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2479发布日期:2023-01-04 02:3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


背景技术:

2.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字梯往往成为施工中的必备工具,办公楼层高往往在4米多,根据安全使用的要求,人字梯不能超过2m,违规使用往往会造成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现有技术中还可采用脚手架进行施工,但是搭设脚手架使用不便捷,并且搭拆脚手架的时间浪费严重。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较高层高室内施工的便携式施工小车。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框架、升降板和升降电机,所述升降框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撑底座上,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升降框架上,升降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下端并连接有卷筒;
7.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架、立架和横梁ⅰ,所述立架固定设置在底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ⅰ固定设置在立架上端,横梁ⅰ下端设置有定滑轮ⅰ,底架侧边对应于定滑轮ⅰ设置有定滑轮ⅱ;
8.所述升降框架下端设置有与横梁ⅰ平行设置的横梁ⅱ;
9.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框架上下移动的钢丝绳ⅰ,所述钢丝绳ⅰ一端设置在卷筒上,钢丝绳ⅰ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ⅱ、定滑轮ⅰ并与横梁ⅱ固接。
10.为了控制升降板相对升降框架升降,所述升降框架上端设置有定滑轮ⅲ,所述升降板滑动设置在升降框架中,升降板与升降框架之间设置有钢丝绳ⅱ,所述钢丝绳ⅱ一端与升降板连接,钢丝绳ⅱ另一端穿过定滑轮ⅲ并与横梁ⅰ固接。
11.为了保持升降板稳定,所述定滑轮ⅲ和钢丝绳ⅱ分别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滑轮ⅲ分别设置在升降框架顶端四角。
12.为了方便连接钢丝绳,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连接环,所述钢丝绳ⅱ通过连接环与升降板连接。
13.为了保证升降安全,所述立架上设置有控制升降框架升降范围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横梁ⅱ上设置有与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块。
14.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下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有锁止装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两侧设置有固定把手。
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升降框架、升降板均由矩形钢焊接而成。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可在室内施工时代替人字梯进行使用,升降板作为工作平台,其安全性远超人字梯,升降板可定位在升降范围内的任意高度,方便工人进行施工。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电机,可同时控制升降框架和升降板各自进行升降,极大地扩大了本申请的工作范围。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撑底座,11-底架,12-立架,13-横梁ⅰ,14-定滑轮ⅰ,15-定滑轮ⅱ,16-钢丝绳ⅰ,17-上限位块,18-下限位块,19-固定把手,2-升降框架,21-横梁ⅱ,22-定滑轮ⅲ,3-升降板,31-钢丝绳ⅱ,32-连接环,4-升降电机,41-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包括支撑底座1、升降框架2、升降板 3和升降电机4,升降框架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撑底座1上,升降板3固定设置在升降框架2上,升降板3随升降框架2同步升降,升降电机4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1下端并连接有卷筒41,卷筒41与升降框架2之间通过钢丝绳ⅰ连接。
27.支撑底座1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架11、立架12和横梁ⅰ13,立架12固定设置在底架11的左右两侧,立架12内侧设置有滑轨,横梁ⅰ13固定设置在立架 12上端,横梁ⅰ13下端设置有定滑轮ⅰ14,底架11侧边对应于定滑轮ⅰ14设置有定滑轮ⅱ15,升降框架2下端设置有与横梁ⅰ13平行设置的横梁ⅱ21。
28.钢丝绳ⅰ16一端设置在卷筒41上,钢丝绳ⅰ16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ⅱ15、定滑轮ⅰ14并与横梁ⅱ21固接。
29.通过升降电机4驱动卷筒转动,进而通过钢丝绳ⅰ带动升降框架进行升降。
30.立架12上设置有控制升降框架2升降范围上限位块17和下限位块18,横梁ⅱ21上设置有与上限位块17、下限位块18相配合的定位块23。通过定位块 23与上限位块17、下限位块18抵触,即可分别对升降框架的最高及最低位进行控制。
31.底架11下端设置有行走轮,方便进行移动,行走轮设置有锁止装置吗,方便对行走轮进行锁止。
32.底架两侧设置有固定把手19,方便进行拖动,支撑底座1、升降框架2、升降板3均由矩形钢焊接而成。
33.实施例2:
34.如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当升降框架相对
于支撑底座1运动的同时,升降板3也相对于升降框架2运动,进而扩大本施工小车的工作范围。
35.升降框架2上端设置有定滑轮ⅲ22,升降板3滑动设置在升降框架2中,升降板3与升降框架2之间设置有钢丝绳ⅱ31,升降板3上设置有连接环32,钢丝绳ⅱ31一端与连接环32连接,另一端穿过定滑轮ⅲ22并与横梁ⅰ13固接,定滑轮ⅲ22和钢丝绳ⅱ31分别设置有四个,四个定滑轮ⅲ22分别设置在升降框架2顶端四角。
36.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升降框架(2)、升降板(3)和升降电机(4),所述升降框架(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撑底座(1)上,所述升降板(3)设置在升降框架(2)上,升降电机(4)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1)下端并连接有卷筒(41);所述支撑底座(1)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架(11)、立架(12)和横梁ⅰ(13),所述立架(12)固定设置在底架(11)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ⅰ(13)固定设置在立架(12)上端,横梁ⅰ(13)下端设置有定滑轮ⅰ(14),底架(11)侧边对应于定滑轮ⅰ(14)设置有定滑轮ⅱ(15);所述升降框架(2)下端设置有与横梁ⅰ(13)平行设置的横梁ⅱ(21);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框架(2)上下移动的钢丝绳ⅰ(16),所述钢丝绳ⅰ(16)一端设置在卷筒(41)上,钢丝绳ⅰ(16)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ⅱ(15)、定滑轮ⅰ(14)并与横梁ⅱ(21)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2)上端设置有定滑轮ⅲ(22),所述升降板(3)滑动设置在升降框架(2)中,升降板(3)与升降框架(2)之间设置有钢丝绳ⅱ(31),所述钢丝绳ⅱ(31)一端与升降板(3)连接,钢丝绳ⅱ(31)另一端穿过定滑轮ⅲ(22)并与横梁ⅰ(13)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ⅲ(22)和钢丝绳ⅱ(31)分别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定滑轮ⅲ(22)分别设置在升降框架(2)顶端四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上设置有连接环(32),所述钢丝绳ⅱ(31)通过连接环(32)与升降板(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2)上设置有控制升降框架(2)升降范围上限位块(17)和下限位块(18),所述横梁ⅱ(21)上设置有与上限位块(17)、下限位块(18)相配合的定位块(2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1)下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有锁止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两侧设置有固定把手(1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升降框架(2)、升降板(3)均由矩形钢焊接而成。

技术总结
一种便携式施工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框架、升降板和升降电机,升降框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撑底座上,升降板设置在升降框架上,升降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下端;立架固定设置在底架的左右两侧,横梁Ⅰ固定设置在立架上端,横梁Ⅰ下端设置有定滑轮Ⅰ,底架侧边对应于定滑轮Ⅰ设置有定滑轮Ⅱ;升降框架下端设置有与横梁Ⅰ平行设置的横梁Ⅱ;支撑底座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框架上下移动的钢丝绳Ⅰ,钢丝绳Ⅰ一端设置在卷筒上,钢丝绳Ⅰ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Ⅱ、定滑轮Ⅰ并与横梁Ⅱ固接。本实用新型可在室内施工时代替人字梯进行使用,升降板可定位在升降范围内的任意高度,方便工人进行施工。进行施工。进行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金雨晴 朱伟超 赵峰 刘江涛 郭俊沛 郭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