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4158发布日期:2023-03-29 11:2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检测线。


背景技术:

2.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小部分存在裂纹、缝隙和损伤缺陷,这些存在缺陷的零件为残次件,为保证后续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将这些有缺陷的零件及时检测排除,而现在大多使用的检测手段为荧光检测。
3.现有的荧光检测过程中,设备容易在检测时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荧光检测混乱,造成检测不准确的缺点,同时在检测过后设备容易发生聚集,可能会对设备容易造成再次损伤。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荧光检测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时设备容易发生聚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荧光检测线。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荧光检测线,包括传送机,所述传送机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机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荧光检测器,所述传送机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轴座,两个所述轴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阻挡杆,所述传送机的正面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动力的输出端与阻挡杆远离传送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送机的左侧设置有收料车,所述收料车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三个拖举板,所述收料车的左侧面开设有通槽,所述收料车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有三节伸缩杆,每个所述拖举板的左侧面均贯穿通槽,三个拖举板依次与电动推杆的不同节伸缩杆进行固定。
8.通过设置电动推杆配合拖举板,实现了能够防止收集时设备堆积的作用,利用三个拖举板依次与电动推杆不同节伸缩杆进行固定,并通过电动推杆上升时逐节依次进行上升,可使每个拖举板收集到合适的量后,进行分个上升。
9.优选的,所述传送机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螺纹座,每个所述第一螺纹座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座。
10.通过设置第二螺纹座配合第一螺纹座,实现了能够加强传送机稳定性的作用,利用第一螺纹座与传送机进行连接,并能够使第二螺纹座进行转动调节,进一步可使传送机能够达到进行平稳放置的效果。
11.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座的上方均设置有固定轴,每个所述固定轴的底端均贯穿第二螺纹座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座的下方。
12.通过设置固定轴,实现了能够加强设备稳定性的作用,利用固定轴将第二螺纹座进行穿透,并能够与地面或相应设备进行固定,进一步能够达到加强设备稳定性的效果。
13.优选的,所述传送机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旋转电机的底面固定连接。
14.通过设置支撑板,实现了能够使设备稳定工作的作用,通过支撑板与传送机进行连接,同时将旋转电机进行固定,进一步可使旋转电机能够达到稳定工作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散热口,所述保护壳套设在旋转电机的外部。
16.通过设置保护壳配合散热口,实现了能够保护设备的作用,通过保护壳能够将旋转电机保护在内,同时利用散热口可使设备进行散热,进一步达到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收料车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轮架,每个轮架的内部均卡接有转动轮。
18.通过设置;轮架配合转动轮,实现了能够平稳移动收料车的作用,利用轮架与收料车进行连接,同时将转动轮进行连接,进一步可使转动轮能够平稳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效果。
19.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固环,所述加固环的底面与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0.通过设置加固环,实现了能够加固设备的作用,通过加固环与安装板进行固定,同时将电动推杆进行加固,进一步可使电动推杆能够达到具有牢固性的效果。
21.优选的,每个所述轴座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加固轴,每个所述加固轴的底端均贯穿轴座并延伸至传送机的内部。
22.通过设置加固轴,实现了能够加强设备之间连接的作用,利用加固轴能够将轴座进行穿透,并固定在传送机内,可使轴座与传送机的连接起到具有牢固性的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荧光检测线,通过设置传送机与传送带能够使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传送,同时在传送时,利用轴座能够使阻挡杆进行安装,并能够使阻挡杆达到能够转动的作用,同时利用旋转电机的工作,可带动阻挡杆在轴座上进行稳定的转动,在传送带传送时,利用阻挡杆的转动,能够将聚集的设备进行限位阻挡和分散,进一步使设备能够进行分散逐个的进到荧光检测器内进行检测,同时利用收料车可使拖举板进行滑动安装,并利用通槽可使拖举板与电动推杆进行固定,通过每个拖举板从上到下的顺序与电动推杆不同的一、二和三节伸缩柱相固定,可使每个拖举板进行轮流逐个收集并上升,同时达到防止收集时堆积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传送机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旋转电机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拖举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第一螺纹座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传送机;2、荧光检测器;3、保护壳;4、散热口;5、轴座;6、阻挡杆;7、传送带;8、固定轴;9、通槽;10、收料车;11、旋转电机;12、加固轴;13、支撑板;14、第一螺纹座;15、转动轮;16、电动推杆;17、加固环;18、安装板;19、轮架;20、拖举板;21、第二螺纹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和4,一种荧光检测线,包括传送机1,传送机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一螺纹座14,每个第一螺纹座14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座21,通过第一螺纹座14与传送机1进行加固,并能够使第二螺纹座21进行转动调节距离,可使传送机1能够达到进行稳定放置的效果。
31.参照图1-2,传送机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送带7,传送机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荧光检测器2,传送机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轴座5,两个轴座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阻挡杆6,阻挡杆6包括一根主杆和固定在主杆侧壁上的若干分叉杆,每个轴座5的上方均设置有两个加固轴12,每个加固轴12的底端均贯穿轴座5并延伸至传送机1的内部,通过加固轴12能够将轴座5进行连接,并固定在传送机1内,可使轴座5与传送机1的连接达到具有稳定性的效果。
32.参照图1-2,传送机1的正面设置有旋转电机11,旋转电机11动力的输出端与阻挡杆6远离传送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传送机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上表面与旋转电机11的底面固定连接,利用支撑板13与传送机1进行连加固,同时将旋转电机11进行固定,可使旋转电机11能够起到稳定工作的作用。
33.参照图2-3,传送机1的左侧设置有收料车10,收料车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三个拖举板20,收料车10的左侧面开设有通槽9,收料车10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8,收料车10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轮架19,每个轮架19的内部均卡接有转动轮15,通过轮架19与收料车10进行连接,并将转动轮15进行安装,可使转动轮15能够稳定带动设备进行移动的作用。
34.参照图3,安装板1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6,电动推杆16为具有三节伸缩杆的型号,三节伸缩杆作为电动推杆16的伸缩段相互依次套接设置,此为现有技术。每个拖举板20的左侧面均贯穿通槽9,三个拖举板20依次与电动推杆16的不同节伸缩杆进行固定。电动推杆1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固环17,加固环17的底面与安装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利用加固环17与安装板18进行连接,同并将电动推杆16进行连接,进一步可使电动推杆16能够达到具有稳定性的作用。
35.参照图4,每个第二螺纹座21的上方均设置有固定轴8,每个固定轴8的底端均贯穿第二螺纹座21并延伸至第二螺纹座21的下方,通过固定轴8将第二螺纹座21进行连接,并能够与地面或相应设备进行连接加固,进一步能够起到加强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36.参照图1-2,支撑板1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壳3,保护壳3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散热口4,保护壳3套设在旋转电机11的外部,通利用保护壳3能够将旋转电机11进行保护,并利用散热口4可使设备进行有效的散热,起到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效作用。
37.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传送机1、旋转电机11、荧光检测器2和电动推杆16与电源相连通,当需要使用设备时,将设备放置合适位置,利用转动第二螺纹座21进行调节传送机1的高度和平整度,调整好后,利用固定轴8将第二螺纹座21进行固定,同时使传送机1能够达到具有稳定性的作用,同时利用轮架19与转动轮15将收料车10进行推动,使收料车10能够到达传送机1的出料口处,并调整好位置,使收料车10内的拖举板20能够稳定的接收到检测后的设备,然后使设备通过传送带7进行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使旋转电机11进行工作,
通过旋转电机11带动阻挡杆6再轴座5内进行转动,通过阻挡杆6的转动将聚集的设备进行限位分散,使设备到达荧光检测器2内时,能够达到分散的效果,同时将设备传送至荧光检测器2内进行检测,检测过后,通过传送带7将设备传送至拖举板20上,当最上方的拖举板20收集到合适的量后,将电动推杆16的第一节伸缩杆进行上升,带动设备进行上移,移动到合适位置,最上方拖举板20的下方拖举板20可进行再次收集,收集合适的量后再次利用电动推杆16的第二节伸缩杆进行上升带动正在收集的拖举板20进行上升,上升到合适位置后,第三个拖举板20可进行再次收集,收集合适的量后,并利用电动推杆16的第三节伸缩杆带动进行上升,三个拖举板20依次进行工作,从而使检测后的设备达到减少聚集的效果。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