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1339发布日期:2023-01-31 23:1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承载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盘。


背景技术:

2.将多种工件同时放置于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时,例如:将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放置在恒温恒湿箱内以对手机屏幕进行极限测试,为确保多种工件之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装载工件时,一般直接将多种工件直接平铺放置在检测设备内,以避免相邻工件的接触。然而,检测设备的容纳体积有限,工件的厚度小于自身的宽度和长度时,采用平铺放置的方式使得检测设备的收容空间的利用率低,导致工件的装载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承载盘,以提高工件的装载效率。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盘,包括:
5.底板,设有承载区,所述承载区开设有多个承载凹槽,多个所述承载凹槽相连通并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且多个所述承载凹槽的开口尺寸自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至所述承载凹槽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以使多个所述承载凹槽整体呈阶梯状,多个所述承载凹槽用于承载多种尺寸的工件。
6.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凹槽在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相同。
7.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凹槽在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不同。
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承载凹槽在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呈等差分布。
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承载凹槽的形状相同,且多个所述承载凹槽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盘还包括:
11.限位件,设于所述底板并与所述承载区同侧,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底板的周侧设置并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一限位槽;
12.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承载区的一侧,并沿所述底板的周侧设置,所述支撑件用于在所述承载盘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嵌设于另一所述承载盘的限位槽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盘还包括:
14.贯通孔,沿所述底板的厚度方向贯穿位于底层的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区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区的结构相同,且任意一个所述承载区与相邻的所述承载区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盘还包括:
17.加强件,设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承载区的一侧,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
加强板及第三加强板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18.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贯通孔的外侧壁与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贯通孔的外侧壁。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弧形部,每个所述弧形部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边缘方向凹陷,并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承载区的一侧围设形成一避位槽。
20.上述承载盘中,多个承载凹槽在底板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且多个承载凹槽的开口尺寸自承载凹槽的底壁至承载凹槽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以此使得多个承载凹槽形成一阶梯状结构,能够同时放置多种不同的工件,满足承载盘对多种不同工件的同步装载,从而提高工件的装载效率,快速将多种不同尺寸的工件同时放置在外部的检测机构中。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承载盘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承载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图1中层叠设置的多个承载盘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多个承载盘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6.承载盘
ꢀꢀꢀꢀꢀꢀꢀꢀꢀꢀꢀꢀꢀꢀꢀꢀꢀꢀꢀꢀꢀꢀꢀꢀꢀꢀ
10
27.底板
ꢀꢀꢀꢀꢀꢀꢀꢀꢀꢀꢀꢀꢀꢀꢀꢀꢀꢀꢀꢀꢀꢀꢀꢀꢀꢀꢀꢀ
11
28.承载区
ꢀꢀꢀꢀꢀꢀꢀꢀꢀꢀꢀꢀꢀꢀꢀꢀꢀꢀꢀꢀꢀꢀꢀꢀꢀꢀ
11a
29.第一凹槽
ꢀꢀꢀꢀꢀꢀꢀꢀꢀꢀꢀꢀꢀꢀꢀꢀꢀꢀꢀꢀꢀꢀꢀꢀ
111b
30.第二凹槽
ꢀꢀꢀꢀꢀꢀꢀꢀꢀꢀꢀꢀꢀꢀꢀꢀꢀꢀꢀꢀꢀꢀꢀꢀ
112b
31.第三凹槽
ꢀꢀꢀꢀꢀꢀꢀꢀꢀꢀꢀꢀꢀꢀꢀꢀꢀꢀꢀꢀꢀꢀꢀꢀ
113b
32.限位槽
ꢀꢀꢀꢀꢀꢀꢀꢀꢀꢀꢀꢀꢀꢀꢀꢀꢀꢀꢀꢀꢀꢀꢀꢀꢀꢀ
11c
33.贯通孔
ꢀꢀꢀꢀꢀꢀꢀꢀꢀꢀꢀꢀꢀꢀꢀꢀꢀꢀꢀꢀꢀꢀꢀꢀꢀꢀ
11d
34.收容槽
ꢀꢀꢀꢀꢀꢀꢀꢀꢀꢀꢀꢀꢀꢀꢀꢀꢀꢀꢀꢀꢀꢀꢀꢀꢀꢀ
11e
35.避位槽
ꢀꢀꢀꢀꢀꢀꢀꢀꢀꢀꢀꢀꢀꢀꢀꢀꢀꢀꢀꢀꢀꢀꢀꢀꢀꢀ
11f
36.限位件
ꢀꢀꢀꢀꢀꢀꢀꢀꢀꢀꢀꢀꢀꢀꢀꢀꢀꢀꢀꢀꢀꢀꢀꢀꢀꢀ
12
37.支撑件
ꢀꢀꢀꢀꢀꢀꢀꢀꢀꢀꢀꢀꢀꢀꢀꢀꢀꢀꢀꢀꢀꢀꢀꢀꢀꢀ
13
38.弧形部
ꢀꢀꢀꢀꢀꢀꢀꢀꢀꢀꢀꢀꢀꢀꢀꢀꢀꢀꢀꢀꢀꢀꢀꢀꢀꢀ
131
39.加强件
ꢀꢀꢀꢀꢀꢀꢀꢀꢀꢀꢀꢀꢀꢀꢀꢀꢀꢀꢀꢀꢀꢀꢀꢀꢀꢀ
14
40.第一加强板
ꢀꢀꢀꢀꢀꢀꢀꢀꢀꢀꢀꢀꢀꢀꢀꢀꢀꢀꢀꢀꢀꢀ
141
41.第二加强板
ꢀꢀꢀꢀꢀꢀꢀꢀꢀꢀꢀꢀꢀꢀꢀꢀꢀꢀꢀꢀꢀꢀ
142
42.第三加强板
ꢀꢀꢀꢀꢀꢀꢀꢀꢀꢀꢀꢀꢀꢀꢀꢀꢀꢀꢀꢀꢀꢀ
143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7.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盘10包括底板11。示例性地,底板11的形状为长方体,为便于描述,在图1中增加了一三维坐标系,具体地,z方向为底板11的厚度方向,x方向为底板11的长度方向,y方向为底板11的宽度方向。其中,x方向、y方向、z方向两两相垂直。
48.进一步地,底板11设有承载区11a,承载区11a开设有多个承载凹槽,多个承载凹槽相连通并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多个承载凹槽的开口尺寸自承载凹槽的底壁至承载凹槽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以使多个承载凹槽整体呈阶梯状,多个承载凹槽用于承载多种尺寸的工件。示例性地,工件可以为手机。
49.具体地,承载凹槽的开口尺寸是指承载凹槽的宽度和长度,因多个承载凹槽的开口尺寸不同,为便于区分各个承载凹槽,本实施例中,分别记图1中示意的多个承载凹槽为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其中,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的开口大小依次增大,即第一凹槽111b的底壁至第一凹槽111b的开口方向的开口尺寸小于第二凹槽112b的底壁至第二凹槽112b的开口方向的开口尺寸,而第二凹槽112b的底壁至第二凹槽112b的开口方向的开口尺寸小于第三凹槽113b的底壁至第三凹槽113b的开口方向的开口尺寸,用于承载三种不同的工件。
50.上述承载盘中,多个承载凹槽在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且多个承载凹槽的开口尺寸自承载凹槽的底壁至承载凹槽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以此使得承载区11a,即多个承载凹槽整体形成一阶梯状结构,能够同时放置多种不同的工件,满足承载盘10对多种不同工件的同步装载,从而提高工件的装载效率,快速将多种不同尺寸的工件同时放置在外部的检测机构中。
51.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的深度均大于对应的工件的厚度,依次使得装载后的多个工件相互之间形成间隙,避免对工件的损伤。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承载凹槽在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相同。具体地,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的深度相同。如此,多个承载凹槽能装载多种厚度相同的工件,并便于测试。
53.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承载凹槽在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不同。具体地,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不同。如此,多个承载凹槽能够装载多种厚度不同的工件,增大承载盘10的使用范围。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承载凹槽在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呈等差分布。具体地,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的深度呈等差分布。例如: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的深度分别为5mm、7mm、9mm。如此,能够在满足装载多种厚度不同的工件的基础上,通过已装载工件和未装载工件的厚度尺寸的比较,能够快速判断出未装载工件是否能够继续装载至承载盘10中,节省了试装的时间。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承载凹槽在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分布可由装载的多种工件的厚度所决定,若较小尺寸工件的厚度小于较大尺寸工件的厚度,则可设置多个承载凹槽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自承载凹槽的底壁至承载凹槽的开口方向依次增大,若较小尺寸工件的厚度大于较大尺寸工件的厚度,则可设置多个承载凹槽底板11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自承载凹槽的底壁至承载凹槽的开口方向依次减小。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承载凹槽的形状相同,且多个承载凹槽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b、第二凹槽112b及第三凹槽113b的形状均为矩形,以适应于手机的形状。
57.如此,可在底板具有同等表面积的基础上,使得底板11能够最大限度的形成多个承载凹槽,此外,能够降低承载盘10的加工难度,降低承载盘10的制作成本。
58.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盘10还包括限位件12和支撑件13。限位件12设于底板11并与承载区11a同侧,限位件12沿底板11的周侧设置并与底板11围设形成一限位槽11c,限位槽11c与承载凹槽中的第三凹槽113b连通,支撑件13连接于底板11背离承载区11a的一侧,并沿底板11的周侧设置,支撑件13用于在承载盘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嵌设于另一承载盘10的限位槽11c内(参见图3)。
59.如此,通过限位件12和支撑件13能够使得批量运载承载盘10时,便通过支撑件13和限位槽11c的嵌设配合,使得多个承载盘10层叠设置,能够实现对批量承载盘10的快速运输,提高承载盘10的运输效率。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3与底板背离承载区11a的一侧围设形成如图2所示的收容槽11e。如此,工件装载至承载凹槽时,通过设置的收容槽11e能够避免承载盘10的底板11对另一承载盘10中的工件的触碰,从而避免对工件造成损伤。
61.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盘10还包括贯通孔11d。贯通孔11d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位于底层的承载凹槽的底壁。本实施例中,贯通孔11d沿底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凹槽111b的底壁。
62.如此,通过贯通孔11d能够连通承载盘10的相对两侧,即贯通孔11d连通收容槽11e和承载凹槽,能够为承载盘10提供通风通道,提高承载盘10的散热效果。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区11a为多个,多个承载区11a的结构相同,且任意一个承载
区11a与相邻的承载区11a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位于底板11的宽度方向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承载区11a相连通。
64.如此,通过多个承载区11a能够增大承载盘10同时装载工件的数量,提高承载盘10的装载效率,且两个承载区11a的连通处能够为放置工件提供空间,提高工件的放置效率。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承载区11a呈阵列排布,且多个承载区11a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间距设置。如此,阵列和等间距设置的多个承载区11a便于承载盘10的加工制造。
66.请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盘10还包括加强件14。加强件14设于底板11背离承载区11a的一侧,加强件14包括第一加强板141、第二加强板142及第三加强板143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第一加强板141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件13的相对两侧,第二加强板142的两端分别连接贯通孔11d的外侧壁与支撑件13,第三加强板143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贯通孔11d的外侧壁。
67.如此,通过加强件14能够增强承载盘10整体的强度,提高承载盘10的稳定性。
68.本实施例中,加强件14包括第一加强板141、第二加强板142及第三加强板143。
69.请继续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3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弧形部131,每个弧形部131朝向远离底板11的边缘方向凹陷,并与底板11背离承载区11a的一侧围设形成一避位槽11f。
70.如此,移载承载盘10时,作业员或机械手可伸入避位槽11f来移载承载盘10,提高移载承载盘10的效率。
71.请一并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批量承载盘10参与工件的测试作业过程大致如下:
72.首先,通过机械手将多种尺寸的工件装载至承载盘10中,并将多个装载有工件的承载盘10层叠设置,以此完成工件的上料,其中,一个承载盘10的支撑件13位于相邻的另一承载盘10的限位槽11c内;
73.然后,通过机械手伸入避位槽11f以将装载有工件的承载盘10移载至测试设备中(例如:恒温恒湿箱),使得位于承载盘10上的工件在测试设备中被测试,以此完成工件的测试;
74.接着,测试完成后,通过机械手伸入避位槽11f以将承载盘10移出测试设备,以此完成测试后工件的移出。
75.最后,重复上述作业,实现对装载有测试后工件的承载盘10的层叠放置,并对其进行后续作业。
7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7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