机控制输送带往复移动。在物料装船时,物料一方面连接在输送机前臂的输送带上的保护筒,将货物从码头地面输送到码头水面上的货船上方,另一方面,物料位于保护筒内,因为水面风浪较大,保护筒确保物料不会被吹散。
25.每个装船机支撑臂9下方分别设置一个移动轮15,驱动部件连接移动轮15,每个移动轮分别支撑在码头地面8的轨道上。上述结构,通过驱动部件的启动,可以驱动移动轮,带动装船机支撑臂9沿着轨道移动,从而可以改变输送机前臂的位置,满足使用需求。
2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在物料装船过程中,卸料车可以与输送机的输送机后臂卡装在一起,便于卸料车与输送机同步移动,便于卸料车与输送机保持位置一致,便于卸料。而在卸料完成后,卸料车可以方便与输送机分开,便于卸料车离开再次转运物料,满足使用需求。
27.所述的码头地面8下方设置码头电缆沟12。上述结构,码头电缆沟12内设置供电电缆,用于向现场的一些部件供电。
28.所述的输送机2的输送机后臂3平行于码头地面8。所述的输送机支撑框架 6的三角架10的主梁13垂直于码头地面8。
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当需要装船时,所述的设备设置在码头位置,当需要装车时,所述的设备设置在停车位置,以便于就近布置,便于持续进行装船或装车作业。进行装船时,在码头布置卸料车,卸料车用于运输需要装船的物料。而通过控制装船机支撑臂上安装的驱动部件,实现多个装船机支撑臂的同步移动,装船机支撑臂沿着码头地面的轨道向停泊在码头水面7 上散货船14船舱纵向方向水平移动,此时,使得输送机前臂移动到码头水面上方的货船上方。这样,将需要装船的货船靠近码头放置,货船不需要
再动,就能够实现物料放置到货船上的目的。而由于码头水位高低变化以及不同货船体积不同,可以通过电动卷筒及钢丝绳的牵引,输送机前臂能够相对于输送机后臂上下摆动,使得输送机前臂前端的抬起或向下落,改变输送机前臂与货船的高度,满足不同货船与输送机前臂的高度满足物料输送需求。这样,方便、快捷、高效、省力完成物料转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装船/装车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在装船(装车)时,可以实现船(或车)不动,依靠装船机的横向移动完成装船作业,无需装船过程船舶人员操作,有效降低装船成本,极大简化码头装卸工艺流程,提高装船(车)调度效率,具有连续、高速、稳定特点,可往复移动使用。
3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